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指云问天道 » 第二十一章:高高在上

第二十一章:高高在上

    “哇——”

    他捂住嘴巴,一口鲜血忍不住呕了出来。

    “没死?”见到深受重伤的叶天,佐佐木先是一惊,“不过,似乎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巨人被击溃了,叶天受伤了。”

    残破的巨人肌肉消失,露出了森森骨架,很快那骨架之躯,也维持不住,消散在空寂。

    叶天再次呕吐出一口鲜血,一只脚跪在了地上,他双手缓缓合十,催动源力,滋润着伤口。

    “啊——”

    伤口传来的疼痛,让他一只眼睛骤然紧闭。

    “风之意境吗?真麻烦!”

    一股剑意涌出,将那些风之意境吹散,既而源力覆盖全身,那裸露的伤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逐渐复元。

    “这……”看到这一幕的佐佐木一阵惊愕,“不行,不能让恢复。”

    佐佐木右手源力涌动,形成了一把风遁长枪,他手持长枪飞驰而下,枪指叶天。

    看着横冲而下的佐佐木,叶天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一缕鲜血从眼角流出。

    “天照!”

    叶天睁开左眼,一团黑色的火焰突兀出现,将佐佐木笼罩。

    “这是什么东西?啊”

    天空的佐佐木发出了惨叫,想要用源力震开火焰,结果发现源力也被火焰燃烧。

    “啊——,不——”

    佐佐木剧烈挣扎,声音惨绝人寰。

    “那是什么火?天啊,连水都无法将其熄灭?!”

    众人震惊之余,看着在湖水里挣扎的佐佐木,不禁心惊肉跳,头皮发麻。

    只见那道被火焰包裹的人影,挣扎越来越小,很快便没有了动作,岿然不动。只留下黑色的火焰,继续烧灼着他的尸体。

    也就在这时,天空之中,一道红光倾泻而下。红光的上方,空间被撕裂,出现了一道口子。

    凤凰,亦作“凤皇”,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雄的叫“凤”,雌的叫“凰”,总称为凤凰,亦称为丹鸟、火鸟、鶤鸡、威凤等。常用来象征祥瑞,凤凰齐飞,是吉祥和谐的象征,自古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

    凤凰和龙的形象一样,愈往后愈复杂,最后有了鸿头、麟臀、蛇颈、鱼尾、龙纹、龟躯、燕子的下巴、鸡的嘴,身如鸳鸯,翅似大鹏,腿如仙鹤,是多种鸟禽集合而成的一种神物。

    凤凰和龙一样,在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是古人幻想的神鸟,与龙同为汉族民族的图腾,类似的传说也见于其他东亚国家的历史中。自秦汉以来,龙逐渐成为帝王的象征,帝后妃嫔们开始称凤比凤,凤凰的形象逐渐雌雄不分,整体被“雌”化,而且还让人联想到龙凤才是一对!岂不知龙和凤本是完全不同的物种!民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说法也是佐证了这一点!

    凤凰种类繁多,因种类的不同其象征也不同。传说中共有五类,即五凤:

    赤色的朱雀、青色的青鸾、黄色的鹓鶵(yuānchú)、白色的鸿鹄和紫色的鸑鷟(yuèzhuó)。

    据古人记载,凤凰有许多不同的品类。诸说不一,其中不少属于秦汉后人的增饰附会之谈。其中除了凤、凰、鸾三种以外,人们耳熟能详的还有玄鸟、朱雀、金乌,比较有名的还有鸑鷟、鹓鶵、鵔鸃、鹔鹴、翳鸟、鹖、鹑、鹄、焉、鶠、鵾鸡等别称或种类,还有说法将大鹏、帝江(帝鸿)、重明鸟也归到凤凰之类。各种名称或种类之间关系密切,说法众多。

    一般使用“凤凰”这一称谓时,仅指凤和凰,其它归为凤凰之类的鸟不能用凤凰这一称呼,而应当用其本名。

    朱雀

    朱雀是四灵之一,和其它三灵青龙、白虎和玄武一样出自星宿,是南方七宿的总称:井、鬼、柳、星、张、翼、轸。朱为赤色,像火,南方属火,故名凤凰。它也有从火里重生的特性,和西方的不死鸟一样,故又叫火凤凰。

    青鸾

    《山海经山经》卷二:“西山经又西二百二十里,曰三危之山,三青鸟居之。郭璞云:“三青鸟主为西王母取食者,别自栖息于此山也。”

    王琦注引《艺文类聚》:“《决疑注》曰:……多赤色者凤,多青色者鸾。”

    青鸾是传说为青色的凤凰类神鸟,常伴西王母的一种神鸟。又称苍鸾。在《封神演义》中青鸾和火凤一起化作了哪吒的风火轮。有解释说其体大如鸡而形近孔雀,羽毛美丽,不大飞翔,常轻快行走。

    鹓鶵

    《山海经·南山经》:“(南禺之山)佐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海,有凤皇、鹓鶵。”郭璞注:“亦凤属。”

    《庄子·秋水》:“夫鵷鶵,发於南海而飞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金元好问《南冠行》:“王孙上客生光煇,竹花不实鵷雏饥。”

    鸿鹄

    《小学绀珠》卷十:“凤象者五,五色而赤者朱雀;黄者鵷雏;青者鸾;紫者鸑鷟,白者鸿鹄。”

    鸿鹄是白色的凤凰。在古时发音中,鸿与黄的发音,及鹄与鹤的发音很容易混淆。故而鸿鹄也常被误读成黄鹄、黄鹤等。

    鸑鷟

    鸑鷟是古代汉族民间传说中的五凤之一,身为黑色或紫色,鸑鷟象征着较为坚贞不屈的品质。在《小学绀珠》中指一种水鸟,似凫而大赤目。它们总是雌雄双飞,比鸳鸯更恩爱。当它们中有一只死去时,另一只就会悲鸣三个日夜。最后血冷血干,也就相从于九泉。

    据《尔雅·释鸟》郭璞注,凤凰外形特征是:“鸡头、燕颔、蛇颈、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

    《说文解字》载:“凤之象也,麟前鹿后,蛇头鱼尾,龙文龟背,燕颌鸡喙,五色备举。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暮宿风穴,见则天下大安宁。”

    凤凰性格高洁,“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山海经·图赞》载,凤凰身负五种像字纹:“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曰义,腹文曰信,膺文曰仁。”《抱朴子》对此解释:“夫木行为仁,为青。凤头上青,故曰戴仁也。金行为义,为白。凤颈白,故曰缨义也。火行为礼,为赤。凤嘴赤,故曰负礼也。水行为智,为黑,凤胸黑,故曰尚知也。土行为信,为黄。凤足下黄,故曰蹈信也。”

    传说典故

    凤栖于梧

    梧桐为树中之王,相传是灵树,能知时知令。《闻见录》:“梧桐百鸟不敢栖,止避凤凰也”。作为百鸟之王的凤凰身怀宇宙,非梧桐不栖。《魏书·王勰传》“凤凰非梧桐不栖”,凤凰择木而栖,后比喻贤才择主而侍。

    凤育九雏

    龙生九子,凤育九雏。

    “九雏”出自《晋书·帝纪第八·穆帝哀帝废帝海西公纪》:“(升平四年)二月,凤凰将九雏见于丰城。”后以“凤引九雏”为天下太平、社会繁荣的吉兆。“九雏”的具体类别名称以及形象并未提及。之后随着各种宗教信仰与民间传说不断演绎融合,九雏的说法不断丰富,未有定论。

    凤凰涅槃

    在诗集《女神》指一个新中国的诞生(也是郭沫若第一个把凤凰与不死鸟联系了起来)。也就是说诗中的凤凰其实是不死鸟,所以凤凰浴火重生是郭沫若自己联想的,并非是中国古神话的内容。凤凰有个传说:浴火重生。相传在五百年前,有一种神鸟,集香木自焚,然后从死灰中复活,美艳非常不再死,是以,称为不死鸟,也就是凤凰。关于凤凰还有一说,说凤凰是死神的使者,负责勾走人的魂魄,好人升天,坏人入地。部分地区还流传着“凤凰勾魂”的传说。

    凤凰来仪

    凤凰飞来起舞,仪态优美。古代用以比喻吉祥的征兆和祥瑞的感应。《尚书·益稷》:“《萧韶》九成,凤凰来仪。”《汉书·王莽传上》:“甘露从天下,醴泉自地出,凤凰来仪,神爵降集。”

    凤鸣岐山

    《国语·周语上》上就有周朝兴起之时,有凤凰一类的鸟在陕西宝鸡岐山上鸣叫的记载。而西周晚期的《诗经·大雅·卷阿》也有句曰:“凤凰于飞,亦傅于天……凤凰鸣矣,于彼高岗。”也是讲凤鸣岐山之事,因此西周之时将凤鸟视为神奇的吉祥生物,器物之上颇重凤鸟纹。

    图腾来历

    《韩诗外传》中还记录了关于凤凰的这样一个传说:“黄帝即位施惠。承天一道,修德,唯仁是纡,宇内和平,未见凤皇。唯思其象,夙昧晨兴,乃招天老而问之曰:‘凤象如何?’天老对曰:‘夫凤,鸿前,鳞后,蛇颈而鱼尾,龙纹而龟身。燕颌而鸡喙。戴德、负仁、抱忠、挟义,小音金,大音鼓。延颈、奋翼、五彩备举,鸣动八风,气应时雨。食有质,饮有仪。往即文始,来即嘉成。唯凤为能通天祉、应地灵,律五音、览九德。天下有道,得凤象之一则凤过之。得凤象之二则凤翔之,得凤象之三则凤集之。得凤象之四则凤春秋下之。得凤象之五,则凤没身居之。黄帝曰:“于戏,允哉!朕何敢与焉?”于是黄帝乃服黄衣、戴黄冕,致斋于宫,凤乃蔽日而至。黄帝降于东阶,西面,再拜,稽首曰:‘皇天降祉,不敢不承命。’凤乃止帝东园,集帝梧桐,食帝竹实,没身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