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我的故事从三国开始 » 第四十章 再遇商队 归汉归汉

第四十章 再遇商队 归汉归汉

    后面不再有追兵,几人的脚程自然放慢许多,同时也是为照顾兰昭,毕竟是个有身孕之人,在之前的逃亡颠沛路上没有发生意外,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一路上赫连、阿单出力不少,阿单是一个身形矫健敏捷之人,和青云一样是一个善射之人,从手法技巧来看,在可地延没有少偷学。因为赫连身材高大魁梧,能扛会宰,烤肉做得极好,青云就常领着阿单去射猎些野羊什么的,一路上倒也未短了吃食。

    草原之人性情豁达,一路打野味烤食凭添了些生活情趣,又都是年轻人,自然不会总将悲伤常挂于心。越往南越没有北漠寒冷,气温转暖,树木也逐渐变多。

    一日,看见远方一大队商队,无人骑马的匹极多漫山遍野,牛车结队犹如长蛇,护卫之人一眼望去亦有数百人,规模之大实为罕见。队中有一面汉字大旗,上书一字为“张”,知道是汉商,这就好办了,简直让青云欣喜若狂。

    青云令众人稍待,自己一人独自骑行而去,到了商队说明自己要见你老板,商队护卫见其穿戴异于常,一身甲胄配刀骏马,气度不凡。毕竟在草原也是当过大帅之人,这身行头都是当时专门打造的,再加上坐居上位,少不了养成些上位者的气质。一般人见了自然没有怠慢之礼,也省去一些麻烦,直接见到商队老板张世平。

    青云一眼认出这老板就是他在草原托付送口信的人,张世平看了青良久却一时没有认出来,时隔几近两年,因为青云此时气质大变,而且长大不少,自然不是那么容易认出来的。

    青云见了哈哈大笑道:“张老板可真是贵人多忘事啊,我是当年托付你送口信被掳草原的那个汉人啊,你不记得了。”

    张世平一拍大腿,大喜道:“哎呀,记起来了,我记起来啦,想不到时隔不久你已经长这么大了,这不是在难为我嘛,自然不能马上想起,咱们不要在外面站着了,快到帐中一叙。”

    张世平极为热情地将青云请入帐内,亲自烧茶奉酒以待,见青云有些狼狈,但观其气度大胜于前,于是问道:“当年我从草原归来,未有片刻耽误就令人将你的口信送到,当时张汛家中还在为办丧事,听到你的消息非常高兴,今日你又能自己走到这里,说明已经脱困。”上下仔细将青云打量了一番,接着说道:“我令人观你这一身装束行头应该经历颇多吧,不妨说与听听?”

    青云也仔细观其表情,没有找到作伪之处,赶紧起身拜道:“当年之事,先生未取酬一分而信守承诺,青云在此谢先生大恩。”新着自己这将近两年的经历简略的说了一遍,张世平大惊道:“原来如此,我们深入草原采购时,听到有一部落任一汉人为大帅,当时别提有多惊讶了,原来是全是贤弟所为,真是让人叹服啊。可如今...,又何故至此?”边说还边看青云衣服上一处不太明显的破损处,果然商人的观察力是细致的。

    青云又将叛军偷袭杀了主母纳兰之事,自己一直逃亡至此的事也简略的说了,可谓是坦诚公布,没什么好隐瞒的。张世平听得很仔细,时不时还问些细节之处,饶是他走南闯北自认见多识广也不禁啧啧称奇不已。

    不自觉中已时过良久,青云提到:“在这广袤异地草原能两次相遇,你我还真是有缘之人。”得到张世平的认同后接着说道:“此次虽然侥幸脱困归汉,入城却有些不妥之处,不知世平兄可良策相助?”

    张世平非常热情,叫青云但说无妨,力所能及定会帮忙。青云则将妻子姐妹及随从两人,皆为异族如何过关,入境后又当如何等等急需解决的事说了一遍。

    捏着短须,想了一小会的张世平说道:“此事好办,你等混进我商队护卫中即可入关,关内多有杂胡内迁之人,到时再造名籍,以后自可自由出入各城而无碍的,前方不远即为代郡马城,我等正准备入关,你即可招呼你的人过来一起。”

    青云谢道:“如此就要叨唠世平兄了,名籍之事必然多有疏通之处,此事就劳您多费心了。”说完掏出一锭金子搁其案前,也不停留转身即走。

    张世平乃是中山豪商,见青云历事不凡,待人有度,有意结交,自然是不愿收钱的,抓上金子,跨步往前将金锭直送青云怀中,说道:“我虽是行商之人,却素敬英雄之辈,你即以兄相称,我岂能不以弟相待,此许小事万莫挂心,但由为兄处置,尽可安心。”

    青云也不是个矫情的人,却也不能少了礼数,拜道:“如此就多谢兄长恩情了,青云必记于心,我这就去接糟妻接来见兄长。”张世平大笑称善,一直相送至商队外。

    青云找到众人,将相谈之事与兰昭等人说了,皆欢喜不已,收拾完毕即随青云见了张世平,张世平见到兰昭等女眷个个相貌气质俱佳,皆有倾城之姿,随从也是人材一表,更坚结交之心。

    在知道兰昭有身孕后更是立马安排了一个上好的牛坐,让其妻妾、姐妹乘坐,赫连和阿单则并骑于侧,赫连满眼的憧憬之色,自己则与青云共乘一辆,以便促膝而谈。

    牛车上,张世平问道:“如今归汉,可有计划?”

    青云告曰:“我本马邑县屯长,领兵百人,因战败被掳,如今得归,自然是要回去述职的。”

    张世平一边捏须,一边说道:“以为兄之见,此非良策,你在异族久居,且娶异族女子为妻,必为人所疑,未必起用,不如另择出路。”

    青云拜道:“我也是一路踌躇,苦思而未有良策,请兄长赐教。”

    张世平说道:“你之踌躇只因不了解局势,要不然以你谋略必有至此,依愚兄之见,你一被掳之人不到两年间能就一部大帅之位,虽败犹荣,且你尽知杂胡情报。而乌桓校尉就在上谷郡宁县,乌桓校尉总理鲜卑、乌桓防务及外事,不如去他那讨要个差事,你去了必为重用,岂不强过马邑县屯长百倍,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之理也。”

    上谷郡不置都尉,只设乌桓校尉,下有属官长史、司马、军司马各1名。而且较之一般的郡都尉权力更大,秩比二千石的实权大将,有开府之权。除防务以外,还有外交和外贸之责,代发朝廷给乌桓的物资,以及调动各边郡守军的权力,另有屯田兵数万,可谓是独当一面的大将。

    “新败之将安敢言勇,何况我初入边境,并无引见之人,如之奈何?”青云知道张世平话还未完,自然是顺杆而上,看他如何说道了。

    张世平捏须笑道:“这几年为了打通与鲜卑、乌桓商路,我与乌桓校尉多有往来,可为贤弟引见一二,所以贤弟还要随我一起去上谷郡。”

    于是,商队则继续按计划路程返回中山郡,张世平带了几名随从,领着青云等人一直前往宁县,但在出发前就把兰昭等人的名籍全部办好,可见能耐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