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漫游诸天从大汉帝国开始 » 第二十六章 升官背后

第二十六章 升官背后

    在汉朝前中期,想要完成阶层跃升,从军是最快最可能的一条路。底层士卒只要作战勇猛,敢打敢杀,就能凭着军功加官进爵,甚至拜将封侯,完成黔首到贵族的阶层跃升。

    一方面,大汉极为重视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一直致力于打击勋戚士族和地方豪强,致使他们在军中和地方上,实力相对弱小,只能把持小部分上升渠道,其余大部分的人事调动和任免都由朝廷出面裁定。底层士卒搏命换来的军功,可以有所保障,不必太过担心被士族名门剥夺顶替。

    刘邦亭长出身,起于微末,十分清楚士族豪强的本质和嘴脸。清醒的知道,士族豪强发展到一定程度,必定要吸食大汉的血肉骨髓。并且会官商勾结,侵蚀朝廷在当地的权力,严重动摇刘家的统治根基。

    这种做法,无疑是在掘刘汉皇朝的根,为刘汉挖坟,刘邦自不会坐视不理,任其发展壮大。

    而且立国之后,外戚勋贵也越发嚣张跋扈。下,兼并土地,蓄奴纳婢;中,无视法度,践踏法规;上,染指军权,蔑视君威。不仅如此,相互之间还进行联姻,实力盘根错结,越发壮大,威胁到了皇权。

    所以自大汉开国,皇室对他们的打击就特别强硬。刘邦先是诛杀大批功臣,摧毁拔除一大批新兴的、即将抱团成型的勋贵外戚集团。后有像割韭菜一样,定期清理一批实力超过界限的势力的手段。

    其中有一种手段叫做徙陵,这个政策从刘邦起,一直到武帝刘彻死后,历五朝,才被霍光撤除。

    徙陵,就是皇帝修建陵寝,迁各地士族豪强至陵寝所在之地定居。

    刘邦时期,迁徙楚国六大贵族豪强到自己的陵墓长陵,以此来打压战国时期长期形成的六国的各地方宗族势力。三年前,也就是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汉武帝还颁布了著名的《迁茂陵令》。

    茂陵是武帝刘彻给自己修的陵寝,《迁茂陵令》是迁徙资产300万钱的豪强到长安茂陵居住,当时的资产300万钱最少相当于现在的亿万富翁,资产主要是土地、房产,朝廷根据土地和房产来计算财富,确定名单。

    皇命不可违,奉旨迁徙的富豪只得贱卖土地房产。但是,全国所有富户都要迁徙,谁来买田呢?于是,地方政府出面将千万亩良田低价收购,而后分给流离失所的无地农民,国家只收取十分之一的税收。

    朝廷如此硬压,肯定会有士族豪门不忿,有人托人上奏说情,有人阳奉阴违,甚至暗中作乱。这中间还有一件特别出名的郭解案。

    郭解是武帝时期有名的游侠,引起交游广阔,名声渐起,时人尊称大侠郭解。其实放到现在,就是个黑社会头目,欺行霸市,坏事做尽,早就该送进去,吃颗花生米。

    郭解明面上的家资不足三百万钱,但迁徙名单上偏偏有着他的名字。于是不想迁徙的他,提出自家财富不足三百万,请求朝廷准许不迁徙。还托请汉武帝最信任的皇后卫子夫之弟、当时还是车骑将军的卫青,替自己说情。

    要死不死,弄巧成拙。汉武帝当即意识到官商权贵结合的危险,慨叹道:能让朝廷大将军说情的人,还不是地方上的豪强巨富吗?他决定对民间富豪的官商勾结“零容忍”。于是,历史上极负盛名的一代大侠郭解,以间接杀人案遭到朝廷通缉,最终身死族灭。

    武帝他的高明之处在于,颁布政策前既看见了利处,也看到了弊病,还给出了解决方案。

    对于迁徙至茂陵的地方豪族有奖励政策的,不仅会支付每户20万钱的高额补偿款,还奖以政治荣誉,可以脱去商家贱籍身份,跻身世家名门。

    这下子属于大棒加甜枣,反对势力一下子就变少了,此项政策也顺利推行下去。举家迁徙失去土地的茂陵子弟,不再囤积财富,而是一掷千金,致使长安城成为世界第一豪华都会;而茂陵子弟,也成了古代富二代的代称。

    后世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写道的: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这里面的五陵就是西汉五个皇帝的陵墓,即长陵(高帝墓)、安陵(惠帝墓)、阳陵(景帝墓)、茂陵(武帝墓)、平陵(昭帝墓)。

    徙陵政策不仅完成了汉朝社会财富的重新洗牌和分配,而且由于地方豪强被迁徙到了京师长安,政治手腕强力的汉武帝脚下严密监视控制,脱离了其固有的宗族家乡,故而再也不能在地方发展壮大它的势力,其中的势力真空地带,就由朝廷填补把控。

    另一方面,内,汉承秦制,军功二十等爵基本直接继承下来,杀敌斩首就可升爵。外,匈奴实力强于大汉,又对大汉虎视眈眈,外部有威胁,自会对军功无比重视。

    特别是武帝刘彻,十分重视军权。每次大战之后的核查,朝廷基本上可以做到严格落实军功,数目一旦有误,就是冒功欺君,罪在不赦。所以军功记录会精确到个人,杀敌割耳数目精确到个位数。

    斥候部满编虽然只有400人,作为主官的军司马看起来好像没什么权力地位。但别忘了,斥候部是边军精锐主战部队,还具有相当一部分独立作战权。放到今天来说,就相当于一支小型特战队,直属军区统管。这种部队的主官,军衔基本中校打底,在军中已经属于中层领导干部了。

    不论古今,文武晋升体系都是有着严格的壁垒,无权无势的普通人基本难以突破。

    苏平从队率一跃成为军司马,相当于从中尉一下晋升中校,轻松完成从低级武夫到中层武官的转变。

    若是没有卫青,苏平此战积功最多升到军侯。再往上面,就是跨越中层的门槛了。除非立下泼天大功,若是无人赏识提拔,只靠杀敌斩首,还得多熬三五年,才能跨越这个槛,升个假司马。

    也就是处于封建时代,车骑将军,现在是大将军的卫青几句话,就可直接免去了苏平十几年奋斗才可能获得的官职爵位。

    朝中有人好做官,古人诚不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