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李莲英传奇 » 第三十三章 巧六、玉虎回京震动朝廷 三大臣各领其命出使沧州

第三十三章 巧六、玉虎回京震动朝廷 三大臣各领其命出使沧州

    巧六和玉虎一口气跑了一百多里地,直到驿站换马的时候,巧六才问玉虎是否要休息一会儿?玉虎摆摆手说道:“早到京城早踏实,咱们还是继续赶路吧!”玉虎此刻的心情巧六很是理解,毕竟他肩上的担子比自己重。此行吉凶难料,谁的心中也没底,巧六瞅着玉虎笑道:“玉虎,师父临行前一再叮嘱,让我一路照顾好你,不能让你累着,看来这个使命我是无法完成了!”说完,巧六翻身上马,向身后的驿卒问道:“下一个驿站有多远?”

    驿卒知道眼前的二位都是紫禁城里的官员,拱手客气道:“回禀二位官爷,下一站是清水县,距此地一百二十里地。”巧六听完满意地向笑了笑,从怀中掏出二两银子扔到驿卒的手中,说了声谢便打马跑了起来。

    这一路行来,玉虎对巧六佩服的很,他的马上功夫着实了得。巧六不仅能在马上喝水,还可以脚前头后,平躺于马背之上边行路边休息。上马下马他轻如飞燕点地,玉虎询问方知巧六过往还有着马戏团演员的身份。玉虎心下羡慕,便不住地央求:“六爷、六爷,回京后,给我传传您的骑术如何?”巧六也不藏私,一口答应,解释道:“放心吧,这些技能无非是熟能生巧,慢慢下功夫,不是难事!”

    一路赶到清水县换马,巧六有意拖延下时间,为得是让玉虎喘口气,直直腰,便与他聊起了关于他参三大臣的事:“玉虎,咱哥俩同在皇宫里当差,你伺候皇太后,我服侍大总管,时常与大臣们见面。这上表参奏皇上的爸爸可不是件小事,后果你可想过?还有那位官居一品的太后重臣李鸿章,他权倾朝野,如今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你这一告,他一旦恼羞成怒,以权谋私伤害与你怎么办?还有那位手握兵权的琪瑛,他是皇亲国戚,祖上还为大清立下过赫赫战功,可不是位好惹的人物。如果咱们的皇太后身有顾虑,翻脸不认人,拿你试问你又该如何应付呢?”巧六一连串提了三个问题,来试探玉虎,为的是看一看玉虎做事的决心,是否因顾全自身从而临场反悔。毕竟他二人一旦回到京城,那面对的必将是一场暗流涌动、危机四伏的大战。

    巧六的用心,玉虎完全理解,此行之艰难也是他预料之中的事。玉虎冲巧六嘿嘿一笑说道:“我早已打定主意,此行纵有千难万险,哪怕九死一生我也绝不退缩!我明白自己不过是一名小小的侍卫,但我所做皆是为的大清江山稳固,为天下百姓乐业安居,也为了自己能有个美好的前程。既然明白自己的目标,那就只有抛开杂念,一往无前!”玉虎说罢翻身上马,向巧六拱手道:“六爷,我的师父,咱们一口气直奔皇宫吧!”

    巧六见玉虎有这股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势,心中是暗暗叫好:“看来玉虎的绰号不假,他这出山的猛虎,利爪出鞘,势不可挡啊!”不过巧六还是选择在武清县的驿站小歇一下,吃了点干粮,喝了些水,才继续踏上去往京城之路。

    到了紫禁城正是午后时分,东华门的值星官说皇太后与皇上带着文武百官已于昨日去往了颐和园。

    巧六、玉虎俩人心有灵犀,同时说道:“走!去颐和园!”

    二人在皇宫换好坐骑,很快便到了颐和园的东门。站岗的禁卫军都认识他俩,何况他俩都佩戴着腰牌,进入园中是一路畅通。二人把马牵入马厩,大步流星地奔向了慈禧的寝宫乐寿堂。谁知,值星太监老李头迎面走来,告诉他们:“二位回京定有大事向皇太后禀告,请稍候片刻,皇太后此时正在长廊中散步,我即刻派人去禀报。”玉虎是个急脾气,老李头的话音刚落,他便上前说道:“公公,劳驾您在前引路,我们一同去吧。因为事情紧急,容不得耽误片刻时间。”玉虎说完,向巧六递个眼神,巧六心领神会,急忙从怀里掏出了一个银元宝递到老太监的手里,低声道:“公公,幸苦一趟吧。”

    老李头用手掂了掂银元宝,足有十两重,便高兴地回道:“也好!小的们,头前引路。”四五个小太监一挥拂尘,齐声回道:“是!”

    从宫门前的青芝岫走到长廊的邀月门时,老李头为了讨好李莲英故意向巧六言道:“六啊,自从大总管走后皇太后可是不得开心啊,说皇宫里太闷,执意要出来散散心。八王爷便借机提出建议,请她到颐和园中看禁卫军比武演练。皇太后欣然同意,只是对我们言道:‘可惜呀,小李子不在,我这心总踏实不下来。他领命剿匪,是个危险的差事,当初真不该同意他的请求啊。’六啊,给我透个消息,你师父这次剿匪是否顺利?老朽我也是挂念在心啊。”巧六懂得老太监的用意,他这是两面讨好,好坏全在自己一张嘴上。他便灵机一动说道:“谢皇太后的惦记,感谢公公的关心,我师父剿匪大获全胜,还未动一枪一弹,全凭巧用人施妙计,使得各路的土匪自动归降,今儿我们回来就是向皇太后谢恩的!”

    巧六的一番话老太监自是相信,只是从玉虎的神态中可以看出,他的回京定是李莲英安排的,而且他的目的恐怕不只是感恩表功这么简单,而是另有隐情。

    过了邀月门没多远便是长廊中第一个亭子留佳亭,只见前面有一堆宫女把皇太后围在中间。慈禧坐北朝南坐在龙椅上观赏着昆明湖,眺望着龙王庙,是那样的凝神注目。老太监让大家止步,自己小心翼翼地走向前去,跪在慈禧面前禀报:“巧六、玉虎回京了,说有要事向皇太后禀报。”慈禧听后蓦地从龙椅上站起,急忙问道:“他们现在在哪里,快快传来觐见!”

    老太监笑了笑,大声喊道:“巧六、玉虎前来向圣母皇太后请安!”

    巧六、玉虎闻听快步走来,跪在慈禧的面前,齐声说道:“祝皇太后万寿无疆!”

    慈禧坐下,看着眼前的两位熟人沉思片刻后问道:“巧六回京是送李大总管的奏折,玉虎侍卫回京所谓何事啊?你的职责是保护大总管的安全,是不是有什么紧要之事呀?”说完慈禧挥手,让宫女们退下,继续说道:“玉虎,我先听听你回京的缘由,若理由不充分我可要治你擅离职守之罪!”

    玉虎连忙从怀中掏出奏本,大声说道:“启禀皇太后,奴才奉旨随李大总管去河北探家,一路上风波不断,先是沧州驿站遭害,后是沙立太徇私枉法,派人杀害沧州知县李不多。负责刺杀之人是沙立太的幕僚王宝路,真名叫潘武,他是黑虎山的土匪,一直潜伏在知府衙门。李大总管自上任剿匪督军之后,一直在寻找方法如何以最低的损失来降服黑虎山的土匪。正好潘武送上门来,李督军便来了个反间计,放王宝路回沧州,并说服他知途迷反,为朝廷效忠。王宝路为了报答李督军的不杀之恩,说服了河匪潘奇,也就王宝路的亲叔,一同归降于官府。潘奇为了侄子的大好前途,便带着潘武上黑虎山说服了匪首潘洪义归顺了朝廷。李督军更是胆识过人,独闯黑虎山与土匪谈判。收降黑虎山后,李督军得知盐山县的一股河匪与潘奇有牵连时,毅然决定,以匪治匪,让潘奇带领官军乔装后前往盐山,设计活捉匪首五大金刚,逼迫他们投降。就这样,一天的时间李督军剿灭了三地的匪患,缴获了大量的财物、金银、枪支、弹药。”说到这,玉虎抬起头把折子递给了老太监,接着继续说道:“禀报皇太后,奴才刚才讲得只是李督军剿匪的一个简略过程,与折子上的内容无关。我乃大内侍卫,负有特殊使命,有密报权。因此我的奏折中要参三位朝廷大臣:第一个,七王爷奕譞,他泄露机密,命沙立太杀害朝廷命官,对朝廷不忠,是欺君之罪!第二个,李鸿章,身为朝廷重臣,身兼直隶总督,他管辖的地区匪患丛生,民不聊生,乃是渎职之罪。第三个,琪瑛,他贪赃枉法,任人唯亲,重用之人皆为无才、无用、无德之辈。他所辖的军队风气败坏,私售军火,吃扣空饷,买官卖官。值此天子脚下,此风若起,恐是自毁我大清百年基石呀!皇太后,自从奴才进得宫后,深知您为大清江山费尽了心血,爱民恤民,深知民众乃一国基石的重要性。常言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心不可失。官员们只是江山社稷的柱子,百姓们才是根基呀!”

    玉虎说得是慷慨激昂,有些忘我,此刻他似乎成了长廊中的主角。他的声音传到了昆明湖上,湖中的浪花似乎都在屏气凝神的倾听着;声音回荡在长廊的廊顶,震荡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弦。老太监听完玉虎的话后,心中不禁捏了把汗。巧六倒是越听越爱听,越听越服气,他算是领教了一向沉默寡言的玉虎原来也是位口才不亚于师父的人物。

    玉虎的异常表现着实惊着了慈禧,没想到才几天的时间,身边那个不动如山,沉静如水的玉虎突然间像变了一个人。这一段长篇大论竟然是出自他的口中,水平还挺高。慈禧听得很认真,因为话语中涉及到她最为惦记的李莲英在剿匪中如何不费一兵一卒,大获全胜。再者眼前这个小小的五品侍卫,出了趟京城,回来竟敢上折子参王爷和两个一品大员,而且都是渎职欺君之罪,竟还件件有理有据。慈禧心中有些不悦,几次想打断玉虎的话,可转念又一想,若如此则如同打自己的耳光,因为这密报权是她赐给玉虎的,慈禧只好耐着性子往下听,也正是后面的这些话提醒了慈禧。如果不闻不问将此事硬压下去,那无异于自失民心,自毁江山。一念至此,她接过玉虎的折子仔细看了起来。

    慈禧看完合上折子,摘下老花镜,轻声问玉虎:“你的折子乃是参奏当朝三大臣。金龙的折子则是你们出京后的经历。金龙详细地汇报了李大总管探家和剿匪的全部过程,说得很细致,很具体,也与你参奏三大臣罪行的事实相符合。好吧,待我与皇上商量之后再决定如何处理,你先下去休息吧。”

    玉虎听罢,一直吊着的这颗心才踏实下来,他连续磕了三个响头口呼:“皇太后万岁”,随即便一头栽在地上,不省人事。

    老太监眼疾手快,几步上前把玉虎扶起,试图将他唤醒。可玉虎紧闭双眼,只剩下呼吸的份了。一旁的巧六急忙言道:“禀皇太后,我与玉虎一路赶往京城,一路上基本没有休息,他应该是累坏了。不碍事,请您派人带他回房休息便可。”巧六说完,只见慈禧向他挥手道:“六儿啊,起身吧,跪的时间太长了,咱们回宫说话。”

    几个小太监连抬带架将玉虎送往了永寿斋。慈禧让人传太医,命厨房做些吃的,配些营养品,送往永寿斋,然后带着众人回到了乐寿堂。

    到乐寿堂后,慈禧给巧六赐座,拿过李莲英的奏折戴上老花镜认真地看了起来。慈禧边看边赞叹道:“好一个小李子!不枉我对他的信任,对他的好,心里有我,没给我丢脸。此次回乡收获颇丰,非同小可!让那些闲言碎语见鬼去吧!”慈禧的心中此时仿佛喝了蜜一样,因为李莲英的折子里几次提到惦念主子,问寒问暖,他关心小辫刘给皇太后梳头是否令人满意?他给皇太后按摩是否要比自己强?终归小辫刘是自己的师父,如果皇太后不可心的话,等他回去替师父挨板子。慈禧是个女人,是个失去丈夫渴望被人关心爱护的女人,尤其是听到自己心上人如此关切的话语,心中自是舒服激动,老泪在眼圈里涌动。说实话,慈禧是离不开李莲英的,换了任何人都没有李莲英那份体贴入微的心思。李莲英讲出的话让人如春风拂面,暖暖的,柔柔的。慈禧太后这位孤独的女人心中,恰恰被李莲英拿捏的准准的,开心也好,难过也罢,这些情绪都会被李莲英一一消化掉。在慈禧的眼中李莲英像是一根顶梁柱支持着她,陪伴并辅助着她掌管着大清的江山,坐稳那把风雨中飘摇的龙椅。几十年来在慈禧的培育和教导下,李莲英从一个小孩子成了朝廷的二品大员,内务府大总管。慈禧也渐渐地改变了对李莲英的看法,不再把他当作一般的官员太监,而是自己的心腹,陪伴自己的一个男人。虽说他身上缺少了男人最珍贵的器件,但本性没有变,男人的气质和本领李莲英都具备。正是因此,他才能填补温暖慈禧那颗孤独的心。心心相印,相互理解,李莲英与慈禧在风浪与猜疑中并肩而行。

    尽管李莲英的奏文很长,内容又面面俱到,慈禧仍是不厌其烦一字一句地将它看完。她站起身来,舒展了一下老腰,冲巧六言道:“六儿啊,你师父的奏表写的很好,很全面。我马上传旨让皇上来商议定夺。时间不早了,你也该休息了,吃点东西,去永寿斋看看玉虎吧。明日一早返回南皮你吃得消吗?”

    巧六连忙起身,拱手道:“皇太后!奴才遵旨行事,万死不辞!吃得消!吃得消!”

    老李头安排完玉虎的事后来汇报,见慈禧正与巧六讲话不好打扰,便在一旁等候。当巧六要告退的时候,老李头向前禀报:“报皇太后,玉虎没什么大恙,只是疲累过度,御医讲只要休息几天就恢复如初,请皇太后不要担心。”

    慈禧听完后挥了挥手,叮嘱道:“老李头,玉虎暂时留在永寿斋,他的安全由你负责,如出现意外,我拿你问罪。记住,任何人不许见他,不能让玉虎离开乐寿堂半步。等风头过后,由我安排他的去处。”

    老李头听后立时回禀道:“奴才遵旨!还有一事请容奴才禀报:永寿斋后面是万寿山,山上只有十几个太监看守,我想如有歹人前来恐怕抵挡不住的,是否请八王爷的禁卫军前来把守?乐寿堂也应加强防卫,毕竟乐寿堂南是昆明湖,西侧长廊,东边戏楼,又临皇上的寝宫很近,玉澜堂中建筑物颇多,别有用心的人侵入乐寿堂并不困难!”

    老李头的话提醒了慈禧,她点点头说道:“好!你即刻去找八王爷,让他派兵前来守护万寿山、乐寿堂不得有误!”老李头领命转身出得宫去。

    巧六看到眼前的一幕立时深感师父的英明。李莲英曾讲,皇太后会把玉虎保护起来,南皮城玉虎是回不来的。巧六此时站起身,从怀中掏出两个精致木盒放在御案上,拱手解释道:“回皇太后,这是师父送给皇太后、皇上的小礼物,一颗珍珠和一枚北宋潘仁美的帅印,请皇太后、皇上收下,以表师父念主之心。”

    慈禧是识别古董的行家里手,从外观一眼看出,这两枚东西都是年久的物件,急忙让宫女打开,取出珍珠和金印。慈禧端详后惊讶地问巧六,这两件珍品是如何得到的?巧六便把珍珠、金印的事从头至尾扼要地讲了一遍。慈禧听后满意地说:“我现在方知,那北宋开国将军潘仁美的故乡竟在河北沧州的潘家镇,这可是一大发现!也好,潘家镇、潘家坟都要好好地派人保护起来,说不定还会有更大的发现。巧六,这件事由你转告李莲英,让他安排潘奇、潘武叔侄俩去做,待遇方面由李莲英决定即可,再有什么好的物件速速送往京城,我会重奖他们。”

    巧六一见皇太后眼中放光的神色,便知她也是贪心之人,攥着大清国还不满意,连小小的潘家镇、潘家坟村都不放过,这样的人能治理好一个偌大的国家吗?巧六心中迟疑,一时语塞。慈禧见状继续发问道:“巧六,是不是你师父手里还有潘家的好东西呀?”

    巧六这时猛然醒悟,立刻回道:“皇太后,有!有啊!还有些字画、古董和金元宝,师父说过,会一件不少的拉往京城。”

    慈禧听完来了精神,猛地从龙椅上站起身来,冲宫女大声说道:“去取二百两银子,奖励巧六与玉虎!”

    很快一个宫女从柜中拿出银子给了巧六,巧六跪地谢恩口呼万岁退出屋去。在一个小太监的护送下巧六来到了李莲英在颐和园乐寿堂后面的院子永寿斋,与玉虎见了面。不大会功夫,有人送上了吃的喝的,都是皇宫中上等的食物和饮品。巧六、玉虎狼吞虎咽地吃喝起来,这才舒缓了途中的劳累和紧张的心情。

    巧六走后不久,老太监与八王爷匆匆地进入了乐寿堂。八王爷疾步上前向慈禧请安,只见他额头上冒着汗,双手颤抖地跪在慈禧眼前,慌里慌张地禀道:“回皇太后,奴才带来了两百多名禁卫军,分成两组,一组守护万寿山,一组护卫乐寿堂。请老佛爷放心,就是只苍蝇也别想飞进来。我已下了死命令,闲杂人员一律禁止上山,凡有在乐寿堂附近出现的可疑者,一律捉拿。”慈禧听后非常地满意,夸奖道:“这事情安排的雷厉风行,很好。”说完,脸色一变发问道:“王爷呀,突然叫你加强防务,这其中的原由你可知晓?有什么看法不防讲出来听听。”

    慈禧自从收了西鼎庙以后,对八王爷的看法有个很大改观,认为他是个可用之人,比六王爷、七王爷实诚,不动坏心眼,对嫂子是言听计从,比他的四哥咸丰强的多。前不久还封了他庆亲王的衔位,已经与七王爷醇亲王平齐,只是分工不同罢了。八王爷高兴得在园子里摆了宴席,喝了三天的大酒。因为一旦被封亲王便可以世袭下一代,光宗耀祖。如今大清的亲王不多,他老八又是最得受宠的一个,能不高兴吗!

    庆亲王听完慈禧的话后,沉思片刻,说道:“回皇太后,微臣认为皇太后的旨意太及时太必要了!如今天下不太平,匪患严重歹人猖狂。听闻侍卫玉虎上奏折告了七哥、李中堂和琪尚书,这无异于是捅了马蜂窝。多年以来,我大清从未发生过五品侍卫上告弹劾王爷和一品大员的事件,这说明玉虎是个人才,也是个勇士。这是他深受皇太后您的影响,才敢主持正义,惩恶扬善,应该加以鼓励弘扬,万万不能打鞭子。因为奴才早就有所耳闻,七哥收取贿赂,不惜泄露朝廷的机密,甚至是皇太后、皇上的旨意。李鸿章如今大权在握,主管直隶两江各省,又是北洋水师的最高长官,可以权倾朝野。也正是这些权力蒙蔽了本心,让他不知感恩,一味地享受敛财。放高利贷,办电报局和票号,从中攫取最大的利益。实话讲奴才贪的军饷只是皮毛,他的钱财可是只全羊。皖、沪、浙加上直隶遍布他的买卖生意,我猜测他的家底恐怕比大清国都富。再就是琪瑛,仗着自己是前朝的功臣,吃祖宗饭,败祖宗的威名不说,只拿沧州来讲。当地的绿营军花名册上是五千名军卒,实则只有三千兵丁,其余的都被他都吃了空饷。他的女婿是知府并主管沧州的军方长官,在沧州搜刮民财,横行一方,做尽了坏事。琪瑛与七王爷拿沙立太当作摇钱树,几人是沆瀣一气,不分你我。皇太后…”

    八王爷说到这忽然停下,看了眼慈禧,见她正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神情很是专注。于是他接着说道:“微臣认为,李大总管的这招暗度陈仓颇显其高明之处。因为他是太监,不能干政,利用玉虎的嘴说出了自己的话,看一看皇太后做如何的反应。如果怪罪玉虎那李莲英定会出面讲清,如果这奏折到起了作用,功劳只有玉虎一人。大总管则会暗中佩服皇太后的英明决断,称赞玉虎的正义勇敢,他绝不会上前抢功买好。所以说,微臣斗胆请皇太后下决心整顿吏治,不能再让三大臣如此的跋扈妄为下去了。若长此以往,大清江山恐会毁于他们的手中,天下大乱,社稷堪危啊!”

    八王爷的这番慷慨陈词点中了慈溪的痛处。她万没料到,今日的老八已不是以往愚昧鲁钝之人,讲话如此的透彻一针见血,让她再无法回避这几个毒瘤的存在。当务之急是想个万全之法,既能削弱三大臣的职权,又能利用他们为自己服务。一棒子打死不符合慈禧的作风,她习惯于利用一帮子人管治另一帮子人,这叫做以人治人,是掌握文武百官最佳的方法。此举不仅能平衡朝野,还能管住那位渐渐长大的皇上。不然的话,皇太后的权力就会逐渐被削弱。慈禧想到这,沉思片刻,让宫女端过一杯茶水递给八王爷,长叹了口气,讲出了心里话:“王爷呀,你的话是字字真言,深深触动了我。如今咱大清是内忧外患,那些番邦蛮夷个个虎视眈眈。若除外患必先解内忧,我要先保住国内不能乱,也就是朝廷不能闹得人心慌慌。对那些不安分守己的官员,尤其是朝中重臣,我只可警告威慑,而不能捉拿入狱,毕竟这一帮子人的人脉基础太广了,牵一发而动全身,会造成朝廷的不稳定。试想,七王爷是皇上的父亲;琪瑛的夫人是咸丰爷的外甥女;李鸿章更不用讲了,直隶上下都是他的人,最重要的是北洋水师的军官百分之百都是他的老部下,全是皖系的人。我可以先把他的兵权拿下,把他送往保定总督府,让其一心专管政务,以观后效。至于你的七哥那更不能动啦,只能让他向老六那样,找个地方享清闲,最好是回家养老,享受那儿女团圆子孙绕膝的生活。”

    八王爷听完慈禧的一番话后,立时醒过味来,说道:“皇太后英明,高瞻远瞩,奴才佩服!这是一手秒棋,既可安抚民心,震慑贪腐,又不把他们逼上绝路狗急跳墙,只是琪瑛太便宜他了!”

    慈禧听后冷笑一声说道:“琪瑛的惩罚最重,我要让他知道我的厉害。我让皇上下旨罚俸一年,留用一年,如若不思悔改,永不受用。至于他那个女婿沙立太,鞭尸抄家埋在沧州;那个企图谋害李莲英的琪格娜,交与刑部审理,若证据确凿,绝不姑息。我可不认他是什么皇家的血脉,我只知她是个丧心病狂的魔鬼!”慈禧说着,气不打一处来,脸色都变了。

    八王爷听得出来,皇太后这是在给李莲英出气,教训琪瑛父女,便脱口一句:“好!大快人心呐!”

    慈禧见八王爷表了态,心里也踏实了不少,毕竟他代表了朝中一部分元老的认可,证明自己刚刚决定是正确的。她喃喃自语道:“唉,归到底都是自家人,我这是养了一帮吃人不吐骨头的狼呀!”说完,她大声喊了句:“老李头,传皇上来议事。”

    八王爷一见慈禧发火,得知不能再待下去了,便拱手告辞:“皇太后,微臣到宫外值守伺候,有什么事唤一声即可。”

    慈禧也知道他的心思,便安慰道:“也好,去吧!我呀,心里头总觉得有什么事不踏实,但又说不好是什么?我这操心的命啊!”

    听完慈禧的话后八王爷的脑海中闪现出一个人来——李莲英。他明白了皇太后发火的原因,转身向慈禧拱手言道:“启禀皇太后,李大总管如今安然无恙,尚在南皮候旨。我认为此事不能拖延!应该尽快地让巧六回去宣旨,大总管回朝后,您的心病也就痊愈了。”

    慈禧见八王爷一下捅破了窗户纸,心中也是一愣,一改口吻说道:“老八呀,知我者唯有你呀……”。

    光绪帝早已得知李莲英派人来京,也清楚巧六二人回京的目的,就连他俩上奏皇太后的折子内容皇帝也是一清二楚,此刻的他正在玉澜堂内暗自踌躇,喜忧参半。他喜是玉虎参了三大臣,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朝廷严肃了朝纲;忧的是他的父亲犯下大错,吉凶未卜;他又喜李谙达不负众望打了胜仗,一天之内招降了河北、山东的三股河匪、山匪,缴获大批的财物,听说还向皇太后、皇上贡献了珍贵的宝物;忧的是自己的爱妃尚在禁足中,皇太后又遇烦心事,盛怒之下唯恐波及后宫。

    正烦恼间,老李头来到了玉澜堂,光绪帝长叹道:“公公啊,快帮我拿个主意,该如何应对玉虎状告三大臣之事?如果扳倒三大臣那势必会引起连锁反应,文武百官定会乱了阵脚,恐朝纲不稳。此事还牵扯到七王爷,这可是关乎我皇家的颜面呀!”

    老李头沉默片刻回禀道:“皇上,您可知皇太后召您入乐寿堂就是为得此事。容奴才说句心里话,三大臣的事应按皇太后的想法来办。首先这件事涉及到大清国的安定、团结及未来的大方向。若求江山稳固则必须以百姓为基,皇权至上,谁动摇了国家的根基和皇室的权威那就一定要受到惩罚,自古以来皆是如此。再者说,如今实际主政之人就是皇太后,只有维护她的权势才可震摄满朝文武,才能镇住那些别有用心之人不敢闹事谋反。李中堂身为直隶总督、北洋大臣,他这次做得确实太出格了,一心想发政绩财,却忽视了为官之责,造成了河北、山东及各省的匪患滋生,社会不安。百姓们对此怨声载道,若不处理难平民愤呀!那琪瑛更不用说了,吃空饷,喝兵血,任人唯亲,豢养了一帮鹰犬,替他造势敛财。大清江山若指望这样的人来守家卫国,能放心吗?还有您最担心的七王爷,若陛下替他讲情,恐怕会适得其反。他为一己私利,泄露皇太后、皇上的机密,纵奴行凶杀害朝廷命官,这个罪行是谁也洗刷不掉的!为了保全七王爷的性命与声誉,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他回家养老,安享晚年。陛下不妨设想一下,将更多权力收回才有助于您今后主政,毕竟皇太后已近暮年,这江山早晚都是要陛下来掌管的。

    奴才斗胆向陛下建议,李莲英此次提出的条件还是应下为妙。毕竟皇太后有话在先,李大总管剿匪有功,手下的人该升的升,该奖的奖,不能埋没人才。陛下正好借坡行路省些力气,免招是非。我大清此时正值危机四伏的动荡时期,还望陛下以大局为重,三思而行。”老李头说完,端详着光绪帝的脸色。光绪叹了口气轻轻地说了句:“言之有理,言之有理。”随后光绪更换朝服,与老李头一同出了玉澜堂。

    老李头是位双面人物,既是慈禧的心腹,又是光绪帝的卧底。俗话说的好,太监的嘴、拉车的腿,都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在这深宫大院里,若不能左右逢源,舌灿如花,那分分钟就可能人财两空掉了脑袋。老李头是三朝元老,伺候过两宫皇太后还有咸丰、同治帝,按理说应该对主子无比忠心才是,为何如今又成了光绪小皇帝安插的卧底之人了?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个人:珍妃娘娘。

    珍妃出身于上流社会,姐妹俩一起进宫做了光绪的妃子。皇后虽是慈禧的侄女,可长相难以恭维,得不到光绪的宠幸。珍妃的妹妹长得漂亮,可惜嘴不够巧,不会哄人,只会唠些家长里短。只有珍妃人长得如出水芙蓉,一张巧嘴颇擅言辞,又能歌善舞,深得光绪皇帝倾心。光绪帝的精力全都投入到珍妃身上了,俩人是形影不离。别看珍妃是个女人,却有着男人般的野心。她见光绪是个儿皇帝,无半点的权力,很是不甘心。为了能够得到慈禧皇太后的第一手消息,她便使手段收买了皇太后身边的人。她看重老李头,因为他贪图钱财,人又狡猾奸诈,若想选个卧底那非他不可。因为他的身份是掌印太监,管理着慈禧的钱物和政务,了解很多朝廷的秘密,他知道的东西恐怕要比光绪还多。

    珍妃说服了光绪帝,动用权力让人在筒子河西岸买了套四合院,并找来一万两银子交给了珍妃娘娘。因为光绪帝也不想永久地当摆饰,也希望早日接班执掌朝廷大权,做一个真正的皇帝。

    这天,有人给老李头传信,说家中来人了,就在西华门等候。老李头喜出望外,便向慈禧请假去招待家人。慈禧同意后,他便风风火火地来到西华门,只见他的两个兄弟迎面走来,把他拉到西华门的一个角落,那里站着位英俊的大内侍卫。老李头正在纳闷,只听那个侍卫先张口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和目的。原来装扮侍卫的人正是珍妃娘娘,老李头见状正要下跪,珍妃上前制止道:“公公,请随我来,去看看皇上给你准备的房子。”

    几人走了不大会儿功夫,来到一处院门前,打开铜锁进入院中。老李头一看立时惊呆了,好一套漂亮精致的四合院,一看便知这是个大官的宅院,能在御河边建房子的不是达官就是贵族。老李头蓦地明白了,这是当今小皇帝赏的,看来是皇上看中了自己这把老骨头。不过自己一个太监的身份,想来皇上看重就是与自己能与慈禧太后亲近的身份。如此看来,这件事更不能轻而易举地答应,搞不好会掉脑袋的,还会连累全家人的生死。老李头正在犹豫当中,两个兄弟发话了:说什么全家人在门头沟待腻了,挖煤的活计又苦又累还随时有着送命的风险,请长兄看在一家人未来幸福的份上答应了请求。全家人就盼着离哥哥近一点,共享天伦之乐。

    这时,珍妃娘娘又拿出了一张银票递给老李头,说道:“公公,只要给皇上送些情报,传递一些消息,每月五百两银子供你家人花费。这套房子是我家的,无偿送给你,为的是让你方便与家人团聚。银票一万两,是给你的茶水钱,也是我与皇上的一点心意。这件事你放心,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再没有其他人知晓。你呢,只是跑两趟腿,动动嘴的事,既得宅子又得银子,两全其美。将来皇上主了事以后,肯定不忘你的功劳,定会重重的犒赏你。公公这可是件天大的好事,莫要错过良机呀!”珍妃娘娘一席话说得明了通透,像钥匙打开了老李头的心扉。他转身端详这套古色古香的四合院,暗想,皇城下御河旁,能有这么一套上等的院落,那真是做梦都不敢想的。如今有机会实现,这是皇上、娘娘的恩德,也是自己走了鸿运,怎能轻易地放过!于是一咬牙,一跺脚,应声道:“娘娘,奴才想通了,一切为了皇上,为了娘娘,奴才就是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奴才一定会遵照您的吩咐,把皇太后那边的信息和情况向皇上如实的汇报,对皇上和娘娘绝不生有二心。”

    从那以后,慈禧的掌印太监总管,便被收归到了光绪皇帝的阵营里。慈禧太后是一直被蒙在鼓里,这也间接导致了慈禧与光绪两人后期的交恶,最终双双死于非命。不过这些内容暂且不表,只等来日有缘再叙。

    玉澜堂与乐寿堂的建筑紧挨着,从玉澜堂出来向北穿越几座院落,途经几座宫殿便是乐寿堂的大门。进门后老李头向殿内高声喊道:“禀皇太后!皇上驾到!”这时宫内传来太监的回音,“有请皇上觐见!”

    光绪这时故意把黄袍抖歪点,整出一副没精打采的样子,阴着脸,迈着四方步进入乐寿堂的大厅,给皇太后请安后一声不吭地站立一旁,等候慈禧发话。

    光绪一改往日的作派,是故意做给慈禧看的。他听从了老李头的建议,为了让珍妃娘娘尽早脱离冷宫,如今的光绪帝只能摆出一副颓废的样子。毕竟这次玉虎引出的事件让皇太后有求于自己,那么不如让慈禧主动发问,在两件事情上二人各退一步,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光绪皇帝在皇太后这挺直了回腰杆。这招儿就叫做以静制动、蛇打七寸。

    光绪的冷漠沉静让慈禧感到有些意外,奇怪地问道:“皇上,今天是否身子不适?看过御医吗?”

    光绪低声回道:“回皇太后,儿臣很好。只是有一事想不通,您为何把珍妃打入冷宫,限制她的自由?儿臣可是一时也离不开珍妃呀!还望皇太后开恩,允许珍妃回到园子里陪儿臣。”

    慈禧听后冷笑一声,生气地回道:“珍妃她私自出宫回家,屡教不改,坏了后宫的规矩,打入冷宫这是她咎由自取!你作为皇上宠她可以,但国有国法,皇帝也不能僭越!”

    光绪一见慈禧发了火,一时无语,猛然间想起老李头叮嘱的话:“皇上,皇太后她善使软钉子,渐露锋芒之时,陛下更加不能退缩,反而要针锋相对才行。只有这样,太后才有可能忌惮陛下的想法,让你一步。”光绪想到这,心一横,毅然地回道:“皇太后,珍妃探家是儿臣批准的,一是她的二老想念她,二是她回家是为儿臣取些喜欢的字画,并非私自出宫,如您不相信的话可以去调查!”

    慈禧见皇帝有些顶撞之意,便缓和口吻说道:“皇上,我是后宫之主,未经我的允许,即使你贵为天子,也无权放任何人出宫。偌大的后宫,有皇后、瑾妃还有其她宫女陪着你,怎么就单单只想着珍妃呢?自古帝王多情,皇上要懂得雨露均沾。当今皇后是我的内侄女,她一心跟随皇上多年,到现在还不见有喜,皇上可给我个解释?瑾妃她是珍妃的妹妹,可你对她的态度却与珍妃截然不同,一直冷若寒冰,这又是为何呢?”

    光绪一见慈禧捅破了这层窗户纸,便索性不再隐瞒,急忙跪地讲出了实情:“禀皇爸爸,皇后是个好女人,只是她脾气暴躁,一言不合便甩手走人,丝毫不顾及儿臣乃是当今圣上。为了顾全大局和皇家的颜面,我只能勉为其难依从于她,所以我俩之间根本无法沟通。瑾妃她虽然是珍妃的亲妹妹,可她总对别人讲,恨不得一把掐死珍妃,只因她嫉妒姐姐在宫中受宠。皇爸爸,这样的女人您说我敢接近吗?儿臣一见她就浑身哆嗦,更别说同床共枕了。之所以与珍妃走得近,喜欢她,是因为她的身上时刻都散发着女性的温润与柔美。她擅长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文武兼修是个难得的才女。儿臣不敢隐瞒,珍妃身上的闪光点无一不时时吸引着我,如今没有她儿臣深感六神无主啊!”

    慈禧听光绪帝亲口讲出心中所想,也暗暗点了点头,因为这与她了解到的实际情况是相符合的。自己的侄女她还是了解的,虽然贵为皇后,但册封真正的原因自然是家族与皇权的利益分配。作为皇后,叶赫那拉静芬的确是不合格的。

    至于那个瑾妃的所作所为,后宫里更是传言颇多,大家对瑾妃是指手画脚,更有甚者则传她是中了某种邪魔来到人间,专门谋害皇上的女人。如今这军国大事已经让慈禧焦头烂额,后宫的种种劣迹和不堪实在是无暇顾及。既然这次需要皇上出手替自己办事,那么也不好太过打压。为了让光绪满意,她便让老李头传旨,派人把珍妃接到颐和园来与皇上团聚,并叮嘱老李头,让珍妃骑马来。一个是让她尽快出现在皇上眼前,另一个也是想看看这个能文能武的女人是不是真有个好身手。

    老李头见效果达到了,便连忙跪下说到:“奴才遵旨!谢皇太后隆恩,体量皇上的苦衷。”说完,意味深长地将目光转向了皇帝。光绪也知趣,一语双关地说道:“谢公公,告诉传令官一定要把珍妃娘娘伺候好,回来我有重赏!”

    老李头含笑起身,向慈禧、光绪告辞,转身出了乐寿堂。

    这时,光绪见自己目的已然达成,于是跪地向慈禧认错道:“谢皇爸爸的一番好意!儿臣今日顶撞了皇太后,还望您原谅儿臣的鲁莽。从今往后我一定对皇后多多上心,也多与瑾妃接近,做一个好丈夫、好皇上。一切听从皇太后的旨意做事,以大局为重,以江山社稷为重。”

    慈禧听完光绪的这番话后心里也是热乎乎的,老泪险些落下。她擦着眼睛假装生气地向光绪嗔怪道:“皇上,找你来有要事相商,谁知你耍个心眼子,借机要我释放珍妃,嗐!我也没法子,常言道母子连心,我也能体谅你的难处,今后照你说的话做我也就放心了。来!先看李莲英、金龙、玉虎的折子,然后再说说你的看法。时间紧迫,我们要尽快地拿出应对之法。”慈禧的话亦君亦母,有情有理。光绪不敢怠慢,三步并作两步奔向了御案,认真地看起了奏书。

    如今的光绪皇帝已经今非昔比,在恶劣的执政环境磨练下,在珍妃及某些衷心大臣的启发下,光绪学会了动心眼,使手腕,审时度势地立足于紫禁城之内。他明白了自己也是个演员,要学会扮演不同的角色,不但要懂识人,也要会用人,见风使舵才能驶稳大船。

    他听从了珍妃的建议,收买拉拢了慈禧太后身边几个重要的人物,帮助光绪帝传递一些有价值的消息。知己知彼,心中有数,光绪也慢慢获取了许多朝廷内外的情报,了解了很多不为人知的信息。随着能力的不断提高,光绪帝的野心渐渐大了,也开始想方设法削弱慈禧的权力,等待时机,尽快成为一名大清国名副其实的皇帝。

    慈禧太后对光绪的小动作其实早已掌握,但她清楚,小鱼小虾掀不起大浪,便有意地纵容他们,让他们尽情地表演,时机成熟的话再让他们原形毕露,得到应有的惩罚。俗话说得好,姜还是老的辣,小家雀斗不过老家贼。

    光绪帝看完了三人的奏章,心情有些沉重,他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自己的父亲和爱将琪瑛恐怕是保不住了,而那个步步高升的李中堂的仕途也不仅就此打住,还会受到太后的惩处。看来,老李头提醒的对啊,对三大臣的处置自己的确没有说话的份,还是应听从慈禧太后的决定,只有这样才不会引起她的怀疑,自己的皇位才能稳定。光绪想着,走到慈禧跟前突然跪下,言道:“皇太后,李大总管奉命剿匪战果累累,是太后用人为贤,英明决断的结果,他的建议我是支持的!玉虎侍卫的折子上所述内容如的确属实,那我自是无话可说,一切由皇太后决断,儿臣绝不护短迁就。”

    慈禧听完光绪的话后,知道他又想钻空子,来替自己的父亲七王爷,和其爱将琪瑛辩护,便提醒道:“皇上,看来你是没有仔细看玉虎的奏书啊!七王爷派人给沙立太送信,信中写了什么?让沙立太去南皮杀害沧县知县李不多可是他下的命令。沙立太所派之人是王保路,真名叫潘武,是黑虎山的土匪头目。如今这个人剿匪立了功,是朝廷特赦的对象。想想看,七王爷的信王保路见过,而且内容全部知晓,如此典型的泄密行凶的罪行,让你我来判的话,七王爷能逃过法律的制裁吗?再说琪瑛身为兵部尚书,治军不当,贪赃枉法,一个五千人的绿营兵总,却只有三千人的兵丁,吃了两千人的空饷,真是胆大包天!更为严重的是,堂堂的沧州宣抚使沙立太,竟敢将红衣大炮卖给了黑虎山的土匪。如今这门炮就在李莲英的手中,铁证如山。沙立太、琪瑛难逃其责!皇上,这些事不知你是否有所耳闻呀?沙立太抗旨不遵,贪功冒进,死于非命,如果无人给他撑腰,他能这样的狂妄吗!皇上,有一事我要告诉你,七王爷写给沙立太的那封信,很可能就在李莲英的手里,即便不是原信,起码内容李莲英是一清二楚的。作为沙立太的小舅子、幕僚兼卫队的负责人的潘武,照李莲英的指示,将书信重写一遍想来并非难事。李莲英这样做的目的是要提醒我们,如今的七王爷对我和皇上不忠。更加可怕的是七王爷提示沙立太去杀朝廷命官李不多灭口。皇上,只要你认真地看了李莲英和玉虎奏书就不该说出这种敷衍的话来。”

    慈禧说到这停下,瞅了光绪一眼,强忍住怒火,长长嘘了口气,又继续说道:“七王爷、琪瑛要办,李鸿章也逃不掉!如今他的官做大了,权限多了,他却不知感谢皇恩和我对他的信任,一味地抓钱捞银子,忽略对地方和海军的管理,致使几个省内土匪泛滥。北洋水师军纪涣散,腐败贪污严重,这次我就是要泼他几盆冷水,让他清醒清醒!”慈禧越说越激动,连咳几声,脸色都变了。一旁的宫女急忙递上茶水,另一个宫女在身后给她捶背。慈禧喝完水后,咳嗽稍微止住,冲身后的宫女大声喊道:“芳啊!再用些力!”

    光绪见此情景知道自己犯了慈禧的忌讳,忙跪在地上,四肢颤抖,冒着冷汗说道:“皇太后,儿臣知道错了!不该胡思乱想,枉自猜疑,说了错话,惹皇太后生气,请皇太后责罚!”

    慈禧一见光绪抖如筛糠的样子是既可怜又气恼:“皇上,起身吧,瞧瞧你,岁数不大身体这么虚弱。我是为你着急呀!做一国之君是不能讲私情的,一切都要以江山社稷为重,儿女情长不属于君王。”

    光绪这时是彻底清醒了,跟慈禧动心眼儿那就是自讨苦吃,不如痛痛快快照老李头的话去做,一切听从慈禧的安排,照她的旨意办事,绝不能再兜圈子了,弄不好再把自己也搭进去。想到这里,光绪走到慈禧跟前,一本正经地说道:“皇爸爸,儿臣听旨,您说吧,要我怎么做?儿臣绝没有半个不字!”这时光绪说的倒是心里话,慈禧听着心里也舒服了许多,缓和语气说道;“好!我就等着你这句呢!皇上,对于三大臣的处理一定要既有力度,又留情面。这些人他们既是国家的栋梁,又是皇亲国戚,总不能真的一棍子打死。我们要做的就是利用这个机会给他们戴上紧箍咒,让他们安心在我们的掌控下为国效力,不生二心。”

    慈禧说着走下龙椅,给皇上赐座,见光绪的脸色缓和,便把心里的话继续亮了出来:“七王爷是老臣,为朝廷出过力,我不能亏待他,建议他回家养老,颐享天年。该有的年俸一分不少,亲王待遇一样不差,紫禁城也是他的家,他来去自由。只是如今他的年岁大了,做事的时候难免犯糊涂,有时甚至忘记了自己的身份,所以让他回家也是在保护他。

    琪瑛狂妄渎职,身为兵部尚书,任人唯亲,吃空饷,私卖军火,这些罪行判他罚俸一年,留用一年,以观后效。

    李鸿章,免去北洋大臣一职,回保定总督府上任,官降一品,以观后效。

    请皇上速至勤政殿,急召三大臣及兵部、刑部、吏部的官员,让他们明天一早出使沧州城宣旨拿人抄家。请皇上向三大臣明示,对他们的处罚是我的意见,如果不服的话可以上书,但要先遵旨行事。三大臣去沧州以七王爷为首,他的任务是监督三部的官员及李鸿章、琪瑛落实所有事宜,不能让他们草率敷衍,走形式。最重要的一点是,七王爷要把李莲英安全地带回京城,不能让他出现意外。顺便让他要回那封写给沙立太的密信,解铃还须系铃人,这件事情自然要他去处理干净。李鸿章去沧州的任务是接收李莲英缴获土匪的枪支弹药及各种物资,但不包括文物、字画和金银。琪瑛的任务是前往兵营整顿,把那些违法乱纪的军官如数交给刑部、兵部,查抄他们的家,将绿营的兵马配齐后上报朝廷。另外让琪瑛配合刑部收审他的女儿琪格娜,查抄沙立太的官府和家宅,如有抗旨不尊者,全部拿下!

    吏部、兵部升任官员的诏书要当着李莲英的面宣读,因为这是他最想看到的场面。那些给土匪匪首的特赦令由我下达,因为我与李莲英还有话交代。皇上向七王爷传达我的口谕,对那位混账的沧州知府沙立太绝不能轻饶,鞭尸一百,埋在沧州,尸骨永不能回京。琪瑛的家奴小安子逐出巡防营,发配到寒苦之地做苦力。让他永远记住,钦差之威严不可冒犯!”慈禧一口气讲完,这才顺足了气,交待老李头取出玉玺说道:“老李头,跟随皇上行旨去吧!”

    老李头手捧皇太后的玉玺,看了光绪一眼,满意地点点头,冲慈禧大声说道:“奴才遵旨!”

    光绪皇帝此时心中,对眼前这位年过半百的老太婆由衷的敬佩。思路清晰,有条有理,恩威并施,内外兼顾,还真是治理国家的一把好手。

    光绪帝怀着矛盾的心态想尽快离开乐寿堂,便向慈禧告辞。慈禧唤住光绪,笑微微地让宫女拿出一个盒子言道:“皇上,你喜欢字画古玩,看一看盒子里面的东西,包你满意,爱不释手。”

    光绪打开木盒,一枚金光闪闪的大印出现眼前,他好奇地拿出金印观看后惊诧不已,连声说道:“哎呀!北宋潘仁美的帅印,请问皇爸爸,您是怎样得到的?是否要赏给儿臣?”

    慈禧笑道:“这是李莲英缴获土匪的战利品,一颗珍珠,一枚金印,李莲英可是讲好金印给皇上,珠子归我,你可不要跟我争哦!想想我这小李子,出门才几天,办了这么多大事,不枉费我对他的栽培啊!皇上速速安排,让他安全地回京复命。”

    光绪手捧金印向慈禧谢恩,口中念念有词:“知我者,唯有李谙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