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家族修仙:从学医开始 » 第2章 识字秘术

第2章 识字秘术

    望着这本看起来莫约两指厚的医书,想起【造化宝珠】的神效,李长青心中稍定。

    《汤头歌诀》只有一本,自然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带回去,纪大夫送走了大人,取来了炭笔和草纸,分发给少年们。

    招呼众人围坐在一起,笑着说道:“这本医书纪爷爷只有一册。还得劳烦各位小友,自己撰抄一份,或凭靠心力牢记都可。总之,纪爷爷最后只收前三人。”

    少年们的表情各异,或苦闷或认真,唯有李长青神色淡定,纪大夫内心有些惊讶,只当是少年不知其中艰难,没有多想,举起医书继续说道。

    “好了,闲话不再提,此书共录汤决三百二十二篇,分为补益、发表、攻里、涌吐等二十卷。

    今日先教前五卷,且听好,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益以夏陈名六君,祛痰补气阳虚饵...”

    酉时,太阳渐暮,一众少年拜别了纪大夫,背上自家束脩,结伴回村。

    相比上山,下山容易许多,但众人面色愁苦,显然今日的学习效果一般,夺得名次希望渺茫。

    李长青心情倒是不错,将怀里有些干瘪的灯笼果递给狗剩,好奇问道。

    “狗子哥,为啥今天有这么多人来学医啊,以往这么多年也没见有谁找纪爷爷拜师。”

    狗剩也不嫌弃,接过灯笼果一把扔进嘴里,嚼吧嚼吧咽下肚,然后说道:“说起来这事还与你有关。”

    见李长青神色有些惊讶,狗剩继续道:“一月前你溺了水,眼瞅着没了气,但李叔和有粮哥还是去请了纪爷爷前来,没想到纪爷爷一通捣鼓,神了!

    你小子命大,居然被救了回来,俺爹听村里的婶子们讲,纪爷爷是阎王的结拜兄弟,魂跑了都可以拉回来,俺爹本不信,但想起你的事,一寻思可不是嘛。

    所以就让俺过来认个师父拜个亲,这样以后他和俺娘要是有啥事没交代完,也好让阎王宽限些时日。”

    听完,李长青有些哭笑不得,没想到是自己招来了竞争对手。

    兜兜转转到了村口,李氏一家早已在此等候多时。

    李长青自小身体就不好,后面又溺了水,这次上山拜师一家人都有些担心。

    若不是怕上山去接会惹得纪大夫轻视长青,或许几人已站在竹院门口。

    见到李长青身影,憨厚的大兄露出一口黄牙,三步做两步迎了上去,夺过竹篓扔到背上。

    小妹李延衣也挣脱李父李母的大手,嘴里奶声奶气的喊着“二兄”,迈着小短腿跑了过来,李长青赶忙俯下身张开双手迎接。

    小家伙一把撞进了李长青怀里,用身体挡住少年们的目光,偷偷将新采的蛇果野莓塞到李长青手中,附在耳边悄声说道:“莫让他们看见,二兄快吃,可甜可甜呢。”

    李父往竹篓轻轻一撇,见准备的东西原封未动仍在里面,顿时多了几分失落,李长青见状,将小延衣轻轻放下,笑着解释道。

    “纪爷爷说,待排出了名次,再收下前三名的束脩之礼。”

    李父脸色稍霁,慈爱的摸了摸李长青的头,将李长青扛坐到肩上,然后牵起延衣的小手:“走,回家吃饭。”

    入夜,李长青再次来到了【造化宝珠】的空间内,一切如常,周边灰蒙一片。

    不再管空间内的景象,李长青暗暗集中意念,下一秒,做了拼音标注的草纸和《汤头歌诀》赫然出现在了手中。

    果然有用!

    按耐住内心的激动,李长青翻开《汤头歌诀》,对照着草纸开始诵读。

    与前世的繁简体不同,这世的文字更偏向于篆体,虽然自己没学过篆文,但好在前世学过拼音,现在倒是派上了大用场,重新识字并不困难。

    结合前世课堂教授的文言文,李长青很快弄懂了每字每句的意思。

    自己学医有望!

    有了盼头,李长青学的极为认真,来回诵读,不知疲倦。

    一晃已是天明,再次睁开双眼,细细回忆一番,惊讶发现前五卷居然记熟了十之七八。

    五卷汤诀加在一起莫约八十余篇,哪怕有了【造化宝珠】的帮助,一晚上能记得八成也属实不易。

    李长青美滋滋的心想:“看来两世为人,灵魂相叠,自己的记忆力强了许多。

    等学会了医赚到了钱,自己就能买书,到时候说不定可以凭借记忆力靠着科举翻身!”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这是古时平民百姓为数不多能实现阶层跨越的机会。

    用过了早饭,李长青提上母亲为自己准备的竹篮,脚步轻快地和少年们一同朝后山走去。

    早晨的露气很大,不一会儿,少年们的衣服就被露水浸湿。

    更有倒霉蛋,将草纸藏于胸前,等到了竹院一看,早已烂作一团,模糊不清。

    纪大夫负手站在院门口,显然已等候多时,待所有人到齐后,取出竹杯,将煎好的药汤一一分给众人。

    少年郎们谢过喝下,只觉得一股热流从胃中涌入四肢百骸,浑身舒畅,最后一丝寒意也被驱散。

    见众人的脸色都缓了过来,纪大夫也开始了考校:“诸位小友早上好啊,不知昨日的五卷汤诀,今日还记得几篇,可有人自愿上前咏诵?”

    少年郎们大多面面相觑,但也有人自告奋勇。

    一个年纪最大的高瘦少年站了起来,脸上的黑眼圈颇浓,显然昨晚下了苦功夫。

    少年对纪大夫行了一礼,说道:“纪爷爷,铁柱愿一试。”

    然后接过《汤头歌诀》,摇头晃脑的咏诵起来,前面还算通顺,念到第十二篇时,开始逐渐卡壳,显然后面已经记不太清。

    纪大夫点了点,勉励几句后,示意他坐下,对于这些没有认过字读过书的少年们,纪大夫本就没抱什么希望。

    毕竟若不是行医多年,恐怕十日内背完全本连自己也做不到,能在第一天记下十二篇已属实不易,算是天赋异禀了。

    自从仙路断却后,自家半儿半徒的弟子寻仙三十余载未归,自己早已断了念想,只求偏安于这山野中了却残生。

    至于只取前三传下衣钵,不过是乡亲们盛情难却,留下的托词罢了。

    见有了人带头,少年们也不再犹豫,纷纷按着坐席一一接过书籍咏诵,但大多数只能读个三五篇,甚至有的一篇也念不完。

    见此,名为“铁柱”的少年面露喜色,仿佛纪大夫的衣钵传承就在眼前。

    很快就轮到了李长青,他没有选择藏拙,毕竟机会难得,哪有不争之理。

    起身站了出来,接过《汤头歌诀》,向众人行了一礼,翻看书本,调好气息,抬头咏诵起来。

    “当归补血有奇功,归少芪多力最雄。更有芪防同白术,别名止汗玉屏风...”

    本以为李长青这个从小木讷的少年会和大多数人一样,最多读个三五篇,没想到他居然一口气连诵二十余篇!

    而且不仅字正腔圆,停顿得当,更是通篇全无念错或卡壳,惹得少年们惊讶万分,就连纪大夫也是难以置信。

    见这“妖孽“终于停了下来,众人长舒了口气。

    纪大夫刚想夸赞,但看李长青似乎没有放下书本的意思,便收回了声音,神情有些期待。

    李长青拨开腰间的葫芦塞子,饮了几口润了润嗓子,继续咏诵起来。

    直到五卷共计八十余篇全部读完,李长青这才收了声,抬头望去,只见纪大夫和少年们目光有些呆滞,李长青心里一突。

    “坏了!莫不是自己读错了许多?”

    当下有些惶恐,急忙道:“纪爷爷,长青愚笨,昨日所记甚少,怕是诵错了许多,还请纪爷爷指正!”

    纪大夫这才回过神来,刚想说读的很好,但又想到了什么,抚须问道:“好,咳咳,好长青啊,这五卷你可有会背的?”

    “没有说自己读错。”李长青心中稍定,点了点头,见纪大夫神情期待,当下不再犹豫,合上书本开口道。

    “俞氏蒿芩清胆汤,陈皮半夏竹茹襄,赤苓枳壳兼碧玉,湿热轻宣此法良...”

    一直背到六十余篇,李长青才停了下来,弯腰行礼道:“纪爷爷,长青只记得这么多了。”

    少年们神情麻木中带着绝望,铁柱更是仿佛经历过大喜大悲,如同小小年纪便已看破红尘,目光空寂。

    大家都是一个村的,喝一样的水吃一样的饭,怎么相比之下,自己就宛若大豕?

    这还怎么比?

    不少人当场就生了退意。

    纪大夫胡须微颤,表情虽还淡定,但内心早已波涛汹涌,这可谓是神童降世!

    他如今七十有六,做了大半辈子的游医,见人无数,但李长青这样的天才却还是头一次见。

    自己在涧溪村也定居了三十余年,伴了几代人成长。

    每个孩子的家庭情况,虽谈不上了如指掌,倒也还算清楚,周围十里八村几十年就没有出过一个读书人。

    但如今李长青的表现让他颇为震惊,下意识问道:“长青啊,你一晚上能记得这么多可是有什么秘诀?”

    问完就有些后悔,自己也是老糊涂了,要真有这种本事,怎可轻易示人?

    李长青倒未多想,大大方方掏出了自己的草纸,指着上面的拼音,笑着说道:“纪爷爷,我能够一晚上记得这么多全凭这些符号。”

    望着众人不解的眼神,李长青解释道:“这些符号,每个都单独代表了一个音节,两个或三个连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字的发音。

    这样即使我没有读过书,也能很快把这些字给认全,既然能够认全字,那背诵起来就会方便的多。”

    纪大夫回想起昨日,不同于大家的认真撰抄,李长青的草纸上只有一些看不懂的图案,当时自己并未在意,以为只是孩童心性随手涂鸦。

    没想到居然有如此神用,而且竟然毫不藏私,将如此珍贵的秘法分享给同为竞争者的少年们,这份心性属实难得。

    身为医者,最不可缺的就是仁慈大爱之心。

    一时间,纪大夫不传衣钵的想法竟然有些动摇,望向李长青的目光也变得更加慈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