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家父安乐公 » 第五十一 朱序次伦,将门智子(求个追读)

第五十一 朱序次伦,将门智子(求个追读)

    朱序听到父亲的夸赞,便也来了自信,继续向朱焘说道。

    “父亲,连日里的军报,孩儿皆有阅读,如今这群道寇只顾向东扩展势力,却不急于突破江防,我料并非道寇惧我官军江防严密,而是另有所图!”

    “哦?你且说来!”朱焘看到自己的儿子有所讃谋,自然乐意一听。

    既然已经得到父亲的鼓励,朱序便放开胆量,大胆言道。

    “孩儿看如今形势,倒有些像当年武帝五路大军灭吴之势了!”

    朱焘听得,亦是大惊!

    匆忙将周抚的手书放下,不由得捋了捋自己的胡须,听着儿子继续分析。

    “如今道寇占据上游,若舟船齐备,是完全有能力利用水流之势,向下游晋军进攻的。”

    “然而如今道寇迟迟不向我军赖以维系的江防发动袭击,要么是因为道寇起事仓促,水军操练不及。要么就是在等待时机,欲趁东路扩张完成后,从西、北两面,水路协同,一齐向我江防施压,这不和当年武帝灭吴之役略同么?”

    朱焘经过朱序这么一点拨,也忽然琢磨起近日传来的道寇行军情报,若真如其子所言,那确实是不得不防啊!

    如今道寇已经起势,晋军在蜀中的军队既要进剿萧敬文,又要扑灭成都道寇,如今只自己这一支入蜀援军,不足万人,在数量上与道寇相比,已经不再占据人数优势。

    并且,这些军士还要驻守江阳至江州的三百里江防,即便是能够勉强驻守,也是捉襟见肘,一旦道寇聚合优势兵力猛攻一处,自己即便能够首尾呼应,恐怕也已经为时已晚了!

    念及此,朱焘匆忙唤亲随取来笔墨,向朱序言道。

    “我儿所虑甚是!为父马上修书一封,建议周都督严密提防僰道上游的道寇,必须弄清上游道寇是不是正在操练水军!若真是如此,定要建议周都督,即便情势所迫,也要果断出击,打破道寇围困江防的部署!”

    朱焘匆忙修书一封,急令快马沿江送去僰道交于周抚。

    同时也催促麾下兵士,加快行军速度,务必要尽快赶到江阳郡,收集士卒,部署沿江防线。

    ………………

    …………

    犍为郡,南安县,汉军水寨。

    刘炎在水寨的瞭望台上,迎着从岷江江面上吹来的清风,一面观看着江面上努力操练的水军,一面听取从僰道传来的军情回报。

    探马回报,周抚固守僰道的同时,不断从身后的江阳郡征调兵役,加强侧翼江防。

    这虽然在刘炎的预料之中,但也让刘炎感到了军势的紧迫,如今的这支水军必须尽快的操练出来,能够在江上与晋军相争锋。

    如今邓定已经采纳了自己的策略,已经带领汉军主力,沿江向东攻拔郡县,在不断扩张势力的同时,也给晋军的江防施加巨大的压力。

    邓定每向东攻破一县,长江防务就要跟着向东多布置十几里,以自己的主动进军,换取敌人的被动防守,这是最好的疲敌之策!

    并且,如今自己所处的位置,确实为操练水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犍为郡的南安县,正是山前平原的开阔地带,岷江流经过此,水流渐渐平缓,江面宽达三里,竟然比下游的长江江面还要宽!

    平静的水势,宽阔的江面,以及岸边可供建寨的山前平原,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都为在此操练水军提供了极大便利。

    等到水军练成后,择机便可通过岷江进入长江,配合北岸的诸路援军,一齐攻拔晋军在长江边上安置的堡垒和水寨。

    鉴于蜀中长江的水流比下游的荆州和扬州都更为快速,不适合大型舰船。

    比如王濬楼船,这种宽大高耸的楼船,载员多,防护严,装备有重型武器,大拍杆,宛如一座水上城堡。

    然而高大的船,所受到的水和空气的阻力也大,在这个时代的技术条件下,总是显得笨拙,不宜调转,尤其是当风力和水流都较大时,更加“大船难调头”,显得非常难以操控。

    当年东吴在长江沿岸的高达五层的大型楼船,就因为恰好赶上了东南风,监船官即便是用绳索将船驻在岸边,但也被大风吹断,楼船趁风势直接飘到了长江对岸的魏军水寨。

    魏军水寨看到这些大型楼船乘风而来,速度极快,以为是吴军来攻,仓皇迎战。

    结果由于抵挡不住楼船的剧烈撞击,魏军水寨也被撞的七零八落,破坏惨重。

    以至于一场大风下来,两方都成遭受了巨大的冲击和损失。

    刘炎深知,如今在蜀中的长江江面上,适合水军进攻登岸的舟船非艨艟斗舰不可。

    这种船比起大型楼船,在江面上来去更加灵活,建造起来也容易,船背外有蓬蔽,蒙盖生牛皮,在船的两厢凿棹孔,船的前后左右设弩窗、矛穴,用于中远距离的攻击,使敌人无法接近,即便敌人矢石交攻,也不容易破坏,更难以伤及里面的兵士。

    而攻到了敌人水寨边,需要弃舟登岸时,艨艟斗舰也比大型楼船轻很多,不容易在浅滩处搁浅,更便宜在敌人水寨登岸冲杀。

    因此艨艟斗舰对于如今新生的汉军水师来说,已经是最为实用的战舰了。

    另外一个需要面对的困难,就是晋军有可能会铁索横江。

    欲想破除敌人的铁索横江,必须水路两军协同配合,毕竟对于藏于舟中的兵士来说,要砍掉用精铁锻成的粗重铁索,确实是过于困难。

    必须要岸上的步兵,手持大斧劈砍,甚至是浇油火烧,以便以最快的速度减少进攻中的阻滞,为艨艟舰赢得冲撞敌军水寨的时间。

    刘炎于是命令工匠用精钢锻造十斤重的大斧,斧头不重,挥不起力度,若太重,又徒费力气,十斤重的铁斧,插在五尺的桦木柄上,挥动起来最为合适。

    正当刘炎在观兵台上,观阅水军操练之时,忽然又有探马回来禀报。

    “将军!三江口处,有一支敌军水师,正溯江而上,向我水寨逼来!”

    刘炎听到,颇感惊讶。

    周抚果然老辣,看来是要趁我军尚未练成之时,先给我来个下马威了!

    如今即便是战力不如敌军,也不能临阵怯敌!

    刘炎于是下令各方阵将领,立即从演练进入实战状态,各艨艟方阵有序开出水寨,趁上游流水之力,去下游迎敌!

    既然周抚此次出兵,欲观我军虚实,那就必须拿出些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