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绝不妥协 » 第二十八章 杀猪凑钱

第二十八章 杀猪凑钱

    接下来的几天,会计就通知了村里的人,告诉他们可以预定刘得粮家里的猪肉,价格自然是比现在的市场价格便宜一些。不过,这年月谁家都不富裕,村里人买肉也都是买肥肉为主。买回来肥猪肉以后,肥肉用来炸猪油,剩下的瘦肉炒几道菜过年吃。等过完年,家里储备的猪油就可以偶尔用来拌面吃,是村里人平时常吃的好东西。尽管大家都来刘得粮家里预定,不过还是之分走了一头猪,还剩下五头猪。而这个时候,就离不开刘得粮广阔的人脉了,他常常去乡里开会。因此,刘得粮都认识附近的村长,告诉他们帮忙找找家里要过红白喜事的人。就这样,这边又预定出去四头猪,还剩下一头猪了。这头猪刘得粮跟母子两商量以后,决定留下来一半自己吃以及分给亲戚还有朋友,刘恪的师父当然是首要了。另外一半,刘得粮就打算带着刘恪去镇上卖掉,这样也算体验生活,学学做生意的技巧。

    大概等了十来天,附近村里预定猪肉的人都过来取肉了。刘得粮召集了村里几个会杀猪的人来帮忙,刘恪跟其他的孩子听到要杀猪,也是兴奋的围了过来要观摩一下。农村杀猪一般都是支一口超级大的铁锅,用泥跟转头垒起灶台,在锅里烧开了热水。然后,要宰的猪抬上案板以后,用绳子捆住四肢,杀猪人照准脖子一刀捅进去,血霎时间喷涌而出。旁边的人赶忙用脸盆在低下接着,等猪血流干以后,他们又把猪整只丢进铁锅里腿毛。几个人一番操作以后,猪就被切割分块弄好了。总共也就六头猪不到一天时间,就收拾干净了。而村里来帮忙的人,自然要跟着一起吃一顿杀猪菜,有猪血烩豆腐、猪肉炖粉条、炒猪肝等等,走的时候每个人还要带两包烟回去。一两天的功夫,刘恪家里的猪圈已经空空如也,虽然刘恪很舍不得自己亲手养大的猪,不过为了大业只有牺牲这些猪了。

    晚上,刘恪一家人都围在桌前分享丰收的喜悦。刘得粮拿着账本计算着每一笔账,等他算完以后,还要让刘恪再算一遍,以免算错了。

    玉芬在旁边看着爷俩低头算账,也不好打扰,等他们终于算好以后,才探过头去问道:“怎么样,这次能赚多少?”

    刘得粮抬起脖子,伸了伸懒腰,才说道:“还不错。玉娇这孩子出的是个好主意,这次除去人工,公共到账一千四百多块。除去咱投进去的四百多,还能剩一千块这样。”

    玉芬听到这么多钱,脸上也带着笑意,又忙把桌上的钱拿到手,说:“让我也数数,你个死鬼可千万别弄错了。”

    刘得粮跟刘恪都笑着看着玉芬,刘得粮说:“瞧瞧,你娘这就钻到钱眼里去了,捧在怀里了。哈哈哈哈!”

    刘恪看着乐呵呵的两人,也是也很开心,他又问道:“爹,那咱家还有多少钱,不知道这次能凑多少本金。”

    刘得粮摸了摸头,不好意思的说道:“这孩子,钱财乃身外之物,我从不记在心里,问你娘。”

    刘恪知道向来家里的钱都是母亲玉芬在管,刘恪偷笑着又问道:“那娘你说,还有多少钱?”

    玉芬这个时候看到手里的真金白银,又有些不舍的说:“没多少钱,要我看,咱就把养猪的钱攒起来吧,不去冒这个风险了。”

    刘得粮这个时候看到一开始赞同的老婆不乐意了,摇着头说:“哈哈,你现在又舍不得了啊。你不知道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吗?快说说吧,咱这都跟他大伯还有老王说好了,开工没有回头箭!”

    玉芬虽然知道事情确实是这样,可是还是不舍的说:“家里就三百,没有了。”

    刘得粮差点惊掉了下巴,忙急着问:“不会吧,我虽然没管钱,不是,没记住细节,可是也不至于这么点啊!”

    刘恪看着母亲这个时候犹犹豫豫的,只好补充道:“娘,你别怕。王叔的本事在那里,他是祖传做这个的,练就了一双好眼力。吃不了亏的,你快说说!”

    玉芬看着打定主意的爷俩,没办法只好说实话:“总要给家里留点应急的钱吧,我凑一凑,能拿出一千块钱吧,多了没有。”

    刘得粮知道一千块大概是玉芬能舍得拿出来的极限了,没有办法,摇头道:“看到了吧,你娘现在是铁公鸡了,再也别想拔出来一毛钱了。”

    翌日,刘得粮又带着儿子去了郑玉娇家里,郑玉娇这次还完家里欠的钱,还有一些过日子要用的钱,只剩下五百块了。刘得粮跟张一梅说清楚了要害,要是钱赔了就算他的,要是赚了的话就按照投资比例分成。刘得粮又跟村里几个要好的说了下自己要出门,又拿到了四百块钱带在身边应急用。等做完这些事情,刘得粮就带着儿子去镇上找大哥刘得财了。

    刘得财这几天也跟王德发在刘得粮过来,几个人碰头以后。王庆元说:“眼下,正是一个收货的好时间。这马上要过年了,很多人过年都缺钱用,手里要是有什么玩意儿的话,最容易出手了。”

    刘得财点了点头,说:“你说的有道理,不过咱这样做,是不是有点趁火打劫啊。”

    刘得粮则是有着不同的看法,他说:“大哥,可不能这样想,咱别坑着人家就是了。像老王那样太狠就可以了,至于价格嘛,咱这算是在行情低的时候买入,不算趁火打劫。”

    王庆元拍了怕桌子说道:“哎,这才对,还是咱老弟说的有水平。你哥这人,太菩萨心肠了,这样做买卖可不成。”

    刘得财看到王德发又在趁机挤兑自己,拍了他的脑门一下,说:“别说没用的,说说都凑了多少钱吧。”

    王庆元故作深沉的说:“要问多少钱,也得你先报价格吧。你们两先说吧!”

    刘得财看了看弟弟,说道:“我这次可是砸锅卖铁,破釜沉舟了啊。你嫂子把嫁妆都拿出来了,满打满算两千块。”

    刘得粮知道自己大哥的女儿翠花在读高三,正是用钱的时候,估计也拿不出多少,跟着说道:“我找朋友借了借,凑了三千块。老王你呢!”

    王庆元看着二人,故作深沉的伸出了五个手指头。又接着说:“得财啊,你小子可别装穷了。估计是你老婆不舍得吧!咱镇上的第一土财主什么时候这么低调了。”

    刘得财知道王庆元这是看到自己钱最少,故意吹捧自己也没有多说什么,他说道:“这样算来,咱几个人居然凑了一万块钱。这可是一笔不少的数目啊,但愿这次能发财。”

    王庆元又说:“钱多不多不是主要,主要是找到花钱的地方,还有把钱别花错了。另外,咱这么多人,总得弄辆车吧。要是再碰到上次那样不讲道理的人,跑也跑不开。”

    刘得财拍着胸脯说:“这事好办,我侄子在运输队跑车,让他开着单位的面包车陪我们跑几天。临了再给他一些好处就是了。”

    几个人商量好事情以后,照例又是一顿喝酒,几个人吃着刘得粮从家里带来的猪肉好不热闹。等第二天,刘得粮跟着刘得财说:“哥,我觉得这事吧。要是只靠老王估计不成,他要是万一看走眼了,咱可都白玩了。”

    刘得财听到弟弟这样说,他也有些犯难,又问:“那你有啥好办法呢,咱又不认识别的能人。”

    刘得粮说:“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啊,这文青可是城里来的文化人,对于这些文玩,他可是知道一些的,不如让他跟着一起去。”

    刘得财还以为弟弟要说谁,听到是文青以后,才笑着说:“这小子行吗?,叫上他也就是凑数吧。那回头我跟他说一下。”

    刘得粮又问:“哥,看来你们两的关系不错啊。怎么样,感觉这人还可以吧!”

    刘得财不屑的看着弟弟,又掐着他耳朵说:“都是你小子出的坏主意,没事让他来家里补课。成绩倒是上去了,我这宝贝女儿怕是要补没了。”

    刘得粮听到这话,知道那件事怕是要成了,又装着很疼地样子说:“你松手,现在可不是小时候了啊。你再拧,我跟你翻脸了。”

    刘得财不听弟弟说什么,加大了力气说:“不是小时候怎么了,你小子还翻天了不成。这小子还是个校长呢,一天天嬉皮笑脸的,跟个苍蝇一样我看着就烦。我这宝贝女儿以后可是做科学家的,谁要跟着他回乡下教书。”

    刘得财虽然这样说,还是松开了手。他嘴上虽然不满意文青,可毕竟这年轻人也说的过去,这么长时间里,都很勤快的跑过来给女儿补课。就是看着他色眯眯的眼神,他心里有些不舒服。虽然女儿已经快二十岁了,照过去都是几个孩子的妈了。不过他这做父亲的还是有些不舍,于是对于文青带着一些恨意。

    刘得粮看这架势,也不好再说什么,又说道:“既然这样,那就让刘恪去跟他说说这事,先问问他有没有这本事。别让你去问了,倒像是欠了人情。”

    刘得财听到这话,竖起大拇指,说道:“靠谱!”

    刘恪听到父亲让自己去,为难的说:“啊!爹,怎么让我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