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完美龙烟 » 第四十六章 扬州立文楼(2)

第四十六章 扬州立文楼(2)

    听完温大家的一首绝词《望江南》,包间内文楼众人面面相觑,各自摇头,没有足够好的令曲来应对。继而又都望向袁凌云——出手或者认输,任由决定。

    袁凌云微微一笑,依旧端坐,朗声说道:

    “温大家好文采,《望江南》评为国品,当之无愧。

    我前些日子野游于武林郡,雨中提酒赴山川,偶见一老翁在江上捕鱼;当时只觉风景秀丽如画,忍不住沉浸在悠闲自得的意境里,并无其它感想。如今忆起,脑海文思涌动,就顺意作上一首小令吧。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袁凌云作势边思考边吟唱,抑扬顿挫的声音回响在文楼内,令人深感如临其境。

    陆运无疑是会察言观色的,他最先反应过来,出声赏析道:

    “前两句写山、鸟、花、水、鱼,视野由远及近,自上而下,勾勒出优美的暮春自然风光,色泽鲜明,气氛活泼;后两句淡描渔翁捕鱼的情态,简练而传神。

    这是一副由文字写成的山水画卷,格调清朗,意境脱俗。

    尤其是最后一句极为出色,乃点睛之笔,那种自由自在的神情栩栩如生。默念之,犹如在风雨中傲立,任随万物侵扰,而我自岿然不动,有益于修行。

    这首《渔歌子》绝对足以评为国品诗词。”

    “彩,此乃弥足珍贵的修行精品,我等又受恩惠矣。”

    “然,名副其实的国品。”

    “大善,我山水田园派又得一杰作也。”

    温大家既然能成为大家,那就自能领会到《渔歌子》的奥妙。他一脸严肃的思量,因为那个声音太稳,稳得有必要让人多想。

    在场的不少儒生心中苦涩,深知自己的拙作摆不上台面来;却还有兴奋,庆幸亲历这一场青史留名的庆典文会。

    见诗词能手们沉寂下来,有些自信的儒生开始蠢蠢欲动,纷纷发表自己的自豪作品。

    诸如“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佳句,成作多极优,少有出秀品。

    余者虽是良品,但也为文会营造许多活跃的氛围。

    柳白衣找到空余,站身走到窗栏前,高声压下交流的杂乱,道:“诸位,我今天收到两位朋友的诗词,他们打算让大家公平品鉴一下,判比高下,诸位可有什么建议?”

    有人应声答道:“有何不可?柳楼主快快念来,看看有什么舒爽好句。”

    有人怀疑道:“不会是敷衍了事的烂作吧?缘何不亲自出面!”

    柳白衣边开出老蒋给的纸条,边安抚说道:“我那两位朋友都是妙手君子,绝不会故意作怪,令大家失望。

    这第一首词牌呢,是《虞美人》,……嗯,好词,极品好词啊。诸位,请倾耳聆听: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嗞,……确是极品佳作!”词穷的人只能简单感叹。

    “彩,绝可以称得上国品。”聪明的人在机智赞誉。

    以词道闻名的李小姐见猎心喜,出声评论道:

    “年少时,于歌楼上听雨,红烛对罗帐,美酒配佳人。何其放浪不羁也。

    人到中年,异地漂泊,于小船上听雨,看茫茫江天;西风中,传来失群孤雁的哀鸣。不由情难自禁,悲从中来。

    如今在僧庐下听雨,已苍颜白发。深觉这人间的悲欢离合,总是那样的无情。逝者如斯,那就任由这雨飘落吧。在阶前点滴的,是回忆,陪伴着孤苦的人一起到天明。

    于三个时空中听雨,经历过不同的感受,廖廖数语就写出悲欢离合的一生,徒然慨叹岁月无情,年华易逝。

    字里行间表现出极高的艺术容量,让人遐想联翩;角度迥异,深刻经典。

    诵之如身在不同时空里游历,以旁观者的角度去品难免老朽的一生,令人逐渐清心寡欲,追求清静平和、顺应自然的无为境界。久传必成国文。”

    柳白衣续话道:“李小姐说的极是,这首《虞美人》当得起国品之称。

    接下来是第二位的,词牌《定风波》,……诸位,我们何其有幸也,又是一首绝佳词文!请聚精会神: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温大家受人之托而来,但他知道某些事不能掺和,所以开口赞叹道:

    “无须在意那狂风骤雨,这点外物侵扰不足挂怀。不妨大声吟唱,从容且行。就算手执竹杖,脚穿草鞋,依然潇洒悠闲地踏步雨中,轻便胜过骑马。这点艰苦和磨难,有什么可怕的?任凭世事风吹雨打,一身简衣照样能过一生。

    微凉的春风吹醒酒意,前方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充满温暖。只要豁达放眼,总能乐观感觉到冷去暖迎。回望走过来的风雨路,信步归去,无所谓晴朗。

    描写雨中吟咏、潇洒信步之举动,表现身处逆境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直面挫折而不怨天、不尤人的旷达胸怀。

    此词立意极高,适宜绝大多数身陷艰难险阻的人共勉。

    读之令人心气自生,豪情再起,可劝导无数时运不济的人,乃功德无量的佳作,足以定为极品国文。”

    “嗯,此言中肯。立意上《定风波》的确更能动人心弦,给予人积极向上的引导。”

    “好彩,我豪放派文集终于也有收入,无数人将为之折服。”

    “大善。男人生来就该豪迈潇洒,搞什么婉约女子声调,……”

    “嘿,你这粗鄙之人乱吠什么?”

    ……

    听闻楼内众人的纷纷讨论,老蒋自己也心下品读,明白《定风波》确实更胜一筹,但是说:

    “小云子,同为国品,难分胜负啊。”

    袁凌云面露得意,道:“老蒋啊,你这称呼,搞得我实属头疼,得改。至于结果嘛,显而易见的咯,哼哼。”

    “切,本就伯仲之间,有什么好骄傲的!不过你这词,确实是不坏,要是当初我能早点听闻,……”老蒋说着,陷入回忆的沉思中。

    这时,有候门侍女来报,说三楼有人想求见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