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公元八世纪 » 162、江南

162、江南

    在海上颠簸了旬月,洪毅与宜静终于在一片春色中,抵达了长江的入海口。满眼浊水,滚滚而来,温顺却又势不可挡的奔赴大海。自晋朝时期,因渔民创造捕鱼工具“扈”,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扈”为“沪”,这便是上海简称“沪”的由来。

    不过现今两岸并无人烟,只有渔民临时落脚的棚屋,处处泽滩更透出寸步难行的困境,与后世繁花似锦的上海滩可谓天壤之别。历史上真正在此设立市镇,已是四百余年之后的南宋,身临过繁华与荒芜两种境界,不由令洪毅感叹这沧海桑田四字的深意。

    由此再逆流而上三日,便可到得江州府,此地在三国时便是鼎鼎大名,时称柴桑。诸葛孔明舌战群儒,盟孙抗曹,就是这里。此地灵之处,还孕育了著名的晋代大诗人陶渊明,因辖内有江曰浔阳,也称浔阳府,后世叫做九江。

    过完大年,长宁便即南下,到这木兰舟的造船所,等待洪毅。其实在泰华,这木兰舟现在已不是什么稀罕之物,自从蒸汽动力上了机车,大船制造便已立项,只是船越大越需要专业人才,钢骨、舱位、防水,都是七二七所遇到的难题,重金招募人才,是当务之急。

    杨定邦也从登州赶来,一别数年,听那些在北苍学习归来盐帮帮众们讲述,泰华之国冉冉升起,地阔民众,欣欣向荣,使他无比欣喜,也使得与洪毅重逢的期待之情,变得急切兴奋。家国天下,首先便是有家,那可是心灵寄托之所。

    盐帮是洪毅与他为身无着落的老兵们所建,有老兵,也有遗孤。盐帮帮众,许多加入了大行公会,虽身在大唐,但他们自认为是华人,泰华才是真正的家,身份认同比许多泰华国民还要强上许多。加之开了心智,扩了眼界,而今心中更是有了信仰。

    浔阳江畔的一处荣庄,是盐帮江南分舵的驻地,杨定邦采办木兰舟,一来二去,此处便成了临时的大本营。长宁与定邦早来了几日,正在观摩一群少年的武操。

    文堂自有黑水学校的教习执掌,但这武操却是盐帮的教练授课。这些遗孤还未长成,加之无父无母,撒野惯了,所以武操以强身健体为主,并未涉及格斗厮杀,免得娃娃们戾气太盛。

    泰华的新兵,也是这套训练方法,除了队列、体能训练,便是军体拳一类的简易搏击术,摸爬滚打自然少不了,一击毙命的招数却是后面职业军人的训练科目。

    令人称奇的是,杨定邦混迹绿林,还招募了些草莽英雄,有的多少和帮派沾得上关系,给盐帮的操习注入了更多武术的基因。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不知是机缘巧合,还是泰和号的掌舵者有意为之,在这一天,浔阳荣庄迎来了贵客。

    洪毅一行的到来是严格保密的,但部分核心成员还是从帮主杨定邦的态度上感受到了异样。在这个小圈子里,洋溢着热烈澎湃的气氛,去年发生的几件大事不是秘密,所以关于长生天的崇拜近乎盲目。

    败倭国,吞琉球,并室韦,盟突厥,海陆皆有建树。当然,军事上的成就最能鼓舞士气,但经济发展的成果才是人心稳定的根本。泰华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现下盐帮交易,不再以换取粮食为主,转而囤积开元通宝等金属货币,为泰华建立货币体系做着筹备。

    论起理财,汉人群体的优势无可撼动,就像骑射方面,胡人天生便是战士一般。盐帮十二分舵的账房,均在北苍学习过数月,并将许多实践经验与时代印记,融入到了刻板的理论中,大大丰富了之前洪毅制定的金融科目。

    现在突厥境内的大宗货物的中转交易,也逐渐形成了体系,与盐帮南北呼应,充填了泰华近一半的国库收入,也形成了对内对外贸易各占半边天的局面。

    盐帮的另一桩功勋,便是在江州造船业秘密发展成员,招募人才。自从杨定邦买下第一批木兰舟开始,这江州府对如此财大气粗的财神爷,便是谁人不知,无人不晓,为日后的交际便利了不少。

    即使后来的几宗大单交易已经交接到江南分舵主事范大伟手中,但这丝毫不影响盐帮富有的既定印象。所以,这几年下来,船厂内部早有了盐帮的据点,至于熟络的师傅,更是数不胜数。

    唐代造船业属于中国历史上第二个高峰期,有两项世界之最,值得一提。首先便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楼船,便诞生在中国,它体型巨大,承载量高,具备远洋航行能力,这从泰华海军和商队采和改进的木兰舟上,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其次便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密舱设计,增加了船只航行的安全性,这也与楼船的出现相辅相成,算是技术型革新。但令人扼腕的,便是工匠的社会地位,依旧十分低下,士农工商,对社会发展真正做出实质性贡献的农人、匠人、商人,不仅没有话语权,而且遭受的盘削极其繁重,生活捉襟见肘,窘迫非常。

    像这些造船匠人,居于官府搭建的聚集型棚户,污水横流,卫生极差。终其一生,困守一隅,难得有自己的房舍居室。正是在这种对比之下,北苍工业区规划整洁的居民街道,房屋宽敞明亮,加之人人平等,官员平易近人,这诱惑力可就太大了。

    去过北苍学习的帮众,将北方的所见所闻带回了南方,添油加醋避免不了,口口相传又平添了几分炽热的期盼,弄的不少人心痒难耐,其中不乏关键性技术人才。

    只是那时蒸汽动力还在研发之中,北苍船厂仿制木兰舟,都是优先安置了本土的技术工人,洪毅也并未顾及此节。这移民的想法,其实早在很多人心里生了根,只待春雷一响,便是连绵不歇。如今,机会来了,消息虽还在小圈子内传播,却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在路途中,洪毅冥思苦想着如何挖大唐造船业的墙角,而在江南,这墙角却已然松垮,甚至是崩塌,正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