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中国简史 » 11清

11清

    138大清建立--怒发冲冠为红颜吴三桂

    李自成进京后,军纪大坏,不用李岩建言以安抚前明官绅,招致百姓怨声四起。

    山海关守将吴三桂听说李自成部下抄了吴三桂父亲吴襄家,又捉了他最宠爱的歌姬陈圆圆。气的怒气冲冠为红颜,立刻下令将士们换上白盔白甲,说是要给死去的崇祯帝报仇。

    打开山海关,请求清朝力量帮助他镇压起义军。清朝多尔衮马上带着十几万清兵向山海关进兵。

    在清兵与吴三桂夹击下,李自成败退出京师,途中李自成听信了牛金星之谗,杀害了李岩,部众离心,失去河南根据地。

    1644年,多尔衮把顺治帝接到BJ,把BJ作为清朝国都。打那时候起,清王朝就开始在中国建立了

    它的统治。

    第二年,清朝分兵两路攻打西安。一路由阿济格和吴三桂、尚可喜率领,一路由多铎

    和孔有德率领。李自成率领农民军在潼关抗击清军,经过激烈战斗,终于被迫放弃西安,向襄阳转移。过了几个月

    ,农民军在湖北通山县九宫山,遭到当地地主武装袭击,李自成战败牺牲。

    李自成退出BJ后,张献忠在四川称帝,国号大西,继续抗击清军。

    到1647年,清军进四川,张献忠在川北西充的凤凰山的一场战斗中,中箭死去。这样明朝末年的两支主要起义军都失败了。

    崇祯帝在煤山上吊自杀的消息传到明朝陪都南京,南京的大臣们一片慌乱。他们立了福王朱由崧做弘光皇帝,在南京建立了

    南明政权。

    弘光帝朱由崧是个迷恋酒色、极端荒唐的人。凤阳总督马士英和一批魏忠贤的余党利用弘光帝昏庸,操纵了南明政权。

    南明政权的兵部尚书史可法主动到前方去统率军队,坐镇扬州。

    没多久,清军在多铎带军南下。史可法指挥抵抗,打了一些胜仗。

    可是南明政权内部却起了内讧。驻守武昌的明军将领左良玉为了跟马士英争权,起兵进攻南京。

    马士英命史可法江北军队撤回对付左良玉。

    左良玉为黄得功所败,呕血而死,子左梦庚率全军投降清朝。

    史可法遂至扬州,继续抵抗清军的进攻。

    1645年,扬州城陷落,史可法被害。

    多铎因为攻城的清军遭到很大伤亡,心里恼恨,竟灭绝人性地下令屠杀扬州百姓。大屠杀延续了十天才结束。历史上把这件惨案称作“扬

    州十日”。

    扬州失守后几天,清军攻破南京。南明政权的官员投降的投降,逃跑的逃跑,弘光政权被消灭了。

    清兵继续南下,还颁布一道剃发令,实行“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这一来,更加激起了江南百姓的反抗情绪。江阴军民在典史(县衙里一种小官)阎应元的率领下,顶住二十多万清兵的重重包围,坚守了八十多天。城里男女老少,没有一个投降。清军死伤惨重。嘉定军民坚持抗清斗争三个月,被清军屠城三次,牺牲两万多人。历史上把这次惨案称作“嘉定三屠”。

    弘光政权瓦解以后,东南沿海一带的抗清力量继续战斗。

    1645年六月,明朝官员黄道周、郑芝龙在福州另立明朝宗室、唐王朱聿键即位,史称隆武帝。

    另一部分官员张国维、张煌言在绍兴拥戴鲁王朱以海监国。这样,就同时出现了两个南明政权。

    为了对付抗清力量,清朝廷派了在松山战役中投降清朝的洪承畴总督军事,招抚江南。

    139南明政权-------收复台湾郑成功

    隆武帝在福州建立政权之后,大臣黄道周是个真心抗清的人,一心想帮助隆武帝出师北伐。但是掌握兵权的郑芝龙,只想保存自己的实力,不愿出兵。过了一年,清军进军福建的时候,派人向他劝降。郑芝龙贪图富贵,向清朝投降,隆武政权也灭亡了。

    郑芝龙有个儿子叫郑成功(是郑芝龙跟日本女人所生的),当时是个才二十二岁的青年将领。郑芝龙投降清朝的时候,郑成功劝阻他父

    亲不已。独自跑到南澳岛,召募了几千人马,坚决抗清。清王朝知道郑成功是个能干的将材,几次三番派人诱降,都被郑成功拒绝。

    郑成功兵力渐渐强大起来,在厦门建立了一支水师。他跟抗清将领张煌言联合起来,率领十七万水军开进长江,分

    水陆两路进攻南京,一直打到南京城下。但是清军用假投降的手段欺骗他。郑成功中了清军的计,最后打了败仗,又退回厦门。

    1661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今台湾台南市境内)的驻军,收复台湾。

    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我国神圣领土台湾,成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

    隆武、鲁王两个南明政权先后覆灭之后,清军分三路向西南进攻,驶守在两广的明朝官员瞿式耜等在肇庆拥立桂王朱由榔即位,史称永

    历帝。

    由于桂王政权内部的不团结,过了两年,,瞿式耜也在桂林城被清兵攻陷后就义。在桂王政权面临覆灭的时刻,李定国领导的大西农民军,担负起抗清的重任,在西南一带又继续战斗了十多年。

    李定国是张献忠手下四名勇将之一,又是他的义子,最大的是孙可望,李定国是老二。张献忠牺牲以后,留下起义军由孙可望、李定国率领,南下贵州、云南。他们和永历帝建联合抗清。

    1652年,李定国出兵八万攻湖南。先取沅州(今湖南黔阳)、靖州(今湖南邵阳),继攻广西桂林,大败清军,逼得清军主帅、定南王孔有德自杀。

    清廷闻讯大惊,派亲王尼堪十万大军驰援。李定国退守衡州。

    清军主帅、亲王尼堪率军尾追,李定国设伏将清军团团包围,四面猛攻,清军大溃,尼堪被阵斩,全军覆没。

    李定国取得桂林、衡阳两大战役的胜利,使南明的抗清斗争打开了一个新局面。

    孙可望野心勃勃,想逼迫永历帝让位,与李定国一战大败就逃到长沙向清军投降。

    1658年,清兵由降将吴三桂、洪承畴等率领,分三路进攻云南、贵州。李定国大败。永历帝逃往缅甸。

    1661年,吴三桂带领十万清兵开进缅甸,逼迫缅甸交出永历帝,并勒死。最后一个南明政权到这时候彻底灭亡。

    李定国闻讯,悲愤成疾,在西南边陲坚持抗清斗争17年的李定国于1662年病逝。

    140千年一帝----康熙大帝平定三藩

    南明最后一个政权灭亡的那年,顺治帝已经病死,他的儿子玄烨即位,这就是康熙帝。

    康熙帝即位的时候,年纪才八岁。按照顺治帝的遗诏,由四个顾命大臣辅政。其中一个叫鳌拜,仗着自己掌握兵权,又欺负康熙帝年幼,独断专横。别的大臣和他意见不合,就遭到排挤打击。

    康熙帝满十四岁开始亲自执政。这时候,另一个辅政大臣苏克萨哈和鳌拜发生争执。鳌拜怀恨在心,诬告苏克萨哈犯了大罪,奏请康熙帝把苏克萨哈处死。

    打那以后,康熙帝决心除掉鳌拜。他物色了一批十几岁的贵族子弟担任侍卫,康熙帝把他们留在身边,天天练摔跤。

    有一天,鳌拜接到康熙帝命令进宫。鳌拜刚进内宫,就被一群少年给擒拿了。庸把这件事写成了韦小宝的功劳。

    康熙帝用计除掉了鳌拜后。当时,南明政权虽然已经灭亡。但是南方有三个藩王却叫康熙帝十分担心。

    这三个藩王本来是投降清朝的明军将领,因为他们帮助清朝消灭南明,镇压农民军功,封吴三桂为平西王,驻防云南、贵州:尚可喜为平南王,驻防广东;耿仲明为靖南王,驻防福建,合起来叫做“三藩”。

    1673年,吴三桂在云南起兵。吴三桂在西南一带势力大,一直打到湖南。他又派人跟广东的尚之信和福建的耿精忠联系,约他们一起叛变。这两个藩王有吴三桂撑腰,也反了。历史上把这件事称做“三藩之乱”。

    康熙帝调兵遣将,集中兵力讨伐吴二桂。尚之信、耿精忠一看形势对吴三桂不利,又投降了。

    经过八年战争,吴三桂最后病死。

    1681年,清军分三路攻进云南昆明,吴三桂的孙子吴世藩自杀。清军最后平定了叛乱势力,统一了南方。

    但是,正在朝廷庆祝平定叛乱胜利的时候,在我国东北边境又传来沙皇俄国侵犯边境的消息。

    1681年,郑成功之子郑经去世,台湾内部发生政变,年仅十二岁的郑克塽继任延平王位,大权实际上为冯锡范、刘国轩掌握。

    1683年,康熙以建总督姚启圣推荐额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出兵攻台,在澎湖大败刘国轩所率领的郑氏海军,随后明郑纳土归降。

    后挫败沙俄侵略军,签订《尼布楚条约》,确保中国对HLJ流域的主权;三征噶尔丹,并取得胜利。

    但是康熙帝晚年倦勤,出现吏治败坏的现象。另外,晚年发生九子夺嫡事件。

    141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文字狱

    自从平定三藩之乱以后,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稳定下来了。但是,还有一点叫康熙帝不大放心,这就是怕有些明朝留下来的文人心里不服。于是,他采用一个办法开“博学鸿词科”,命令各地官员和朝廷大臣,把有学问的文人推荐给朝廷当官。

    但是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他们是明朝的臣民,到清朝做官是丧失气节的事,不肯应召。其中有一个是著名的思想家顾炎武。

    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人,出身江南大族。顾炎武从小喜欢读《资治通鉴》、《史记》和孙吴兵法等书,十分关心时事。后来参加科举,没有考中,就干脆下决心放弃科举,通读历代历史典籍,研究全国各地的地方志和历代名人奏章,开始编写一本重要的历史地理著作《天下郡国利病书》。

    正当他用心治学的时候,明朝灭亡,清兵南下,江南各地人民都组织抗清斗争,顾炎武和他的两位好友也参加了保卫昆山的战斗。昆山军民跟清军激战二十一天后,因为兵力悬殊,终于失败。顾炎武隐姓改名,在长江南北一带奔走,想组织一支抗清义军,但毕竟势孤力单,没能成功。

    后期,拒绝朝廷征辟,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朴学风气的治学方法,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开山始祖”。

    1682年,去世。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

    《日知录》这书被公认为极有学术价值的著作。在《日知录》里,他写下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名言。

    跟顾炎武同时代的思想家,还有王夫之、黄宗羲,都是参加过抗清斗争,始终不愿应召到清朝做官的。他们在学术上都有很大成就,历史上把他们合称为清初三先生。

    清朝统治者对明朝留下来的文人,一面采取招抚办法。一面对不服统治的,采取了严厉的镇压手段。就在康熙帝即位的第二年,有官员告发,浙江湖州有个文人庄廷鑨,私自编辑《明史》,里面有攻击清朝统治者的语句。这时候,庄廷鑨已死去,朝廷下令,把庄廷鑨开棺戳尸,他的儿子和写序言的、卖书的、刻字的、印刷的和当地官吏,被处死的处死,充军的充军。这个案件,一共株连到七十多人。

    因为这些案件完全是由写文章引起的,就管它叫“文字狱”。

    文字狱最出名的是吕留良事件。吕留良也是一个著名学者。明朝灭亡以后,他参加反清斗争没有成功,就在家里收学生教书。有人推荐他博学鸿词,他坚决拒绝了。后来他索性跑到寺院里,剃光了头当和尚。躲在寺院里著书立说。书里面有反对清朝统治的内容。

    有个湖南人曾静,偶然见到吕留良的文章,对吕留良的学问十分敬佩,就派学生张熙,

    前往浙江吕家求书,吕毅中将其父吕留良遗书全部交与张熙。后张熙受曾静所使投书川陕总督岳钟琪,力劝钟琪反清。

    同时,雍正大兴文字狱,将吕留全部遗著焚毁,吕留良虽死,俱戮尸枭示,孙辈发往宁古塔为奴。

    1735年,乾隆即位,终以“泄臣民公愤”为由,将曾静、张熙处死。

    像这样的案子还是真有反对朝廷的活动引起的。另外有不少文字狱,完全是牵强附会,挑剔文字过错,甚至为了一句诗、一个字也惹出大祸。有一次,翰林官徐骏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字,雍正帝见了,马上把徐骏革职。后来再派人一查,在徐骏的诗集里找出了两句诗:“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挑剔说这“清风”就是指清朝,这一来,徐骏犯了诽谤朝廷的罪,把性命也送掉了。

    清王朝统一后,经过康熙、雍正两朝,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到雍正帝儿子乾隆帝在位的时候,国力强盛。

    1757年,原来已归服清朝廷的准噶尔贵族阿睦尔撒纳发动叛乱。乾隆帝派兵进攻伊犁,平定了平定了大小和卓木的叛乱。

    乾隆帝跟他祖父、父亲一样,除了武功之外,还十分重视文治。他一面继续开博学鸿词科,招收文人学者,编写各种书籍;一面又大兴文字狱,镇压有反清嫌疑的文人,乾隆时期文字狱之多,大大超过了康熙、雍正两朝。

    但是,乾隆帝觉得光靠文字狱来实行文化统治是不彻底的。还有成千上万的书籍藏在民间。

    1773年,乾隆帝正式下令开设四库全书馆。派了皇六子永瑢.和珅担任总裁,真正担任编纂官的都是当时一些有名的学者,像戴震、姚鼐、纪昀等人。

    乾隆帝下了命令,叫各省官员搜集、收购各种图书上缴。

    书收集起来了。乾隆帝就下令四库全书馆的编纂官员对图书认真检查。凡是有“违碍”(对清统治者不利)字句的,一概销毁。

    据不完全统计,在编《四库全书》的同时,被查禁烧毁的图书也有三千种之多。

    这部规模巨大的《四库全书》1782年正式完成,共收图书三千五百零三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

    这对后代人研究我国古代的丰富的文化遗产,毕竟是一项重大的珍贵的贡献。

    142曹雪芹写《红楼梦》

    乾隆帝连年用兵,军费花费很大;他又六次巡游江南,搞得十分铺张浪费。加上下面的官吏贪污浪费成风,弄得国家渐渐地衰弱下来。

    就在这个时期,在京城流传着一本小说,叫《红楼梦》。写书的作者叫曹雪芹。

    曹雪芹原来是一个贵族家庭的子弟。他的曾祖曹玺曾经得到康熙帝的宠信,被派到南方当江宁织造。江宁是南方富裕的地方,织造是专替皇族办服装的,是个攒钱的差使。曹玺死后,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父亲曹梗接替了这个差使,一家三代前后做了六七十年织造官,家产丰富。

    雍正帝即位后,因为皇室内部的纠纷,牵连到曹家,雍正帝下令查抄了曹家。那时候,曹雪芹是个十岁的孩子,看到家庭遭到这样大的灾难,幼小的心灵受到很大打击。

    父亲丢了官,在江宁呆不下去,只好回到BJ老家,生活越来越穷,家庭的灾难又接二连三发生。到后来,父亲曹挂死了,生活更加困难,他只好搬到BJ西郊,在几间简陋的屋子里读书。

    曹雪芹住在郊外,环境变了,接触了一些穷苦百姓,再想起小时候家里的豪华生活,免不了产生许多感触。后来,他决心根据他的亲身体验写出一部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小说,这就是《红楼梦》。

    曹雪芹花了十年时间写这部小说,辛劳和疾病把他折磨得十分衰弱。当他写完八十回的时候,他的一个心爱的孩子得病夭折。曹雪芹受不了这个打击,终于放下了他没有完成的著作,离开了人世。

    曹雪芹死后,他的小说稿本经过朋友们传抄,渐渐流传开来。许多人读了这本小说,又是赞赏,又是感动。但是对这样杰出的著作没有全部完成,总觉得是一件太可惜的事。后来,又有一个文学家高鹗,续写了四十回,使《红楼梦》成了一部结构完整的小说。

    一直到现代,大家公认它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人们不但欣赏它的高超的艺术成就,而且还从那里了解到我国封建社会快要没落的历史和社会状况。直到现在,从国内到世界各国,都有许多学者研究、考证这部伟大著作,人们把这门学问称做“红学”。

    143大贪官和珅

    乾隆帝做了六十年皇帝,在文治武功方面,取得了胜利。他志满意得,骄傲起来,把自己称做“十全老人”。他越来越喜欢听颂扬的话,于是,就有人用讨好奉承的手段取得他的宠信,掌握了大权。

    有一次,乾隆帝准备出外巡视,叫侍从官员准备仪仗。官员一下子找不到仪仗用的黄盖。乾隆帝十分恼火,问:“这是谁干的好事?”

    官员们听到皇帝责问,吓得张口结舌。有一个青年校尉在旁从容不迫地说:“管事的人不能推卸责任。”

    乾隆帝侧过脸一看,那个校尉眉目清秀,态度镇静,乾隆帝心里高兴,问他叫什么名字。那青年校尉回答,名叫和珅。乾隆帝又问他读过哪些书,和珅也无不对答如流。

    乾隆帝十分赞赏和珅,马上升他总管仪仗,以后又派他当御前侍卫。和珅是个非常伶俐的人,乾隆帝要什么,他件件都办得十分称心;乾隆帝爱听好话,和珅就尽说顺耳的。日子一久,乾隆帝把和珅当作亲信,和珅也步步高升。不出十年,从一个侍卫提升到了大学士。后来,乾隆帝还把他女儿和珅孝公主嫁给和珅的儿子。和珅跟皇帝攀上了亲家,那权势更别提有多大了。再加上乾隆帝年老力衰,朝政大事,就自然落在和珅手里。

    和珅利用他的地位权力,千方百计搜刮财富,一些朝臣和珅地方官员,知道他的脾气,就尽量搜刮珍贵的珠宝去讨好和珅。大官压小吏,小吏又向百姓层层压榨,百姓的日子自然越来越难过了。

    乾隆帝在做满六十年皇帝后,传位给了太子颙琰,颙琰即位,就是嘉庆帝。

    嘉庆帝早知道和珅贪赃枉法的情况。过了三年,乾隆帝一死,嘉庆帝马上把和珅逮捕起来,叫他自杀;并且派官员查抄和珅的家产。

    抄家的结果让大家大吃一惊。长长的一张抄家清单里,记载着金银财宝,绫罗绸缎,希奇古董,多得数都数不清,粗粗估算一下,大约值白银八亿两之多,抵得上朝廷十年的收入。后来听说,那查抄出来的大批财宝,都让嘉庆帝派人运到宫里去了。于是,民间就有人编了两句顺口溜讽刺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最近几年热播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可谓把和珅给演活了。

    《144》白莲教

    和珅掌权的时候,清王朝十分腐败,地方官吏贪污横行,百姓怨声载道。当时,在湖北、河南一带,白莲教又盛行起来。有个AH人刘松,到河南传教,利用给百姓治病的机会,劝人入教,后来被官府发现,流放到甘肃去。

    刘松的徒弟刘之协和宋之清逃到湖北,继续传教。他们宣传说,清朝快要灭亡,将来会出现新的世界,入教的人都可以分到土地。当地的贫苦农民受够地主剥削的苦,渴望得到土地,听了这个宣传,纷纷参加了白莲教。

    白莲教首领刘之协到了襄阳,用“官逼民反”的口号,发动群众起义。

    1796年,也就在嘉庆帝即位那年,白莲教徒在湖北宜都、枝江等地举行了起义。襄阳地方有个白莲教首领齐林,原定在元宵灯节起义,不料走漏了消息,遭到官府的袭击,齐林和一百多个同伴被杀害。

    齐林有个年轻的妻子叫王聪儿,原是个江湖卖艺的女子,从小练得一身武艺。她决心给丈夫报仇,就和齐林的徒弟姚之富一起,重新整顿起义队伍,率众十余万纵横驰骋于鄂、川、陕、豫四省,英勇战斗了两年多,虽然最终因起义失败而自杀,

    女英雄王聪儿牺牲后,各地起义军继续进行反抗官府的斗争。清王朝共花了九年工夫,才把这场大起义镇压下去。但是,清王朝经过这场严重打击,从此一蹶不振。

    嘉庆帝死后,他的儿子宁琝即位,就是道光帝。道光帝即位后,清王朝越来越衰落,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乘机加紧侵略,民族危机越来越严重。

    145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是一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也是清朝近代屈辱史的开端。

    1839年,因为鸦片对清朝祸害严重,于是道光派出林则徐到虎门销烟,英国政府就以这个为借口,派出远征军侵华。

    1840年6月,英军派出海军少将乔治·懿律、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率领四千人进攻清朝。

    最后清朝失败并赔款割地,就是这个时候割让了香港岛。

    清英双方签订了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打这以后,中国从封建社会一步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英勇的人民为了反对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统治,前仆后继,开展了不屈不挠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近代史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