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中国简史 » 10明

10明

    121大明乞丐皇帝--朱元璋

    在刘福通红巾军转战北方的时候,濠州郭子兴红巾军正在壮大起来。

    郭子兴本来是AH定远地方一个财主,加入了白莲会。

    1352年,也就是刘福通起义的第二年,郭子兴看见时机成熟,就和四个朋友一起,带着几千人,杀了州官,把濠州城占领了,宣布起义。郭子兴和他的四个好友都自称元帅。

    有一天晚上,濠州城外来了一个和尚说要投奔红巾军。士兵以为是奸细,将他绑了。

    郭子兴见那个被绑的和尚,长得身材魁梧,浓眉大眼,十分赏识朱元璋,把他留在身边当个亲兵长。

    这个投奔郭子兴的和尚,名叫朱元璋。原是濠州钟离(今AH凤阳东)一个贫苦农民。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

    朱元璋十七岁那年,淮北地方闹了旱灾和蝗灾,接着又蔓延了瘟疫。朱元璋的父亲、母亲和大哥接连传病死了。

    朱元璋到附近的皇觉寺当和尚,混口饭吃。

    但这年灾情严重,皇觉寺收不到租米。朱元璋被打发出门去化缘,到淮西一带流浪讨饭。过了三年,濠州的灾情稍微缓和了一点,他才又回到皇觉寺。

    又过了一年,红巾军起义爆发了,朱元璋就离开皇觉寺,到濠州来投奔郭子兴。

    朱元璋参加起义军以后,打仗勇敢,又有计谋。郭子兴把他当作心腹看待。在起义兵士中,朱元璋的声望渐渐提高了。

    郭子兴有个好朋友姓马,在郭子兴起兵那年病死,把他的孤女托给郭子兴照顾。

    郭子兴把女孩当作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郭子兴见朱元璋是个人才,便把这女孩嫁给朱元璋。

    这样,朱元璋做了郭元帅的女婿,地位直线上升。

    濠州的红巾军里,连郭子兴在内,共有五个元帅。五个人平起平坐不分高低。

    除郭子兴外,另外四个元帅都有点江湖气,不讲纪律。郭子兴渐渐看不惯他们,他们也嫌着郭子兴。

    日子一久,矛盾越来越深,四个人就合在一起,排挤郭子兴。有一次,郭子兴差点被他们害死,亏得朱元璋得到消息,把郭子兴救

    了出来。朱元璋发现起义军的几个将帅胸襟狭窄,在他们手下干事,成不了什么气候,就回到老家,招兵买马。他少年时候的

    伙伴徐达、汤和,听说朱元璋做了红巾军的将领,都来投奔,招募了七百人。后来,又袭击元军,招降了一批元军。

    朱元璋得了大批生力军,整顿纪律,加紧训练,把手下的军队训练成一支战斗力很强的队伍,声势大振。

    朱元璋带着自己训练出来的队伍,连续打下滁州、和州。

    小明王韩林儿在毫州称帝那年,郭子兴得病死了。小明王就封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为都元帅,朱元璋做了副元帅。

    郭天叙没有什么指挥的经验,加上红巾军中大多将士都是朱元璋的亲信,朱元璋名义上是副帅,实权全掌握在他手里。没多久,郭天叙在攻打集庆(今江苏南京)的时候,被叛徒杀死,朱元璋就当了名副其实的元帅。

    朱元璋独掌兵权以后,率领大军大破元朝水军,渡江攻打集庆,集庆五十多万军民投降。朱元璋进了集庆,出榜安民,把集庆改名应天府。打那时候起,朱元璋就以应天府作为根据地,向江南一带发展。

    当朱元璋的势力向南方发展的时候,首先遇到一个强敌是陈友谅。陈友谅原是徐寿辉起义军的部将,后

    来他谋杀了徐寿辉,自立为王,国号叫汉。他占据江西、湖南和湖北一带,地广兵多,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割据政权。

    1360年,陈友谅率领强大的水军,从采石沿江东下,进攻应天府。另一头约张士诚东西夹击应天,平分朱元璋的领地。

    新来的谋士刘基给出计策,朱元璋依计出兵,于是设计诱敌深入,制造战机。

    朱元璋的部将康茂才和陈友谅是老朋友,于是修书一封,派人送到陈友谅营中,约陈友谅攻击应天,并说愿意在江东桥作内应。

    陈友谅率舰队主力赶到应天郊外的江东桥,才发现桥是石桥而非木桥,方知受骗中计。朱元璋的伏兵奋起攻击,陈友谅大败。

    过了三年,陈友谅造了大批战船,又带领六十万大军,进攻洪都(今江西南昌)。

    朱元璋亲自带领二十万大军援救洪都,陈友谅才撤去包围,把水军全部撤到鄱阳湖。朱元璋把鄱阳湖出口封锁起来,堵住敌人,决定跟陈友谅在湖里决战。

    论实力陈友谅强大得多,双方连续打了三天,朱军都失败了。

    部将郭兴跟朱元璋建议用火攻。

    朱元璋立刻命令用七条小船,装载着火药,每条船尾带着一条轻快的小船。那天傍晚,正好刮起了东北风,朱元璋派了一支敢死队驾驶这七条小船,乘风点火,直冲陈友谅大船。风急火烈,一下子就把汉军大船全部延烧起来,火焰腾空,把湖水照得通红。陈友谅手下的将

    士不是被烧死,就是被俘虏。

    陈友谅带着残兵败将向鄱阳湖口突围。但是湖口早已被朱元璋堵住,朱军一阵乱箭,把陈友谅射死。

    朱元璋消灭了陈友谅以后,自称吴王。

    自从刘福通牺牲以后,朱元璋把小明王接到滁州,名义上还接受小明王的领导。到了这时候,他做皇帝的思想膨胀起来,觉得留着小明王对他是个障碍。

    1366年,他用船把小明王接到应天,趁小明王过江的时候,命部将廖永忠把小明王淹死。

    第二年,朱元璋消灭了张士诚割据势力,接着,命令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领二十五万大军北伐。

    过了两个月,徐达的军队旗开得胜,占领了山东。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即位称皇帝,国号叫明。他就是明太祖。

    明军乘胜进军,元兵节节败退。这年八月,徐达率领大军直捣大都,元顺帝逃往上都。统治中国九十七年的元王朝终于被推翻。

    122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明太祖在统一战争中,依靠了一批英勇善战的将领争城夺地:又吸收了一些谋士,帮他出谋划策。在这

    些谋士中,刘基是最著名的一个。

    刘基又叫刘伯温,本来是元朝的官员,因为对元朝的政治腐败不满意,常常写点文章,讽刺

    时事,后来,被解职回到他的家乡青田(在今浙江)。朱元璋的军队打到浙东的时候,把刘基请了出来,当他的谋士。在打败陈友

    谅、张士诚的战争中,刘基出了不少计策。由于他足智多谋,得到明太祖的信任。明太祖把他比做西汉初年的张良。

    刘基不但谋略好,而且精通天文。在古代,往往把天文现象跟人间的吉凶扯在一起。刘基对天下形势观察仔细,考虑问题周到,他的预见往

    往比较准确。但是大家都认为这跟他精通天文有关。民间传说把刘伯温看作一个“未卜先知”的人物。

    朱元璋即位后,他奏请设立军卫法,又请肃正纪纲。

    1370年,封诚意伯。

    次年赐归。刘基居乡隐形韬迹,只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因左丞相胡惟庸诬陷而被夺禄。入京谢罪后,不久即逝世。

    刘基辅佐朱元璋平天下,计划立定,人莫能测。朱元璋多次称他为“吾之子房”。在中国民间,也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后世相传刘伯温留下一首烧饼歌,甚为准确的预言未来

    123杀戮功臣-----【胡惟庸】

    明太祖是农民出身的,体恤农民生活。他即位以后,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他要官员们廉洁守法,招集流民开垦荒地,免除劳役赋税;他还兴修水利,奖励植棉种麻。所以,明朝初年的农业生产有了很明显的发展。新建立的明王朝统治也巩固下来。

    但是明太祖总不放心那些开国功臣。他设立一个叫做“锦衣卫”的特务机构,专门监视、侦察大臣的活动。大臣在外面或

    者家里有什么动静,他都打听得一清二楚。谁被发现有什么嫌疑,就有被打进牢狱甚至杀头的危险。

    明太祖对待官员极其严酷,大臣上朝的时候惹他发了火,就在朝廷上被按在地上打板子,叫做“廷杖”,甚至被当场打死。这种做法弄得一些大臣们个个提心吊胆,每天上朝的时候,都愁眉苦脸地向家里亲人告别。如果这一天平安无事,回到家里,亲人就高高兴兴庆幸他又活了一天

    ,可以说在朱元璋手下当官是最惨的。

    1380年,丞相胡维庸被告发谋反,明太祖立刻把胡维庸满门抄斩,还追究他的同党。这一追究,竟株连文武官

    员一万五千多人。明太祖一发狠心,把那些有胡党嫌疑的人全杀了。

    学士宋濂,是明朝开国初期跟刘基一起受明太祖重用,后来,又当过太子的老师。宋濂六十八岁那年告老回乡。

    胡维庸案件发生后,宋濂的孙子宋慎也被揭发是胡党,于是株连到宋濂。明太祖派锦衣卫把宋濂从金华老

    家抓到京城,要把他处死。

    马皇后知道后劝阻明太祖,于是将宋濂改为充军。七十多岁的宋濂在充军半路上死去。

    过了十年,又有人告发李善长和胡维庸往来密切,明知胡维庸谋反不检举揭发,犯了大逆不道的罪。

    李善长是第一号开国功臣,又是明太祖的亲家。这一年,李善长已经七十七岁了,可是明太祖一翻脸,把李善长和他的全家七十几口全部处死。接着,又一次追查胡党,处死了一万五千多人。

    自从胡维庸案件发生以后,明太祖觉得把军政大权交给大臣不放心,就取消了丞相职位,由皇帝直接管辖吏部

    、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个部的尚书;又把掌握军权的大都督府废了,改设左、右、中、前、后五

    个都督府,这样一来,明朝皇帝的权力就大大集中了。

    事情并没到这里结束。过了三年,锦衣卫又告发大将蓝玉谋反。明太祖杀了蓝玉,追查同谋,又有文武官员一万五千多人受株连被杀。

    这两件大案,几乎把朝廷一些功臣一扫而空,明太祖的专制和残暴在历史上也就出了名。

    126靖难之变---燕王朱棣

    明太祖一面杀杀戮开国功臣,一面把他的二十四个儿子分封到各地为王。其中一部分藩王还

    拥有军队。明太祖认为这样做,可以巩固他建立的明王朝的统治,哪料到后来反引起了一场大乱。

    明太祖六十多岁的时候,太子朱标死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以长孙的地位,被立为皇太孙。各地的藩王大都是朱允炆的叔父,眼看皇位的继承权落到侄儿手里,心里不舒服。特别是明太祖的第四个儿子燕王朱棣一向带兵驻守北平市,多次立过战功,对朱允炆炆更不服气。

    1398年,明太祖死去,朱允炆即位,即建文帝。

    朱允炆用齐泰、黄子澄之议削藩,不到一年时间,周王、岷王、湘王、齐王、代王先后被废。

    燕王暗中练兵,准备谋反。为了麻痹建文帝,他假装发了精神病,骗过建文帝。

    但是齐泰、黄子澄却怀疑燕王装病,他们一面派人到北平把燕王的家属抓起

    来,一面又秘密命令北平都指挥使张信带兵逮捕燕王,还约定燕王府的一些官员当内应。不料张信反向燕王告密。燕王得到消息,就把王府里充当建文帝内应的官员全抓起来,宣布起兵。以诛“奸臣”齐泰、黄子澄为名,誓师出征。历史上把这场内战叫做“靖难之变”。

    燕王本来有带兵打仗的经验,手下有一支经过训练的精兵。他起兵南下,许多

    州县的官员纷纷投降。建文帝害怕起来,撤了齐泰、黄子澄的职,想要燕王退兵。燕王哪肯罢休。

    朱元璋杀戮功臣太甚,导致朱棣造反时候,建文帝无将可用,只留下一个老将耿炳文。

    朱允炆以耿炳文为大将军,率师30万伐朱棣,可惜耿炳文是个善守之将,不善攻。所以大败。

    朱允炆遂以名将李文忠之子李景隆代耿炳文,

    李景隆绕开朱棣主力,直捣北平,来个围魏救赵,但是北平的防卫坚固攻不下来,最后李景隆被朱棣两面围攻,

    先后在郑村坝、白沟河兵败失利,导致攻守形势逆转,坐罪夺职,召回朝中。

    这场内战,差不多打了三年,到了公元1402年,燕军势如破竹,进兵到应天城下。

    建文帝见形势紧急,一面要将士拼死守城,一面派人向燕王求和,愿意割让土地,请求燕王退兵,又遭到燕王的拒绝。

    过了几天,守卫京城的大将李景隆打开城门投降,致使南京被燕军攻破。

    燕王带兵进城,只见皇宫大火熊熊,朱允炆不知所终。

    燕王朱棣即位,这就是明成祖。

    1421年,明成祖迁都BJ。打那时候起,BJ一直成为明朝的京城。

    明成祖用武力从他侄儿手里夺得了皇位,因为没有找到建文帝的尸体,传言建文帝趁宫里起火混乱的时候从地道里逃出,朱棣心里一直不踏实。

    为了把这件事查个水落石出,他派人到各地去秘密查找。

    又怀疑建文帝会不会跑到海外去呢?

    派郑和到海外去宣扬国威,顺便探听一下建文帝的下落

    郑和,原来姓马,小名叫三保。郑和带领船队下西洋。1405年到1433年的将近三十年里,郑和出海七次,前前后后一共到过印度洋沿海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的索马里的摩加迪沙一带)。

    郑和的七次航行,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说明当时我国航海技术已经有很高的水平。通过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直到现在,那些国家里还流传着三保太监的事迹。

    125土木堡之变----朱祁镇

    到郑和第六次出使回国的那年,明成祖得病死了。他的儿子明仁宗朱高炽即位后,不到一年也死了。继承皇位的明宣宗朱瞻基(爱好蟋蟀被称为蟋蟀天子),由祖母徐太后和三杨老臣掌权。大臣们认为郑和出使七次,国家花费太大,到国外航行的事业就停了下来。

    明成祖靖难之变成功,他身边宦官出了不少力,所以特别信任身边的宦官,在他迁都BJ以后,设立“东厂”,专门刺探大臣和百姓当中有没有谋反嫌疑的人。他怕外面的大臣靠不住,让亲信太监做东厂提督。这样,宦官的权力渐渐大起来。到了明宣宗的时候,连皇帝批阅奏章,也交给一个宦官代笔,叫做司礼监。

    1435年,明宣宗去世,八岁太子朱祁镇继位,即明英宗。由皇太后张氏掌权。

    朱祁镇年幼爱玩,宦官王振想出各种各样法子让他玩得痛快,朱祁镇挺喜欢他。朱祁镇即位后,王振当上司礼监。

    明英宗一味追求玩乐,根本不问国事。王振趁机把朝廷军政大权抓在手里。朝廷大员谁敢得罪王振,不是被撤职,就是充军。一些王公贵戚都讨王振的好,称呼他“翁父”。

    这个时候,我国北方蒙古族的瓦剌部强大起来。首领也先率领瓦剌骑兵进攻大同。守大同的明将出兵抵抗,被瓦剌军打得大败。

    边境的官员向朝廷告急,王振主张英宗带兵亲征。

    兵部尚书邝埜和侍郎于谦认为不能亲征。明英宗是个没主见的人,王振怎么说,他就怎么做,不管大臣劝谏,就冒冒失失决定亲征。

    明英宗叫他弟弟郕王朱祁钰和于谦留守BJ,自己跟王振、邝埜等官员,带领五十万大军从BJ出发,浩浩荡荡向大同赶去。

    1449年,明英宗亲率的军队却遭到了惨败,随军的兵部尚书邝埜等大臣战死。

    明英宗和王振带着一批禁军,没法突围。这时禁军将领樊忠早就恨透了奸贼王振,气愤地说:“我为天下百姓杀死你这个奸贼。”

    抡起大铁锤,结果了王振的性命。樊忠自己冲向瓦剌军,拼杀了一阵,中枪倒下。

    瓦剌兵赶上来,俘虏了明英宗。史称“土木之变”。武勋贵族全灭。

    经过这一场战斗,五十万明军,损失大半,最为精锐的三大营全军覆没。明王朝元气大伤。瓦剌首领也先却更加骄横起来,BJ也受到了瓦剌军的威胁。守卫京城的责任,就落在英宗的弟弟郕王朱祁钰和于谦的身上。

    126京城保卫战---明朝第二牛人于谦

    明朝五十万大军在土木堡全线崩溃,消息传到BJ,太后和皇后急派太监带着财宝去寻找瓦剌军,想把英宗赎回来,无果。

    太后召集大臣,商量对策。大臣徐有贞建议逃到南方去。

    兵部侍郎于谦主张坚守,于谦的主张得到许多大臣的支持,太后决定于命谦为兵部尚书负责守城。

    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浙江钱塘人。

    这一回,在京城面临危急的时刻,于谦毅然担负起守城的重任。他一面加紧调兵遣将,加强京城和附近关口的防御兵力;一面整顿内部,逮捕了一批瓦剌军的奸细。

    有一天,监国的郕王朱祁钰上朝,大臣们以误国罪弹劾王振罪状。朱祁钰不敢作主。锦衣卫指挥马顺,是王振的同党,吆喝着反对想把大臣赶跑。这下惹了众怒,大臣们一阵拳打脚踢就把马顺围殴揍死了。没错,堂堂锦衣卫指挥一个武将被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打死。

    朱祁钰见到朝堂大乱,想躲进内宫,于谦拦住他说:“王振是这次战争失败的罪魁祸首,不惩办不能平民愤。陛下只要宣布王振罪状,大臣们就心安了。”

    瓦剌首领也先俘虏了明英宗,没把他杀死,却挟持着英宗当人质,作为攻城开路先锋,不断骚扰边境。

    于谦等大臣请太后让朱祁钰做皇帝,被俘虏的明英宗改称太上皇。朱祁钰即位,这就是明代宗(又叫景帝)。

    瓦剌军很快打到BJ城下,于谦分派将领带兵出城,在京城九门外摆开阵势,主动出兵。

    将士们被于谦的勇敢坚定的精神感动了,士气振奋,斗志昂扬,下决心跟瓦剌军拼死战斗,保卫BJ。

    这时候,各地的明军接到朝廷的命令,陆续来到BJ支援。明军声势浩大,戒备森严,也先发动几次进攻,都遭到明军奋勇阻击。

    也先遭到严重损失,不敢再战,就带着明英宗和残兵败将撤退。

    BJ城保卫战,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于谦立了大功,受到了BJ军民的爱戴。明代宗十分敬重他。

    也先失败后,知道扣住明英宗也没有用处。就把明英宗放回BJ。

    英宗回BJ后过了七年软禁生活,1457年,明代宗生了一场大病,徐有贞、石亨跟宦官勾结起来,带兵闯进皇宫,迎明英宗朱祁镇复位。史称作“夺门之变”。没多久,明代宗就死了。

    明英宗复位后,废景帝朱祁钰,以私自拥立明代宗为帝的谋反罪名杀于谦。

    BJ的百姓听到于谦受冤被害,不论男女老少,个个伤心痛哭。人们传诵着于谦写的一首《咏石灰》的诗: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正是于谦一生的写照。

    127最爱玩的正德皇帝---爱凤姐的朱厚照

    明宪宗朱见深(英宗的儿子)在位的时候,宦官汪直专权,在东厂以外,又设了一个西厂,加强特务统治,冤死不少好人。

    朱见深是有名的恋姐狂,他将比自己大十几岁的奶妈万贞儿纳为妃子,废了原配吴氏的皇后。

    1487年明宪宗朱见深去世。

    其第三子明孝宗朱祐樘继位。明孝宗朱祐樘遵从一夫一妻制,他的一生只有张皇后一个女人。

    1505年,明孝宗朱祐樘去世。

    其儿子明武宗朱厚照即位。明武宗朱厚照就是大名鼎鼎正德皇帝,电视剧里面龙凤店的那个皇帝。

    朱厚照继位后,亲信刘瑾成为权倾一时的大宦官,和张永、谷大用等人,被称为“八虎”。

    刘瑾胡作非为,铲除异己、贪赃枉法,还实行高压统治。

    朱厚照对军事痴迷,曾在京城亲自训练士兵。朱厚照体格强壮,力大无比,建豹房,并与老虎搏斗。

    朱厚照爱玩不喜欢处理国家事务,将重要国家事务委托给了杨廷和等人。

    后在杨一清、张永的策划下,给刘瑾编织谋逆之罪,朱厚照才下令诛杀了刘瑾,为天下除掉了一害。

    刘瑾死后,朱厚照又宠信了一个名叫江彬的武官,在江彬的教唆下,他多次离开BJ到宣府(今河北宣化)寻欢作乐。

    男孩子心中总有个英雄梦,驰骋疆场、战鼓齐鸣,纵刀御敌那是何等的威风,在朱厚照心中同样有个榜样,那就是永乐大帝。

    为了他的爱好,朱厚照毅然决定常驻边塞,来个真正意义的“天子守国门”。朱厚照自封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恰好1517年,鞑靼首领小王子,进犯明朝边境,朱厚照率兵亲自指挥战斗。

    朱厚照制定周密的计划,从容地分兵派将。双方总兵力近十万,经过5日惨烈厮杀,最终明军在应州击溃了来犯的敌军。史称应州大捷。

    按照现在的看法,应州大捷,朱厚照当得起武宗这个称号。

    1519年宁王朱宸濠起兵造反,朱厚照准备御驾亲征的时候,传来了捷报,宁王被一个叫做王阳明的文官打败了。

    由于明王朝的腐败统治,土地兼并十分严重,百姓的赋税和劳役负担更加繁重,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128大明第一牛人---王阳明。

    在中国的思想界自古以来有四座丰碑——孔孟朱王,其中“王”就是王阳明

    而圣人标准立言立功立德,满足三样。中国几千年正史上只此一位----王阳明。

    1905年,日本大将东乡平八郎率领日本海军,大败俄国舰队。

    在众人的一片赞誉声中,东乡平八郎说:一生俯首拜阳明。

    王阳明,名守仁,浙江余姚人,因被贬贵州时曾居住于阳明洞,世称王阳明。是中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心学”流派创始人。

    1472年,在浙江余姚出生了一位婴儿,取名“王云。”

    但是很奇怪,这个孩子到5岁时还不会说话。后听从一位云游道士得建议改名叫“王守仁。”

    说来也怪了,王守仁改名之后,很快就开口说话了。

    1482年,父亲王华高中状元,他们一家就从浙江余姚举家搬到BJ。

    12岁时,他在课堂上问先生:“人生何谓第一等事。”这个老师说:“考科举、当状元。”

    对于这个回答,王守仁不认同。他说:“人生当做圣贤。”

    在那个年代,朱熹是天下第二大圣人,仅次于孔子。

    结婚后,王守仁专心学习朱熹的学问——格物致知。

    他从家中的竹子开始学,要彻底弄清楚竹子的道理。但是过了七天,他始终没有明白竹子里有什么道理。

    反而生了一场大病。王守仁的内心受到了成吨的伤害:“看来圣人说的也不一定对。”

    这就是哲学史上的“守仁格竹。”从此以后,他做圣贤的梦想就此破灭。

    王华给王守仁找了个女孩结婚,结果结婚当日,王守仁跑了去跟寺庙的大师谈人生,居然把大师给说还俗了。忘了结婚这回事。

    1499年,王守仁考中进士,做了一个六品的小官。

    当时正德皇帝和刘瑾等太监们打得火热,败坏朝政。

    1506年,戴铣、薄彦徽等人上书皇帝,要求严惩刘瑾一伙,结果反被打入死牢。

    出于正义的立场、内心的向往,王守仁冒死上书求情,得罪刘瑾,贬到贵州去当龙场驿丞。

    当年的贵州,可不是现在的旅游胜地。那里的人听不懂中原的语言,能听懂的都不是好人:都是些犯事了跑路过去的。

    王守仁来到这里后,没有气馁、没有悲伤,而是努力和当地人融合在一起。他把中原的文化、习俗,带到了落后的山区。

    常言道:无官一身轻。王守仁在这里,再也不用操心功名利禄的琐事,而是彻底放宽心态,感受这个世界的真谛。

    终于在一个夜晚,他放声长啸:“我明白了,圣人的道理都是出自本心,根本不必在外界求取。”

    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1516年,升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时南赣匪徒暴乱严重。兵部尚书王琼举荐王阳明,前往平乱。

    1519年,王守仁率部镇压福建地方叛乱,于丰城途中获悉宁王反,即返安吉起义兵,水陆并进捣南昌,连下九江、南康、费时35天,平叛擒宁王朱宸濠。

    1519年,始于南昌揭示“致良知”学说,终完成“心学”体系。

    我个人认为,王守仁打仗属于玩阴的,类似于陈平那种,正面打不赢,私下出阴谋诡计。

    反正就是牛,能读书,能打仗,能写书,大明第一牛人。

    129奸臣------严嵩。

    明武宗死后,无子,他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即嘉靖皇帝。

    嘉靖皇帝迷信道教,在宫内设坛求仙,不过问朝政。凡是迎合他信道的,就得到重用。严嵩就是因为善于写祭神的青词文书,当上了内阁首辅(相当于宰相)。

    严嵩奉承拍马,讨得嘉靖皇帝的欢心。他当上首辅后,和他儿子严世蕃一起,结党营私,贪赃枉法,干尽坏事。

    严嵩掌权的时候,北面鞑靼部(蒙古族的一支)强大起来,统一了蒙古各部,成为明朝很大的威胁。严嵩不但不加强战备,反而

    贪污军饷,让兵士们受饥挨饿。鞑靼首领俺答好几次打进内地。

    1550年,俺答带兵长驱直入,一直打到BJ城。嘉靖皇帝派严嵩的同党仇鸾为大将军,统率各路援军保卫京城。严嵩怕仇鸾打败仗,指使仇鸾不要抵抗。结果,让鞑靼兵在BJ附近掳掠了大批人口、牲畜、财物,满载回去。京城附近十几万明军,竟一箭不发。

    过了一年,仇鸾又勾结俺答,私下和鞑靼讲和,互相通商。但是不久俺答就破坏和议,多次进攻边境。仇鸾的密谋暴露,吓得发病死了。

    这时候,严嵩掌权二十一年,把他的党羽安插在朝廷重要职位,权力越来越大。嘉靖皇帝也渐渐讨厌他。

    有一次,嘉靖皇帝请道士蓝道行扶乩(一种迷信活动),蓝道行借乩仙的意旨,劝嘉靖皇帝除掉严嵩,明世宗也有点心动。

    这件事让御史邹应龙打听到了,觉得这是打击严嵩的好时机,他决定先从弹劾严世蕃下手。

    严世蕃依仗他父亲权势,作恶多端。邹应龙弹劾严世蕃的奏章一上去,嘉靖皇帝果然下令把严世蕃办罪,充军到雷州,并且勒令严嵩退休。

    严世蕃和他的同党是一批亡命之徒,他们没到雷州,就偷偷溜回老家,收容了一批江洋大盗,还勾结汉奸汪直和倭寇,准备逃亡到日本去。这一件事又被另一个御史林润揭发。

    昏庸的嘉靖皇帝大为震惊,立刻下令把严世蕃和他的同党斩首示众,把严嵩革职为民。明朝最大的权奸,终于倒台。

    在严嵩掌权的日子里,上至朝廷大臣,下至地方官吏,谁都让他们几分。

    可是在浙江淳安县里,有一个小小知县,却能够秉公办事,对严嵩下面同党,一点不讲情面。他的名字叫海瑞。

    海瑞是广东琼山人。他从小死了父亲,靠母亲抚养长大,家里生活十分贫苦。

    二十多岁他中了举人后,做过县里的教谕。

    不久,上司把他调到浙江淳安做知县。海瑞到了淳安,认真审理积案。不管什么疑难案件,到了海瑞手里,都一件件调查得水落石出,从不冤枉好人。当地百姓都称他是“青天”。

    海瑞死后,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民间广为流传。

    130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戚继光

    明嘉靖皇帝的时候日本正是战国时期,经常有一批日本的海盗经常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骚扰。他们和中国的土豪、奸商勾结,到处抢掠财物,杀害百姓,闹得沿海不得安宁。历史上把这种海盗叫做“倭寇”。

    1553年,在汉奸汪直、徐海的勾结下,倭寇集结了几百艘海船,在浙江、江苏沿海登陆,抢掠了几十个城市。沿海的官吏和兵士不敢抵抗,见了倭寇就逃。倭寇侵略越来越严重。

    朝廷派俞大猷去抵抗倭寇。俞大猷一到浙江,就打了几个胜仗。但是不久,浙江总督张经被严嵩的义子赵文华陷害,俞大猷也被牵连坐了牢。沿海的防务没人指挥,倭寇的活动又猖獗起来。

    胡宗宪圆滑讨好赵文华,赵文华回京后在嘉靖面前大力举荐胡宗宪。

    胡宗宪因此被任命为直浙总督。他重用戚继光、俞大猷这些抗倭名将。浙江才扭转了局面。

    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山东蓬莱人。戚继光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早年受张居正的推荐,在山东防备沿海的倭寇。

    后被调往浙江胡宗宪麾下剿倭寇。他到了浙江发现军队纪律松散,不能够打仗,于是另外招募穷苦的农民、矿工组成新军四千人。

    戚继光是个精通兵法的将领,他根据南方沼泽地区的特点,研究了阵法,亲自教兵士使用各种长短武器。经过他严格训练,特别是独创的鸳鸯阵法,在抗击倭寇时百战百胜。“戚家军”的名气就在远近传开了。

    过了几年,倭寇又袭击浙江台州,戚继光率领新军赶到台州。倭寇在哪里骚扰,他们就打到哪里。那些乱七八糟的海盗队伍,哪儿是戚家军的对手,交锋了九次,戚家军一次次都取得胜利。最后,倭寇在陆地上呆不住,被迫逃到海船上,戚继光又用大炮轰击。倭寇的船起了火,大批倭兵被烧死或掉到海里淹死,留在岸上的也只得乖乖投降。

    倭寇见到浙江防守严密,不敢再侵犯。于是他们又到福建沿海骚扰,福州的守将抵挡不了,向朝廷告急。朝廷又派戚继光援救。戚继光带了新军赶到福建,大破倭寇。

    第二年,倭寇又侵犯福建,攻下兴化。这时候,俞大猷已经复职。朝廷派俞大猷为福建总兵,戚继光为副总兵。两个抗倭名将一起,大败倭寇,收复兴化。时称俞龙戚虎。

    1565年,俞、戚两军再次配合,大败倭寇。到这时候,横行几十年的倭寇被基本肃清了。戚继光,也因此成为了让后世敬仰的抗倭英雄。

    后北方蒙古部族来犯,戚继光镇守北方,抗击蒙古,保障了北部疆域的安全,

    1582年,内阁首辅张居正病逝,万历皇帝翻脸不认人,清算起了张氏家族。

    而戚继光就被看作了张居正的党羽,被大臣们一再弹劾,先从北方调往广东,后遭到罢免回乡。不久病死于家中。

    戚继光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陆装备优于敌人;富有创造性地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131药圣--------李时珍

    嘉靖即位四十几年,尽情享乐,但是他担心自己有一天会死去,于是,他就千方百计寻找一种长生不老的药。

    1556年,朝廷下令各地官吏推荐名医。当时在武昌的楚王,把李时珍荐给太医院。

    李时珍是湖北蕲春人。李时珍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常常跟小伙伴一起上山采集各种药草。日子一长,他能认得各种草木的名称,还能知道什么草能治什么病。他的医药知识渐渐丰富起来。

    但是,在那个日子里,做一个普通医生是被上层社会看不起的。父亲李言闻自己是医生,却要李时珍读书应科举考试。李时珍在父亲督

    促下,在十四岁那年考中秀才,但是以后连续三次参加举人考试都没有考中。

    打那时候起,李时珍就一心一意跟他父亲学医。正好在这一年,他的家乡发生一场大水灾,水退以后,又流行疫病,生病的都是没钱的穷百姓。李时珍父子给穷人医治,不计报酬。老百姓认为他们医术高明,治病热心,都很感激他们。

    李时珍为了研究医术,读了许多古代的医书。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了医书。汉朝人写过一本《神农本草经》,以后一千多年,不断出了许多新的医书。李时珍常常替当地的王公贵族看病,那些贵族家里藏书不少,李时珍就靠他行医看病的方便,向王公贵族家借图书看。这样一来,他的学问就越来越丰富,医术也越来越高明了。

    李时珍的名气越来越响,被他看好病的人,到处宣传李医生好。附近州县得病的人,也赶来请李时珍看病。

    有一次,楚王的儿子得病。楚王府医官没法治好。有人向楚王建议李时珍,楚王连忙把李时珍请到王府。

    李时珍一看病人的脸色,再按了按脉,开了个药方。楚王的儿子一吃药,病就全好了。

    楚王十分高兴,挽留李时珍在楚王府上。正碰上朝廷征求人才。楚王就把李时珍推荐到BJ太医院去。

    太医院本来是国家最高的医疗机构。可是在那时候,嘉靖对真正的医学并不重视,却迷信一批骗人的方士,在宫里做道场,

    炼金丹,想凭这些办法使自己长生不老。李时珍看不惯那种乌烟瘴气的环境。他在太医院呆了一年,就辞职回

    家。

    李时珍从长期的医疗工作和采集药物的过程中,得到了不少科学的资料。他发现古代医书上的记载,有不少错误;再说,经过那么多年代,人们又陆续发现了许多古代书上没有记载过的药草。他就决心编写一本新的完备的药书。辞职回家以后,他花了将近三十年的时间,写成了著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为发展祖国的医药科学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至于那个迷信炼丹、一心想长生不老的嘉靖,不但没有能长生不老,却因为误服了有毒的“金丹”,丢了性命。嘉靖死后,他的儿子朱载垕即位,就是明穆宗隆庆皇帝。

    132一条鞭的张居正

    隆庆皇帝在位的时候,重用徐阶、李春芳、高拱、张居正等内阁辅臣。

    他还解除海禁,为了对付倭寇,隆庆重用戚继光等优秀将领,使倭寇活动逐渐趋于消亡。

    1572年,隆庆皇帝死去,十岁太子朱翊钧即位,即明神宗万历皇帝。万历皇帝即位后,张居正成了首辅,加上太后和宦官冯保的支持

    ,朝政大事几乎全部由张居正作主。

    张居正掌握实权以后,就大刀阔斧地在军事、政治、经济几方面作了整顿。

    那个时候,沿海的倭寇虽然已经解决,但北方的鞑靼还不时侵入内地,成为明王朝的很大威胁。

    张居正把抗倭名将戚继光调到北方镇守蓟州。戚家军号令严明,武器精良,多次击败鞑靼的进攻。以后二三十年明朝和鞑靼之间就长期没有发生战争。

    原来,由于朝政腐败,大地主兼并土地,逃避税收,一些豪强地主越来越富,国库却越来越穷。张居正下令丈量土地,经过清查,查出了一批被皇亲国戚、豪强地主隐瞒的土地,这一来国家的收入也增加了。在丈量土地之后,张居正又把当时各种名目的赋税和劳役合并起来,折合银两征收,称为“一条鞭法”。

    张居正花了十年努力,进行改革,使十分腐败的明朝政治有了转机。但是这些改革触犯了一些豪门贵族的利益。他们表面不得不服从,背地里对张居正恨之入骨。

    万历渐渐长大起来,闲得没事干,就一批太监在内宫用玩乐。有一次,神宗喝醉了酒,无缘无故把两个小太监打得半死。这件事让太后知道了,马上把万历找来,狠狠地责备一顿,还拿《霍光传》叫万历读。西汉霍光辅政的时候,废掉了胡作非为的昌邑王刘贺。现在的张居正的地位就像当年的霍光一样,万历想到这里,吓得浑身哆嗦,跪在太后面前求饶。

    后来,张居正把胡闹的太监全部赶走,太后还让张居正代万历起草了罪己诏。这件事虽然过去了,但是明神宗对张居正,已经从惧怕发展到怀恨了。

    1582年,张居正病死。万历亲自执政。原来对张居正不满的大臣纷纷攻击张居正。

    第二年万历把张居正的官爵全部撤掉,派人查抄了张居正的家。还废除张居正的改革措施。

    万历是个贪财如命的昏君,他追求享乐生活,把国库都挥霍空了,就千方百计向民间搜刮。

    这个时期,农业生产和手工业逐步发展,在东南沿海一带商业也繁荣起来,在苏州,丝织业特别发达,富裕的机户开

    始开设工场,雇用机工,城里的机工总共有几千人。

    这种商业城市的繁荣情况,使明朝统治者认为有利可图。为了榨取更多钱财,万历就派了一批宦官到那些城市去收税,这种宦官就叫做税监。税监不但征收苛捐杂税,还向百姓敲榨勒索,把百姓害得好苦。

    133十三付铠甲起兵---努尔哈赤

    明王朝政治越来越腐败,边防也越来越松弛,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的一支建州女真趁机扩大势力,开始强大起来,它的领袖是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建州女真有好几个部落,互相攻杀。明朝总兵李成梁利用建州各部的矛盾来加强统治。

    努尔哈赤出身建州女真的贵族家庭。

    1583年建州女真部有个土伦城的城主尼堪外兰,带引明军李成梁攻打古勒寨城主阿台。阿台的妻子是觉昌安的孙女。觉昌安得到消息,带着塔克世到古勒寨去探望孙女。正碰上明军攻打古勒寨,觉昌安和塔克世在混战中都被明军杀害。

    努尔哈赤对此极为不满,李成梁自知理亏,将塔克世的土地送给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痛哭了一场,翻出了他父亲留下的十三副盔甲,对建州女真各部展开了兼并战争,统一了建州女真族各部。

    努尔哈赤在把女真人编为八个旗,旗既是一个行政单位,又是军事组织。

    1616年,就在八旗贵族拥护下,即位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1618年,努尔哈赤召集八旗首领和将士誓师,宣布跟明朝有七件事结下了冤仇,叫做“七大恨”。害死了他的祖父和父亲。为了报仇雪恨,决定起兵征伐明朝。

    努尔哈赤亲自人马进攻抚顺,抚顺明军守将李永芳投降。

    消息传到BJ,明神宗大怒,派杨镐为辽东经略,讨伐后金。

    1619年杨调兵遣将,集中了十万人马,分兵四路,进攻赫图阿拉。

    这场战争从开始到结束,只有五天时间,杨镐率领的十万明军损失了一大半,文武将官死了三百多人。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之战后,明朝大伤元气,后金步步进逼,过了两年,努尔哈赤又率领八旗大军,接连攻占了辽东重要据点沈阳和辽阳。

    1625年,努尔哈赤把后金都城迁到沈阳,把沈阳称为盛京。打那以后,后金就成了明朝最大的威胁。

    134基督教徒---【徐光启】

    杨镐统率的四路大军在萨尔浒几乎全部覆没,满朝文武大臣都十分震惊。

    就在万历一筹莫展之际,徐光启提出了1条抗金奇策:废藩直辖。凭借辽东和朝鲜的犄角之势,对后金的钳形合围。

    徐光启是上海人。上海徐家汇是徐光启的故乡,徐家汇本名法华汇,后来为了纪念徐光启改名为徐家汇。

    徐光启长大以后,因为参加科举考试,路过南京,认识了利玛窦。他听利玛窦讲的科学道理,都是自己过去在古书上没有读到过的。打那时候起,他对西方科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过了几年,徐光启考取了进士,也到了BJ,在翰林院做官。他认为学习西方的科学,对国家富强有好处,就决心拜利玛窦为师,向他学习天文、数学、测量、武器制造各方面的科学知识。

    徐光启跟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由利玛窦讲述,徐光启笔译。

    徐光启还跟利玛窦和另一个西方传教士熊三拔合作,翻译过测量、水利方面的科学著作。后来,他又在研究我国古代历法的基础上,吸收了当时欧洲在天文方面的最新科学知识,对天文历法的研究,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这次,徐光启主动请缨,万历批准他到通州练兵。没过多久,明熹宗即位。徐光启因自己的抱负不得施展,以病辞职而去。

    徐光启回到上海,他把他平日的研究成果,写成了一部著作,叫作《农政全书》。在这本书里,对我国的农具、土壤、水利、施肥、选种、嫁接等农业技术,都有详细的记载,真可以称得上我国古代的一部农业百科全书呢!

    1620年,万历死去,他的儿子明光宗朱常洛继位,明光宗朱常洛在位时间只有29天,又被称作“一月天子”。也接着病死,万历的孙子朱由校即位,这就是明熹宗天启皇帝,因为爱好木工,人称木匠皇帝。

    天启帝想起了徐光启将他召回京城,徐光启看到后金的威胁越来越严重,建议购买西洋新型大炮,组建炮火营对抗后金的骑兵。

    为了这件事,跟兵部尚书崔景荣发生矛盾,徐光启被排挤出朝廷。

    135九千岁--【阉党魏忠贤】

    万历后期,有个官员名叫顾宪成,因为正直敢谏,得罪了万历,被撤了职。

    他回到江苏无锡后,约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东门外东林书院讲学。附近一些读书人听到顾宪成学问好,都赶到无锡来听他讲学,把一所本来就不大的东林书院挤得满满的。顾宪成痛恨朝廷黑暗,在讲学的时候,免不了议论起朝政,还批评一些当政的大臣。听过讲学的人

    都说顾宪成议论得对,京城里也有大臣支持他。东林书院名声越来越大。一些被批评的官僚权贵却对顾宪成恨得要命,把支持东林书院的人称做“东林党人”。

    明熹宗天启帝刚即位的时候,一些支持东林党的大臣掌了权,其中最有名望的要数杨涟和左光斗。

    魏忠贤原是市井无赖,自宫,在太监魏朝的帮助下投靠在王安的门下。还与天启帝的乳母客氏对食勾结,

    明熹宗天启帝当了皇帝最宠信宦官魏忠贤,让魏忠贤掌握特务机构东厂。魏忠贤凭借手中的特权,结党营私,卖官受贿,干尽了坏事。

    一些反对东林党的官僚就投靠魏忠贤,结成一伙,历史上把他们称做“阉党。

    杨涟对阉党的胡作非为气愤不过,大胆上了一份奏章,揭发魏忠贤二十四条罪状。左光斗也大力支持他。

    1625年,魏忠贤把杨涟、左光斗逮捕打进大牢,二人不久被杀害。

    左光斗的门生史可法花了钱买通狱卒,把左光斗的尸体埋葬。

    魏忠贤杀害了杨涟、左光斗后,掌握了朝政大权。他把迎合他的官员和徒子徒孙起了一些绰号,叫做“五虎”、“十狗”。

    魏忠贤权力大得不得了,无论是朝廷和地方的官员,要想保住位子,就得向他奉承。

    魏忠贤出门的时候,排场跟皇帝一模一样,大家也把他当皇帝看待。有个官员把魏忠贤称作“九千岁”。

    那个时候,朝廷上下都是阉党和迎合阉党的官员,稍微有点正义感的人不愿意跟他们同流合污,都辞了职。

    136五年平辽东-----袁崇焕

    当魏忠贤的阉党把明朝朝政闹得乌烟瘴气的时候,后金大汗努尔哈赤正不断在辽东进攻明军。萨尔浒大战以后,明王朝派熊廷弼出关指挥辽东军事。熊廷弼是个很有才能的将领,可是担任今辽宁广宁巡抚的王化弼却认为熊廷弼出关,影响了他的地位,千方百计阻挠熊廷贞的指挥。

    1622年,努尔哈赤向广宁进攻,王化贞带头逃进关内。熊廷弼无法抵御退到山海关内。

    广宁失守,明王朝把归罪于熊廷弼和王化贞。把二人打进大牢。不久处死。

    这时袁崇焕自告奋勇,朝廷便让袁崇焕去辽东试一试。

    就在袁崇焕跟上司意见不一的时候,天启的老师孙承宗亲自出马到了辽东,大力支持袁崇焕。

    袁崇焕在关外,经过一番实地考察,派兵进驻宁远,在那里修筑防守工事,袁崇焕号令严明,受到军民的爱戴。辽东的危急局面很快扭转过来。

    正当孙承宗、袁崇焕守卫辽东有了进展的时候,却遭到魏忠贤的猜忌。魏忠贤唆使阉党说了孙承宗不少坏话,孙承宗被迫离职。

    魏忠贤排挤了孙承宗,派了他们的同党高第指挥辽东军事。高第是个庸碌无能的家伙,他一到山海关,就说后金军太厉害,关外没法防守,要各路明军全部撤进山海关内。

    袁崇焕坚决反对撤兵,高第说不服袁崇焕,只好答应袁崇焕带领一部分明军留在宁远,却下命令其余明军撤退到关内。

    1626年,努尔哈赤亲率十三万大军,进攻宁远。努尔哈赤亲自督战,大批后金兵士猛烈攻城。明军虽然英勇抵抗,但是后金兵倒下一批,又来一批。在这紧急的关头,袁崇焕下令用大炮向后金军发射。炮声响处,只见一团火焰,后金兵士被轰得血肉横飞。

    这一炮使后金军正在督战的努尔哈赤受了重伤,下令撤退。

    袁崇焕听到敌人退兵,就乘胜杀出城去,一直追赶了三十里,才得胜回城。

    努尔哈赤受了重伤,回到沈阳,不久去世。他的第八个儿子皇太极接替他做了后金大汗。

    到了第二年,皇太极亲自率领大军,攻打明军。后金军分兵三路南下,先锦州城包围起来。袁崇焕料定皇太极的目标是宁远,决定自己留在宁远,派部将带领四千骑兵援救锦州。果然,援兵还没出发,皇太极已经分兵攻打宁远。袁崇焕亲自到城头上督率将士守城,用大炮

    猛轰后金军;城外的明军援军也和城里内外夹击,把后金军赶跑了。

    袁崇焕又打了一个大胜仗。可是,魏忠贤阉党却把功劳记在自己名下,反而责怪袁崇焕没有救锦州是失职。袁崇焕知道魏忠贤有心跟他为难,只好辞职。

    11627年年朱由校因意外落水成病,又因服用“仙药”而死,去世,其弟信王朱由检为帝,即后来的崇祯皇帝。

    崇祯帝早就了解魏忠贤作恶多端,民愤太大。他一即位,就宣布了魏忠贤的罪状,把魏忠贤充军到凤阳。魏忠

    贤自己知道活不成,走到半路上自杀了。

    崇祯帝提拔袁崇焕为兵部尚书,负责指挥整个辽东的军事。

    袁崇焕拍胸口说:“不出五年,可以恢复辽东。”

    崇祯帝给袁崇焕一口尚方宝剑,准许他全权行事。

    袁崇焕重新回到宁远,选拔将才,整顿队伍,军纪严明,士气振奋。东江总兵毛文龙作战不力,虚报军功,不服从袁崇焕的指挥。

    袁崇焕使用尚方剑把毛文龙杀了。

    皇太极打了败仗,当然不肯罢休,他知道宁远、锦州防守严密打不下来。决定改变

    进兵路线。1629年,,皇太极率领几十万后金军,绕过袁崇焕驻守的锦州、宁远等城池,,直扑明朝京城BJ。

    袁崇焕急带明军赶到BJ,和后金军展开激烈的战斗。

    后金军突然进攻BJ,引起了全城震动。一些魏忠贤的余党却散布谣言,说这次后金兵绕道进京,完全是袁崇焕引进来的。

    崇祯帝是个猜疑心极重的人,听了这些谣言,也有些怀疑起来。

    皇太极定下反间计,发布谣言,说袁崇焕勾结皇太极想造反。

    崇祯帝命令袁崇焕进宫。崇祯帝问:“为什么要擅自杀死毛文龙?为什么金兵到了BJ?”

    最后袁崇焕关进大牢。

    到了第二年,崇祯帝下令把袁崇焕杀害。

    皇太极用反间计除了对手袁崇焕

    打那以后,后金越来越强大。

    到了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叫清。

    137大明亡了闯王----【李自成】

    当明王朝闹得乌烟瘴气的时候,在江阴地方有个青年,不满朝政腐败,不愿应科举考试、谋求做官,却立志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探索自然的奥秘。他就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地理学家徐霞客。

    1641年徐霞客去世后,留下了大量日记,这实际上是他的地理考察记录。人们把他的日记编成一本《徐霞客游记》。这部书不但是我国古代地理学上宝贵文献。

    1628年,陕西闹了一场大饥荒。老百姓没粮吃,地方官压迫下陕西各地爆发了农民起义。

    李自成是陕西米脂人,原先在银川驿站工作,魏忠贤死后,东林党执政,免去南方地主阶层的税收,向农民加重税收。还美其名节源开流,裁掉了驿卒。李自成就是其中一个下岗的驿卒。

    这一回,李自成在县杀了将官,带着几十个兵士一起投奔王左挂领导的农民军。

    明王朝派出的总督杨鹤采用高官厚禄招降王左挂。李自成投奔另一个起义军领袖高迎祥。

    高迎祥和张献忠的起义军联合起来,转战山西、河北等五个省,声势越来越大。官军到处围剿,遭到失败。

    高迎祥和李自成又带兵回到陕西,来回打击官军。陕西巡抚孙传庭在今陕西周至的山谷里埋下伏兵拦击。高迎祥没有防备,经过一场激战,被捕牺牲。

    留下的队伍就拥戴李自成接替高迎祥,做了闯王。

    崇祯帝命令总督洪承畴、巡抚孙传庭专门围剿李自成。

    李自成的起义军,活跃在四川、甘肃、陕西一带,打击官军。

    在这个困难的时刻,另两支起义军的首领张献忠、罗汝才都接受明朝招降。

    1638年,李自成从甘肃转移到陕西,准备打出潼关去。洪承畴、孙传庭在潼关附近的崇山峻岭中,布置了三道埋伏线,李自成中了敌人的计。队伍被打散了。李自成逃进商洛深山,不知所踪。

    自从熊廷弼、袁崇焕被冤杀以后,

    1638年,清太宗派亲王多尔衮率领大军第四次远征。清军直达BJ外围,京城形势危急。

    清军分八路进军,长驱直入。一路打到高阳,原来支持袁崇焕的兵部尚书孙承宗已经告老在家,

    听到清军打来,带领全家十几口上城抵抗。高阳城被破,孙承宗全家都壮烈牺牲。

    杨嗣昌,高起潜不战而逃。多尔衮率领清军一直打到山东济南,带了大批战利品,才撤回关外。

    1641年,皇太极围攻锦州,崇祯帝派蓟辽总督洪承畴,带领十三万人马援救锦州。

    明军才到松山,皇太极率领军包围松山,断绝明军的粮道。松山城被攻破,洪承畴被俘,后投降了清军。

    接着锦州守也投降了。

    松锦大战以后,皇太极突然得病死去。他的年才六岁的儿子福临即位,这就是清世祖,又称顺治帝。

    顺治帝年幼,由他的叔父、亲王多尔衮和济尔哈朗辅政。几乎在同一个时候,关内的形势发生了急转直下的变化。

    1639年,张献忠在湖北谷城再一次起义。明朝总兵左良玉派兵进攻,被张献忠打得一败涂地,气得崇祯帝

    把主帅熊文灿和总兵左良玉都革了职务,另派兵部尚书杨嗣昌到湖广围攻张献忠。

    杨嗣昌带了崇祯帝的尚方宝剑,率领了十万人马到了襄阳。他派左良玉等将领把起义军四面包围起来。

    1641年,张献忠发现杨嗣昌把重兵都放到四川,襄阳兵力空虚,就摆脱明军,带兵突袭襄阳。

    张献忠把他的义子李定国叫来,叫他打扮为杨嗣昌使者,混进襄阳城去。

    当天晚上,混进襄阳的起义军兵士在城里放火,全城大乱。起义军趁机打开城门,活捉了襄王朱翊铭杀了。。

    张献忠攻破襄阳的消息传到了四川,把杨嗣昌惊呆了。

    又听到一个消息,李自成率领的起义军,趁河南兵力空虚的时候,攻破洛阳,杀死福王朱常洵。

    城被破,两个藩王被杀,杨嗣昌又惊又害怕,最后自杀了。

    李自成离开商洛,到河南的时候,河南正发生一场大旱灾,饥民听到李闯王出山的消息,纷纷前来投奔。

    一个年轻人来投靠,李自成用之为军师,李自成用李岩之策而收拾民心,得以建号大顺,

    李自成的起义军受到人民的支持,在河南接连打了几个大胜仗。

    1643年,李自成攻破潼关,打死明朝兵部尚书孙传庭,占领了西安。

    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正式建立了政权,国号大顺。接着,李自成率领一百万起义将士,渡过黄河进攻BJ。

    第二天晚上,崇祯帝登上煤山在一棵槐树下上吊自杀。统治中国二百七十七年的明王朝,宣告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