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漫游诸天从大汉帝国开始 » 第二十章 人间烟火

第二十章 人间烟火

    出了酒肆,日头已渐渐西沉,集市上的人群正慢慢散去。喧嚣热闹的街道上只剩几家小摊还在继续营业,偶尔发出的叫卖声,显衬得城市安和宁静。

    苏平架着高力的胳膊,慢慢行走在街道上,目光突然被右手边的一家四口吸引。

    他们一看就是布衣黔首,身上穿的葛麻制成的衣服,显得有些破旧。但从衣服的干净整洁能看得出来,妻子是一个勤劳贤惠之人。

    一家人正围着一个街边小摊,看样子是在挑选什么物品。

    突然,男子好像发现一件心仪物品。拿起来向着身旁妻子的发髻上,比比划划,然后动作笨拙的将其插进发髻。

    原来是一支木簪。

    做完这些,男子神情似是有些腼腆,妻子也是有些羞涩,面色泛红。环绕在旁的一对儿女正拉着母亲的衣襟,仰着头好奇的看着父母。刚刚及膝的他们还不懂得这些,睁着大大的眼睛,眼神中尽是天真和懵懂,可爱非常。

    戴好了簪子,女子虚扶着发髻,微微侧身,来回转头,让夫婿仔细看看是否合适。

    男子点头咧嘴,说着一些娘子天下第一美之类的甜言蜜语。女子闻言,更是娇羞,急忙上前捂住夫婿的嘴,却着急地一句话也说不出话,只得连连跺脚。脸上红霞比之前更胜了几分,快要比上天边的火云。

    小贩在一旁,吃了满嘴的狗粮。见火候到了,满脸堆笑地出言推销。

    男子意动,准备掏钱购买。

    但许是要价高了,女子有些心疼,急忙按住夫婿的伸入怀中的手。反手利索地拔下簪子,直接放回摊位,拉扯着夫婿就要离开。

    奈何力气不及男子,没能拗过夫婿,小贩也是在一旁好声挽留。女子便顺势留下,将儿女交予夫婿,转头与小贩讨价还价。

    男子接过一双儿女,将他们抱于臂膀之中,站在一旁,眼神宠溺地看着女子与摊贩两人言语交锋。

    三言两语后,小贩好似被女子说服,最终一脸无奈的选择成交。看着小贩一脸肉痛的模样,女子露出一抹胜利的微笑。

    男子见此,也知是到自己上场的时候了。从兜中摸出几枚小钱,痛快的付了账,然后将木簪重新拿起,郑重给女子戴上,一家人欢欢喜喜的离开。

    经过他们身边的时候,苏平不经意的瞥了一眼,看清了木簪的模样。

    这枚木簪的材质很是一般。明眼一看就是胡木的枯枝所制,原材料在城外遍地都是。雕工也很简陋粗糙,像是初学的木工的练手之作。仅是在簪柄处,刻了几道简单的曲线,以作云纹。

    不过也才几枚小钱,也算价物相符。但妻子却是一点也不嫌弃此物轻贱,反而还十分的重视,对其爱不释手。走路之时,也不忘时不时的抚摸着簪柄,好似怕它会掉了一般。

    远处的民居前,总角孩童正在屋前,三三两两凑在一起和泥玩耍。脸上身上全是泥巴,一点都没有将出来时,家中父母的叮嘱放在心上。

    有家中妇人看见孩子将衣服弄得如此脏乱,拿着藤条生气的冲出屋门,喊着孩子的小名就要来一顿好打,让其长长记性。

    看着妇人气势冲冲的模样,孩子们一哄而散,鸡飞狗跳中,像武林高手一样,身手敏捷的飞快绕过藤条的挥舞范围,在一阵欢笑声中,一溜烟的窜进各自家中的大门。不一会儿,家中就传出父母的大声呵斥和孩童‘再也不敢了’的哭喊声。

    夕阳的余光将五原县城镀上一层辉光,街边胡柳的枝条随风摇摆。远处升腾的炊烟,近处传来的犬吠,使苏平完全沉浸在了这烟火气息之中,眼中的整个人间变得生动鲜活起来。因穿越带来的与这个世间的隔阂感,也慢慢消散一空。

    搀着高力,苏平费了好些力气,终于走到城门处,取回了两人的战马。

    回军营的路上,高力望着远方夕阳突然出声:“是不是觉得他们的生活也很不错?”

    问题有些没头没脑,苏平不知道高力是不是醉后开始说胡话了。

    “兄长,可还清醒?”

    高力转头看向苏平,眼中的迷离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清明。

    “在出城的路上,见你好几次驻足不前,是不是觉得他们的生活很美好?”

    也不等苏平回话,高力转过头望着天边的夕阳,继续道:“看见天边的晚霞了吗?这种平静安宁的生活就像晚霞一样,美丽,美好却转瞬即逝,不得长久。

    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匈奴人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南下劫掠,五原,朔方刺史部乃至整个边境,时时刻刻都在承受着来自北方的威胁。

    我曾见过匈奴人劫掠后的村庄,是一副什么样的惨状。

    男人们聚集在村口,组织了一条防线,期望着可以保护身后的家人。但他们手中仅有农具和菜刀,怎么抵挡的住匈奴人的弯刀战马。男人们被战马践踏成泥,血液将村口的道路沃成泥浆。

    村子里,女人被当众凌辱后,开膛破肚。孩童被木棍捅穿,钉在院中的树上。老人统统被赶到一间屋子里,放了一把大火,活活烧死。”

    说到这个时候,高力已是泪流满面,泣不成声。看向远方的眼睛爬满了血丝,充斥着杀气。

    或许高力是这个村子的幸存者,又或许只是曾经路过。高力没有明说出来,苏平也无从知晓,只能拍了拍他的后背,平复一下他激动的心情。

    高力擦掉眼泪,摩擦了几下脸颊,向着苏平点点头,示意自己没事了。

    “匈奴寇边犯境,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几乎毫无还手之力。但我们不同,我们是兵。领着大汉的俸禄,吃着大汉的米粮,就要扛起保境安民的职责,如此才对得起朝廷,对得起这些父老乡梓。”

    对匈奴,苏平没有到与之不共戴天的地步。

    因为卫霍犁庭扫穴,追亡逐北,大汉早就报了血仇。匈奴早已消亡在历史的长河里,到了后世,匈奴的领地已是中华版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况且大汉离后世时间跨度太远了,苏平来到这个大汉的时间又太短了,无法做到完全共情。对匈奴的仇恨,更多的是对赵恒的感同身受。

    苏平认为汉族是一个不怎么记仇的民族。虽然你犯了过错,但我报了仇,看在不小心把你的骨灰都给扬了的份上,我就大方的原谅你了。

    不过,苏平倒是想起了后世的RB,当年的RB和现在的匈奴都在汉人的国土上,烧杀抢掠,兽行累累。

    不同的是,RB战败后,中国人还没来得及报血仇,这些RB战犯就逃回RB本土。但这些RB人毫无悔改之意,他们不后悔战争,而是后悔战争的失败。不仅篡改掩盖事实,还大放厥词,美化自己。实在是不知廉耻,令人作呕。

    想到这里,苏平就立刻与高力共情起来。对于这种狗东西,就要狠狠的打,有朝一日,定然马踏东京,点了他们的什么狗屁神厕。

    中华向来是如此的优秀。古往今来,总有一些狗贼觊觎着中华大地。想要守护这人间烟火,漫天星河,唯有紧握手中的刀剑。为我们自己,更为我们的后人,杀出一个不用再提心吊胆,人人得以安居乐业的明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