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寡人周天子但在战国时代 » 019农业论

019农业论

    许行拜入门下,让姬延十分开心。

    对于这个时代最厉害的农业人才,一定要让他在农业方面发光发热。

    “许行,我封你为掌土地和农业的大司徒,回去之后,召集门客,把寡人今日讲述内容整理成册,严格进行实践,并在大周王畿之地尽全力推广!”

    许行闻言,大喜过望。

    大司徒相当于现在的农业的土地部部长,属于高官之一了。

    他欣然领命并说道:“大王,这是老夫应尽的义务,从今天开始,老夫率门客仔细钻研您的农耕之道。”

    “不止这样!”

    姬延继续开口:“身为大司农,推广农业只是你的分内之事。”

    “此外,命你在两个月内,把自己毕生所学农业知识结合我传授给你的农业知识编制成教义,而后授课讲学。”

    “在入学的学子中,增设农业理论一课,你需亲自授课并选取良田百顷,让学子能够学农业知识并亲自实践。”

    许行十分感慨,并欣然领命。

    他从楚国郢都而来,游历众国几十载,如今,在王畿之地被周天子的耕种之术折服,又被任命为六卿之一的大司徒,他非常满足。

    而且,在以六艺之术作为教学主流的时代,能够把农业种植作为一门课程加入其中,足见周天子的眼光与魄力。

    “大王您亲自传授耕种技术,又传业解惑,并制定培养大周农业后备人才的计划,何愁大周农业不兴盛!”

    几名掌管农业的官员发出感慨。

    农事,是这个时代的主流,但是在国家最高层面,不受到君主的重视。

    如今,终于有理解他们的周天子出现了。

    但掌管农业的官员理解,其他人不理解,其中就有站在一旁的太史。

    他面色复杂,最终说道:“大王,微臣有话,不吐不快!”

    “讲!”

    姬延点头。

    和后世官职低微的太史不一样,大周的太史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重要职位。太史有话要讲,周天子必须得听。

    “大王您自到王城以来,夙兴夜寐,开办教学,增设农田,为求得庶人温饱,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农业上,大王的仁慈,已经传遍了王畿之地。”

    说到这,他语气一顿,在经过短暂的犹豫之后,还是毅然说道:“一位圣贤的君王,应是文治武功样样俱全,从而提升国力,不应该把大量时间放在农业上的!”

    在周天子做事侧重点不准确的时候,太史有义务提醒周天子。

    姬延并没有生气,他知道太史只是参照前人的经验提醒自己,但太史看不到后人的经验,不理解自己的做法也情有可原。

    “太保,你也有话要讲吗?”

    看着想要发言却又犹豫的太保百里威,姬延出声问。

    “微臣不敢!”

    太保摇头,他的觉悟要比太史高多了。

    君臣之间,君王时发号指令的,作为臣子只能执行。

    “大胆开言,寡人需要良言!”

    “即使是寡人,做事也不能事无巨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寡人想要通过你们的角度,来反思这件事究竟要不要实施!”

    姬延鼓励太保。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大臣的建议,对姬延来说很重要。

    思索再三后,太保百里威终是开口:“大王,自古以来,老臣只听过南征北战,安邦定国的雄才大略君主,未曾听说耕种农业就能让国家强盛的君主。”

    “太史说的没错,您不该把重心放在农业上,而是要全方位的提升国力,让我大周强盛起来。”

    太保思索再三,还是把心中的话讲了出来。

    “你们也是这样认为的吗?”

    姬延露出淡淡的笑容,朝一众臣子问道。

    众臣虽然没有说话,但看他们的表情,显然是赞同太史和太保。

    “你们的意思寡人很清楚,就是让寡人提升国力,对不?”

    太保和太史同时点头。

    姬延面露微笑,朝太史问道:“寡人问你,提升国力的基础是什么?”

    太史一愣,被问住了。

    他想说军事,但是光靠军事似乎不足以撑起国力。

    想说经济,但光是靠经济,没有军事,也难以提升大周国力。

    国力,似乎是一个复杂的东西,它每个方面都有,太史无法看清本质。

    “大王,微臣无法具体描述国力是何物,国力涉及方方面面,但不能用某一种东西来限定。”

    太史只能如实回复周天子。

    “太保,你呢?”

    太保摇头,他也说不清楚。

    “诸位,你们觉得国力是何物?”

    年轻的大臣虽然想回答,引起姬延的注意,但问题太过抽象,他们理解不了,更不要说回答了。

    “大王,老夫可解答一二!”

    许行回答道:“吃饭穿衣是人之常情,而解决衣食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发展农业生产。如果不注意发展农业生产,男子正值壮年不耕地,妇人不织衣服,就会饥饿和寒冷。”

    许行话音刚落,太史的眉头皱了起来:“这和国力有什么关系,许行你不会为了让大王把精力花费在农业上,故而把农业发展等同于国力吧!”

    “许老,我们知道农业固然重要,但太过牵强附会的话,只会适得其反。”

    西周公也在一旁出声提醒道。

    许行刚被任命大司徒,肯定想要在农业方面有所建树,但强行把农业和国力对等,只能是有些牵强了。

    “非也非也!”

    少年荀况忍不住说道:“太史你不明白也正常,许老的话并没有说完。”

    他跨出一步,面朝众人解释道:

    “男不耕女不织的话,庶人就会饥寒交迫,饥寒交迫,就会干出一些犯法之事,”

    “所谓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民众饥肠辘辘的国家,国力一定不强。”

    荀况一口气把自己的见解说了出来。

    姬延暗暗点头,不愧是战国时代的三大思想家之一,荀况的理解能力,远超常人。

    “荀况说的没错,但眼光也没有放长远,不要把目光仅仅放在解决温饱的方面。”

    “要正确认识农业在我大周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农业具有经济的、军事、甚至关乎国运的多种思想内容,并非单纯的温饱问题。”

    “简单来说,农业非常重要,是国富民足、国运安定之本、战胜守固之本。”

    听到周天子的话,一众臣子瞬间傻了。

    小小的农业,怎么跟国富民足、国运安定之本、战胜守固之本扯上关系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