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齐照 » 军武

军武

    吃完饭后刘庆便告退,众人又重新商议起如何攻打白马山。

    “一群山贼而已大军压过去不就行了?”胡轸开口说道。

    “哪有那么简单,赵王多次派兵,都未能取胜。”董越回答道。

    “那就先试探一下吧,谁敢为先锋?”葛平齐向众人问道。

    “禀将军,末将愿为先锋。”张湘宁又站出来说。

    “好!”葛平齐笑着说,“张将军果然英勇,我分给你七百人,外加狄青辅助你,你先去攻打白马山,赢了,这次出征你就是首功,输了罪不在你。”

    张湘宁一听连忙行礼:“多谢将军赏识。”

    “那你何时出发?”葛平齐问道。

    “兵贵神速,如果可以现在就去。”张湘宁开口说道。

    “等等”一直沉默的李儒发话了:“现在大军过去,恐有埋伏,通往白马山的路,共有三条,一条大路直通白马山,一条小路也能到白马山,还有一条先行至汝山,再前往白马山。”

    葛平齐恍然大悟地说道:“我懂了,军师的意思是,大军走大路,佯攻白马山,待他们出山之后,派一支部队走小路,把白马山端了,这支部队把动静弄的大一点,让桃山和行汝山的人去支援,随后再派人把行汝山给端了。”

    李儒淡淡一笑心想跟董卓一样一点就透,一想到董卓,李儒的心就沉了下来,当初自己要是有点儿耐心,那也就不至于,落得个现在这种下场:“正是如此。”

    葛平齐略略的点点头心想到:光点一下自己,自己就知道怎么办了,看来我葛平齐也是个军事天才。

    正得意间葛平齐突然发现,所有人都在看着自己,“哦,对,对对,布置任务,那现在共有两千七百人,狄青听令你率领七百人从小路出发,直取白马山,现在即刻起行。”

    “是!”狄青应了一声便下去准备了。

    葛平齐继续调兵遣将:“张湘宁听令,你率领五百人,取行汝山,即刻起行。”

    “是!”张湘宁连忙应下,长疏一口气,公子果然没有忘记我。

    “其余人,随我佯攻白马山。”葛平齐说完,众人一阵齐声:“是!”随即众人走出军帐。

    待众人走出,只李儒留了下来。

    葛平齐见此疑惑的问:“文优还有何事?”

    只见李儒轻拈胡须缓缓开口:“公子,我感觉不会那么简单的,马遵队伍中也有高人,怎么可能防不到小路。”

    葛平齐仔细一想确实,这山本就是他们山贼的地方,他们又岂会不知自己的弱点?那狄青此次先行,恐怕凶多吉少了,“那依文优这么说,应再派一人前去接应狄青?”

    李儒轻轻点头开口说道:“正是。”

    “来人!”葛平齐大喊一声门外有一士兵进来。

    “让二苏来见我。”葛平齐对着那士兵说完,士兵便跑了出去

    片刻后,苏轼苏辙赶来,葛平齐起身相迎,双方行罢礼,葛平齐便直接开口:“苏辙,我要你带领四百人,前去接应狄青,先不与他会见,他若赢了你不用动手,他若是输了,你便去接应。”

    “是!”苏辙应下后便出去了。

    “苏轼,你带领三百步兵前去支援张湘宁,同样,他若是赢了你不必出手,他要是输了你便接应。”

    苏轼应了一声随即说道,“这不是洒洒水就行了吗,看我的吧。”

    葛平齐一听笑着说:“看你秒送吗?”

    “我可不像你!”苏轼笑着回应随即下去领兵。

    “还有什么问题吗?”葛平齐看向李儒问道。

    李儒摇了摇头,忽然又想到了什么,便开口问道:“对了,你什么时候下的战书?我怎么没看见?”

    “……”葛平齐一脸诧异的看着李儒,“还要下战书?”

    听完这句话,李儒便让一士兵拿出文房四宝写了战书,让一士兵送去。

    一刻钟后

    “禀将军,大军,已收拾好何时起行?”另外一个小都统发问道。

    葛平齐微微点头:“走吧!”

    众人听到葛平齐的名令,便自觉站成两队,大军缓缓进行。

    白马山聚义堂

    众人默默地看着赵军送来的战书

    “你们有什么看法,都可以说出来。”马遵看着战书,随后将其扔在一旁的火堆上。

    “跟他打!”其中一小喽啰说道,“咱以前又不是没打过。”

    马遵轻微的点点头,这正是他心中所想的。

    这句话,引起了众人的回忆,前几次打官兵的时候,官兵都是一杀而散,一打就跑,留下了不少物资,想到这里,众人随声附意。

    “既然如此,小的们听我命令,下山与他官兵一战”马遵突然站起来昂扬的说道,“让桃山和行汝山的兄弟们支援咱再杀他个屁滚尿流!哈哈哈!”

    这时一少年走了进来,那少年大约十五六岁浓眉大眼,面如冠玉,身长九尺,威风凛凛,相貌堂堂,一进来便高声呼喊着:“不可!此正是中了敌人的计谋!”

    马遵一听满脸诱惑问道:“伯约你写详细说说他有何计谋。”

    原来,那少年正是山贼二当家“姜维,姜伯约”刚才姜维正在检查物资,器械,突然有人告诉姜维赵国官兵送来战书,姜维便放下手中的东西慌忙来到了聚义堂,一路上倒也探到了战书写的内容,心中有了大致的打算。

    “大哥你还记得这次官兵与以往官兵有何不同吗?”姜维向马尊问道,“不同者有三,一、领军人物不同,先前的领兵人大多都想速战速决,以谋求功利于是仓皇而伐,焉有不败之理乎?此次不同了,这次是赵王的三公子葛平齐前来讨伐,赵王葛烈一生英雄,儿子岂能差?想必颇有谋略,不可轻敌。

    二、约战地不同,以往的官兵,约战的地方,要么选择辽阔的地域,方便决战,要么选择军事要地,对我们进行重创,但是这封战书,所约定的地点太过于巧妙,他约在岔路口往西五百米处,这个地方距离山寨而言,看似不远,其实要是算上地形就会发现,行进速度大大减缓,这样无论支援还是撤退都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军若想不败只能,只能一次上完能战之人,这样会是我军后方空虚,对方但凡派一点人,咱就无家可归了!因此,行汝山和桃山的人不能动。

    三、先前的几次官兵中,都有汉山徐荣进行削弱,而如今,徐荣被招安,敌军实力大涨,大哥你想想,能让徐荣招安的,实力能差吗?”

    一开始马遵还不以为然,以为姜维是胡乱说说,无非是想让他警惕,姜维以前都是这么干的,但他听到徐荣被招安后,心中一紧,徐荣有多少实力他是知道的,上次自己带了五百喽啰跑到汉山去借粮,结果自己带着五百人被人家生擒,脸上涂墨着回来,被其他人笑了半天,但是现在,徐荣被招安了,那么说明这次的领军人物比徐荣厉害的多,心里不由的一紧。

    “伯约可有良策?”马遵慌忙的问道。

    “我刚才在路上便思得一策。”姜维笑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