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明朝小状元 » 第一百一十五章 题诗

第一百一十五章 题诗

    响云寺这里的模式,是可以在各大寺庙复制的。

    三皇子、辛清纯和罗然,三个人的配合越来越娴熟,有挑毛病的,有出主意的,有鼓气加油的。

    到了后期,果然如罗然所说,各大寺庙看到了现在人工便宜,居然都竞相攀比起来,修路的、起殿的,不一而足,而这南直隶的百姓,因为寺庙建设大量用工用料,都多多少少的带动了不少的就业机会。

    你看看,朝廷一分钱还没出呢,寺庙建设这块儿蛋糕,就让南直隶百姓挺过了这个灾年。

    雪灾过后,什么是最重要的,一是稳定民心,二是粮食等物资要跟上。

    王伴伴将南直隶的情况,不断写了奏折递到京师,户部的章程也出来了,该免税免税,该赈济赈济,总之南直隶这边一切向好。

    乾秉帝对三皇子在南直隶的操作大加赞赏,甚至传了口谕给大皇子,要他鼓励保定各大寺庙建设,复制南直隶的成功经验。

    三皇子得了乾秉帝的赞赏,一时如打了鸡血,每天带着鹰骑去各处寺庙查看,搞得罗然苦不堪言,骑术也被迫练得娴熟。

    到了寺庙,看到那正在建设的,给予肯定,没开始建设的,便进行督促,整个南直隶,一时间到处都有寺庙在大兴土木,这居然让他在佛教界得了偌大的好名声,这就是意外之喜了。

    在辛清纯的建议下,三皇子把鹰骑打散,两个人一组,到各处城镇去查看物价情况,有那囤积居奇的,便知会当地官府严厉打击,如此一来,雪灾在南直隶造成的影响,降到了最低。

    这一天,三皇子一行来到仓县,这仓县是一个平原县,名山古刹没有,但是因为是平原县,所以人口众多,前段时间一直在围绕着寺庙转悠,还真没来过这平原地区。

    到了仓县,一行人并没有去县衙,而是在这仓县行行走走地了解受灾情况。

    没想到这一转,没看到多少流离失所的难民,却让三皇子发现了一个人才。

    这仓县有一个唤做王仁亮的举人,乃是正经的书香门第,祖辈有人还曾经做过开封书院的院正,几代人可谓都是读书人出身。

    暴雪甫一降落,他就觉察出了不妥,连忙上报县令,同时居间协调各里长统计灾情,帮助灾民自救。后来雪下起来没有停歇的意思,他也不等朝廷的钱到,先将自己多年积攒下的俸禄全部贡献出来,修缮学宫,让孩子们读书。他在帮助灾民自救、安定生活的同时,还号召其他乡绅协助村民修筑屋舍、抢修排水渠堰,尽快回复生产。这样,人有了活干,孩子们有书念,似乎一切正走向正常,灾区群众情绪逐步稳定,很多青壮打消了游惰闲散沦为盗贼的念头。

    王仁亮平素为人乐善好施,有一副菩萨心肠。富而不骄,在这雪灾降临之时,能够准确的预判出灾后的形势,并且能准确应对,算得上是难得的人才。

    三皇子听说了此事,对辛清纯说道:“此人正是本宫现在需要的人才。”

    三皇子现在还没有开衙建府,当然没有属官,此次前来南直隶救灾,就带了辛清纯和罗然两个人,现在听说了王仁亮的义举,便想将这王仁亮召至麾下,用以救灾。

    辛清纯也很赞同,自己可是从系统那里得了任务的,只有两个月的时间,很紧张,这时候有王仁亮这个在本地有一定威望的举人来协助,自然是再好不过。

    这王仁亮年愈三旬,乃是两年前中的举,名次还可是,是南直隶己巳年乡试第十八名,本欲过完正月就要赴京赶考,现下正是应当温书的时候,却赶上了这场大雪灾。

    他此刻正在学宫里组织人扫雪,说实话,这学宫里孩子们没耽搁读书,从另一方面来说,积极地起到了稳定人心的作用。

    三皇子带着鹰骑赶到学宫的时候,这学宫里刚刚打扫干净,在到处雪灾的情形下,这里仿佛被王仁亮打理成了一片净土,干干净净的学宫里,朗朗读书声不绝于耳,实在是让人看着精神振奋。

    当下这个时间段,刚刚好,三皇子来的时候,学宫刚刚打理好,恰好有学童的读书声,一切都是最好的时候,三皇子遇上王仁亮。

    要不说好人有好报呢,辛清纯感慨一声,随着王仁亮来到学宫里他自己的屋子。

    三皇子问起来才知道,这王仁亮还兼着这学宫的先生,他只要有空闲了,便会来这学堂,义务教授孩子们知识。因此,这学宫里有他的一间屋舍。

    这间屋舍不大,摆设也很简单,但胜在洁净,书桌上也不同于一般先生堆满了书本和学生的课业,只有一方砚台,几支笔和一些纸张,没有许多书却有着浓郁的书香气,这王仁亮当真是个儒雅之人。

    仔细看墙上的一副字,看落款是王仁亮新写的一首诗,笔体沉稳有力,名字为《天道》。

    穷达皆由命,何劳发叹声。

    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冬去冰须泮,春来草自生。

    请君观此理,天道甚分明。

    “好诗。”辛清纯不由叹道,这诗浅显易懂,却有着深深的道理,算得上是正能量的一首好诗,而且细细品味起来,此诗用来教化的作用,也是很明显的,难怪挂在这学宫的墙上。

    听辛清纯赞叹,三皇子抬头一看,也看到了这首诗,甚至还读了出来。

    此刻,他的心情不错,对王仁亮的印象也越来越好。

    他沉吟了一刻,不由得走到书桌前,提笔也写下一诗:

    莫为危时便怆神,前程往往有期因。

    须知海岳归明主,未必乾坤陷吉人。

    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

    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

    落款的时候,甚至还特意写上了‘书赠王仁亮’这么一句。这情分,可就大了去了。保守着说,这三皇子也是要封王的,这一首诗,王仁亮可以传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