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之海外建藩 » 第四十一章 无解之局

第四十一章 无解之局

    “这,这,这是要乱套的啊!”

    历史被改变了。

    方信在得知之后的第一时间就想溜掉,顺便带着全家一起跑,要是可以的话,他想扛着造船“工场”一起跑。

    “爹我们出海吧,此时此刻,必须要下定决心了,否则就再也不会有机……”急匆匆地跑到方国珍面前,他话还没说完,就被人给死死地盯住了。

    盯着他的人,脸色蜡黄,仿佛长期营养不良。

    在看到方信的瞬间,黄脸汉子转过头看向了方国珍:“想必这位就是四公子吧?不错,非常不错!”

    好恐怖的煞气!

    在对方转过头的一瞬间,方信才发觉自己可以动了,之前的时候,他就仿佛被一把刀子狠狠地戳在了胸口,想动都动不了。

    “对,这就是犬子,常元帅可否保证他的安全,否则方某便是带着整个浙东一起死,也绝不让其跟你回去。”方国珍淡淡地回应道。

    这是怎么了?

    跟他回去?

    回哪里去啊?

    方信的大脑一阵停滞,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常遇春便严肃地开口了。

    “别的不敢说,四公子若是有失,主公愿以我一命,外加公子一命赔付,你看可否?”

    “可!”

    方国珍紧紧地闭上了双眼,随即又缓缓地睁开道:“不过就算是离开,也应当让我父子二人说说话吧?”

    “这自然可以,常某在门外等候便是。”常遇春说完,笑着对方信点了点头,之后走到门槛的他,又回过头道:“不过,方参政可千万不要做出令我冲动之举。”

    这句话落下,他已龙行虎步般离去。

    “父亲,这是怎么回事?”方信这个时候终于有了机会说话,还没等方国珍开口,他便道:“局势有变,父亲尽快收拾东西与我出海吧,接下来朱元璋必然会把后方诸事处理清楚,进而跟陈友谅进行生死一战。”

    此时不跑,就再也跑不掉了。

    或者就算还能跑,但也会错失良机。

    “晚了。”

    方国珍复杂地看了两眼方信,深感无奈地叹了口气道:“你早来半个时辰,为父便跟着你一同离去了,可是眼下……”

    “眼下怎么了?”方信心中一紧,只觉得这件事可能会跟常遇春有关系。

    常元帅,那能是谁?

    这天下能被称为元帅,又带有冲天煞气的人,还能是谁?

    只有一个常遇春。

    如果论杀人,恐怕就算是白起活了,也没他杀的人更多。

    因为,常遇春喜欢屠城……

    所过之处,寸草不留!

    有这种煞气,外加常元帅的称呼,方信实在是找不到另外的人了。

    “常遇春说了,我们可以走,甚至现在就可以走,但是为了后方稳定,他会把浙东屠个干净。”

    方国珍扭曲地转过头,深深地看着方信:“他还跟为父说,这件事过后,他会一人承担起所有的重担,哪怕是死,能给朱元璋换来一个稳固的后方,也是值得的。”

    嘶!

    深深地吸了口气。

    “朱元璋有一个好兄弟啊……”方国珍叹息一般道。

    这!

    方信整个人都傻了,不可置信地道:“朱元璋就不要民心了吗?他之后难道不想扫平天下了?”

    实际上,这句话说完,他就明白自己想太多了。

    一来,有常遇春扛着,这件事就算最后也怪不到老朱头上。

    二来,如果不能打下陈友谅,还谈个屁的横扫天下?

    很显然的是,浙东……或者说是方家的发展,让朱元璋多了几分紧迫,同时内心也生出了不少的狠辣。

    果然。

    方国珍看了他一眼之后,苦涩地笑道:“就是要扫平天下,所以才要有人承担,常遇春的资格,恰好足够了。”

    方信沉默了。

    虽然猜到了,可他仍然觉得震撼。

    这就是手腕吗?这就是狠辣吗?这就是常遇春吗?

    现如今,他还不知道后面是不是有朱元璋,但大概来说,也许是有这么一个人的身影存在的。

    走到方国珍面前,他拿起茶壶喝了两口,跟老爹一样满脸苦笑着道:“咱们有两个选择,要么就是看着常遇春屠光整个浙东近百万人,或者就算常遇春离开了,还有郑遇春,李遇春,依旧还是会这么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震慑到张士诚。

    要么……

    就是让儿再去当人质,是这个意思吧?”

    “是啊,我儿倒是聪明的很。”

    方国珍笑了笑,摸着他的头道:“张士诚跟许多的商人牵扯太深了,真要是看到整个浙东被屠戮的场面,那些商人绝不会支持张士诚对朱元璋背后偷袭的。

    如此一来,他依旧可以获得稳固的后方。

    要么,就是为父在这里看着,但因为朱元璋压根就不相信我,所以需要你去当人质,他好放心。”

    “父亲还不能不答应,对吧?”方信叹了口气,摇头晃脑地道:“好吧,我去,我去还不行吗?”

    是的,方国珍不能不答应。

    一旦他敢不答应,海外的一切势力,所有的布局,就全部都完蛋了。

    别忘了,海外眼下大部分的官员,做事的,乃至于一些领兵作战的,都是浙东的人。

    他们要是知道自己被杀光了全家,还会听方家的命令吗?

    不会了。

    绝对不会了。

    方家扛不住这种压力,更加不可以遭遇这种形势,否则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将白费了。

    而朱元璋所付出的是什么呢?

    他只是用了一个常遇春,就做到了这一切。

    甚至于常遇春都不用死,完全可以随便找个人代替,进而让常遇春换个名字,继续领兵作战。

    这在当代,压根不算太大的问题。

    因为普通百姓的眼光有局限性啊。

    后世都有了互联网,但还是有一些人根本就没有开眼,更何况是现在呢?

    后世的互联网多么发达?

    可以说,整个网络上,只要愿意去找,就连核弹的制作方法都可以找得到,但有几个人去找过?

    元末就更加夸张了,百姓们压根就不懂那些,或许他们压根也不会知道整个浙东遭遇了什么。

    毕竟,天下不仅仅只有一个浙东。

    除了浙东,天下还有很多很多的地方。

    对距离较远的那些人而言,他们压根也不在乎天下发生了什么事情,依旧还在为了明天可以活下去而努力着。

    因此,放在方家面前的这个局,无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