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幸福做女人 » 第16章 把藤丈夫打造成树男人

第16章 把藤丈夫打造成树男人

    沈渔的爱情是在舒婷的《致橡树》下开始的。那首经典的爱情诗,从她踏入围城开始,就奉为婚姻宝典。坚强独立的沈渔,从不欣赏那种藤缠树般的倚赖式情感,她认为,婚姻中的双方应该是橡树男人与木棉女人,相依相恋,又互相独立,各自留有足够的空间。可有一天,沈渔突然发现:自己还是那株独立的木棉,老公却成了紧紧缠绕的蔓藤。

    一、有多少思念可以承受

    沈渔当年是在一片反对声中,嫁给孟隽的。孟家在杭州经营一家中等规模的茶厂,他作为唯一继承人,不可能与沈渔一起留在上海,而沈渔在时尚杂志的美编工作得心应手,纵观全国各地,上海当之无愧为时尚的最前沿。让她去杭州的报社朝九晚五,是万万不肯的。凭心而论,孟隽是个很不错的男人,子承父业,生意做的有声有色,虽不算富贾一方,但出有车入有宅,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按理说,上海离杭州不过区区百余里路程,倒也不算是什么困难,可问题在于,如今去欧洲比深圳还容易的年代,哪还有两地分居的夫妻。道理沈渔都明白,可让她放弃自己的事业,还是犹豫不决。她不是那种小鸟依人的柔弱女子,害怕自己一旦辞职,义无反顾去了孟家,没朋友没亲人,还得在家族企业协调复杂的裙带关系。但她也不想当女强人,骨子里还是渴望有老公疼、丈夫爱的日子。可是现在,结婚三年,还有好多同事以为她是单身呢!

    要坚持独立和自由,就要付出代价。寂寞、孤独伴随着沈渔度过许多不眠之夜。孟隽亦和她一样,是有家的单身贵族,一下班就跟朋友泡酒,有时午夜有时凌晨,反正回家也是孤枕难眠。双方的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两人性格都倔强独立,谁也不妥协,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喜欢孩子。孟隽是独子,自不必提,可沈渔这样的时尚女人,对孩子近乎狂热般的宠爱,有点出人意料。

    一段婚姻,爱得最深的最先妥协。儿子满周岁那年,孟隽把工厂卖掉,来到上海。他不是不心痛,工厂虽不大,但倾注了父母多年心血,只有他体会得到。可对沈渔的思念,对儿子的疼爱,最终占了上风。孟隽内心是一个爱家的男人,真正面临选择时,他宁愿卖掉工厂,也不愿落下儿子的足球赛和家长会。从呀呀学语,到坎坎绊绊走路,每一个微不足道的成长瞬间,在孟隽的眼里,都是最精彩的。

    沈渔真正满足了。风生水起的事业、活泼可爱的儿子、疼她爱她的丈夫,幸福生活不过如此吧!可沈渔忘了一点,孟隽大学毕业后,就管理自家工厂,从未有过给别人打工经历。他甚至都不知道,应聘书该如何写。两人一商量,反正现在经济不景气,不如先去充充电,拿个MBA证回来,到时候再谋职升迁也方便。反正有卖厂的钱垫底,两三年不工作也不会降低生活质量。于是孟隽重返大学校园。

    起初,沈渔对丈夫的选择很满意,两人一个工作、一个读书,正好互补。虽说有保姆,可非亲非故,哪能把儿子照顾得那么周到。一听到儿子的哭声,她的心都纠在一起。孟隽学习时间宽裕,在上海也没什么朋友,下了课就回家陪儿子,解了沈渔的后顾之忧。现在时尚类刊物越办越多,竞争激烈,经常是参加完米兰服装发布会,又飞香港做新年化妆节。没办法,时尚杂志就得奔在时尚的最前沿,沈渔拍的照片越靓,杂志的发行量越大,社长也就笑得越开心。

    别人眼中的沈渔光鲜亮人,只有她自己才知道身心多么疲惫,有时候也萌生退意,可是不行啊,房贷车贷要还,儿子的教育储备金要存,自己和孟隽的商业保险要交,必须咬牙挺下去,而且沈渔骨子里是个极要强的女人,在她的词典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她最满意的作品,永远是下一个。

    二、有多少责任可以逃避

    两年后,孟隽顺利拿到MBA学位证,沈渔终于长舒一口气。带着儿子,一家三口去酒店庆祝。这是孟隽来上海后,沈渔第一次心无旁婺地吃全家餐。在上海这个竞争激烈的城市,把分属于两人的压力全放到她一人肩上,还真是有些吃不消。饭快吃完了,孟隽一字未提工作的事。沈渔沉不住气了,试探着问:“我朋友公司正在招聘,要不要打个招呼?”孟隽逗着儿子,漫不经心地说,自己能搞定,不用她费心。沈渔也就不再多言。她相信,凭孟隽的能力,找份工作应该不难。

    一转眼3个月过去了,孟隽的工作还未找到,沈渔看着不慌不慢的他,按捺不住急切,正好一位商界朋友公司扩大经营,需要分店经理,她自作主张应了下来,晚上回家迫不及待地找西装,配领带。孟隽开始不同意,沈渔好说歹说,最后把脸沉了下来,他才不情愿地点了点头。第二天一早,沈渔又重复了一遍地址,检查完孟隽的衣服,觉得没问题才安心上班。边开车,边自嘲,什么时候变得婆婆妈妈,好象是从孟隽上学开始,家里的大事小情都是她作主,不知道是因为老公没了收入,还是暂时脱离职场,她总觉得孟隽越来越不自信,失去了以往的自信和昂扬。

    午餐时,沈渔接到朋友电话,才知道孟隽根本没去。她气极了,真想骂他一通,可手机关机,家里电话没人接。沈渔有些慌了,孟隽不是这样的人,会不会出什么事了?她拿起外套,想出去找他。可杂志今天截稿,下班前必须配好所有文章图片,沈渔心神不宁、手忙脚乱地弄好,送到印刷厂排版,急忙开车回家。看到孟隽的车子停在车库里,紧张的心情才略微一松,代之而起的是愤怒。她冷着脸进屋,质问孟隽为什么不去面试。孟隽吱唔了半天,一会儿说堵车,一会儿又说车坏了。沈渔说那再约一次,孟隽断然拒绝,说不想靠老婆的关系找工作。沉默半晌,孟隽低声但口气坚定地说:“我想继续读博士。”

    沈渔一听,头都炸了,这两年有卖工厂的钱支撑,才好不容易坚持下来,现在那笔钱已经所剩无几,秋天儿子要入学,沈渔打算跨学区读双语学校,得准备一笔数目不菲的学费。还有车贷房贷,这么重的担子让她一人挑,他倒好,一甩手去读什么博士。

    “你这是在逃避,不分担生活压力,却躲到学校落个清闲,有你这样的老公还不如没有。”沈渔情急之下,说话重了些。孟隽脸色一变,反唇相讥:“我还不是为了你,才来上海。你要是当初和我去杭州,何苦受这份罪!”

    最后,争执变成争吵,沈渔说不行就离,孟隽说离就离。沈渔气哭了,睹气回了娘家,跟母亲诉苦:“他一个大男人,竟然说,开车在上海的马路上,有一种恐惧感。要真是这样,那些坐地铁上班的人,还怎么活?”母亲倒很明事理,虽说当初反对,但生米已经做成熟饭,孟隽是独子,尽管有个性,但总体来看,不失为体贴、能干的丈夫,也就默认这门婚事。

    “这不能全怪孟隽,你也有责任。”母亲一针见血地指出症结所在。“如果不是你非要他来上海,他现在还在杭州好好经营着茶厂。他从毕业就在自家工厂,哪有给人打工的经验。让他弯下腰,低姿态到处找工作,从心理上就无法接受。况且上海又没朋友没关系,找工作还要靠老婆,传出去,大男人的面子往哪放?”

    母亲的话,让刚才还哭哭啼啼坚决要离婚的沈渔冷静下来,这时母亲又说:“小渔啊,不是我说你,别动不动就提离婚,真要离了婚,找个爱你的人容易,但要找个爱你儿子的人可是难上加难。孟隽可是你儿子的亲爸,这个世界上如果有一个人能无条件地爱他,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这最后一句,让沈渔彻底清醒过来。其实仔细想想,孟隽除了逃避工作,还真未沾染其他毛病。母亲看出女儿的心思,点她一步:“解铃还须系铃人,这事关键看你怎么做!”

    三、有多少藤缠树能分得清

    当天晚上,沈渔与来道歉、接她回家的孟隽走了。

    屋漏偏逢连阴雨,沈渔还在为孟隽的事烦恼,又惹上了官司。起因还是孟隽。那天他没去公司面试,沈渔急着找他,匆匆忙忙交稿,错发一张别人的摄影照片,原是放在电脑里借鉴对比的,结果忙中出错,竟然把这张照片印在杂志上。现在被原作者发现,以侵权为由告上法庭,索赔20万元。这下沈渔慌了,急火攻心,一下病倒住进医院。眼看开庭日期渐近,沈渔病中还得强打精神,找朋友帮忙输通,看能不能庭外合解,让对方撒诉。

    大难临头,方知人情冷暖。平时豪气冲天的男人,一个个像花使者似的,围着她转,拍着胸脯说“有事找我”。可真到了关键时刻,一个个都不见人影。不是开会,就是出差,没一个站出来的。倒是孟隽,心疼老婆,平时不爱求人的他,硬着头皮去找读MBA的同学,帮着解了燃眉之急。这段时间可真苦了他,又要照顾病中的沈渔,又要和同学跑法院,晚上还要带儿子,而且一句怨言都没有。沈渔忽然间有些后怕,幸亏当初没由着性子闹离婚,否则真是追悔莫及。

    沈渔发现,这场飞来的“不幸”,却意外地激起孟隽的责任心和冲劲,一改往常那种不紧不慢的态度,两天一趟律师所,还弯下腰低姿态找当事人和解。原来,男人的豪气是需要被激发的。沈渔打定主意,决定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把“软弱”进行到底,看孟隽如何解决。

    病愈后上班,孟隽接到了沈渔的电话,不说话,光是哭。他立刻慌了,从恋爱到结婚,沈渔只是快乐时流泪,还从未如此脆弱地哭泣。“别哭,出什么事,慢慢说。”沈渔只说让他赶快来接自己。10分钟后,孟隽的车停在杂志社楼前,沈渔抱着个纸箱,站在大门外。

    “老公,我失业了。”沈渔哭得伤心欲绝,也顾不得路人侧目的眼光,身子一软,倒在孟隽的怀里。“因为侵权这事,影响了杂志社的声誉,让我回家等消息。这该怎么办呀?”

    孟隽有点晕,官司已经搞得焦头烂额,又出了这档事。他打开车窗,透了口新鲜的空气,又被北风吹得一个哆嗦,想到沈渔这几个月来所遭受到的痛苦,也不知哪来的勇气,底气十足地说:“那咱就不干了,回家去。”说着,油门一踩,离开这个伤心地。

    晚上,沈渔辗转难眠,这是她最后的杀手锏,效果如何,心里还没底。

    自此,沈渔和孟隽的角色彻底对换,早上睡到自然醒,餐桌上已准备好牛奶和面包。白天懒洋洋地坐在落地窗前,晒着暖暖的太阳,听着飘忽的爵士乐。孟隽告诉她,安心在家休息,他会解决好一切。

    那天,当孟隽将调解协议送到沈渔面前,她惊喜地跳到他身上,边吻边赞扬:“老公,你真棒!”孟隽又拿出一纸聘书,是一家全球通讯公司的市场部助理,试用期三个月,职位虽不高,但他终于迈出这关键的一步。沈渔兴奋地大声欢呼,提议去吃法国大餐庆祝。孟隽说现在银根吃紧,要节省开支。沈渔才记起,原来自己还在“失业”。

    一个月后,孟隽表现良好,试用期提前结束。沈渔也恢复了自己的工作。孟隽知道真相后,并没有责怪她,相反,还是要好好谢谢她。如果不是她上演“失业”这场苦情戏,逼他走出家门,跳出校园,也许现在还是缠绕在橡树上的蔓藤,缠得越紧,树枯得越快,最后两败俱伤。

    在太太们的眼里,老公似乎是坚强无摧的铁罗汉,有着金刚不坏之躯,可是,江湖险恶,变化莫测,脱了那层金钟罩铁布衫,他们一样有着无以名状的脆弱。当太太越来越强时,老公开始逃避、畏缩,一不小心,角色对换成了蔓藤男人和树女人。

    其实,男人与女人原本都是独立的,只是某个特定时间,奇迹般相遇、相缠,经历多少年的风雨历程,最后以一种并合体出现。但交融的是心灵,个体上仍是独立,这才是婚姻的最高境界。所幸,孟隽回到正常状态,工作步入轨道。沈渔亦重返职场,继续打拼自己的事业。她可不希望,一不小心自己又成了藤女人,凡事依靠孟隽。她希望自己和孟隽,永远是树男人和木棉女人,相亲相爱,互相依靠,共同迎接人生的每一次洗礼,是爱人,更是战友,这样的婚姻城堡,才能固若金汤,牢不可破。

    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但有意思的是,等到男人成功后往往就不需要这个“伟大的女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