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公元八世纪 » 123、藤原

123、藤原

    藤原次川手扶舟栏,远眺依稀可见的海岸线。月半之前,自己踌躇满志,踏上征途,如今物是人非,内心是人是鬼,已然分不清楚,更何谈前路漫漫,福祸未知。

    海风一阵阵吹来,犹似家中老母妻儿的殷切问询,那里面不仅有关怀、慰藉,也有期盼和希望。他有些不安,其实更像是恐惧。五岁那年,族内惩治犯错的奴仆,将其吊死在神社前的大树上。那张因痛苦扭曲的脸庞,时常出现在他梦里,直至今时今日。

    父亲早逝之后,母亲便经常教导,不求大富大贵,只愿一家安好。藤原次川习惯性的看了看长宁,他怕这个男人,也怕这个男人赋予自己那灭族的大罪。

    张火德颇有心计,见藤原次川眼神闪烁,知其心智动摇,举棋不定。此番深入敌后,成功则扬名立万,不成则危机重重。毕竟这许多人的性命,皆系于此倭奴身上,半点马虎不得。张火德轻拍藤原次川肩膀,略带关切的问道:“想家了?”

    藤原次川仿佛失魂落魄,重又陷入了深思。他太熟悉贫穷的气味了。那是米缸里,陈米溢出的馊味,是屋顶茅草散发的霉味,是床榻上经年的骚臭,是自己身上洗不去的汗酸。

    每当族人鄙夷的眼神射来,都会深深扎进他卑微的内心,那是一种判决,一生无法翻身的界定。冰高皇女的脸庞又浮现出来了,美艳却冰冷无比。他不要再这样沉沦下去,他要逆天改命!

    看着藤原次川逐渐坚定的眼神,杨火德松了一口气。其实这厮仅是一块敲门砖,只要那深宅大院里的话事人应允了大事,藤原次川的作用也就微乎其微了。

    长宁心里可不这么想,此刻他的眼中,已将海岸附近地形尽数记下,包括日后所处环境,皆会牢记于心。“命运,要掌握在自己手里。”公子的名言犹在耳边,这退路,势必要未雨绸缪,先敌一步铺排妥当。

    一行人下船上岸,正是洪毅捣鼓少年宫之时。藤原次川先入皇宫复命,无非是突遭狂涛巨浪,船毁人亡之类的托词。奈良时代,遣唐使发了一百多次,这藤原次川也不是什么熟脸,圣武天皇自不在意,挥手遣退了便是。

    藤原次川回到家中,见长空、火德安坐堂前,老母幼子却不见了踪影,心中了然。当下宽慰了妻子几句,便揣着密信,去了藤原家主府中。

    藤原四子,即武智麻吕——南家、房前——北家、宇合——式家、麻吕——京家,是律令制下政治势力强大的四家。藤原不比等死后,其四子均还年轻,朝堂中仅有藤原房前任参事,根基尚不稳固。

    此前元正天皇在位时,对妹夫长屋王极为宠信,那时的皇族,何止压了藤原家一头而已。藤原次川在家族中,本上不了台面,武智麻吕收了他些许财物,赏了个遣唐使的位子,心想此去至少数年,便未将此事再放在心上。

    不料这批衰鬼时运不济,出海便遇不测,偏偏次川撞上大运,捡了条命。武智麻吕在自家接见了次川,本欲客套几句了事。意外的是,次川叩拜后并无多言,只一事,便险将武智麻吕惊了个半死。

    原来,好巧不巧,搭救次川的竟是渤海王大武艺的特使。渤海特使本欲联络东瀛与渤海的关系,怎奈得知次川等乃是前往朝唐,便不愿再进宫面圣,只得在城内客栈盘桓。此时的诸国形势,颇为微妙,表面上大唐如日中天,威服四夷,实则远没有这么简单。

    公元六六零年,应新罗武烈王所请,唐遣大将苏定方,灭百济。六六一年,武烈王薨,文武王即位,继续亲唐路线,并于六六八年,应唐朝之令,出兵协助唐军灭亡高句丽,新罗也实现了半岛上的三国统一。

    值得一提的是,爆发于六六三年的白江口之战,唐朝、新罗联军与倭国、百济联军于今韩国锦江入海口发生了一次大战。那时唐朝与新罗,为攻取百济遗民固守的周流城,水陆并进,大兴刀兵。

    而倭国为扶持百济,不仅赠送大量物资,且出兵援助,妄图在朝鲜半岛,与大唐一争雌雄。唐船壁高而坚,设计精良,倭国兵船与之相较,相对落后。战斗中,四百多艘倭船被唐军连发火箭,顺风投火,一时间烟焰涨天,海水皆赤。此役过后,倭国方审时度势,夹起了尾巴,收起了獠牙。

    好景不长,公元六七零年,唐朝设安东都护府于平壤,试图全面控制朝鲜半岛,引起新罗的不满。文武王派兵攻击驻扎熊津都督府的唐军,兼并了百济故地,史称唐罗战争。同时接纳高句丽遗民,扶植他们建立“报德国“,以牵制唐朝在朝鲜半岛的势力。

    此时唐朝陷入与吐蕃的战争泥潭中,不得不收缩海东经略,而文武王也采取灵活的外交政策,遣使入唐谢罪。唐朝顺水推舟,默认新罗对大同江以南地区的控制,于六七六年将安东都护府撤到辽东。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至此大唐与新罗,貌似宗主与番邦,实则分道扬镳,貌合神离了。

    在倭国朝廷,自大化改新后,便有一股革新派势力。这批人力主创新,谋国家富强,支持派遣学者赴唐学习先进制度的,正是此股势力,长屋王等皇族,便是代表。

    而藤原家若要崛起,非扳倒皇族势力而不可为,此间利害,已是路人皆知。不过目前来看,皇族势头正盛,己方被迫守成,此前藤原家千方百计,才使得长屋王兵力单薄,无非也是想掣肘一二,避免皇族日渐强大而已。

    据藤原次川密报,如今长屋王率军所拒之敌,并非虾夷这么简单,其背后更是大唐黑水都督府。而这黑水与渤海,乃是深仇,加之渤海世子大都利行,今岁客死长安,迫使大武艺遣使东渡,欲寻得扶桑一股势力,共同谋求对抗唐国。

    武智麻吕眉头紧锁,飞速的整理着思绪。此间信息量巨大,对于藤原家反败为胜,实属千载难逢之机遇。

    如何才能毕其功于一役?是藤原家最大的难题。而解开这道难题的,正是藤原次川,这个庶出的卑微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