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朕终究变成了你的样子 » 第四十六章暗夜至,周家之邀

第四十六章暗夜至,周家之邀

    最近几天不断传出某某与净光寺的和尚偷情,然而在周县令治理下的零陵县是一个祥和、宁静、美好的南方小县。周县令实行德政,关注民生,积极推行农业技术,鼓励农民种植养殖,提高农业产量。宇文寅加强了县内的治安管理,使得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

    这一切似乎只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并不影响零陵县的发展。如今的零陵县一如既往,在周县令的治理下,零陵县的商业也得到了发展。市场繁荣,商人诚实守信,物价稳定。但是最近两天零陵县出现一种怪病,不少商贾告病在家。

    最近两天命令宇文寅增强县内的治安管理,确保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今天宇文宸骞受到周县令的邀请,听到衙役说出这个情报时,宇文宸锁骞愣住了,他不明周县令为什么要邀请他?同时也不知周县令是否怀疑宇文家的目的。虽然他很疑惑,但是他仍然跟随衙役前往县衙拜见周县令。

    宇文宸骞见到周县令时,他正在喝茶,他对宇文宸骞说道:“宸骞,请坐”。随即对身边的侍女说道:“看茶”!

    周县令开口询问道:“宸骞,你可知我此次召你前来所谓为何事”?

    宇文宸骞回答道:“宸骞不知,大人难道是为了净光寺之事而来”?

    周县令摇了摇头:“净光寺之事,不过是小打小闹,不值得我特意找召前来商谈”。

    茶水还没有端上来,宇文宸骞闻到浓浓的茶香。她端着茶杯轻轻的吸一口茶,茶汤在舌尖绽放,如一泓清泉滋润着自己的心田。好茶,这是他对它的评价,由于他不懂茶道并未认出它是什么茶,但是他知道这茶不是一般人能喝上的,今日定有大事。

    宇文宸骞好奇的询问道:“那大人召我前来所谓何事”?

    周县令说道:“宸骞,谋虑需要相对平衡力量去抗衡,就像如今的净光寺,你借助宇文府的力量,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就筹划到这一步,如果你的力量更加强大你需要这些谋划吗”?

    宇文宸骞回答道:“大人说得对,那大人的意思是”?

    周县令说道:“你应该明白当今朝局是什么样的”。

    宇文宸骞回答道:“王权天定,贵族生来就具有象征权利的宝剑,奴隶生来就带有枷锁”。

    周县令说道:“凭借宇文家几代人的砥砺,你父亲当上零陵县的县令不难,可这已经是你宇文的上限了。而且你们跨出零陵县的就需要加入到天下的纷争之中,在大周庞大的浪潮之中,一县之地不过是小水花”。

    宇文宸骞回答道:“我明白大人的意思,不过我不知这是大人自己的意愿还是周家的”?

    周县令回答道:“周家,大公子相邀”。

    宇文宸骞回答道:“县令大人此事待我回去思考思考,过段时间再回答大人”。

    周县令说道:“宸骞好好考虑考虑,我期待你的回答,无论你的回答是什么都不影响你和周家的感情”。随后我告辞离开,离开后心中五味杂陈。曾经的期待的东西主动上门,可惜自己已经不是当初的自己。

    周家扬州贵族,祖上有人曾经担任过大司农,人才辈出,那时势力遍布整个大周。如果曾经的大周周家是飞翔在天的蛟龙,那如今的扬州周家是独霸一方的虎。周家在扬州的掌握新都和会稽郡之地,掌握精锐私军数千。族中数十人出仕。周家的治理能力,从周县令可以管中窥豹。(扬州的周家是最近百年发展起来的家族,根据族谱考察其祖上的确是周家的)

    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在这两郡之地,路是周家修的,桥是周家建的,地是周家的,两郡数十万百姓依附于其,健者为其耕田,壮者为其私军。周家是真正的豪门世族,几百年才积累出一个周家,武帝就怕诸侯、王发展成周家这样才下发推恩令,瓦解诸侯,没想到世家成了大问题。

    新都郡主虽然受到,宦官的祸害,但是其的主要掌控权依旧在周家手中。

    大司农九卿之一,九卿是九个机构,分别掌管大周相对应的职权,九卿对属官具有自主任免权,但是一些重要职位需要皇帝首肯。大司农主管全国的赋税钱财,是大周的中央政府财政部,凡国家财政开支,军国的用度,诸如田租,口赋,盐铁专卖,均输漕运,货币管理等都由大司农管理。

    大周实行中央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守已经是地方官的上限,县令是宇文府的上限。大周开国时确立的三公九卿对贵族权利的世袭起到一定的制限制作用,在中央上子承父业的趋势得到很好的压制,然而地方上子承父业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在乡县之地甚至达到世代相传的地步。

    普通人想要进入仕途难如登天,想要得到重用更是难上加难,大周鼎盛时期,君王求贤若渴,使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诱导天下英才,展示他们的学问和本领,选择其中最优秀的人才入朝为官。

    大周巅峰时期的武帝采用很多种方法招财纳士,其一就是征召。君王闻言天下有大才者,征召他入朝为官,被征召者可以拒绝征召,主要提升的是直言极谏之士。其二是采用察举和征辟两种方式招揽人才,置博士弟子,博士弟子成为武帝人才库和后备官吏队伍。其三是毛遂自荐,上书点明武帝决策之中有何纰漏,武帝觉得有理可以入朝为官。

    然而如今的大周的大周除了征召之外,只有三种选举方式,一种无定期,在国家发生重大事件时,例如皇帝驾崩或者国家发生重大灾情。预示朝廷失职,朝廷会下诏书,令地方推举贤才,替政府说话或者替国家办事。通过这种方式招选来的人才称之为贤良。贤良选到朝廷后,朝廷策问,贤良回答问题称为对策。根据贤良的回答,再筛选任职。

    其二是举孝廉,定期举荐,郡中人口每满20万可察举一个孝廉,很多才俊被举荐到宫里做郎官,最终可以升至侍郎。孝廉也有问策,也需要对策。

    其三是特召,例如治水特召能治水者。其三也可以说是,太学,才子到太学学习,之后到地方任职,轩辕典使就有可能是太学生。有优秀的政绩再被长官推举。这基本上是入仕的唯一途径。举孝廉的太慢,想要获得一个太守之位难登天,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征召。

    对于宇文宸骞来说,接受周家的邀请最多成为门下五曹之一的议曹。与宇文家所求有些出入,而且他还不能确认的是自己在周家眼中的价值。

    宇文宸骞回到宇文府,他心中想到最终还是被注意到了吗?周县令不可能说出《水调歌头》是宇文宸骞写给他的。同时他不知如何回答周县令最为妥当,只能慢慢思考,目前最重要的还是处理好净光寺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