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怀玉藏锋 » 第二十一章 荆州有贤才

第二十一章 荆州有贤才

    战争就是这样。

    你这边说,你侵略我,就是无德。

    他那边说,因为你无德,所以我才侵略你。

    你说,你打仗就是伤害百姓。

    他说,我为了百姓打这一仗。

    总之,都有理,都为百姓,都有德。

    刘璋跟严颜就聊到了这些,严颜没想到,这个公子还有这般见解,内心实在认可。

    严颜沉默了很久,就问了一句话:“若有战乱,公子将如何守护益州?”

    刘璋目光如炬:“要打!打的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刘璋引用了后世伟人的话。

    “说得好!”严颜猛地一握拳,他虽然胡子头发都已经带了花白,但双眼依然神采奕奕,这是保家卫国的信念,不死不休。

    “老将军忠勇无二,送您一首诗。”刘璋有感而发。

    严颜听到着,很高兴,他见过刘璋七步之内做出《短歌行》,这一下多少有些期待。

    刘璋走到桌案前,从怀里掏出董公笔,边写边诵:“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这是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刘璋面不改色的题写上:《巴郡太守行》。

    严颜当即拱手便拜:“老将真是错了,竟以为公子只会舞文弄墨,不知公子竟有如此气魄。”严颜倒是实在得很。

    两人又聊了一番,相谈甚欢,这才有了后面严颜十里送刘璋。

    这边刚离开严颜,那边方平带着五个荆州锦帆就等到了刘璋。

    方平老远就挥手:“公子!”

    刘璋等人骑着马汇合过去。

    荆州锦帆纷纷施礼:“公子。”

    刘璋满脸带笑:“辛苦了,各位。”

    “为人民服务!”锦帆们齐声回应,觉得不过瘾,又喊了遍公司口号,“做大做强,再创辉煌,耶!耶!耶!”

    大家都笑。

    一个荆州锦帆,看向了刘璋身后最能打的那个陈全,开心的打着招呼:“三哥,这趟你跟着来的啊?”

    陈全也很高兴:“二弟啊,没想到第一站是你接我们!”

    刘璋听的满脸迷糊,问陈全:“他叫你三哥,你叫他二弟,你们这是怎么论的啊?”

    陈全有点不好意思:“我俩有亲戚,他爹是我舅舅,他比我小,在家行二,所以我叫他二弟,我在家行三,但是比他大,他叫我三哥。”

    刘璋竖起大拇指:“论的好!”

    一行十人,向襄阳开去。

    长风报馆荆州总部,人来人往,有人买了报纸离开,也有寒门学子排着队等着进去免费看报,还有的参加了上期的有奖竞猜,前来兑奖。

    一个锦帆翻看着记录,确定这人的确来登记过自己的答案:“对,你答对了,转吧,用点力,超过一圈才作数。”

    他指了指旁边的一个大转盘,那人上前用力一摇,大转盘转起,足足转了四五圈才停下。

    “二等奖!我中了二等奖!”那人很高兴。

    那个锦帆大声宣布:“这位先生参加本报有奖竞猜,获得二等奖,奖品是董公笔一支!”

    那人很高兴,得意洋洋:“嘿嘿,承让承让。”猜谜得奖让他很满足,既体现了他的聪明,又白得了奖品,而且董公笔可是新鲜玩意儿,时髦的很。

    围观群众好奇的问:“一等奖是什么啊!”

    那锦帆当时就介绍到:“一等奖是益州刘氏出版社典藏版书籍一组。”

    围观在报馆门口的人,有几个不识字的?识字的人谁不知道这典藏版书籍有多珍贵,别说其中的价值了,就算是转手卖了,都能卖不少钱。可惜了,自己不擅长猜谜,而且那转盘上的一等奖区域,也太小了吧。

    有眼尖的人发现了一个小块的区域,问道:“怎么还有特等奖啊?特等奖是什么!”

    锦帆得意的解答:“这都被你发现了?特等奖嘛,益州双人三日游,可以带一个人一起在益州境内游玩三日,这期间的所有花销,都由我们公子承担!”

    “我要参加!我要看报纸!”人群引发了轰动。

    要的就是这效果,锦帆维持着秩序:“排队,等有人出来,下一个就可以进去了,不想等的可以买,买走报纸回家慢慢看看,不贵……”锦帆突然看向屋里,“什么?只剩下三十份了?”

    刘璋在街角看着这一幕忍俊不禁,前边抽奖是他的主意,可这个饥饿营销不知道是谁想到的,笑死人了。

    人们急切地买着报纸,三十份很快就被卖光了,有些人着急了,他们中有的是受家族之命来买报纸的,这要是买不回去,免不了一顿责罚,于是一个个喧闹起来。

    那锦帆满脸痛苦:“我去问问。”

    不久,他又走出来:“我跟馆长申请了,把库存的也都拿出来,这都是我们自己留的啊,唉……”

    “我要!”顾客们可不心疼他,纷纷购买。

    锦帆更难受了:“给我留点吧,我自己也想看!唉,你们可以订阅啊!”

    “我订!”

    真是野性消费。

    刘璋暗赞,真是个天才。

    旁边的方平建议:“公子,咱要不从后门走吧。”

    “啊,对对对。”刘璋完全同意。

    报馆二楼,馆长办公室,安排刘璋坐定,泡好了茶,荆州锦帆留下了一个人,其他人赶紧去忙了。

    刘璋很满意,他给锦帆定下工资的时候不少人质疑太高,你看看,这些人各个独当一面,工资不高,留得住吗?

    留下来接待的,就是那个叫陈全三哥的他舅舅家的那个二弟。

    刘璋也不见外,顺着陈全叫了:“二弟啊,咱舅舅身体还好吗?”

    那二弟当即解释:“公子,虽然三哥他应该叫舅舅,但,那是我爹。”

    “嗨,我问他爹。”刘璋一时没别过来。

    陈全插话:“公子,我爹?那他得叫姑父。”

    刘璋实在不善于论辈分,悻悻道:“我说我爹,行了吧,嗯,我爹挺好。”

    陈全憋笑。

    刘璋转移话题:“那个,二弟,你们这馆长是谁?”

    “是华文。”

    “他人呢?”刘璋问道。

    “馆长在接待室,接待特殊客人。”二弟解释。

    刘璋疑惑:“是什么客人?”

    “公子有所不知,荆州这地方外来人多,消息也多,但很多都是传言,不真实,就像上个月我们报上去了一百五十多条新闻,很多都被打回来了。”二弟急忙解释,“我们馆长带着兄弟们周边跑了一圈,发现要想获得足数真实的消息,仅靠我们十几个人是不够的。于是馆长就想了个办法,请外援,提供消息,谁能提供真实的消息,一条一百钱。”

    刘璋眼睛又亮了起来,刚见识到了饥饿营销,又见识到了中间商赚差价,古人的智慧真是不可小觑。

    当即起身:“你们都在这里坐着,我自己去看看。”

    刘璋走出去,馆长办公室在二楼最里面,接待室就在旁边,刘璋这一出门,正碰上隔壁打开门。

    刘璋没动,站在原地,等那人先走。

    只见那人一身粗布衣头带斗笠,打扮的很是奇怪,看衣着是寻常百姓,可为什么大白天的戴斗笠挡着脸出门?刘璋不由得多看了两眼。

    那人没多看刘璋,奔着楼梯口走去。

    正巧这是馆长华文走出:“公子!”

    刘璋认得他,这小子,公司年会的时候活跃的很,短短两月没见,变得挺成熟了嘛。

    先前那人刚要下楼梯,却听到华文叫公子,知道是刘璋来了,顿时身形一滞,停下脚步,随手扶着栏杆,转身看向刘璋这边。

    刘璋和华文二人察觉到,本能的转头看去。

    那人赶紧转身,接连小碎步下了楼。

    说时迟那时快,这一系列动作,也就仅仅几秒钟之间。

    刘璋看着楼梯转角,总觉得有些熟悉的感觉:“这是何人?”

    华文回答:“哦,是我联系的荆州本地帮忙的记者,目前业绩第一。”

    刘璋在思索着什么:“知道具体身份吗?”

    华文一笑:“隐藏的很深,一点都不知道。不过我倒是看出来了,是个女人。”

    刘璋心说,你是真不傻。

    这人虽说是女扮男装,但一些动作的细节还是会暴露出一些本能的反应。

    比方说手在栏杆上一搭,轻飘飘的很温柔,不只是女生,而且是有钱人家的女孩才会有的做派。还有,她情急之下的小碎步,比正常时候故作男人走路,可要自然的多。

    这人到底是谁呢?荆州的女人,挡着脸?难道是黄月英?黄月英有这么大了?跟诸葛亮还是姐弟恋?

    刘璋甩甩脑袋,都想到哪里去了。

    华文看到公子如此在意,试探着问了下:“要查吗?”

    刘璋摆摆手:“人家既然不想暴露,就没必要打扰,她在报馆留的名字叫什么?”

    “武贤。”华文答到。

    原来是你啊,我说怎么那么熟悉,咱俩小时候见过的。

    刘璋笑了笑:“如果她需要帮助,就尽力帮她,遇到危险,就保护一下,平时不要打扰,正常接待就是了。”心说你躲在这也好,省得老爹总是催我。

    华文明白,这人应该是有特殊的身份,也不多问,点头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