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仙路之三清山 » 第51章 进士及第

第51章 进士及第

    弘治九年丙辰,二十五岁的王守仁再次在京师参加春闱,主考官换了,因为不喜欢他的处事高调的性格,也记恨他的傲慢,所以故意让他落榜来羞辱他,王守仁会试再不第。

    当时许多人不满意,因为主考官的标准答案和个人理念有关,而许多人觉得主考官的想法跟自己学习的不一样,觉得主考官不对,准备将所有的落榜举子联合起来闹事。他们的理由就是这是对他们学派的不尊重,有辱斯文。

    王守仁明确表示不参与,老爹给的暗示很明显,不参与这些无聊的党争,皇帝的圣旨一下,改不了的,闹大了对谁都不好,王守仁发变公开讲话:“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

    你们觉得考不上丢人,我觉得考不上以后还要闹事才丢人。输了就是输了,不服气下一次再战,无端找事才是最丢脸的。才是有辱斯文。我丢不起那个人!

    他的名气最大,一下子就让所有闹事的人没有信心,事情不了了之。所有的考官很是感激这位识大体的年轻人。

    弘治十年,三清宫掌教詹碧云羽化,死后被众弟子送入地宫之中。朱允炆看着自己的太子,心生无限的感慨,这个因为自己放弃了皇位的大儿子,终于也得了一个善果。能葬在这里,得三清庇佑,未来有无限可能,将来自己飞升之时,可以带着儿子去面见老君了,或许可以给他在兜率天某一个职位。

    同年,农历五月,草原小王子鞑靼部达延汗,进攻潮河川,接着进攻大同境。

    王守仁时年二十六岁,他在京城苦学诸家兵法,以果核列阵为戏,又想借打仗完成自己成圣的意愿,多处表达请求给自己一个带冰兵的机会。被一帮将军看不起书生的身份,讥笑他就是赵括,一天带兵的经验也没有,纯粹的“纸上谈兵”。王守仁又被排挤,却觉得报国无门。

    又一年,想着自己处处不得志,读书觉得没有希望,重新拿起道书开始细细研究,一来是觉得身体有隐疾,经常的长期咳嗽,病了很难好。二来觉得要为自己寻找第二条出路,即使真的考不上进士,将来可以去大山里修行也不错。

    弘治十二年己未,王守仁二十八岁。这一年王守仁终于考中了。春闱会试第二名,殿试赐进士出身,二甲第七,观政工部。或许是所有的苦难都结束了,也或者是他的反对者在上次被他的讲话感动了,这样一个有才华,又有大局观的人,已经成熟了,我们不拉拢他,就会成为他的敌人,这是不明智的。所以没有人在算计他。那一年,他成了全国第十。没有人记得状元是谁,因为不重要。他才是历史上耀眼的明珠。

    所有和他同行者只要不是一起的都没有太大的名气,有一个人除外,那就是第二百一十七名。后面我们或许会讲这个人。

    王守仁考中的前一年,他的偶像死了。他上班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给偶像造坟。弘治十二年秋,钦差督造威宁伯王越墓。

    王越是个文人出身,但是带兵打仗很厉害。是王守仁当时能看得见的顶峰,为尊敬的人做事,肯定用心,也感动了他的家人。知道王先生这么用心的原因后,威宁伯的家人就把王将军的佩剑送给了他。

    王守仁一开始没有打算要,只是这把剑他见到过,他梦见过威宁伯亲手把这把剑送给他,让他继承自己的遗志,保护天下百姓的安危。他觉得这是天意,这是偶像让他将来去做的很重要的职责,他当仁不让的接了过来,心里暗暗发誓,我一定会记住你的话。

    得了宝剑的王守仁第一时间就去做偶像交给自己的事情了。然后,他写下了著名的《陈言边务疏》,大概就是自己对边防的理解和想法。一共八点:一曰蓄材以备急;二曰舍短以用长;三曰简师以省费;四曰屯田以足食;五曰行法以振威;六曰敷恩以激怒;七曰捐小以全大;八曰严守以乘弊。

    有理有据的详细述说了都该怎么做,为什么?但是,一心为国为民的王先生不懂得人心,他只是尽自己的无私罢了,可是朝堂哪里是大公无私的地方,各级利益交叉的地方,道理再正确也是可笑的。因为根本不会有人去执行。亦或者是有人会窃取你的理论,拿他来给自己邀功。没有策划者参与的计划是会被打折扣的。所以这份建议书在历史上留下来了,具体操控结果却没有人知道,因为他不是任何人的功绩。

    王守仁先生得到了一个位置,一个或许让他去这个地方历练的人后悔的位置,因为他上任一年后因病告假。记录写着,奉命到直隶、淮安审决积案重囚,平反多件冤案。五月复命,八月告病归越城。

    我没有查到他办了什么案子,只好来大概猜猜他干了什么事。

    什么是积案重囚,就是许多人在官场里推诿扯皮的案子,很多时候积案最大的问题在于之间有着许多利益相关的冲突,比如一位大人的亲戚因为利益杀了人,死者家属恨不得杀了对方,有人收了好处从中涡旋,睁着眼说瞎话,说证据不足,事实不清。慢慢调查吧,查个三五年,受害者家属耗不起妥协了,就花钱买条命出来,浪子回头吗,改一下口供证据,案子就好办了。

    又比如抓了江洋大盗,却发现是某大人的耳目,负责给几位大人物敛财的作案工具,放又不能放,关着吧,慢慢的重罪变轻,万一皇帝换了大赦天下,就可以明目张胆的放了。或者就得让他不明不白的死掉。

    王守仁鬼主意又多,又是个有主意的,我猜他可能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切照着律法干掉一大批这些稀奇古怪的案子,许多人的财路或许都给断了。人家有理有据,符合国家法规,所有犯人和受害者都心服口服。唯有幕后利益者很头疼,拿他也没有办法,最后寻了个由头,让他告病还家了。可能王守仁也厌倦了这些勾心斗角的场所,期限一到,也接受了这个结果。

    不然哪来的阳明先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