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公元八世纪 » 163、会议

163、会议

    江南分舵的荣庄里,正在进行着一场规模不大的会议。与会者三十余人,都是来自盐帮江南分舵和江州制舟所的先进分子。这场会议并不正式,大家环坐一圈,有说有笑,有问有答,更像是一次座谈。

    在洪毅眼中,这些人才是真正造船之人,自己则仅仅是个见过世面的门外汉而已。蓝图再美,也需要一砖一瓦的建造起来,愿景再好,也需要勤奋实践方可达成。

    坐在洪毅身边的几个青年,胆子稍微大些,初始紧张的心情,在洪毅几句玩笑之后,便烟消云散。有两位曾在北苍学习的小伙,谈起那高大的城墙,宏伟的城市,欣欣向荣的景象,都心怀激荡,还要洪毅证明,自己所言非虚。

    有年龄稍大些的,不免嗔怪小伙孟浪,倒是两个小伙早就脱胎换骨,直言华人之国,人人平等,令大家瞬时欢腾起来。一时间大家说的,竟都是离了此地,回归泰华,海阔凭鱼跃了。

    洪毅很喜欢这样的氛围,心情也是轻松愉悦,欢笑不断。未来可期,这些心若游子之人不知讨论过多少次,而今在正主面前,倒是无需再寻什么金口一诺。

    倒是这木兰舟业已漂流在五湖四海,凡五星之旗弘扬之处,必有其舰。公子口中所述,泰华日后将要造的那种大船,大家闻所未闻,都觉得心中无底,又怕辜负了重托。

    从木船到铁船,其实经历了一段颇为复杂的尝试与发展的过程,如今水密舱的问题不再困扰,但焊接技术还未开发,洪毅所求,便是先将龙骨及其他关键部位钢铁化,继而使船体尽量扩大,质量增加,以适应远洋航行的需要。

    经过第二舰队与北山军团的努力,北美大陆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甚至已有行政区域的规划,正在筹建。单靠近海航路,不仅耗时,易遇险礁,且受海冰封冻等季节影响,效率减半,并非善策。

    横渡太平洋,开发新航线,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泰华倡导开拓精神,无论陆地海洋,皆无固步自封之意,更有探索未知之喜。四海道诸民族,如和人、琉球人,常年与海为伴,与水亲近,或因环境所迫,性好冒险,可以说,洪毅在思想与人力基础上,已万事俱备。

    现在,只差更抗风浪,续航更远的大船。蒸汽动力上舰,还需无数尝试与改进,各个方面,互相匹配补充,方可大成。有了船,还只算成功了一半。大航海时代,人类只凭木制帆船,也可飘洋过海,甚至环游世界。但那只是开辟航路,重新认识世界。

    而在泰华,这些步骤已无足轻重。洪毅要的,是一条通途大道,它横贯地球最大的海洋,能够实现规模化运输,且安全性要高。只有建造出新的大型船只,才能将乘风破浪之俊杰,送到更广阔的海天之间,接受锤炼。

    其实洪毅目的性太强,反而容易陷入误区,就像世间著名的悖论,是先有了鸡,还是先有了蛋。在人类探索海洋的漫长征途中,新型船只,人才储备,航线开辟,一直都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浑然天成。

    而今洪毅的做法,是将几条线剥离出来,催化成长,再重新整合到一起。虽说大大提高了效率,提前了时间,但拔苗助长,焉知非福,便如人生,该走的弯路,怕是一步都省不下。

    这大船要多大,该怎么造,设计、材料等议题,如今皆还在迷雾之中。洪毅的蓝图较之于当时之人,差别有如天壤,缺少一个连接二者的桥梁,是以越往深处研讨,越是陷入泥沼,越发的感觉寸步难行。

    年轻人的心热得快,冷得也快,这也是缺少磨练与挫折的体现。渐渐的,凌云壮志落地于实际,才发现那绚烂日光,极易破碎。幸亏这与会众人之中,有位老者,年已愈五十,但精神矍铄,悟性极强。

    老者先是向洪毅详细问明了大船的用途,又打听了北方目前的技术储备情况,便拢着众人,将这宏伟蓝图细分为无数板块,一一与相关人等探讨。这种针对性极强的方法立竿见影,在座的都是身有一技之长的工匠,涉及自身领域,那是一点就通,如此过去了两个时辰,洪毅的构想,便化成了一个个步骤,成了一套具体实施的方案。

    洪毅对这老者大感兴趣,问及范大伟,才知其一二。老者名叫张德寰,出生于官宦世家,其父精于造船,但在武周时代因罪获刑,从此全家被贬为贱户,也就是官奴婢。

    张德寰少年时便生活在这江州府,命运起伏跌宕,让他视野与众不同,思想通达开放。论起这造船的手艺,更是无人能及。当初杨定邦初次购船,便与之结识,相谈甚欢,遂成为船厂首批盐帮成员。由于技术精湛,平时又与人为善,所以威望极高。

    年初盐帮内部构建大行公会,张德寰更是积极参与,出力献策,获行师封号,与范大伟一样,可谓骨干。如今见张德寰开口,大家不免静了下来,但见老人缓缓说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此乃公子创建大行之初衷。我等虽身在此地,但却早已心属泰华。无他,我们是华人了,便不再是奴籍,可以不需垂手而立,卑躬屈膝,堂堂正正在这世间走上一遭。”

    大家不免动容,这里的工匠,即使不是贱户,也是低人一等,亏得在张德寰带领下,知道了泰华、大行,方如开了一扇天窗,看到了新世界,萌生了新希望。

    张德寰继续说道:“后生们追随公子,贡献心力,日后足迹走遍天下,必定会有一番大作为。如今公子欲招尔等一同北返,无论前路如何遥远艰辛,我们必当一心向前,绝不可回头。将来不仅儿孙可以光耀门楣,连女子也可有一番事业,那是多么的荣光。”

    “小老儿垂暮之年,还能有此际遇,幸甚,可惜老迈之躯,难胜远行,唯恐拖累了你们这些青年,便留在此处,同范舵主一起经营这方,如此官家追究,也好有个说辞。你们切记,忠贞不二,报效国家,生当无愧于心,死要重于泰山。”

    大家不料老人会有此顾虑,见他要独自留下,心中不免担忧,特别是几个儿女,更是将目光投向洪毅,期盼有个答案。

    洪毅哈哈一笑,直言道:“老丈多虑了,咱们这里的人,一个都不能少,此间事由,我早已有安排,大家尽管放心。此一去任重道远,还需准备数日,不过此刻,我们当共饮一杯,庆祝这胜利的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