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漫游诸天从大汉帝国开始 » 第三章 战场

第三章 战场

    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春,草原。

    “队率,前方三十里(汉时一里约现在415米)就是匈奴右贤王王庭所在之地,高阙(今NMGHJHQ西北)。”

    听完士卒禀告,奔袭在前的队率赵恒一拉缰绳,缓缓止住奔马。四周骑兵见状,也纷纷勒马停下。唯有一什(十人一什)骑兵四散开来,观察四周动静,警惕敌情。

    赵恒已是身心俱疲,心神一晃,急忙闭目,再睁眼时,眼中露出的神色表明已经换了一个人。

    “系统,面板。”

    诸天人生体验系统(剩余能量17%)

    功能:肉身穿越{定点世界(100%),随机世界(90%)}

    灵魂穿越{定点世界(20%),随机世界(10%)}

    姓名:赵恒(苏平)

    年龄:22(25)

    属性:精1.5(0.9)

    气1.3(0.9)

    神1.2(1.2)

    技能:电脑技术(登堂入室)

    学识:(初窥门径){数学(登堂入室),物理(初窥门径),化学(初窥门径)......}

    此身技能:兵法(初窥门径),刀术(登堂入室),骑术(登堂入室),射术(登堂入室)

    苏平看着面板,感叹赵恒的属性技能强大。一边翻看着赵恒的记忆,一边环视周围士兵的脸色,虽然斥候小队是一人三骑,但无论人还是马都已是疲惫不堪。

    今年年初,汉武帝下令征调十万大军北上进攻匈奴。卫青统领大军自朔方郡渡过黄河,兵至五原休整,预计一日一夜强行军三百里(约120千米),奇袭匈奴右贤王王庭。

    凡大军出征,必有先锋。先锋开道,必撒斥候。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匈奴兴兵南下直指上谷(今HEB省怀来县)。当时的赵恒还是卫青所率万骑中的一名普通小卒。五年过去了,赵恒参与三次汉匈战争,从小卒累计军功,升至队率,现在统领着一支五十人骑兵小队。

    如今,第四次汉匈战争已经开启。赵恒小队是卫青军中最为精锐的骑兵斥候队伍之一,自得到军令起,小队一人三骑,夤夜从五原郡出发,扑杀大军前进路线上路遇的所有匈奴游骑,拔除匈奴在外眼线,为大军前行遮掩消息。

    一路上,小队与匈奴数股游骑交战,已经损失了一什骑兵,剩下的四十人早就人困马乏。苏平清楚,越是靠近高阙,靠近王庭,遇上匈奴游骑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大。按小队如今的状态,如果突遇匈奴精锐,怕是胜算渺茫。

    “一什,分出一伍,原路返回,向先锋营回禀情况。二什协助一什,再向外散出三里,注意四周动向。有任何动静,随时来报。”赵恒当即下达指令:“三什、四什。原地休整两刻(半小时),休整完毕后,接替一什二什,进行轮换。”

    士兵们轰然领命:“喏。”

    一什十骑立刻拨马出阵,向四方游散。剩下的人立刻翻身下马,给战马喂食喝水。苏平也从马背布袋里掏出一撮盐巴,混合着豆子喂给战马,补充着战马的体力。

    不论什么时期,马匹都是金贵的紧俏物资。战马,珍惜等级仅次于宝马,在战场上,战马更是骑兵的生命,甚至比自己的命更加重要。哪怕是自己饿着,也不能让战马受饿。

    喂完马匹水食,苏平也开始填饱自己的肚子。印象中内蒙春天时,六点后才天黑,抬眼望了一下天色,现在估计申时四刻(下午四点)左右。《资治通鉴*汉书十一》记载:卫青等兵出塞,夜至,围右贤王。但里面并没有提到卫青高阙之战打响的准确时间,苏平也无法估计大军现在到哪了。

    况且俗话说:“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军,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意思是急行军百里与敌人争利的有可能损失上将军,急行军五十里与敌人争利的只有一半士兵能赶到。

    大军如此高强度急行军后,必不可能直接投入战斗,应会在距高阙半个时辰马程的地方先行休整。太近了,容易被匈奴发现。太远了,又无法发挥骑兵的最佳实力。如此,最佳休整位置应在此处附近。

    很快半个时辰过去了,队伍已吃饱喝足,休整完毕。在外警戒的三什突然有一骑回来禀告:“先锋营已至,大军在我们后方不到十里。军令:大军要在高阙三十里处休整,所有斥候小队,再向前方前压五里。”

    苏平心道一声果然。

    “二什、三什、四什为山字阵型峰尖,各什相距百步(一步约为1.4米),一什剩余人马随我殿后,作为机动。”苏平面色严肃:“目标,前方五里范围所有匈奴人。所有人,上马出发。”

    一声令下,所有人翻身上马,迅速展开队形。苏平看着队伍行动果决迅速,也露出满意神色。

    什么叫精锐?骑兵是军队里的精锐兵种,斥候是骑兵里的精锐,而苏平这只小队,更是斥候里的精锐。总的来说,普通精锐死亡三成就会溃败,苏平小队最低可以承受战损五成,仍保持可观的战斗力。战损达到八成,才会彻底崩溃,四散而逃。

    冷兵器时代,千人以下的小规模平原战斗,唯靠将士是否令行禁止,是否敢战敢死。战阵之上,刀锋见血,生死搏杀。

    此处距离王庭高阙很近了,加之天色已晚,匈奴在外游骑纷纷归营。很快,在前行三里的时候,阵型左翼发现匈奴骑兵,同时,匈奴骑兵也发现了左翼汉军。

    苏平一眼目测出,这股游骑大概五十人。苏平面色凝重,敌方人数多于我方近四成。赵恒的记忆里,匈奴骑**湛,汉军兵利甲厚。同等状态下,汉匈战损只能达到1:2,甚至1:1。只有在汉武帝后期,大汉彻底打断匈奴的脊梁,摧毁了精气神,才有后来一汉顶五胡的辉煌战绩。

    此番匈奴人数占优,这场战斗怕是一次血战。心中思绪万千,却不影响命令下达:“传令,三什侧面支援二什。四什绕后迂回,截断此股游骑通往高阙的后路。顺利完成围三缺一,将他们往先锋营处逼退。”

    两支队伍纷纷开始夹马提速,挥舞战刀,想要接着奔马速度将对方一劈两半。苏平也加入战斗,战马飞驰中,肾上腺素开始飙升。率先冲锋在前,双方很快进行了第一轮交锋。

    苏平仗着兵甲,只护住要害,然后依靠赵恒的高身体素质和精湛技艺,完美发挥实力。借助奔马的速度和力量,直接砍下一名貌似游骑首领的头颅。鲜血自脖颈喷射而出,直溅丈许,淋了苏平一身。苏平恍若无感,继续冲杀,旋即又砍死两人,冲阵而出。

    苏平勒马反身,这个时候,抢的就是时间,谁先完成转身,谁就掌握先机。也不看身边还有多少人,大吼道:“诸位,再随我冲杀。”

    众人大呼:“杀。”旋即跟随苏平再次冲阵。

    十个呼吸左右,苏平再一次冲破匈奴队伍,冲阵期间,又斩落两个头颅。苏平此时已经血气冲脑,反身又是一轮冲杀。刀剑碰撞中,感觉左臂一痛,反手给对手一刀,直劈头顶,顺势了结他的性命。

    经此三轮冲杀,匈奴骑兵队伍已经十分混乱,战阵边缘的匈奴骑兵正在向外溃逃。苏平扫了一眼,场面上,身着红色汉军甲服只有不到二十人,几乎人人带伤。匈奴大概二十人,但士气已泄,已无战力,纷纷向缺口逃去。

    苏平率队衔尾追击了三里,又斩杀五人。不敢追杀过急,导致匈奴溃兵狗急跳墙,只得放弃。

    平复了一下情绪,虽然满脸鲜血,鼻腔里也全是浓厚的血腥味。但苏平并未感觉到任何不适,不知道是赵恒的意识里已经习以为常,还是苏平本就心大,不甚在意。

    伸手摸了摸左臂,还好,匈奴的刀剑质量不太合格,在斩破身上防护铁甲后,只是划出了一道伤口,没有伤及筋骨。但是,也要抓紧清洗伤口。在没有消炎药和破伤风疫苗的西汉,苏平是真的怕伤口感染,一点小小的伤风感冒就能要命的古代,真的是一点安全感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