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当idol撞上白月光 » 现实卷29 - 山村

现实卷29 - 山村

    万灵支教的地方在很偏远的山区,万灵有生以来还是第一次到这么偏僻的大山里,好在同行的队伍里还有3位男生和2位姑娘,背景来自各行各业,大家都是年纪差不多的同龄人,出发的路上就很快混熟了。

    到山里的交通非常不便,先是飞机到省会,然后换火车到县城,再是坐汽车到各自要支教的乡里,万灵和其中一个叫高峰的男生分到了同一个乡,对方原来是大厂里的一名测试员,自己当年也是考上了大学才从大山农村里走出来的,所以一直都想能有机会去为一些大山里的孩子做些事,正好赶上这此的机会,作为送给自己30岁的间隔年礼物。

    高峰是个很健谈的人,也很热情,他知道万灵从小就生活在城市里,所以有些农村的东西可能不知道怎么用,他就会耐心地跟她讲解,然后有一些力气活就抢着帮她干完了。

    大山里的条件的确比较艰苦,最现代化的设施大概就只是勉强通了电和电话信号,网络则需要做1个多小时的车到县里才有。

    不过村里还是给万灵单独整理了一个相对整洁的小房间,这让万灵非常感激。

    他们在的这个乡,有20几个年龄不等、但都处在小学阶段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或者阿公阿婆照顾,父母就可能一年也见不上一面。

    万灵和高峰就白天给他们按年纪大概分了2个班,分别给他们上基础的认字、算术和英语,晚上有时就给他们讲故事,讲一些城里发生的趣事。

    山村里的生活,真的和城市里很不一样,万灵觉得自己的节奏好像一下子就慢了下来,时间的计数也不再是以周一到周五和周末来区分,而只是简单地变成了日出后的白天和日落后的夜晚。

    白天孩子在周围熙熙攘攘,他们的笑容纯真美好,他们的想法天马行空,可有时又像是暗藏着一个看不见的智者,那些童言无忌,带给了万灵很多的灵感;

    到夜晚等孩子们都回家之后,他们有时会坐在屋前的小院里,看着满天繁星,讲各自的一些经历故事,有时万灵就自己静静地打开电脑,在键盘上敲下新一篇的故事。

    只是这里上网就一定得去县里,所以万灵一般会把书稿都存在本地,然后差不多每一个月左右,去一趟县城,把文稿设置定时上传,再顺便看一看网友们的留言信息。

    自从上一部作品被改编翻拍之后,来她文章下的粉丝明显变多了,留言量也是成倍的增长,所以万灵常常来不及看完,因为她每次来县里上网的时间也有限,还要跟应小茹他们聊点近来的八卦趣事,所以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应小茹跟她说:“聂博林来找过你几次,没有见到人就一直缠着我问你到底去哪了,我只好按之前你说的,告诉他你去旅行了,目的地不知,归期未定。”

    万灵打开和聂博林的聊天框,里面全是他发给自己的消息,好像又回到了他们第一次见面后的那前半年,只是这次消息的密度明显高了许多。

    万灵在对话框里输入了一些报平安勿念之类的话,想想还是又都删除了,没有发给他。

    聂博林自从上次在万灵家见过她之后,就彻底失去了她的消息,只有每周定时发到她专栏里的文字,像是一个通知板,至少告诉他她很平安。

    “苏哥,我有事想问你。”聂博林在仔细思考了那天万灵的话之后,内心似乎做出了一个决定,“你说,我如果公布恋情的话,会怎么样?”

    苏哥被他气得差点把刚喝进嘴里的咖啡直接喷他脸上,自从万灵离开之后,这孩子的状态就不是很让他省心,虽说公开活动和剧组拍摄的工作上没什么差错,可私下里的情绪明显非常的低落;

    原来他以为既然万灵走得这干脆,也是一件好事,应该给他点时间,慢慢可以调节,没想到2个月过去了,他调节的结果竟然是问他这个破问题。

    苏哥特别严肃而郑重其事地跟他说:“你如果现在公布恋情,就差不多等同于失业,彻底放弃舞台。”

    “为什么?”聂博林不甘心地问,“没有其他的解法吗?”

    “你自己的粉丝,是什么情况,你自己心里没数吗?除了阶段性的屏幕CP之外,你如果公布现实中的恋情,你看看他们是不是都会脱粉?”苏哥无语地教育他。

    聂博林想了想,然后特别严肃地对苏哥说,“苏哥,我想转型。”

    “什么意思?”苏哥不解地问。

    “就是你以后能不能帮我接一些不是偶像剧性质的剧本,我不想靠脸吃饭了。”聂博林的这后面一句,终于让苏哥没忍住,把嘴里的喷到了空中,看来以后这孩子讲话的时候,绝对不能往嘴里放东西。

    “你以为,是你想接什么就能接什么的吗?现在市场对你就是这个定位,转型?谈何容易?”苏哥说。

    “苏哥,”聂博林哀求他,一副特别可怜兮兮的样子,“你帮我吧。”

    苏哥看他这认真的样子,叹了口气说:“行吧行吧,我尽量,不过我丑话说在前头,偶像剧的拍摄条件肯定是相对最优越的,其他的像什么硬汉路线、题材片、武侠片什么的,一定会艰苦很多,你要有心理准备。”

    “我知道,我没问题。”聂博林坚定地说。

    在大山中的日子说忙不忙,说闲也不闲,不知不觉间已过去了大半年,孩子们都很喜欢万灵和高峰,尤其是高峰,俨然成了一个孩子王,在这里的快乐,是每天都能真实地感受到的,可万灵也知道,除了自己的文字和偶尔与家人朋友的通话,她几乎把自己完全隔绝在了原来那个世界之外,这未尝不是一种逃避,而想要逃避,就意味着她其实并放不下。

    “这个项目结束后,你就会回到城市去吗?”那天闲聊的时候,高峰突然问她。

    万灵想了想,说:“现在才刚过半年,不是还早吗?”

    “但我已经想好了,我要接着留下来,我觉得这些孩子需要我,我想让他们有一天能和我一样,靠知识走出这片大山。”高峰坚定地说,“听说镇里最近正在特别为支教的志愿者们申请教育经费补贴,虽然金额不多,但是乡亲们的一片心意和真心的认可;所以,我想邀请你,一起留下来,至少再多留一些时间。”

    “我想想吧,反正时间还长。”万灵说,这些日子,孩子们的笑容和村民们的纯朴,是带给她心灵平静的最大源泉,可是这些天,她子越来越怀疑,自己这样一味的逃避,究竟是不是真的对,这和以前遇到问题总是选择迎难而上的自己完全不同,可到底哪一种才是她更该选择的解决问题之道呢?

    “嗯,你好好想想。”高峰说,“对了,过两天镇里有个新的乡村书局要开张,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乡村书局?是说在这里开个书店吗?”万灵有些不解,现在的实体书店,在人群平均文化程度和消费水平都最高的大城市里已经是举步维艰,在这样一个很多人还是目不识丁经济水平又落后的乡村开书店?似乎有一些天方夜谭。

    “嗯,是的,也许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吧,”高峰当然理解万灵的不解,自己又何尝不是这么认为的呢,但既然有人选择做,自然也有其中的道理吧,“所以我们到时候实地去看看吧。”

    “好。”万灵觉得,他们这批志愿者和那么为数不过有些文凭的乡村干部,大概就是这书店最大的潜在客户了吧。

    走进书店的时候,万灵是有些震惊的,她没有想过,一家在这么偏僻山区里的书店风格,竟是如此的有格调。这个格调不是说店内有多豪华,相反店内的装修非常质朴,场地借用的是镇上的一个老祠堂,中间是镂空的天井,天气好的时候白天完全可以靠自然采光,四周的圆柱是这里百年历史的见证,四周围的装饰基本就是自然的藤蔓和一些其他的绿植,一直延伸到地面,与地上的青石砖相得益彰,再配上浓浓的书香,整体看着就是一个饱含历史底蕴的大书房。

    此后,这里便成了万灵和其他志愿者们空闲之余最常来的地方,在这里静静地坐一会儿,翻开一本书,开启一段与自己的独处。

    不过渐渐地,不知是谁,最先拍了此处的静谧传到了网上,这里独有的宁静、美丽和书香气息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目光,游客开始逐渐变多,这对书店来说当然是一件好事,但随着更多的网红开始出现在这里打卡拍摄,要在这里觅一段安静的时光明显变得更难了。

    万灵明白世事总是如此,很多东西,比如名声和清静、奋斗与自由、梦想与爱情,常常是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