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明朝小状元 » 第七十一章 圈子

第七十一章 圈子

    他平日里哪里接触过这种圈子,身边有个八九品小官,他都觉得人家是极大的了。

    他会来事儿,辛清纯与段无涯也不需要他来省钱,于是这市面上有什么好的食材,或者哪里有了上品的茶叶,哪家书肆有了刚上市的新书,他都搜罗了来,对上这三棵树来来往往的二代之流,他也清楚分寸,该近的时候近,该远的时候远。

    懂分寸、识进退,这三棵树竟让他经营管照的似模似样,这一众衙内,闲了都愿意来此聚会。

    如此一来,东家长西家短,谁家升迁谁家嫁女,甚至朝堂里的一些事情,免不了就传到辛清纯的耳朵里来,这就愈发的让他感觉融入了这个朝代。

    顺天府下一届乡试是在明年秋天,这还有一年半的时间,段无涯他们也不急,辛清纯也无所谓,自己才十四岁,左右读读书消消闲,安安静静地等待乡试,乡试结束后迎娶白富美,他倒是踏下了心来。辛无疾和李氏知道这三棵树的现状,倒也不去管他。

    这罗然也真是个中二少年,大大咧咧脸皮又厚,他是真把这三棵树雅居当自己家了,可是,他在这三棵树每日里俨然以主人自居的架势,却也不惹人厌。

    这一天,辛清纯早早来到三棵树,正在读书,便见这罗然风风火火的就来了,却是罗然的父亲与辛无疾有了交集,还是很不愉快的交集,这小子不知道怎么知道了,匆匆来找他清纯大哥,是的,罗然比辛清纯小几个月。

    罗然的父亲叫罗中明,乃是工部都水司一个主事。

    本朝工部为管理全国工程事务的机关。职掌土木兴建之制,器物利用之式,渠堰疏降之法,陵寝供亿之典。凡全国之土木、水利工程,机器制造工程(包括军器、军火、军用器物等),矿冶、纺织等官办工业无不综理,并主管一部分金融货币和统一度量衡。

    基本上,就是相当于后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部、水利部、林业部、发改委等部门的职能,主管兴修水利、主要的土木建筑工程。

    罗中明所在的都水司,掌稽核、估销河道、海塘、江防、沟渠、水利、桥梁、道路工程经费;各省修造战船、渡船及其他各种船只并核销河防官兵俸饷;修制祭器、乐器;征收船、货税及一部分木税。隶属机构有皇差销算处(负责核销皇帝出巡时各地所用维修桥梁、道路等费用);冰窑(负责收发藏冰);彩绸库(负责收发制帛、诰轴、彩绸、驾衣、宝砂、棕丝、藤竹)。

    别看罗中明只是一个从五品的都水司主事,权限着实不小。可是,他权限再大,罗中明的都水司怎么会跟翰林院一个编修产生交集呢?

    这乍一看是风马牛不相及,其实,二者还真有公务往来。

    咱们来复习一下翰林院的日常公务活动,这翰林院既是履行其处理政事的职能,同时更具有锻炼能力、增长见识的意义。

    譬如,以皇帝名义颁发的各种诰敕本应阁臣起草,但实际上一般性文件多由翰林代笔,这项工作有助于翰林官适应政务、加深阅历、加强对国家事务的熟悉;对本朝实录的编写一般由阁臣领衔,翰林负责实际编修,这项工作加强了翰林官对前朝政典故事的深入了解;而在经筵侍讲中,翰林官又因此而不断熟悉朝廷仪制和国家要政;同时由于经筵讲读而形成的亦君臣亦师生的关系,成为翰林官在院期间或日后为官主政时启沃君心、对皇帝施加影响的重要条件。

    此外,翰林官有着更多的亲炙鸿儒、接近权要的机会,又能饱览史料邸报,参加某些重要会议,便于对政局时事获得具体而深入的了解。

    所以呢,为啥说翰林是储相?这就是了。

    这辛无疾得了座师张一丰的“格外关照”,一堆事务压到他的头上,其中一项,就与这工部都水司相关,而罗中明恰恰是在负责这项事务。

    辛无疾初入翰林,本来对一应事务就不太熟悉,事情压的多了难免就性子急躁,这一来二去,就与罗中明在工作对接中不是那么顺畅。

    而罗中明的性子,与自家儿子罗然恰好相反,应该说是一个技术型的官员,不然为啥他弟弟是大理寺一部堂官,官居正三品,而他仅仅是一个从五品的工部都水司主事呢。

    这两人,一个是初入翰林不通政务,一个是技术型官员不懂变通,鸡毛蒜皮事也值不当的惊动上官,于是二人反复沟通反复无果,以致产生了不快。

    罗中明与辛无疾在工作中产生了不快,回到家中难免嘟囔几句,这就让中二少年听到了,前文说过,这中二少年这个年龄段,正是要各种证明自己的年龄,听到父亲抱怨,又想起那翰林编修正是自家辛清纯哥哥的父亲,于是也不言语,只是心底暗暗有了主意。

    这不是?第二天一大早,他等到父亲上衙,自己匆匆扒了几口饭,就风风火火的寻辛清纯来了。

    “清纯大哥,我有事情跟你说。”罗然一进院,看见辛清纯,就急急喊道。

    辛清纯一见罗然这风风火火的样子,放下书本,站起身问道:“怎地一大清早这么急躁?什么事情?”

    “你爹和我爹,快打起来了。”

    这就夸张了不是?

    等到辛清纯听罗然讲了事情的始末,也是无语。

    你好歹搞清楚了再说啊,这说不清道不明的,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让我怎么讲?

    可是这事儿,又不能当不知道。那就,去看看呗。

    可是两个少年到了翰林院,辛无疾却是不在衙内。

    辛无疾干嘛去了?皇帝召去了。

    那《三字经》现在已经刊行天下,几位皇子目前也在学习《三字经》,包括三皇子。别看辛无疾向皇帝经筵讲读还不够资格,但是面对皇子讲《三字经》,还是绰绰有余的,皇帝特召他去讲读,是因为他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