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明朝小状元 » 第八十三章 志士仁人

第八十三章 志士仁人

    接下来写,愈发的顺当,辛清纯吃完饭,在狭小的考棚里伸了伸懒腰,坐下略一整理思路,继续写到:

    夫所谓志士者,以身负纲常之重,而志虑之高洁,每思有以植天下之大闲;所谓仁人者,以身会天德之全,而心体之光明,必欲有以贞天下之大节。

    这是起二股。依旧充斥着正大光明之言,这啥意思?

    所谓“志士”,指的是,肩负履行三纲五常的重任,一心追求高尚和清廉,不懈地探索如何成为遵循伦理道德的典范。所谓“仁人”,指的是,使自已具备上天赋予的所有品德而使自己的心智和身体光明磊落,并始终不渝地要凭此成为遵守气节的典范。

    且看辛清纯如何过接,你看:是二人者,固皆事变之所不能惊,而利害之所不能夺,其死与生,有不足累者也。这是说,既然“志士”和“仁人”这两类人在本质上都能临危不乱,处变不惊,且利害得失不能改变其志向和气节,他们的生与死也就不足以对他们构成妨碍了。

    啧,完美过接,既回答了前面的问题,也引人向往,指引了世人积极的追求。

    接下来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那羊毫小笔点点纷飞,簪花小楷下是一字字的正气:是以其祸患之方殷,固有可避难而求全者矣,然临难自免则能安其身,而不能安其心,是偷生者之为,而彼有所不屑也;变故之偶值,固有可以侥幸而图存者矣,然存非顺事则吾生以全,而吾仁以丧,是悖德者之事,而彼有所不为也。

    因此,在祸患兴起时,固然有逃避灾难而保全自己的,但临难自保只能安定自己的身体,不能安定自己的心智,苟且偷生的人实施的这种行为,“志士”和“仁人”是不屑于实施的。偶尔遭遇变故时,固然有凭侥幸而不受损害的,但不因应事情的变化而凭侥幸逃脱,虽然能够保全自己,但却丧失了仁义,违背道德的人做的这种事,“志士”和“仁人”是不会做的。

    再往下写就快收尾了,辛清纯怎么写?当然是把文章进一步升华,再升升,没准再升一升,就能得个顺天府解元。

    彼之所为者惟以理,欲无并立之机,而致命遂志,以安天下之贞者,虽至死而靡憾;心迹无两全之势,而捐躯赴难,以善天下之道者,虽灭身而无悔。

    你看看他是怎么升华的?“志士”和“仁人”只按“理”办事,不打算在“理”之外还按其他规则办事,至于那些奉献自己的生命来实现自己的理想,为天下忠贞不屈的人树立表率的“志士”和“仁人”,就是到了生命要终结时也不遗憾。理想与理想的实现总是有距离,至于捐躯赴难来成就天下道义的志士”和“仁人”,就是牺牲了生命也不后悔。

    还没完,继续升华:当国家倾覆之余,则致身以驯过涉之患者,其仁也而彼即趋之而不避,甘之而不辞焉,盖苟可以存吾心之公,将效死以为之,而存亡由之不计矣;值颠沛流离之余,则舍身以贻没宁之休者,其仁也而彼即当之而不慑,视之而如归焉,盖苟可以全吾心之仁,将委身以从之,而死生由之勿恤矣。

    这一段就厉害了,好像用一句后世耳熟能详的诗句可以概况一下,就是:*******,岂因福祸避趋之。

    你看,当一篇文章与国家大义结合在一起,你给打多少分?

    处在国家被颠覆时,以自己的体力和精力因应祸乱的“志士”和“仁人”,他们的仁义之心会使他们慷慨赴难而不后悔,自愿担当起责任而不推脱,这就是如果能够保持自己的公正之心,即使要为此付出生命,也不会考虑是生还是死了。处在生活穷困,到处流浪时,以自己的体力和精力帮助其他穷困不已,流浪不止的人的“志士”和“仁人”,他们的仁义之心会使他们面临穷困潦倒时也不畏惧,看待穷困潦倒,到处流浪就象看待回家一样。这就是如果能够保持自己的仁义之心,即使要为此付出生命,也不会顾虑是生还是死了。

    最后是结尾:是其以吾心为重,而以吾身为轻,其慷慨激烈以为成仁之计者,固志士之勇为,而亦仁人之优为也。视诸逡巡畏缩,而苟全于一时者,诚何如哉?以存心为生,而以存身为累,其从容就义以明分义之公者,固仁人之所安,而亦志士之所决也,视诸回护隐伏,而觊觎于不死者,又何如哉?是知观志士之所为,而天下之无志者可以愧矣;观仁人之所为,而天下之不仁者可以思矣。

    这结尾没有更多的慷慨激昂,也没有太多的说教。辛清纯只是用了反问和肯定,简简单单,却又发人深省。

    因此,“志士”和“仁人”以他们的“心”为重,以他们的“身”为轻。那些慷慨激烈成就仁义的事,固然是“志士”们奋勇施行的,同样也是“仁人”们争先施行的,瞻前顾后、徘徊不前、苟且偷生的人怎么能跟他们相比呢?以保全“心”为活着,以保全“身体”为拖累,从容就义来表明自己承担的道义是大公无私的,固然是“仁人”的归宿,同样也是“志士”的选择,那些逃避、袒护、隐逸、躲藏,觊觎于不死的人怎么能跟他们相比呢?由此可知,看到“志士”的所作所为,那些无志的人应该感到羞愧;看到“仁人”的所作所为,那些不仁的人应该认真反思。

    抬起头转了转略显僵硬的脖子,发现天已经快要黑了,这一天,除了早晨写了一首诗,就是在琢磨着写这篇文章了,接下来还有两天时间,《大学》、《中庸》选其一作文,《孟子》再写一篇,这第一场就过去了。

    辛清纯为什么用了一天的时间来写这篇文章?因为这是一篇分值最高的文章,其他的文章虽然也重要,但在这乡试阅卷官的眼中,只要这一篇《论语》文章上佳,其他的五经文、诗词、策论之类,只要过得去,那就必然能够上榜,那这一个举人的身份,就算是没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