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明朝小状元 » 第四章 君子不举

第四章 君子不举

    考场外面,不知道有多少车马家属在等待,辛无疾居然也在外面,身旁老温侧立着,不停向考场这边看来。

    辛清纯走到近前,难得看到老爹目光里竟有濡濡的亲切。“纯儿,快披上外裳。”从老温手里拿过一件衣衫,伸手给辛清纯披在了身上。

    “爹。”辛清纯低声喊道。“大哥出来了没有?”

    “尚未。你先回去见你娘,她在这里等了半晌,春寒陡峭,我让她先回去收拾晚饭了。”

    “嗯。”辛清纯抬头看着县丞老爹,想着跟老爹说说考试的事情。却见老爹的目光又停留在考场大门,不再回头了。

    考场内。尚未答完题的考生逐渐点燃了蜡烛,剩下的题要在这一只蜡烛燃完之前做完,这一支蜡烛燃尽,考场不再提供第二支蜡烛,就得强行离场了。

    辛大郎此时已经将几十篇文章勉强默诵了一遍,正待重新不举,却惊讶的发觉天色已经黑了。

    外面两个衙役冲着这边指指点点,这时留在考场内的考生只剩下两人,一人燃烛奋笔疾书,还有一个就是县丞家的大公子,黑灯瞎火的念念有词,仿佛是痴傻了一般。

    辛大郎认清形势,慌忙起身,顾不得膝盖撞在小案上的疼痛,蹒跚着步伐交卷离场。

    此时考场内的中心大堂上,贾县令正在现场批卷,二百多名考生,作为主考官,他要在一日之内批阅完毕,取近三分之二的考生放榜,隔日,再进行第二场考试。所以争分夺秒,不敢懈怠。好在有家族安排来的程师爷和县学教谕协助进行初选,将字迹涂抹的,违禁的卷子筛下来,选字迹工整言之有物的圈点了,呈到主考案前。

    贾县令一目十行,早看到本届考生毫无圈点之处,也只是勉力圈选,但凡是誊写略工整的,大体答完了的试卷,少不得一一选了。

    正不耐间,却见程师爷捧了一份试卷上来向自己行礼。

    喜滋滋说道:“大人且看看,此卷过得否?”说完将一份试卷放置案上,请贾县令批卷。

    辛清纯随年仅十四,但原主自幼练熟了的笔法,再结合后世临摹的各种帖墨,几日直接书法就大有精进,再加上对四书五经的熟稔和《悯农》的借鉴,时间非常充裕,自然就将字体写的流畅有力。

    贾县令一眼扫过,瞬间精神起来,一手捻起胡须,认真看了起来。四书五经的默写句式填空没啥看头,贾县令是正经的进士出身,这些内容都是寻常手边惯熟的,一眼扫下来,便知有无错漏,一边频频点头,一遍翻到试帖诗。

    自从得了表舅哥的口信,贾县令便一直翻看着考生的试帖诗,可这些考生又有几个农家子?谁曾真正耕作过农物?因而写出来无不空泛,竟无一首能够过眼,在接到辛清纯的试卷前,贾县令已经对本届考生不抱希望了。

    嗯?悯农。看到这个题目,贾县令一下子想起圣上在元宵节作出的“关中岁屡歉,民食无所资。”嘶,差点儿扯断几根胡须。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诗境出来了,画面感还很强,在这春寒陡峭时节,就令人感觉到炽热午后,农民汗如雨下在田间劳作的场景。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意境也出来了,瞬间高大上,既紧扣诗题,也非常符合圣意。

    妙极!执卷细看,不时用手敲打一下书案。暗道,殿试墨卷也不过如此,现下看来,这一场头名非此子莫属。

    这样想着,便翻回去看看考生名字,心道原来如此,这辛清纯是辛县丞二子,必然也得到了自己的暗示,想必这是提前做出来,请高手指点过。

    是了,县丞随然仅仅是一个举人,屡考不第,毕竟也是积年的老手了,破题押题的经验想必是丰富的。

    一边想着,一边将试卷置在一旁。

    辛大郎此时也将试卷交了,可是贾县令却没了心思,一应事宜交待给程师爷和教谕,只身回衙去了。

    此时的辛清纯刚刚洗完澡,换了冬衣,守着火盆依偎在李氏身侧,与自己娘亲说一些考场中的见闻。

    两世为人,辛清纯却是第一次参加四书五经为本的县试,自然是新鲜感满满。

    李氏此时满眼都是小儿子,想着小儿子如果顺利通过县试的话,那门亲事就可以提一提了。

    辛清纯五岁的时候,辛无疾刚刚中举,正是意气风发踌躇满志,一心想着进士及第,于是辞别族亲故旧和业师,举家进入京师,将两个无猜小儿的友情拆散。

    彼时两家皆有意联姻,两个无猜小儿也天天竹马弄青梅,不料却因辛无疾的中举,蹉跎了下来。

    李氏替辛清纯属意的这门亲事,也是关中大族的一个旁支嫡女,姓高,名曼玉。只比辛清纯小几个月,此时也是十三岁了。

    翌日清晨。辛大郎早早起床,来到庭间默诵“君子不举”。

    辛无疾也难得在家里没有出门,一来是自己两个儿子参加县试,而衙门里今天要进行阅卷,排名,誊榜,自己需要避嫌。二来是这县试第一场和第二场相对重要,心底里还是放不下两个儿子,当然,主要放心不下的是辛大郎,二郎还小,又是第一次参加县试,权当是积累经验增加阅历了。

    考试是非常令人疲累的事情,辛清纯才十四岁的身子骨,又是半夜爬起来,黎明时分开始考试直至黄昏,二月寒节,一天下来又冷又累,所以现在还没起。

    为朝廷取士是压倒一切的大事,一县之教化兴衰,也是考核地方官员的主要标准,贾立言作为主考官,自然要积极组织,妥善安排。

    晌午时分,所有学子的考卷都已经阅毕。只等贾立言一言而决,便要誊写榜单了。

    辛清纯的卷子,最终被贾立言定为榜首,为啥叫榜首不叫案首呢?这县试第一场的成绩并不是最终成绩,随着后续几场的比试,这名次还会发生变化,只有等五场都考完了,考官才会根据五场的综合成绩进行最终的排名,县试第一名被称作案首。像蠡县这等小县,最终能获得童生资格的考生,不过二十名,这二十名考生获得童生资格,成绩优异者可去保定府参加府试,府试通过后就是秀才,算是一只脚踏入了士的阶层,可以见官不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