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寡人周天子但在战国时代 » 018 当代的舜

018 当代的舜

    第二天,许行及门客破天荒的没有出现在农田旁。

    他一改往日于农田劳作时的粗布麻衣,而是穿着干净的衣服,守在殿外,欲眼望穿。

    许行,要等待周天子。

    “大王,请准许老夫入殿!”

    早朝刚结束,在一众大臣还未踏出殿外时,许行的声音在门口响起。

    得到准许后,侍卫放行。

    许行大步跨入殿中,噗通一声,直接朝姬延下跪。

    双眼因为通宵达旦看竹简而布满血丝,起伏的胸脯,是因为激动和兴奋。

    “许行,你不去耕种,跑到这来干什么?”

    虎贲将军孟鲁双眼一瞪,出声问道。

    许行没有理会孟鲁,眼睛直勾勾的看向姬延,双手捧着竹简,高高举过头顶。

    “大王,老夫对您心服口服,即使给我百年,我也想不出这么厉害的农耕之法~!”

    双手捧着的竹简,是从司工面前苦苦哀求而得来的耕种之法。

    回来后,许行点灯夜读,拍案叫绝。

    “如果没有您这样充满大智慧的国君出现,这些耕种之法,估计百年内都出现不了,您才是当世神农!”

    他周游列国四十余年,从未见过如此详细且指向明确的耕种。

    而且非常肯定,华夏的耕种方法,如果没有姬延这样充满大智慧的国君出现,只会缓慢的更新,不会发展的这么迅速。

    许行分析的不错。

    姬延编写的农业教材便是来源于两百多年后,西汉末年的农书《氾胜之书》。

    “大王,我有一事不明!”

    许行再次出声。

    “不明就回去钻研,大王有更重要的事情!”

    司空眉头微皱,许行的突然出行让他很是不爽。

    大王很是繁忙,好不容易和他约了时间去看教学,却被许行挡住了路。

    “不,以我的能力是无法领悟大王农耕一书中的精髓的。”

    “大王《劝学》一书中讲过: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

    君子知道学得不全不精就不算是完美,所以诵读群书以求融会贯通,用思考和探索去理解,效仿良师益友来实践,去掉自己错误的习惯性情来保持养护。

    “而我现在学的不精,需要请教。”

    许行态度极为诚恳:“纵观整个华夏,能够做我的师者,唯有大王”

    “大王也在《劝学》中说过,学莫便乎近其人,也就是学习没有比接近贤师更便利的了,您就是我的名师,有这样的机会,您在劝学中都说不能错过,我也不想错过。”

    “所以,我一定要请教!”

    被许行这么一说,司空即使再生气,也不好发作,只能站在一旁干瞪眼,惹得少年荀况在一旁偷偷发笑。

    “你有什么问题,说吧!”

    姬延需要做的事情有很多,不能花费大量的精力在农业上,他需要一名帮手。

    许行乃是农业大成者,教会他,收纳他,肯定能给大周的农业带来非常大的帮助。

    在他心里,还是很乐意去教授许行的。

    “您在农书中记载地耕三次,初耕浅,次耕深,三耕返而闻于初耕。”

    “耕地时候挖多深,总共挖几次,什么时候需要深挖,什么时候需要潜挖,都做了详细的记载。”

    许行黝黑的脸上难得露出不好意思的笑容:“但老夫愚笨,不清楚为何要做这些?”

    姬延点头,解释道:“潜挖是疏松泥土。”

    “深挖为了改善土壤结构,把深层的生土和表面的熟土进行混合,重新改变土壤的配比。同时把深处的虫卵翻出来,气温能够杀死虫卵有效避免病虫害。”

    原来如此。

    “那洒在地面上,像黑色泥土的又是何物?”

    “寡人命人制作的肥料,用于改善田地肥力。”

    话音落,许行恍然大悟。

    “难怪大王敢在结板,肥力已经完全流失的农田上耕种,原来有此等秘法。”

    在这个时代,耕种者已经能够熟练使用绿肥,粪肥等肥料,但因为不懂配比等综合应用技术,肥料起到的作用有限。

    姬延用的肥料,乃是改良后的简易肥料,虽然和后世的一些化肥不能相提并论,但是改善土壤的费力是没问题的。

    编制《农书》时,姬延只是着重描述技术手段,并没有详细讲解为何这样做的原理。

    于是姬延简要说道:“耕种一法,你只要掌握深挖细作的技术,就能保证丰产。”

    许行低头沉思片刻后,摇了摇头,并不认可周天子这个看法,说道:“大王,您的这个方法错了,人力虽然重要,但没有天时和地利,啥都做不了,而且,天时地利人和中,人和是排在最后一名的。”

    种植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人力并不能完全克服天时和地利。

    “种植都希望风调雨顺,土地肥美,但没有风调雨顺,没有土地肥美,我们就不耕种了吗?”

    姬延的话问住了许行。

    “我们要相信人定胜天的道理!”

    “风不调雨水顺,我们就挖渠解决湿度,土地不肥美,我们就施肥浇水、耕地松土改善土壤。”

    “除此之外,要判断气候,并因地制宜用人力改变种植条件。”

    “我们这里春多风早、夏秋多雨。所以秋天的地“其地爽润.,荒草自少,极省锄功”,因此,我们要执行秋耕为主,吞耕为辅的政策。这样利于蓄水,并让土壤保持水分。”

    “那春天就不能为主了吗?”一旁的荀子好奇插话。

    “我说过了,要明白人定胜天的道理!”

    姬延继续说道:“春天的时候要多耙地、中耕或增加地面覆盖物,就能达到秋天一样的条件。”

    “许行,既然你来了,寡人就不让你空手而归,让你有真正的收获。”

    “我们耕种时要注意三个大的方面,一个是根据气候来确定耕种顺序,耕种并不是越早越好,秋耕宜早,春耕宜迟,确定耕作时宜,既是熟化土壞,消灭杂草的需要,也是保墒防早的需要。因为,只有及早秋耕,才能更多的接纳夏秋雨水,多蓄墒才更有利于保墒防早。所谓“春耕宜迟”,并不意昧着春耕越晚越好.“春耕宜迟”是要求在“春气和暖”、“春冻渐解”.“春分之后”,适时耕作,并非要求晚耕。

    “另外一个犁深粑细,根土相着。寡人早就看过你的耕种,不要只知犁深为全功,不知摆细为全功。摆功不到,土粗不实,下种后,虽见苗立根在粗土,根土不相着,不耐早,有悬死、虫蛟、干死等诸病,摆功到,土细。”

    “除了这样之外,还需注意耕作时节的重要性。例如小麦一年四季都可耕种,但耕作在秋天的小麦,生长发育好,植株粗壮,穗子大,色泽深,麦粒重,虫害少,皮薄而出粉率高,品味香,吃了耐饥有益”

    “耕种在秋天之前的小麦,苗生太早,容易受病虫害的侵袭;秋天之后耕种的小麦,苗生得脆弱,穗结得稀疏,色泽也不好。”

    越是听周天子的话,许行越是震惊的无以复加。

    短短的几句话,几乎把耕种农业的规律和方法都说透了。

    许行,心服口服。

    “大王,我读神农学说,曾经看过在尧的时候,天下还没有平定。大水乱流,到处泛滥。草木生长茂盛,禽兽大量繁殖,五谷都不成熟,野兽威胁人们。鸟兽所走的道路,遍布在中原地带。尧暗自为此担忧,选拨舜来治理。舜派益管火,益放大火焚烧山野沼泽地带的草木,野兽就逃避躲藏起来了。舜又派禹疏通九河,疏导济水、漯水,让它们流入海中;掘通妆水、汉水,排除淮河、泗水的淤塞,让它们流入长江。这样一来,中原地带才能够耕种并收获粮食。”

    “舜的治理让华夏人民过上了稳定的生活,而您,就是当代的舜!”

    说完,许行再次朝姬延重重一拜:“大王,我愿意跟在您左右,潜心学习耕种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