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当兵回来去打工 » 第五十四章抚慰

第五十四章抚慰

    《大时代》大型文学双月刊是在1977年这个重要的节点办起来的,依托背后的大时代文学出版社,很快成了国内最权威最有影响力的大型文学刊物之一。

    何晓宸的处女作短篇小说《田埂上看晚霞》就是在这里刊发的,当时的责任编辑是曹霞,一个国文系的硕士研究生。

    以后何晓宸的几篇小说,基本上都是由她做责任编辑,去年在老家的时候,他写了一部中篇《星星点灯》也是由她做责任编辑刊发于《大时代》第4期。

    《大时代》在77年办刊的时候就一直在巧儿路,当初就是一个典型的京城四合院,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了,《大时代》文学刊物依靠着燕山文学出版社的巨大优势,也发展起来了,尽管如今文学市场不太景气,但《大时代》也住进了高楼大厦。

    何晓宸在这里发表过很多的东西,也向往着到这里来看一看,稿子已经在这里进来过好几次,但一直没有来过这个地方,也没有来见过曹霞编辑一次,不知道她是何许人也,长得怎么样。

    “这位帅哥,您找谁呀?”一位穿着工作服的女清洁工,问四处张望的何晓晟。

    何晓宸微微一笑,稍微躬了一下腰,很恭敬地回答:“哦,您好!是这样的,我找曹霞编辑。”

    这位阿姨操作京城的方言喊道:“曹老师,有人找一一”

    “谁呀?”一个惊诧的声音从某个房间里传出,一个圆圆的脸从房门口探出来,狐疑地四处望了一下,她在找这个人。

    如果判断不错的话,这个女生就是曹霞了,何晓宸背着一个包,快步走过去,还隔着一点路,就亲切地叫道:“你就是曹老师吧?”

    曹霞这才把脸转过来,看见眼前站着一个身穿灰色风衣高大帅气的美男子,就犯起嘀咕:“请问您找我?您是一一”

    何晓宸自报家门:“我就是何晓宸,曹老师!”

    曹霞把他上下一打量,何晓宸?想起来了:“你就是何晓晟?这么年轻!哎呀,真是幸会,幸会!屋里请吧。”

    作为一个25岁的年轻的作者。到京城来,尤其是走进这个赫赫有名的《大时代》文学双月刊的编辑部,何晓宸还是第一次。

    此次到京城来很仓促,没有带多少东西,又一罐青坳山上的茶叶已经压到现在,但是保鲜的很好,何晓宸把它放在随身携带的包里,一个不大的很精致的瓷坛,放在这间房屋的一角。

    曹霞的目光飘过去,问:“什么,青坳山茶叶?”

    何晓宸答:“是的,茶叶,青坳山的。”

    曹霞笑道:“去年你寄的茶叶我们还没喝完呢!”

    何晓晟随意的问:“是不好喝吧?”

    “啊,不不不不,好喝好喝,我是舍也不得喝,真的。”

    何晓晟把一本厚厚的书稿拿出来放在桌子上,这时曹霞也已经泡好了一杯茶,放在他的面前。

    何晓晨简要的阐述了这部小说的写作背景,和本书的及主要内容,写作方法,写作手段以及当时的内心感受。

    曹霞翻开书稿,趁这个时间何晓宸在走廊里抽烟,少顷又回到那里重新坐下,再看曹霞很专注地阅读他写的书稿,并不时地一页一页翻过,而不是那种走马观花地浏览。

    大约她看了有半个小时就坐在那里一声不吭,何晓宸觉得这段时间挺尴尬的。

    无疑何晓宸等待着曹霞开口表态,那是一个最后的“判决”。

    曹霞抬起头,和颜悦色地说:“我看了三个章节,整体的感觉不错,这应该是一部佳作,但不知道中间和后面怎么样,今天晚上我准备带回去连夜看,看完以后和其他的编辑同志直接交流一下,如果大家没有意见,就交给主编看,过一段时间给再你回复怎么样?”

    这么大的长篇,当然不可能一时看完,并马上就给他拿出意见,都有一个过程,好事多磨,当然也许会像前几次一样,看着看着最后就说稿子不能用,来之前何晓宸就有这个思想准备。好就好在他不是靠写作来吃饭写作,这是他副带的一个产品。

    “你这次是编程到京城来送稿子呢?还是另有其他的事,顺便捎带?”曹霞问。

    “你说的对,确实我还有其他的事,如果不是这件事,我也不会在这么大冷的天跑到京城,我在宁海还有很多的工地,我未婚妻一个人在打理,我人在京城,心在宁海,没办法,这是很重要,我不得不来!”

    “什么事,能说吗?”曹霞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以为自己听错了。

    何晓宸似笑非笑地望着她,没有开口。

    “保密吗?”曹霞问。

    何晓宸点点头承认。

    “那你住在哪?离这里远吗?”曹霞问。

    “玉溪宾馆!”何晓宸答道。

    “玉溪宾馆那是华夏电视台央视做到嘉宾住的宾馆,你是去做嘉宾录节目还是……?”

    何晓宸哈哈一笑:“曹老师您就别猜了,确实需要保密,我不能说,还请你能够理解,并给予充分地谅解。”

    “如果不是天气的原因,好不容易来了一趟京城,很多的旅游景点你真的应该去玩一玩。”

    “做完节目如果没有什么其他的事,我赶紧回宁海了,有些账该结一结,收一收,把工人的工资结清,就准备回家过年了。”

    正说着,这时从外面来了一位穿红色羽绒服的女编辑来叫曹霞吃午饭了。

    “哟,你来人啦,谁呀?你老公?”一听就知道这个红衣女编辑不认识曹霞的老公。

    曹霞瞪了她一眼:“什么我老公,是你老公!”

    红衣女编辑故作喜岀望外:“真的?你说的是真的,你把你老公让给我了,那好我晚上就带回去了!”

    曹霞望着红衣女编辑与何晓宸,有点不怀好意的开玩笑说:“当然是真的,你带回去吧,大冷的天你搂着他睡觉就行了!”

    一边的何晓宸暗忖,这些女文人真的不像话,当着他的面什么玩笑都敢开,他轻轻地咳嗽了两声,提醒这两位说话要注意分寸。

    “是作者,是我的作者,他来送稿子过来的,住在玉溪宾馆,去华夏电视台央视录制节目!”曹霞更正道。

    女编辑问:“在这里发过作品?”

    何晓宸说:“发表过作品,在这里。”

    曹霞介绍说:“他的处女作《田埂上看晚霞》,去年第4期咱们不是发过他的《星星点灯》吗?是一部中篇。”

    女编辑点点头:“哦,原来是老作者,是这么回事。”

    曹霞把桌子简单的收拾了一下,说:“走,我们吃饭去。”

    何晓晟站起来,把包背在身上,知趣地说:“那好,曹老师,我就不打扰你,我先走了,再见!”

    “不,我们一道吃,我请你吃饭,随便吃点吧啊。”曹霞锁上门,“对,你把包也带上,一会你就坐公交车或者打的士也行,的士有点贵哟!”

    跟她们一起去吃饭吗?何晓宸在心里犹豫了一下,动作也就稍微迟缓,就这一下时间,两个女人就把他撂在后面,曹霞回头望了一下,意思是在催促他。

    吃完午饭,曹霞把他送上了去玉溪宾馆的公交车,曹霞也跟着他陪着他等了一会儿公交车,说:“我看小说写的不错,写的真好,就不知道你后面写的如何。我晚上拿回去看看,然后跟主编,执行主编他们交流一下意见,争取在第一时间通知你好吧?”

    何晓宸想了想,目前为止也只能这样。因为这是一部长篇,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把它看完。

    何晓宸上了公交车后,曹霞就回去了。雪仍旧在飘飘洒洒,但是路上的积雪被铲得干干净净,沸沸扬扬的大雪仿佛告诉人们新年快要来了。看着雪,何晓宸心里有点兴奋,他不仅想起了自己的老家江心州,想起了仍在奋斗的未婚妻徐凤英,想起了宁海与他日夜战斗的那些同志们。

    回到了玉溪宾馆已经是下午2点。开了房门,何晓宸把风衣往沙发上一放,仰躺一会儿在想,还是有钱人好啊!享受着这温暖的舒服,有钱真好,可以享受生活带来的便利,让自己活得更有尊严,让自己以后老婆孩子都能够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

    这便是他需要奋斗的目标。

    蔡敬芳姐姐下午还有活动。她的房门紧锁,还没有回来。他点燃了一根烟,悠闲地在烟灰缸里弹着烟灰。他喜欢那种好闻的香烟味。

    昨夜毕竟睡得太迟了,今天又起得太早。一根烟抽完后,困乏立即袭击着他,便沉沉地睡去了。

    真是一场好睡。

    不知什么时候,门外传来敲门声,他被惊醒了。5点还缺一点,他感觉到是姐姐回来。

    门开后姐姐走了进来。上次他买的帽子和围巾被她戴在头上,系在脖子上,穿一件银白色风衣,一副风尘扑扑的样子。

    可能他还在睡眼惺松,人还在犯懒,骨头架子都还在松散中。

    “一会儿要吃饭去了!”她坐下来说。

    二人交换了一下今天的所见所闻,期间蔡敬芳打着呵久,她也困倦了。

    “我真的不想去了。”她说的是真心话。

    “我也是。但没办法,我们是师兄弟,师弟来京,他们得尽地主之谊啊!”

    “放心,我这个姐姐当然会给你撑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