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南明最后一位太子 » 第301章 厦门海战,大明水师不朽(下)

第301章 厦门海战,大明水师不朽(下)

    可是,满清水师的如意算盘又落空了!

    这二三十艘战舰上的明军水师操舵手不愧是这个时代最为精通海战的老兵,他们凭借着战神的勇气和海神的技术如幽灵一般穿插在清兵水师的中型战舰之间,终于在半个时辰后穿过十几列清军战舰,成功得抵达了海门和厦门的狭窄航道。

    “周将军,你领十艘战舰拦住后面的清军,我领十艘战舰拦住前面的清军!“

    “周瑞遵命!“

    “兄弟们,列阵迎敌!“

    一道慨然求死的军令下,二十多艘明军战舰分作三列,成功堵住了狭窄的航道,而他们自己则完全暴露在满清千艘战舰的包围之中!

    海面已经被战舰所覆盖,只余下明军将士永不停歇的喊声:

    “为了大明,为了大明!”

    一边倒的兵力劣势,连鬼神都难以企及,只能扼腕叹息,等待着死神对他们的收割!

    唯一令人期待就是这些求死之人能继续多久!

    弹指一挥间,还是半刻钟,又或者是一刻钟?

    时间一滴一滴过去,弹指一挥间,大明的勇士们还在;

    半刻钟,大明的勇士们还在;

    一刻钟,大明的勇士们还在!

    两刻钟,大明的勇士们还在!

    ……

    三个时辰,三个时辰!陈尧策和周瑞率领的二十余艘小型战舰以‘全部战亡的代价’竟然奇迹般得挡住了清军主力舰队长达三个时辰(六个小时)!

    就在这一刻,哪怕是冷血无情的战争之神也感到一股寒意,他微微动了动手指,战争的天平终于倒向了大明!

    “海面是否已经平静?”明军水师主帅郑成功沉着的立于中军舰头,一手挥动指挥旗,一手握着宝剑,问左右将校。

    众将齐声唱诺!

    顷刻间,海平面上刮起了强大的东风,海上波涛翻滚,风吼涛立,一海皆动,船只上下剧烈的颠簸起来。

    先前逆风逆潮的大明水师取代了满清水师处于了顺风顺潮的位置,一边倒的屠杀重新上演,只是先前的配角现在变成了主角!

    “拔碇迎战,为了大明,出击!”

    “为了大明,出击,出击,出击!”

    六百艘大明战舰发起总攻,从两面向大伤元气的满清舰队包围过来,主帅郑成功亲自驾着一艘轻便的小舟,冒着硝烟与炮火,往返穿梭于波涛起伏的战场,在海水的摇晃中来回于各战船之间,指挥这场气势恢宏的总攻。

    此时,满洲舰队几经攻势受挫,士气早已倾颓。加上久困波涛之上,生于白山黑水的满洲旗兵无不头晕目眩,许多人呕吐不止,战力本就大打折扣。面对大明巨舰的横击,毫无还手之力,一艘艘满载登陆八旗部队的运兵舰起火燃料、下沉,海面上飘浮着蝼蚁般的求救人群,在明军无情的射杀与挑砍下“僵尸布海”,无数艘战船消失在海平面上。

    清军兵败如山倒,几乎全部被击沉、夺获,海面上到处是船只的碎片与尸体,翻滚的红浪上下起伏。清军主帅达素、李率泰等弃船而逃,侥幸身免。

    数日之后,这场海战的结果摆在了北京城皇帝和众位议政大臣的面前!

    *****

    “众位爱卿,东南的局势你们怎么看?”年轻的顺治皇帝脸色有点苍白,他已经被这份战报气得半死,多亏了有上一次磨盘山惨败垫底,他这一次情绪才不至于完全崩溃。

    鳌拜取代了索尼,第一个上前应话。

    “陛下,老臣以为东南虽然战局不利,但却不足为患?郑氏出身海盗,所长乃是海战,只要我军避开海战,坚守内陆;他们也无济于事,鞭长莫及。”

    “鳌少保,你的记性也未免太差了,难道忘了就在一年前,郑氏兵临江宁城下了吗?”索尼对鳌拜咄咄逼人态势甚为不满,不慌不忙得插了鳌拜一刀。

    “江宁的事情,鳌拜自然不敢相忘,”鳌拜没有抬头,颇有底气说道:“郑氏之所以兵强马壮,索大人可知为何?”

    索尼叹气道:“郑氏控制了海域商贸,从中牟利,钱财滚滚,自然兵强马壮。”

    “索大人可有应对之策?”

    “这,…”索尼一下子被鳌拜问得呆了许久,接着才道:“老臣还是赞同施琅的提议,我大清应建立一只强大的水师,方能彻底击败郑氏,永绝后患。”

    “索大人,你兴许忘了我满清八旗是马背上得了这天下,而不是乘着水师战舰,”鳌拜遥遥头,痛惜道:“可怜我八旗一万健儿就因为索大人的一句话,白白断送了性命!”

    “鳌少保,你…莫要血口喷人。”饶是索尼老持稳重,如乌龟王八,也不敢背上这口大黑锅,跳起来指着鳌拜的鼻子骂了起来。

    “两位爱卿莫要争吵,”年轻的顺治皇帝轻轻咳嗽几声,罢了罢手,劝道:

    “两位爱卿都对大清一片忠心,所言也都是为了我大清的万里江山。至于这次兵败,若要追究其责任,那也该是朕的过错。都怪朕好强,想一举灭了郑氏,好一心对付西南的李定国,这,这都是朕的错。”

    “老臣该死,”索尼、鳌拜等四位议政大臣一起跪下,请求大行皇帝的宽恕。

    “众爱卿莫要这样,快快平身吧,”顺治皇帝挥了挥手,从皇帝龙椅走了出来,行到鳌拜身边,柔声问道:“鳌少保,你适才有话没说完,你来说说,对付郑氏有何妙计?”

    鳌拜受宠若惊,朗声道:“老臣昨日接到海澄公(黄梧)写的‘平贼五策’,觉得颇为有理,特带来给陛下瞧瞧。”

    说着从衣袖中取出一卷纸,双手举过头,自有太监接了递到顺治手中。

    顺治打开一瞧,苍白的脸色变得愈发无力,他咳嗽不停,吓得献策的鳌拜身子不住发抖。

    顿了许久,顺治才自言自语道:

    “海澄公的策略虽好,只是太不人道,有违天理;迁界二十里,所累百姓何止千万,陷朕于不仁;杀同安侯(郑芝龙)陷朕于不义;挖郑氏祖坟,陷朕于不孝…鳌少保,此事暂且搁置吧。”

    鳌拜见顺治皇帝身体不佳,忙叩首道:“老臣鲁莽,让陛下受惊了。”

    “此事与鳌少保无关,澄海公之策,可谓釜底抽薪……看来郑氏的确不足为患。”顺治皇帝的脸色稍稍缓和一些,又问鳌拜:“鳌少保,西南的局势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