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南明最后一位太子 » 第384章 詹事府的营收

第384章 詹事府的营收

    张煌言细细看完,发出啧啧赞叹声,盛赞道:“殿下之才,胜户部尚书多矣。”

    朱慈煊笑了笑,没有谦虚客气,指着表格道:“慈煊资历尚浅,对于户部之事不甚熟悉,尤其收支列项更是粗浅,还请先生指正。”

    “殿下谦逊,微臣指正不敢当,请教倒是不少,“张煌言遂指着表上方收入项下方列示的明细项,认真问道:

    “殿下将收入项分为:日常收入和非日常收入两大项目,微臣尚能理解。但日常收入项下所列的自有财产经营所得、关税、商税、矿税、地税…,微臣就不解了。

    据微臣所知,詹事府收入项甚少,如今微臣所知的就是晋王和蜀王私下拨付给殿下的三十万白银和二十万石大米等行军必要物资。就算取了安南,也不过多些地税收入,何来其它?”

    “先生此言不妥,”

    张煌言虽然在大明读书人中见识翘楚,但难免受时代所限,将政府财政收入锁定在地税、盐税、茶税上,正如先前他会慷慨陈词得反对郑成功出兵台湾一样。

    朱慈煊摇了摇头,取出中南半岛的地图,指着岘港位置笑道:

    “先生可莫小瞧了这小小港口,这安南的岘港可是一个大金矿。据慈煊所知,整个东亚和东南亚二成以上的海外贸易皆在此交易。我们只需取了岘港,便可以坐地收取源源不断的关税和商税,保守估计,安南的阮氏每年收取的税银不下好几百万。”

    “是延平郡王说的?”张煌言眨了眨眼睛,吃惊得望着朱慈煊。

    “正是,”朱慈煊点了点头。

    这信息是他前世阅读大航海时代掌握所得,由于满清和日本幕府先后开始闭关锁国,东亚的商人不得不选择在岘港交易,整个岘港就像前世的某宝平台,坐收交易中介税。

    再说,他现在将此功推给朱成功倒也合情合理,毕竟朱成功也知晓岘港是个大宝藏;如果自己不出现,他也会派手下大将杨彦迪前往侦查。

    “倘若真是如此,那可真是老天爷赐给我大明的好礼物;”

    张煌言眼睛瞪得大大的,盯着地图上的岘港好一会儿,又看看东面的升龙府,满怀欣喜道:“安南的南方可以提供源源不断的税收,而北方的升龙一带沃土千里,是个天然的大粮仓,若能收复安南,钱粮便都不缺了。”

    “正是如此!”朱慈煊点了点头,又心平气和道出收复安南的难处:

    “安南民风彪悍,黎氏窃权后,蛊惑安南百姓,致使安南百姓远离中土、视我大明如仇寇,要收复安南可谓步步唯艰。”

    “殿下不必忧愁,”朱慈煊笑了笑,振振有辞道:

    “如今安南内乱,此为天时;有水师相助,此谓地利;安南自古便是我大明领土,黎氏阮氏郑氏连年征战,祸害百姓,殿下亲征,溯本规正,此谓人和;天时地利人和皆在殿下手中,何愁大事不成?”

    张煌言受儒家思想束缚,骨子里并不重视边番安南;之所以愿意随同出兵安南,更多是为了守护朱慈煊;但现在听了朱慈煊的一番言论,竟发现安南与大明国运息息相关,不由开始给朱慈煊鼓劲。

    这是朱慈煊乐意看到的结果。

    对于领导团队来说,团队领导成员必须在战略目标上高度统一,这是团队取胜的关键所在!

    朱慈煊拳头握得紧紧的,重重敲打在桌子上,掷地有声道:“谢谢先生勉励,无论付出多少艰辛,小王一定要彻底收复安南,将他改造为我大明振兴的基地。”

    “微臣一定全力相助,”张煌言面色峻然,拱手行礼。

    “好,”朱慈煊会心一笑,将心思收了回来,继续先前关于詹事府收支的话题:“先生对营业收入其它事项可有困惑?”

    “自然有,”张煌言拍了拍脑袋,指着纸张上写的‘债券融资’,呵呵笑道:“这是何物,还请殿下不吝赐教。”

    朱慈煊挠了挠头,理了理思路,简要说了发行债券流程;他估摸着这东西枯燥乏味,所以只挑着要点讲解。

    不料张煌言听得津津有味,竟然抱着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

    朱慈煊无奈之下,只好举了实例,将自己通过陈家明向缅地华商募资情况前后讲了一遍,张煌言开心得拍手称快,连道:“殿下真乃神人,竟然能创立此聚财神器。”

    顿了顿,又沉思了一会儿,语气委婉得很,轻声道:“恕微臣多言,此物虽好,可解燃眉之急;但人心贪婪,还需慎用;否则遗祸无穷。”

    朱慈煊心中暗暗咋舌:“牛逼的人就是牛逼,虽然见识不如自己,但一领会,便知其利弊”,连连点头:

    “先生举一反三,慈煊佩服,这发债融资需严格限制;尤其是天下升平之时,更易增祸端。若是有一日,慈煊头脑发热,欲大发债券,还望先生多多警言!”

    “殿下非常人,自律简朴,自不会滥发,何须微臣多言?微臣所虑,不过是担忧殿下的龙子龙孙罢了,”

    张煌言诚惶诚恐,见朱慈煊不以为然,才捻须笑笑,追问道:“殿下如今向陈家明先生发了多少债券?”

    “应该不到一百万,”朱慈煊笑了笑,又想了想,摇头道:“慈煊已经两年没与他们联系,不知他们进展如何?待到了合浦,与家明和阿亮好好谋算一下。”

    “那微臣就先以每年五十万记上,”张煌言拿起笔,记录了一个数字,又指着支出项目下的明细事项问道:

    “殿下将支出项分为日常支出和盈余准备金支出,这日常的军饷、兵粮开支微臣知晓;但这计提盈余准备金支出,微臣苦思冥想,也无法领会。”

    盈余准备金也是二十世纪才有的概念,朱慈煊笑了笑道:

    “这是为将士们的后续生活、抚恤所计提的准备金;比方说吧,如果我们这次顺利攻下岘港,夺取阮氏首府顺化,怎么得也有几百万银子所得。若是直接分完,虽能图一是之快,但非长远之计。

    慈煊既然许诺要为太子护军将士的后半辈子提供依靠,那便需未雨绸缪;比如将所得资金部分预留下来建立专门账户,用于战士抚恤所得,专款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