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绝不妥协 » 第三十章 出门收货

第三十章 出门收货

    翌日,刘恪带着伤痕累累的郑涛去找赵飞,一路上郑涛都是络绎不绝的吹嘘自己的种种事迹。虽然,听起来经不起推敲,不过倒也不觉得闷。两个人也不知道去哪里能找到赵飞,按照赵飞的提示是去城东,所以在郑涛的带领下,两个人一路往东走。

    刘恪跟郑飞大概走了半个小时就来到了城东,刘恪倒像试试赵飞的名气到底有多大。于是,刘恪就在街上随便找了一个人问赵飞在那里,那个人在盘问了刘恪身份以后,就给他指明了方向。等刘恪走过去的时候,已经发现郑飞在街边早餐店等他了。

    刘恪笑着打趣道:“行啊,你消息够灵通的。我只是随便问了一个人,你就知道我来了。”

    赵飞不屑的说:“各有各的本事,找我什么事?”

    刘恪回过头来指了指郑涛,说:“说说呗!干嘛动手打我表哥啊?”

    赵飞头也不抬的说:“就为这事啊!先坐吧,老板来两碗豆腐脑。”

    等他们两人坐下来以后,赵飞才告诉刘恪原因。原来郑涛现在是运输队里的运输员,但是他的手脚也不太干净,每次送货的时候都会克扣一点。要是被上面问起来,郑涛就把这事推到城东赵飞的头上,说是被赵飞带人给偷了,再添油加醋的说一堆赵飞的坏话。时间久了,这事就传到了赵飞的耳边,赵飞这才想到了这么一个办法来教训一下郑涛。等赵飞说明了原因,刘恪问郑涛是不是真的,郑涛只是尴尬的笑了笑,低头吃东西不说话。

    刘恪看到原来是一场误会,就没有继续追究下去了,说道:“那看来是一场误会了,不过你下手也有点狠,把我表哥打伤了。总要表示一下吧!”

    赵飞说:“你想怎么样啊,你小子可别得寸进尺。”

    刘恪说:“倒也不是我存心挑事,我们家里要出去做生意,找了表哥做司机。这下,他这个样子去不了,不就得靠你了。”

    赵飞一听原因,又说:“我也爱莫能助,等你表哥恢复了再带你们去吧。要是你有大买卖,照顾我,我也谢谢你了。人各有志,我并不想参与。”

    刘恪知道赵飞是个明白人,又说:“行,那就这样吧。我也不勉强你,医药费的也就算了。我表哥以后,也不会再用你名头做事了。”

    赵飞没等刘恪走远,喊道:“等等,你表哥要是不方便,我找个人跟你们去吧。”

    刘恪摆了摆手,就跟着郑涛走了。这或许就是朋友,总是为对方想,不一定相交多深。

    等刘恪两人回去以后,刘得财三人早都收拾好了东西。王庆元让两个人去批发市场买了一些粮油米面,都装在小面包车里。又带了一些路上吃的口粮,还有被褥什么的。这次几个人出去,还是以走访为主,碰到贫苦人家就送一些东西,要是遇到诚心得卖主,要东西就给东西,要钱就给钱。实在不行,就是连买带送了。收拾停当以后,几人就出发。按照王庆元的计划,是打算去同一个县里的比较困难的地方。那些地方雨水量不足,所以每年的收成也比较差,消息又因为交通不便而阻塞。最是他们可以去的地方。

    山路颠簸,几人坐在郑涛的面包车上摇摇晃晃,几次还差点翻下悬崖去。几人摇摇晃晃转遍了周边的村子,可是也没有什么收货。都是一些普通货色,收了占资金,也费地方。不过,王庆元是一个专业的收货商,他还是收了一些银元,这些东西算是硬通货,不愁销路。等转了一圈以后,银元也不好收以后,王庆元就告诉几人,应该换个方向去行动。

    刘得财说道:“我说王哥,咱这都出来好多天了,整天在山里转来转去,一点收获都没有啊。眼看着要过年了。”

    王庆元叹了口气,说道:“谁承想是这样啊,不过出来收不到货也正常,要是出门就能够搞到,那遍地都是古玩了,还值个什么钱。”

    刘得粮又接着说:“对着哩,咱还是慢慢来吧。要不咱往省城那边去,那边想必这些东西多一些。”

    刘得财又说:“那要是去省城,今年这年估计不能在家过了。行吧,去那边试试吧。看我侄子熬的,这几天都瘦了不少。”说完,又伸出手去摸了摸刘恪的头。

    几个人调转车头,这次直接奔省城去。说实话,他们几个人除了郑涛之外,其他的人还都没去过省城呢,要不是这次为了赚钱,估计这种出行还要延后很久。这几天来,虽然风餐露宿的,可是他们并没有花太多的钱。要是不能在别人家里挤一挤,他们就撑开了棉被在车里睡。吃饭也都是捡最便宜的吃,因为他们知道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啊。不过就算这么省,油钱还是花了不少,没办法要是没有车他们恐怕做不下去了。

    这次路上他们没有停留,一两天的功夫就来到了省城附近。这边跟他们的老家有很大的区别,他们的老家都是黄土沟壑,而这里则能够看到万马平川的平原。看着别人的麦地平平整整,刘得粮两兄弟都快流出了口水。是啊,有哪个农民能够拒绝一块好地的诱惑,他们平日里都是爬到山上去种地,犹如南方的梯田,费时费力,产出也比好的地要少很多。可是即使如此,他们也没有让一块地荒废了。没办法,越是艰苦的地方,人越像杨树一样的坚强。几人看到碰到的人家越来越富有,就放慢了脚步。他们就是要从这里开始,说不定还能碰到个地主之家收几个宝贝。

    刘得粮还是老办法,他先提着些东西去村长家转转。因为职业的关系也能跟人家搭上点话,另外也好打听村里的情况。又是一通忙活,这个村长也没有告诉刘得粮太多细节。不过听到他是来收货的,就说可以问问村子里其他人,有没有要出手的。

    刘得粮听到这个好消息,又把其他几个人喊了过来,在村长家里等。几人看着村长家里的二层楼,还是非常羡慕的。这年头能够在家里盖楼,就代表了人家的家境殷实。兴许都是农民的缘故,刘得粮几人还在村长家里吃了一堆饭,大碗的臊子面正是几个人这几天梦寐以求的东西。等他们吃完饭不久,就陆陆续续有几个人抱着东西过来了。都是一些瓶瓶罐罐的东西,刘恪看着这些东西也分不出好坏。看样子,这些东西都挺古朴的,瓶底的瓷片还有岁月累积的痕迹。刘恪虽然看不懂,但是他还是保持了一份热爱学习的心态,在王庆元旁边仔细地看着他怎么品鉴,又是怎么跟别人还价的。

    王庆元看到这些东西,心里也终于平静了一下。看来这次没有走错地方,这里的东西的确是要比他们老家的东西多的,王庆元在这些瓶子里看到了很多明清时代的东西,虽然品相有高低,不过还都是一些值钱的玩意儿。王庆元用自己带的放大镜仔细查看每一个细节,然后又要装出面无表情的样子,以免让人家看出来自己的心思,到时候不好还价。

    等王庆元看完这些东西,就开始最精彩的砍价环节了。王庆元先是选了一个看起来面相老成的老汉的东西,问道:“老哥,这瓶子你是怎么得来的啊!”

    老汉颤颤巍巍地说:“这东西...是,是我爹那会儿留下的...怎么来的,我也不知道了。”

    王庆元知道卖主并不懂这些,又紧接着问:“那你说说,这东西你打算卖多少钱啊?”

    老汉因为牙齿都掉光了,说话漏气,又精气不足说话气力很小,几个人都是凑过去仔细听。老汉继续说:“你看着给吧!你们是村长介绍的,也不怕坑了我老头子。”

    王庆元知道这个时候就要展现自己精湛的砍价能力,王德发拿起水杯先补了一口水,说道:“老哥,我们也是庄稼人,做点小买卖贴补家用。这个价格还是要你先出一个,我要是给低了,显得我不够朋友。不过朋友归朋友,咱还是要明算账。您老也别客气,想要多少您直说就是。”

    老汉又接着说:“我这身体,也不知道能有多少日子。这东西留在我这里也没有什么用,能换点钱够吃喝就行了。”

    王庆元看着这老哥确实也是一好人,他知道第一笔买卖还是要价格稍微高一点,才能把附近的人吸引过来卖东西,又说:“这样吧,你这个瓶子我给您这个数,你看可以吗?”

    说完,王庆元就把手伸了过去,要跟这个老汉在袖筒里面比划起来。这都是古玩行里的规矩,旁边人多的时候是不方便直接报价的,所以要私底下在袖筒里定乾坤。只见两个人在袖子里一通鼓捣,还是没有得出一个结果。剩下的人都焦急地等着,对于他们来说,接下来的买卖能不能成,全看这第一次的交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