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玲珑大罗天 » 第三章 会试开始

第三章 会试开始

    回到客栈,周伶坐在桌前,望着窗外街道人流如织。

    傍晚的白帝城格外美,金红的晚霞染在白城碧河上,与一片片精美的建筑群相映,形成一幅流动的画卷……

    她承认下午时有表演的成分,但也是真情流露。她几乎连底牌的掀出来了,幸而此次有周围考生与考官的支持,有惊无险。

    然而这只是前途中一道关卡,后续还有更多难关,她承受不起任何一次失败。唯有如履薄冰,将近乎所有情况都提前考虑进去,她才能稳操一半胜券!

    过去的事便不再多想,将杂念抛诸脑后。她开始翻阅桌上的书籍。这些都是她从书店借的,二十本书籍总共一两银子,虽说有些贵,但相比其它开支而言微不足道,周伶是不会本末倒置,在这上面省钱的。

    会试分为文试与武试,只要通过一项,她便能获得殿试资格,并通过恩科奖励进入白帝学宫。

    这相当于半个官籍!等她完成学业,最起码能做个地方小官,比如掌管玄珑郡某个县的县令。更别提里胥,里正之类的小官,只要她通过会试,马上能上任!

    所以她虽然此刻穷困交加,但只要会试没有结束,她作为考生的潜在身份是十分尊贵的。

    想到这里,周伶抿了抿嘴唇,喃喃自语,“而若是再通过殿试,成为进士,最起码能封个七品官员,若是能被重点培养,熬打几年升到五品,应该就能进入朝廷核心。”

    想到这里,周伶嘴角不由得上扬,“这时一般同僚应该会继续琢磨如何晋升仕途。我便可动用手段帮助他们,换取资源。获得去太一门的门路,然后……!”

    周伶摸了摸腰间内袋严藏的一物,“一步登天,简直是一步登天!”

    想到某处,她笑得有些痴了。

    片刻后她摇了摇,“我怎么又走神了。”

    她从桌边书籍中抽出一本《天人》,这桌边一大堆书籍,便是官方印发的十本教材,以及一些名人撰写的资料。

    文试教材被称为“十圣典”,分别是《百朝》,《千言》,《万象》,《德风》,《青云》,《农商》,《天人》,《术算》,《变石》,《冬夏》。

    各自内容分门别类,皆有不同。如《百朝》,讲的是古今历史,朝代更迭。

    《千言》讲的是古今大家名人,诸多奇思妙言,以及小半本的治国之论。

    《万象》则是一本厚厚的百科全书,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囊括万象。

    《德风》论述的是读书人的德行,伦理,其中大部分是一个个故事,许多看似浅显,其实暗藏着晦涩的道理。没有名家解析是一辈子都琢磨不出来的。

    《青云》是忠义二道的大纲,从皇帝到百姓,何为忠义,又与各种事物有何矛盾,与孝廉之间的辩证关系等。

    《农商》顾名思义,介绍了农与商之间的运转关系,诸多基本知识,是一本能定国安邦的实用书籍。

    《天人》民间有言,读书人不语怪力乱神,然而纯属无知之言,此书就介绍了各种仙家奇闻,魔道诡事,若是将其当成一本异闻录,那可能终生登不了大雅之堂。

    《冬夏》却是一部杂乱细史,讲的大玄传自远古的起源,直到今天,然而却又有许多传说奇谈,若无根底,普通百姓只能看得云里雾里。

    文试又分为文科与术科,“十圣典”中前八本便是文科的全部教材。

    《术算》与《变石》则是术科的两本教材,讲的是各种演算数术的规律,以及一些常见的现象与猜想理论。

    翻阅着书籍,看着上面一个个散发着墨香的崭新文字,周伶一目十行,心中还揣摩着其它,“这十圣典,我早已经滚瓜烂熟,重点部分也已精炼记下。”

    她看了一眼压在最底下的白色散纸缝订本,“然而考试不是照本宣科。

    每场科考六百道题。其中五百小题,每题半分;一百大题,每题两分半。共五百分。

    文科术科共一千两百道,合计文试一千分!

    背诵只是最基本的,占大约两百分,其余八百分的试题都需要灵活变通,要么从众多知识点中抽出正确的一两个填空,要么结合故事或历史实例将相关知识点自然而然准确讲出……如此种种,知识点何止数千?”

    周伶心中仿若明鉴。

    “这次考试,应当还是老杯装新酒,将知识点与如今时事结合起来,毕竟十圣典撰写已有多年。眼下景帝大治,当有新气象,出题人会想尽办法从各种方面迎合圣上欢心。

    当然,还有揣摩出题人的意图,这又要涉及到官员关系,谁主考,谁出题,谁阅卷,却不是我所能力及的范畴了。”

    抬头望着已经黑下来的白帝夜景,繁星漫天,映在周伶眼瞳。

    “如此,便直需行堂皇大道,以笔破卷了!”

    当面对敌阵,所有办法都已想尽,阳谋阴谋都已部好,便只需行勇猛之事,行破军冲阵之举!

    窗外浮光点点,屋内灯影曳曳;笔纸交错,唯星月见证!

    ……

    会试当天,人山人海!

    周伶来得很早,此刻她已经核验完毕,坐在候考区闭目养神。

    候考区是官方拉出的一大片广场,十分空阔,而在候考区之外,则是数万人拥挤交错,乌压压的一片人海。

    人声鼎沸,热闹喧天!

    数百名身披精甲的长枪士兵如同旗帜,等距守护在警戒线内。

    稀稀疏疏的考生如同一条条细流,陆续入场。

    “咦?徒兄,又遇到你了!”

    “欧阳兄?好巧!不知,准备的如何了~”被称作徒兄的青年一惊,随后笑着问道。

    “不好说,成败有命,富贵在天!”另一名男子摇了摇头,“不过今日却是热闹。”

    “确实,我住在白帝城二十几年,也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盛景!”

    徒姓青年附和,“听闻此次考生足有十万!白帝考区共划分了十个考场!征用了外城最大的十个演武场,清空来布置的!”

    “十万?!”欧阳姓男子一惊,“没想到区试除去一半人,竟还有这么多?此次会试文武各取三千人,但实际总共不足六千……”

    说道这里,原本意气风发的男子变得有些忧心忡忡。

    “小姐,这里的人真多,咱们挤进来都这么费劲,衣服都弄皱了,哼!”

    两名少女进入候考区,一名明显是丫鬟装扮的少女牵着另一名女子,抱怨道。

    “不过这些人都是凑数的,一半的武夫莽汉也来文试凑热闹,等会高高兴兴来,灰溜溜回去!说不定影响武试,两头打空,哈哈哈!”

    会试共六天,文试武试各三天。文试两科,每科考一天,五个时辰,从早到晚。第一天文科,第二天术科。第三天文试放榜。之后才是武试,也是一样。

    这丫鬟明显是有些毒舌的,一番话引得许多人怒目而视。

    然而许多人也惊异,这里只有考生能入场,莫非这丫鬟也是考生?通过了院试?再望向另一名少女,只是微微一笑,向一旁走去。

    “许兄,我看了座次,咱们正好相邻,这次考试就仰仗你了,事成之后,有黄金百两相赠,还有城外百亩……”

    “这位兄台!你在胡言乱语什么!”蓝袍中年人一挥衣袖,打断轻声细语之人,转身离开。

    “我已不再是从前那个许无舟,兄台还是另请高明吧!”

    只留下原地一道惊慌的身影,东张西望,望向蓝袍中年人的眼神中充满了怨毒。

    有的人还在喃喃背诵入场前记的重点内容。

    ……

    周伶坐在一旁,听着各处人群传来的交谈声,心中无喜无悲,一片澄净。

    “咚!”

    一声洪钟,表示着开始进入考场。周伶站起来,跟随队伍从其中一个入口入场。

    十八声钟鸣之后,便是祭天词,礼乐声,人群在洪亮神圣的词声中前进,如同一条条细流,流过各个座次方阵间隙,又分散成均匀的水花,散落在各自座位上。

    祭天词后是考场四周的礼花,“砰!砰!砰!”

    一束束礼花冲天而起,伴随着乐声将考场周围染成绚丽的彩林!

    考场整体是方形白石演武场,清空之后布置成上百个整齐座位方阵,每个方阵由低矮白木栅栏围起来,规规矩矩又视野开阔。

    所有方阵一同构呈“回”字形,分为内外两个区域,中间走廊有临时搭建的厕户,补给处等,排列整齐。

    还有许多仆人准备着,考场途中随时清理,熏香,白木桶,纸巾,绸布……一应俱全。

    数百名监考在每个方阵按规律流动监考,同时穿了特制玉棉靴,尽量不打扰考生。

    周伶落座,摸着眼前长长的桌案,干净平滑。

    看着一旁文台上的笔墨纸砚。笔分四种,分别是毛笔,竹笔,骨笔,炭笔,每种笔有三种规格,相同规格上下堆叠三支,以及相应的墨砚用品。纸又是考试专用,最高规格的雪纸,整齐一叠。

    心中不由得暗叹,这才是天朝盛景,大国气象!

    远处音鼓传来主考官的声音将尽,颂词结束,随着一声,“会试开始!”

    监考官员迅速的将试卷刷刷刷的纷发下来,哗哗声好像浪花拍岸,全场竟是卷声如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