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南明最后一位太子 » 第387章 谋划粮草

第387章 谋划粮草

    朱慈煊收回目光,继续将注意力投在粮草预算收支表上。他再看粮草预计支出项:见粮草二月到五月都有不少盈余,到了六月底,盈余足足有三万石之多。

    可到了七月份粮食开支一下子从每月的一万石跃升为每月四万石;每月粮食短缺一下子高达两万石!七月份尚有一万石盈余,到八月份末粮食开始短缺一万石,九月份短缺三万石,到十二月份累计缺粮高达九万石。

    “先生以为,到了七月,我军的规模需扩大到十万吗?”朱慈煊根据张煌言编制的支出项,开始了合理推测。

    “启禀殿下,这是微臣先前的推测,微臣拟计划攻破顺化府后增兵十万。”张煌言忙开口解释:

    “安南南部有人口数百万,各地驻军不下二十万;即使我军顺利攻下阮氏首府,若无重兵把守,也难保阮氏旧部不兴风作浪;更何况我们还要出兵郑氏,一旦分兵,更显兵力不足。”

    “先生想得周全,”朱慈煊微微颔首,寻思片刻,脸上呵呵笑了几声,尽量缓和缓和气氛,才望着张煌言,郑重说道:

    “小王以后要走的是精兵简政之路;小王麾下的护军,至多五万足矣。还请先生明白。”

    他的计划里,要将迁徙到安南的大明百姓全部实行‘军民合一’的模式,就没有必要维持大规模的军队;一来自己掌控不住,二来也没有必要,能打造出五万规模的精兵已足以与天下英杰争锋了。

    “微臣明白,精兵简政,此乃正道之选,”张煌言躬身一礼,恍然道:“殿下的意思,军中粮草供给,不足为患;真正缺粮的是延平郡王从沿海迁徙而来的大明百姓。”

    “先生一点即通,慈煊佩服,”对于张煌言的默契,朱慈煊心中有一种知音感觉。

    正如张煌言所言,相对于军中的粮草供给,朱慈煊更担心的是那些迁徙而来的大明百姓。朱成功一代枭雄,人命对他来说,只是数字罢了。他才不管会饿死多少人。

    若只是迁徙来十万、二十万还好,省着点吃,粮草供应勉强能凑合,临时不够也可以向当地的茂名府、合浦府求助;若是朱成功大展神威,迁徙来五十万以上百姓,那就必须妥善细致安置,对于粮食的管理必须细致起来。

    “先生,粮草尽可能留在合浦港口,若是安南的粮粮食可以自足,便不用往来运输,免得途中浪费。”

    虽然海上运输,粮食损耗相比于路上运输好许多,但哪怕损失一二成粮食也是几千人的性命;他实在不敢马虎。

    “请殿下放心,微臣定会全力以赴,安排妥当;延平郡王那边,微臣也当尽力协调。”朱慈煊说完这些,忧愁道:

    “但殿下欲将大明百姓迁徙至顺化府和升龙府,即使军民结合,第一年的粮草依旧不足。”

    朱慈煊啊了一声,笑道:“请先生在先前营收开支一项里面写明,詹事府所有余钱优先用来购买粮食!”

    “殿下英明,”张煌言拍了个响亮的马屁,脸色惭愧道:“可是微臣力薄,即使有钱也无处购买到粮食。”

    “何止是先生,延平郡王不是也困扰于此吗?”

    朱慈煊笑了笑,眼睛转了转,拍手道:

    “慈煊倒是有个法子,不晓得能否行得通。家明兄弟在中南半岛经商,曾经帮着慈煊发展当地华人商会。如果安南的南部有许多华商,兴许可以通过他们筹集粮草。昔日蜀王领十万兵入缅地救驾,也是家明兄弟领着当地华商捐助的粮草。”

    “只怕安南与缅地不同,”张煌言摇头道:“缅地虽在百年前脱离大明自立,但缅地王室对于大明百姓只是提防并不敌视,是故缅地大明百姓有几十万之多;大明百姓勤劳节俭,很快就能富家一方;

    可是,安南黎氏内乱,视大明百姓若敌寇,据微臣所闻,黎氏当年掌权后,大肆捕杀大明百姓,昔日迁徙的几十万汉人已经被屠戮一空,侥幸存活之人也是战战兢兢,并无多少财富积蓄。”

    “安南北方肯定是靠不上了,北方是黎氏的老巢,这两百年经营下来,哪有汉人的立锥之地?”

    朱慈煊长长叹了口气,期盼道:“如今只能寄希望南方了;据慈煊所知,南方一直是安南的蛮荒之地,阮氏被郑氏逼走南方,孤立无援,不得不实行仁政,又大力发展商贸,那里可有不少华商。”

    在他前世的印象里,似乎岘港也有不少华商的足迹,这也是他敢于出兵安南的底气所在,当然,具体还有待与陈家明确认。

    “怪不得殿下如此有信心,”张煌言对朱慈煊有点迷信起来,捻须大笑道:“只要当地的华商能帮我们筹措一年粮食,安南之路便顺坦无比了。”

    朱慈煊却没那么乐观,安南南方并非产粮之地,纵使那些商人肯帮忙,也不能抱太大期望,他将之记在心里,没有道明;脸上呵呵笑了几声,缓和了气氛。

    张煌言却低声提醒他:

    “殿下,若是将钱财全部用来购买粮食,那殿下出自联合贸易公司的钱怎么办?”

    “这简单,”朱慈煊呵呵笑道:“先将钱投入联合贸易公司作为出资款;然后由联合贸易公司董事会授权,将这笔款项以一定的利息借给太子詹事府即可。如今联合贸易公司荷兰人的款项尚未到,他们不会提出反对意见。”

    “还可以这般操作,微臣今日真是大开眼界,”张煌言愣了一下,眼睛闪了闪,轻轻哦了一声。

    “适才与先生交流,慈煊受益匪浅;如今大军即将出征安南,先生有什么高见?”朱慈煊见钱财收支和良才收支的事情已经有了眉目,便将话题转到了对安南用兵上。

    张煌言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殿下既已经通晓了粮草军饷,接下来的作战方针就明了多了。”

    “请先生指教,”朱慈煊听了立刻来了兴致。

    “指教不敢当,殿下想必心中已有良策。”张煌言笑道:“以微臣看来,攻取安南,不可循序渐进,需速攻;以最短的时间击破安南阮氏的主力,击溃他们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