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明朝小状元 » 第四十四章 给不给孔子面子?

第四十四章 给不给孔子面子?

    府试第一天过去了,蠡县学子们仿佛并没有受到县牢半日游的影响,发挥的都还可以,出了场,大家凑齐了,说说笑笑的回到荣昌客栈。

    第二天可以休息一天,因此大家也不急,纷纷凑到辛清纯房里来,念叨起这试帖诗来,辛清旭的性子,那是一个好为人先,当下紧着把自己的“佳作”大声诵读出来,倒是获得了一众人的好评。

    其中“婉约一枝报来,新酒几斟寥落”等句,更是得到了众人纷纷解读。

    辛清纯听了,也觉得大哥这试帖诗词没啥大毛病,基本上是稳了,不由得替他开心起来。

    ……

    也是在这一天,两名衙役终于找到了宿醉的崔折扇。

    崔折扇在怡香院里与一帮狐朋狗友折腾了个沸反盈天,身体也亏了不少,银钱也花了不少,听得两名衙役这般如此的将情况一说,登时惊出一身冷汗。

    自己爹这朋友,崔县令,他,他不靠谱啊。

    还说今天去牢里将那厮打一顿呢,一定要扇坏他的嘴,奈何崔县令扯了后腿啊。

    怎么办?送些银钱?这是崔折扇第一个想法。

    不行,特么的姓崔的油盐不进,银钱少了肯定不行,自己这昨天晚上又在这怡香院花费大笔,身上也没甚么余钱了。

    跑?回去找自家老头子?这是崔折扇第二个想法。

    可行,特么的少爷我惹不起还躲不起么?少爷我这就回博县老家,至于老爹交待来这保定府需办的事宜,爱谁谁吧,我也想办成,可是臣妾做不到了啊。

    当下谢过两名衙役,送上了几两碎银,然后崔折扇多鬼啊,假意说是去收拾一下物品,寻到后门,溜了。

    来的时候随员小厮十数人,回去的时候就剩一个贴身小厮跟着,至于其他下人随从,嗯,保定府繁华,能留在这里,也是少爷给你们的造化,不枉你们白跟我一场。

    ……

    府试第二场,众人早早起来,荣昌客栈掌柜的亲自持了灯笼,将众人送至考场。

    这府试第二场要考两天,辛清纯需要在这考棚中住一晚,所以带的物品比较多,搜检的时候很是耽搁了一会儿,来到考棚后,简单收拾一下,平复了一下心情,安心等待着这第二场的考题放出来。

    那手持考题牌匾的差役转了过来,辛清纯认真看去,只见上面写着: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这便是那八股的题了,辛清纯非常熟悉,这选自《论语·第七章·述而篇》。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被任用就施展抱负,不被任用就藏身自好,只有我和你才能这样吧!

    用之则行:有能任用我的,我就把治国平天下的大道推行于世;

    舍之则藏:不能任用我时,就将这些治国平天下的大道,藏之于身。

    这是辛清纯理解的意思,那么这句话的破题怎么破呢,简单的将“行”和“藏”破了,虽然写起来简单了,但是对题目的理解肯定是不足的,后面还有“惟我与尔”呢。

    那就得接着破,怎么破?暗破。一边琢磨着,辛清纯一边就在草稿纸上划拉起来:

    “圣人行藏之宜,俟能者而始微示之也。

    盖圣人之行藏,正不易规,自颜子几之,而始可与之言矣。

    故特谓之曰:毕生阅历,只一二途以听人分取焉,而求可以不穷于其际者,往往而鲜也。迨于有可以自信之矣。而或独得而无与共,独处而无与言。此意其托之寤歌自适也耶,而吾今幸有以语尔也。”

    这便算是破了题了,破题第一句为啥用“能者”呢,这也是本朝作文的规矩,要求凡破题无论圣贤与何人之名,均须用代字,故辛清纯以“能者”二字代颜渊。尤其是暗破的这一句:而吾今幸有以语尔也。辛清纯自认为破的还是比较巧妙的,这八股文写起来,破题是最关键的,破题正确了,下面就相对简单了,当下辛清纯思路通彻,在草稿纸上刷刷地写起来:

    “回乎,人有积生平之得力,终不自明,而必俟其人发之人有积一心之静观,初无所试,而不知他人已识之者,神相告也,故学问诚深,有一候焉,不容终秘矣。

    回乎,尝试与尔仰参天时,俯察人事,而中度吾身,用耶舍耶,行耶藏耶?”

    辛清纯这八股写的,说是开了文风也不为过,凡是破题、承题、起讲、领题、出题、过接、收结,皆用了单句法。

    你说他写的不对吧,起讲中间亦有用对句,八比则出比与对比必相对以成文,你看?

    就这样划拉着,没多长时间,一篇洋洋洒洒的八股就逐渐成型了,接下来需要重点琢磨的,就是收结了。

    “有是夫,惟我与尔也夫,而斯时之回,亦怡然得默然解也。”

    写完了,并没有搁笔,而是细细看起来,通篇起讲十句,其实多少句数并无定法,可以任意伸缩。起处用了若曰、意谓、且夫、今夫、尝思等字。“故特谓之曰”下,辛清纯均是代入了孔子的口气对颜渊说话,“毕生”四句正起,“迨于”三句反承,“此意”二句转合,总笼全题,层次分明,起讲以后,皆是孔子口气。

    心下暗想,我这破题也没错,正文全是用了孔子的语气进行了阐述,考官你过来,敢不敢给这通篇孔子语气的八股给罢黜了?

    考官如果听见,肯定会说:你特么通篇用了孔子的话来说话,这不是欺负人么?

    辛清纯对自己写的这篇八股比较满意,放置一边,开始琢磨那策论。

    这也是辛清纯在前一世养成的作文习惯,一篇文章刚写完的时候,那是怎么看都怎么好,好的自己都佩服自己,但是放了三两日转头再看,会发现好多需要改动的地方。

    这第二场府试不比第一场,有两天的时间,所以辛清纯并没有把这篇自己满意的八股誊在试卷上,而是决定先做了策论,第二天再细细雕琢了,最终再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