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家族修仙:从学医开始 » 第1章 一梦两世

第1章 一梦两世

    浔阳县,太和山脉,涧溪村。

    入夜,村中一间毫不起眼的土屋内,老旧的竹床上正蜷缩着一个面容有些苍白的少年。

    他的眉头微微皱起,身体不安的扭动,似乎是做了什么噩梦。

    随着时间的流逝,单薄的被子滑落下床,一阵凉风袭来。

    李长青打了个哆嗦,睁开双眼,撑起身子,茫然的打量着四周。

    土墙,木桌,竹床,依旧如初,没有丝毫的现代科技感。

    一段段记忆从脑海中涌现,他恍过神来,叹了口气:“看来真的回不去了。”

    李长青本是地球人,一个月前,他意外穿越了。

    自从来到这个世界,每晚总会做一个很奇怪的梦,梦到自己被困在一片虚无的空间里,周围什么也没有。

    感受不到时间的流逝,孤独和未知的恐惧笼罩全身,犹如被剥夺五感六识后扔进了牢笼,直至最后体力耗尽,才会醒来。

    这段时间里,记忆也是时断时续,只有偶尔的短暂清醒。但终于在今天晚上,李长青恢复了自己的全部记忆,也弄清了“梦境”的真相。

    这不是什么梦境,而是带着自己穿越而来的罪魁祸首——【造化宝珠】的内部空间。

    宝珠存于自己的脑海里,每当自己熟睡,灵魂就会被引入宝珠内部,直到宝珠存储的能量耗尽,自己才会被扔出。

    在宝珠内,自己可以凭空生成任何自己白日里见过的东西,但是无法模拟出生命。

    前世的一幕幕已化为泡影,好在自己买了人身意外险,保险公司,应该会赔付吧?

    两世相隔,无法尽孝,只希望父母能拿着这笔钱过得开心一些。

    愿他们健康平安,李长青默默祈祷。

    收拾好心情,揉了揉有些发胀的脑袋,李长青爬下了竹床,晃晃悠悠打开房门。

    没有了光污染,夜晚的星空显得很是明亮,即使不见灯火,却依然能看得清楚。

    解开袴带,李长青对着自家菜园长舒了一口气,浑身哆嗦了几下,然后提起裤子,朝回走去。

    这世依旧姓李,但相比于前世,生活条件就要困苦许多。

    全家五口人,都是农户,只有两间土屋,左屋住着父母和妹妹,右屋住着他和大哥。

    还未进门,大哥李有粮的鼾声便如雷贯耳,听起来睡的很是香甜。

    但父母那边却仍有细微交谈声,不知因为何事扰得两人并未入眠。

    “孩他爹,前段时间杏花她娘和她弟过来找了俺,说杏花已经有了,眼瞅着就越来越显怀,若俺们再不做出表示,他们就要把杏花给活活打死!

    这年头光景虽然见好,但十里八村哪家娶儿嫁女不是三、五两银子的聘金,可他们咬死了十两银子不松口。

    俺们还要给老大起房子,宴请乡亲,家里只有二十亩田,交完了秋税得卖掉三亩地才能凑得齐,可是这地一卖老二日后咋办。”

    自家老大得娶媳妇,想要凑齐聘礼就得卖地,李铁石也有些发愁,毕竟两个儿子都是自己的心头肉,可若是不卖地,李有粮的婚姻大事就办不成。

    老大为人忠厚木讷,若不是走了狗屎运,砍柴时意外救了杏花,这等好事哪能落到他头上?

    有粮如今已满十六,确实拖不得。

    若要真等杏花生了孙子再结婚,自家就算不被乡亲们戳断脊梁骨,老二这边,怕以后也没有哪家会愿意嫁女过来结亲了。

    虽说杏花娘家不好相与,杏花的弟弟更是个好吃懒做的烂赌鬼,但杏花却是个极好的姑娘。

    吃苦耐劳,每日天不亮就开始干活,侍弄田地,洗衣做饭,从早忙到晚,而且长得也算标致,就是瘦了些。

    更何况是自家儿子搞出的人命,说什么老李家也不能不负责。

    想到这,李铁石狠狠抽完最后一口旱烟,咬了咬牙,决定道:“地先不卖,老二身子骨本就羸弱,再加上落水害了病,得指望这地过活!

    实在不行,你明日把家里鸡宰一只,俺们请老王吃顿好的,让他带俺进卧虎山猎些皮货。”

    “当家的你疯啦!这卧虎山猛兽不知凡几,听说还有成了精的妖怪。二丫她爹咋死的你又不是不清楚,你要是出了事,一家老小可怎么活!”

    接着传来了李母呜咽的哭声和李父的安慰,往后听不真切,李长青轻脚走回房屋,望着头顶的房梁,思绪万千。

    这一世家里虽穷,但却有很爱自己的父母和兄妹。

    一个月前,“自己”为了救落水的二丫,溺在了河里。

    好在二丫的哭喊引来了大哥和父亲,要不是当时不会水的两人冒死把自己捞回了岸,又请来纪大夫替自己施针抢救,自己怕是早已重新投胎做人。

    命总算是夺了回来,但李长青却不再是原来那个李长青。

    而且这身子骨,也因为寒邪入体,变得更加羸弱,虽不至于肩不能扛,手不能提,但多干一会重活就会累得气喘吁吁。

    即使父母给自己留好了地,这身体怕也是吃不消,可若不种地,自己又能做些什么呢?

    做商人?

    李长青想了想后选择放弃。

    古时不比现代,士农工商,商人的地位极低。而且这一世自己只有十二岁,不说有没有本金,哪怕是做了什么极好的买卖,又怎么保得住?

    在这个时代,空有好生意但没有背景,那与小儿持金过闹事又有何异?

    怕到时自己给家里招来的是祸不是福。

    那自己能做什么呢?

    李长青想到了一个人,纪大夫。

    第二天微亮,鸡鸣。老李家几口人利索的爬了起来,带上农具,趁着还不热,赶紧去地里除除草。

    没过多久,李长青就累得直不起腰,身旁的大哥接过他手中的锄头,取下腰间装水的葫芦递了过来,又摸出几个刚摘的灯笼果,示意他去田垄上的桑树旁休息,李长青没有硬撑。

    忙活了约大半个时辰,终于等到了李母端来的早食,一家人围坐在一起。

    接过母亲递来的野菜团,李长青抬起头,有些恍然,两世的父母长相极为相似。

    但不同的是,前世的父母年龄要大得多,而这世父母仅仅而立之年,却已显老态,脸上道道皱纹,青丝也挂了白霜。

    显然庄稼汉的他们为了用二十亩田养活一家五口吃穿,已经竭尽全力。

    李长青眼眶发酸,定下心神,不再犹豫:“爹,我想去找纪爷爷学医。”

    李铁石端着咸菜粥的手微微一顿,看着原本木讷的老二一反常态,似乎猜到了什么,神色满是不安和羞愧:“长青,昨晚俺和你娘聊的话,你都听到了?”

    李长青摸了摸怀里吃剩下的灯笼果,摇了摇头,笑着说道。

    “爹娘也知道,我身子骨本就羸弱,不比大哥魁梧,侍弄田地怕是吃不消,过两年我也到了成婚的年纪,到时候就有妻儿要养,我想着还是得学门手艺。”

    听到这话,一旁的大哥努力的咽下口中的食物,顺了顺气,急忙说道:“长青,俺有力气,到时你的地交给大哥便是。”

    李长青微微摇了摇头,如今的二十亩田满足一家五口人温饱便已是极限,就算不卖地,到时候嫂子嫁过来,家里就得多两张嘴。

    届时一家人再勤劳,怕也是杯水车薪。

    李铁石做了一辈子的农民,根本不懂打猎,若真去做了猎户,几乎可以说是十死无生。

    为了这个温暖的小家,自己必须得另谋出路。

    望着两个懂事的孩子,李铁石叹了口气,心里既欣慰又羞愧,说到底,还是自己这个做爹的,没有能力。

    既然老二有如此想法,自己说什么也得一试,李铁石下定决心,到时候哪怕是跪下磕头,也要让纪大夫收下老二。

    “学医确实是个好路子,只是不知道纪大夫会不会收你。既然俺儿有此心,也罢,用完饭爹带便你去探探纪大夫的口风。”

    时间一晃到了中午,李铁石将手中的活计交给老大,带着李长青回到家,两人先是洗了个澡,换了身干净的衣裳。

    捉了两只老母鸡,带上腊鱼和十多个鸡蛋,垫好稻草,朝后山的杏林赶去。

    纪大夫并不住在村里,他是三十余年前过来定居的游医,纪大夫为人心善,知道村民没什么钱,一般拿一个鸡蛋或两碗粟米,就抵了诊金。

    山路并不好走,不多时李长青就被汗水浸透了衣裳。李父有些心疼,将背后的竹篓挪到胸前,背起了小长青,朝后山继续赶去。

    小半个时辰后,两人终于到了目的地。李父擦了擦额头的细汗,轻轻放下小长青,定睛朝竹院内一看,父子两人神情有些愕然。

    只见不大的竹院里,已经站满了二十几个带着自家孩童的大人,都是熟识的乡邻,看来想要拜师的,并非只有自家。

    纪大夫此时正在对着众人说些什么,见李家父子风尘仆仆,浑身是汗,便回屋里取出粗布,提着两个葫芦迎了上来。

    将粗布和葫芦递给两人,然后笑呵呵的问道:“铁石啊,你带长青过来是有何事?”

    李父望着竹院前的乡邻,心里一咯噔,但很快反应过来,憨厚的笑了笑,取下胸前的竹篓,拿出备好的鸡鱼蛋,递到纪大夫跟前,挠头说道。

    “纪大夫,您也知道,长青是个懂得感恩的好孩子,自从您救了他的命后,这孩子就时常嚷嚷着说要报答您,要拜您为师,好在日后侍奉您。

    这不今日终于得了空闲,俺就带他过来见您,您看看能不能发发善心收了这孩子,不求他能学到什么技艺,只求侍奉左右,报答您的救命大恩就够了。”

    纪大夫捋了捋胡须,心中了然,摸了摸李长青的头,笑呵呵说道:“小长青有心了,不过纪爷爷有几个问题,想问问你。”

    说着纪大夫收起笑容,神色变得认真且严肃。

    “学医是件很苦的事。天赋勤奋缺一不可,不仅要日夜识字背书,还得跋山涉水采草寻药,一不小心这命可能就会丢在山里。

    小长青,你真的想好了吗?”

    李长青认真的点了点头,见此纪大夫也不再多说,示意院内的人过来,然后掏出一本《汤头歌诀》,对着众人说道。

    “赶了巧,诸位今日都是想来拜师,承蒙抬举,属实惶恐。

    奈何老朽年事已高,精力不足,且学医极看天赋,各家的麟儿都有成龙之姿,老朽不敢耽搁孩子们的前途。

    这样吧,诸位可以让儿孙们先跟着老朽读书认字辨识草药。

    一旬之内,最先将这本医书上所有汤诀熟读背会的前三名,老夫便考虑收下传承衣钵,如何?”

    一听这话,不少孩子表情如同吃了蒲葵,父母也是神色讪讪,大多数家庭养活孩子不夭折已是万幸,更别说读书认字。

    可纪大夫要求十日内不仅得背会,还只取前三,自家毛小子能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