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好汉劫 » 第三章:半路捡了个爹

第三章:半路捡了个爹

    杨志这下可得意了,总算时来运转了,有了这么个当官的大哥,以后吃香的喝辣的,那都不叫个事,吃烙饼都得要他双份,这辈子总算有福享了。

    杨志忽然又想到了心中的疑惑,自己可能真的穿越了,便想验证一下:“老大,现在用的是什么年号?”

    杨怀玉以为他是乡下人,不知外面的事,便道:“今年乃大宋神宗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小兄弟连这也不知?”

    杨志一拍大腿,真的是穿越了,看来自己的英雄梦肯定能实现,天机不可泄露,便笑了笑:“兄弟住的偏僻,不知道外头的事”。

    杨怀玉便问杨志是那里人氏?

    杨志脑海里忽冒出个关西来,便道:“兄弟是关西擦珠谷人氏”

    杨怀玉道:“关西大得很,这擦珠谷又小的很,俺都没听说过,肯定是个小地方,兄弟你也别回去了,跟老大混吧”。

    杨志求之不得,便道:“那挺好,不过老大是渭州防御使,怎么能让马贼给逮住了”。

    杨怀玉道:“说来惭愧,中了大白高国人的埋伏,一顿乱箭,把俺腿上中了一箭,马也被射死了,真个狼狈”。

    杨志便问:“这大白高又是个什么玩意儿?”

    杨怀玉笑道:“俺以为兄弟无所不知,不所不晓了,这大白高国是党项人李元昊建立的王朝,咱赵官家不认可他称帝,这不就打起来了,一打几十年”。

    杨志道:“李元昊建立的不是西夏吗?”

    杨怀玉道:“西夏是咱这边对人家的称呼,人家自称是大白高国,坏透了,不守盟信,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杨志道:“西夏可不是省油的灯,够赵官家喝一壶”。

    杨怀玉道:“兄弟不要长人家的志气,灭自家的威风。有俺杨氏父子镇守西陲,定能御敌于翰海”。

    杨志顿时豪情万丈,说道:“老大说的对,杨家累世忠烈,定边安邦,义不容辞”。

    看了看头顶的太阳,杨志道:“老大你好歹吃点,眼见时辰不早了,那帮马贼也走远了,咱们也该出发了”。

    杨怀玉道:“可是老大俺的腿伤已经化浓了,不能走路呀”。

    杨志道:“老大不用发愁,兄弟别的本事没有,就是有一把力气,我背也要把你背到渭州”。

    杨怀玉一听,感激不尽道:“兄弟,你是俺的贵人呀。事不宜迟,咱赶紧走”。

    杨志也吃饱了,便将剩下的羊腿揣在怀里,背起杨怀玉,出了山坳,去寻官道。

    走了大概有十来里,眼见路上有断断续续的难民。杨怀玉便让杨志在路边歇歇,杨志也真走不动了,便放下杨怀玉坐在路边。

    忽然远处尘土飞扬,马嘶车辚,旌旗飘扬。难民们叫声马贼来了,四散逃窜。

    杨志便过来背杨怀玉。杨怀玉见他衣背都湿了,不忍连累,便道:“兄弟,你快走呀,要不咱俩谁都走不了”。

    杨志道:“老大,咱俩是关二爷面前磕过响头的,义字当头,我不能撇下你不管”。

    正说呢,那队人马已在百步之内,杨志眼尖,远远得看见认军旗上斗大的“杨”字,便道:“老大快看,咱杨家将”。

    杨怀玉一看也兴奋起来:“果然是,快去看看”。杨志一把背起杨怀玉,大跨步迎上去。

    那队人马开路兵一看杨志的肮脏形象,以为是难民,便喝道“官差当道,闲人迴避,”。

    杨怀玉认得威仪,便叫道:“快去禀告老爷,俺杨延玉回来了”。

    于是开路兵报与旗牌官,旗牌官报与传令官,传令官报与中军官,中军官报与杨老爷。杨老爷闻言大喜,催动跨下火狮子便至队前,叫道:“大郎在那里?“

    杨怀玉看见老爷子忍不住泪流满面,叫道:“爹耶,儿总算死里逃生回来了”。

    杨志一看老爷子年近古稀,须发皆白,头戴凤翅盔,身穿明光铠,真像老黄忠出世,又似杨令公重生,一时不知如何称呼,便不伦不类问候道:“老爷吉祥”。

    杨怀玉道:“咱俩兄弟相称,你也须得叫声爹”。

    杨志活了十八年还没叫过爹,更何况杨老爷年近古稀,叫爷爷都行,不过即是老大的爹,也只得跟着叫,便硬着头皮也叫了声干爹。

    杨老爷听见杨志叫他爹,有些不乐意了,毕意这后生看样子比他孙子还小,长得也寒碜,叫爷爷还差不多。

    杨怀玉忙道:“此乃孩儿的结拜兄弟杨志,人送外号青面兽,若不是他舍命相救,孩儿只怕见不得老爹”,便将受伤被俘,杨志救他然后俩人结拜简说一遍。

    杨老爷方听明白,笑道:“虽是乡下庶人,终归有救命之恩,结拜之义,你俩一同沐浴更衣,与老夫去京兆府,去见陕西经略使韩琦韩大人”。

    便有侍卫过来侍侯,给两人洗漱更衣,随军医官给杨怀玉看了腿上箭伤,上了金疮药。

    结拜兄弟两个都坐了轿子,让人抬着,好不安逸,杨志一直都以为在做梦了,自己真是走了狗屎运。

    到了京兆府(陕西西安),杨老爷有意提携杨志,想让他见见世面,便让他做自己的随从。

    虽说杨志脸黑面丑,可身高体壮,标准的关西大汉,换上铜盔铁甲,倒也威风凛凛。

    看来真的时来运转了。

    到了经略府衙门,杨老爷嘱咐杨志,叫他紧跟着,不要开口说话,免得失了礼仪。

    杨志满口应承,自己充其量也就是个首长的警卫员,那有说话的份。

    一看那衙门,哇,飞檐斗拱,气势恢宏,门口两个大石狮子有一人多高,跟杨志心中想像的一样。

    杨老爷被请进大堂。

    陕西经略使韩琦早在门口迎接:“杨老将军,车马劳顿,辛苦辛苦”。

    杨老爷拱手道:“为国尽忠,应该应该”。

    韩琦便请杨老爷上座,并叫献茶。

    杨老爷谢过。

    韩琦便问近况如何。杨老爷道:“自宝元元年,西夏王李元昊在兴庆府称帝,时有细作刺探军情,马贼骚扰边境,三十年来,战事频发,党项人不守信诺,诡谋斗狠,我军败多胜少,士气低沉。去年神宗陛下欲收复灵武,发兵五路攻打西夏,结果灵州、永乐两战,损兵折将,如今人心不稳,形势堪优”。

    韩琦道:“康定元年(1040年),我以枢密直学士与范仲淹一同任陕西经略安抚,辅佐安抚使夏竦,一同经营西北。范仲俺主张以守为攻,持久防御。老夫不以为然,主张以攻为守,结果好水川一战,败得一塌糊涂,始信服范文正公远见之明”。

    杨老爷皱起眉头,叹了口气。

    韩琦道:“我已奏请圣上恩准,以守为攻,坚壁清野,步步为营,在秦州西北百里以外,增建几座城堡,与秦州互为犄角,相互策应,即可保护百姓,又能防范马贼。杨老将军主政秦州,此事便拜托老将军操劳”。

    杨老爷道:“份内之事,理当效命,只是不知何处选址为宜?”

    韩琦道:“当然是依势就险,宜居易守,老将军可自行定夺”。

    杨志站在杨老爷身后一直不说话,听见二人说起战事,不禁好笑,这大宋朝就是软弱,只有挨打的份。

    又听说皇帝下诏要在秦州西北修城堡,忍不住脱口道:“俺老家擦珠谷有通渭堡,地势险要,以前就是关寨,叫荜篥寨,稍加修整,便可驻军”。

    杨老爷把眼一瞪,“你娃娃家晓得个屁,不要瞎说”。

    杨志撇撇嘴,不敢说了。

    韩琦笑道:“以前是关寨,修起来自然省力,这倒可以去看看”。

    杨老爷道:“以前也修过几个城堡,刚派去人,西夏马贼便来骚扰,你追他就跑,赶又赶不走,只能半途而废”。

    杨志又忍不住了:“傻呀,就不会声东击西,放出风去要修别处,真正修的地方让人装成难民,等马贼发觉上当了,来回几百里,咱也修好了”。

    韩琦一拍大腿:“高见,这娃娃了不起,咱俩戎马甲胄几十年,还没这娃娃的见识,就照他的办”。

    杨老爷连连点头,暗赞杨志少年英雄不简单。

    杨志有些飘飘然,便想调侃一下,故作谦虚道:“爹,这是儿应该的”。

    韩琦一听,眼晴瞪的像核桃,以前只听说这杨老将军少时风流,天生情种,没想到古稀之年,还有这么小的儿子,连声赞叹:“历害历害”

    杨老爷忙辩解道:“此子非我儿,乃我儿杨怀玉结拜的兄弟,按辈份叫我爹哩”。

    韩琦笑了:“原来不是令郎,便送于我做儿如何?”

    杨老爷像捡着宝贝似的,忙道:“那可不行,这儿子可不能随便送人”。

    杨志真没想到,自己活了十八岁,没见到亲爹,倒有人争着给他当爹,这算咋回事,爹能随便叫吗?

    告别经略使韩琦,离了京兆府,杨老爷一行返回秦州城(今甘肃天水市),杨怀玉随行到秦州养伤。

    事不宜迟,说干就干。杨老爷便教一干军将扮做难民,陆陆续续随着杨志提供的路线往西北方向擦珠谷赶。一面又放出风去,调集工匠兵士要修秦州东北部的喷珠城。

    早有西夏细做报告给了西夏右厢卓啰和南监军司都统制仁多嵬丁,那番帅即派游骑去喷珠城骚扰劫掠。

    杨老爷亲率部将随从,百十号人,装做游猎迂回百里,等赶到通渭堡时,杨志已带人干了两天了。

    因为是本地人,熟悉地型,又有现成的石料,因此修筑起来并不费劲,两天时间,早已小具规模了。

    不仅重修了烽火台,加固了堡门,而且还在堡外数十丈处修了三道壕沟,深达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