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之海外建藩 » 第四十章 改变的历史

第四十章 改变的历史

    学院是所有一切的基础,不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尤其是未来。

    如果没有足够多的人才,那么等到老朱统一天下之后,也许他老人家会突然想到对海外的方家人动手。

    “若是到了那时,没有能出战的将军,也没有各种统筹能力的能人,方家或许就要有难了。”

    首先来说,方信是支持统一的,他想要的其实就是跟大明保持一定的关系,同时又可以不被约束。

    简单来说就是,之后方家所建立的任何势力,都属于大明,但同时却拥有自治权利。

    这一点是必须要做的。

    当然了,要是老朱还搞一次禁海令,那他可就真的没有什么办法了。

    “我明白,回去之后我就开始准备,四公子放心吧,学院的基础已经建立了起来,只是书本……”

    方夏叹息一声,脸上挂着苦涩道:“只是,学院建立之后,该由谁来进行教导?”

    “教导……”

    方信也有几分感慨,摇摇头道:“先不管这个,把基础建立起来再说,到时候我会想办法的。”

    “明白。”方夏直接就放心了。

    旁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在他看来方信就是可以做到,不仅可以做到,还能做的很好很好。

    这一点,同时也是所有方家人的共识。

    “建立学院,整军备战,逐步扩张势力往爪哇一带……”朱元璋深深地皱起了眉头,陡然看向了刘基:“伯温啊,你说说这方国珍到底要做什么?”

    “臣也糊涂了!”刘基满脸苦涩地摇摇头:“臣以为,方国珍本为一海盗,时时叛乱,永不会安定,可现如今从他的表现来看,似乎真的有意要往海外发展,最终或许会完完整整地将浙东交出来。

    当然,这要主公给他一定的基础,比如说现如今还可以运送的灾民,如果您要是阻拦……”

    “阻拦他又如何?莫不是他还敢对俺怎么样?!”朱元璋霸气地挥挥手。

    “主公,切莫如此去想!”

    李善长连忙劝说道:“主公啊,他既然愿意出海,那就让他出海吧,显然的是,他不想继续在华夏大地折腾了,这对主公而言乃是天大的好事,您又何苦要劝阻?”

    “俺也就是一说。”

    朱元璋摆摆手,笑眯眯地道:“他方国珍之前本来就不老实,俺要不是还需要对抗陈友谅,眼下必要给他点颜色瞧瞧。”

    “确实不老实,可主公他的位置太敏感了,一旦动了,张士诚也就动了,而张士诚动了,陈友谅也会随之而动,届时主公可就是三面环敌了。”

    作为统帅的徐达,满脸苦笑地回了一声。

    “害,算了,那就让他去搞,爱搞成什么样搞成什么样,不打扰咱就行!”

    最终朱元璋还是放弃了要找方国珍麻烦的意图。

    他也清楚,方国珍的位置到底有多么敏感。

    可以说,一天不拿下陈友谅,方国珍就一天不能动。

    “留着他,主公可以随时将其用来牵制张士诚,可要是去攻打他,他若是疯狂起来,进而联合陈友谅、张士诚等人对主公进行包夹之势,吾等可就回天无力了。”李善长也跟着分析道。

    “行了,咱不要听他方国珍的事情了,那件事怎么样了?”朱元璋不想继续听下去了。

    越听越是觉得烦躁,而且对于他来说,方国珍也不形成任何的优势,让他留在那里也算不错。

    “主公所说的,应该是察罕吧?”刘基一下子就慎重了起来。

    “除了他还能有谁?”

    朱元璋气愤地拍了桌子,脸色不善地道:“俺本来想与他亲善,可谁知他却转过头就扣了俺的使者,之后又一直进攻安丰一带,刘福通要扛不住啦。

    现在,你们给俺个准话,到底是帮刘福通,还是不帮?”

    他是何许人也?

    明太祖!

    心中会没有主意吗?

    那怎么可能……

    实际上,他早就算计好了要去帮助刘福通,否则真要是等到察罕帖木儿攻克安丰,将“宋”最后的火苗扑灭,红巾军可就彻底完了。

    到时候,他自己也会变得岌岌可危。

    “眼下察罕两路进军,一路前往山东,一路在猛攻淮北,这两路之间,他更为看重的其实还是山东。”

    刘基善于分析,朱元璋话落之后,他便分析了起来:“不过,淮北一带他也不准备放弃,此人的野心之大,堪称可怖。

    若是臣没有预料错误,眼下的察罕应当是要扫平中原,进而自立为王。

    其他人也许已经看了出来,既是如此,就不会令他继续横行太久的,因此主公实在是不必过于担忧。”

    老朱虽然想到了方法,以及如何应对,乃至于最苦难时该怎么做,但他还真没想到刘基会这么说。

    察罕的野心,当真那么大?

    这句话他没有说出来,不过在心里,他却稍稍地将这个人再度提升了一段,达到了与元廷并列的高度。

    李善长皱了皱眉,看了两眼刘基之后,转而对朱元璋道:“虽说如此,但主公切不可令其势成,因此或可将他扣押使者,不欲和谈,野心渐生的消息扩散出去。”

    “嗯,那就这样办!二位可真是我的隆中诸葛,陈平、张良。”朱元璋笑了起来。

    “伯温并无此能。”

    “善长并无此力。”

    刘基和李善长则是谦虚笑笑,连称不敢。

    哪怕他们心中对于这句话很是受用,但是谦虚的性格,让他们不愿意就这么承认下来。

    ……

    至正二十一年,夏。

    察罕帖木儿不愿意让人投降,同时也不愿意和谈,更不可能给任何义军机会。

    这一条消息,逐渐地呈现肆虐之势传播到整个天下。

    由于朱元璋的使者例子就在那里,因此很多人都对察罕帖木儿极为的警惕,心中本来存在的一些投降念头,也就渐渐地熄了。

    尤其是山东,本来已经扛不住的花马王田丰,本来真要投降的他,听闻这件事之后心中一紧,而后便将真心投降,变成了假意投靠。

    关键是也不知察罕帖木儿是真的没有发现,还是说他本身就不在乎,竟然真的跑了出去接受了田丰的投降。

    这位老哥见到他的第一面,并不是送上自己的投降诚意,而是狠狠地挥出了屠刀。

    “去死吧,元狗!”

    一刀下去,纵横中原无敌手,压制义军达数年之久的察罕帖木儿,就这么掉了脑袋。

    恐怕他自己都不会想到自己会这么离开历史舞台。

    他觉得田丰不敢,偏偏田丰就这么干了。

    “卧槽,历史改变了!”

    消息传来,刚回到台州的方信满脸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