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我的故事从三国开始 » 第四十一章 帐前对策 准备返乡

第四十一章 帐前对策 准备返乡

    话说,几人来到上谷郡宁县,住了不过两日,张世平就见到了乌桓校尉刘宝,听了青云事迹,也应证了情报的真实,开玩笑,毕竟是守边大将,这点情报手段都常规手段了。

    刘宝是知道张青云,也知道他几乎所有的主要事迹,但并未阻止张世平述说,因为他要知道青云都跟他说了多少实话,同时,也间接估摸下青云的为人。

    乌桓校尉对张青云非常感兴趣,定于次日相见,张世平自然飞快回报消息。

    次日晨,张青云带上赫连、阿单和张世平一同前往,甲胄衣物都已修补,焕然如新,现在已经年有十八岁,身板挺拔,矫健有力,绝对当得起一表人材四个字。

    等乌桓校尉处理完事务,召张世平、青云等人入帐,赫连和阿单自然是立于帐外,他俩是行头,虽然进不去,但一定是要带上的,这也是身份的象征,贵族的日常,必要的排场必须安排。

    乌桓校尉刘宝看着如此年轻的青云,打量了一会说道:“虽然我知道你年纪不大,却没想到如此年轻,真是英雄出少年啊!”青云忙谦逊施礼道:“将军过誉了,今日得幸一睹将军风采,才是我辈楷模,我还不如十之一二,尚需加倍鞭策才是。”

    刘宝点头,略有些入眼,招呼他们入坐后,近侍早已摆好茶饮款待,刘宝开门见山道:“我主掌边郡防务,关于你的事我是略有耳闻的,你在鲜卑部落能被推为大帅,自然是能力超群,而又因身为异族,胜固欣然,败亦不悲,若易位而处,我亦无胜算。”

    接着说道:“我虽有线报定存偏差,而你亲历必有见识,今日归汉,不如说说鲜卑的连年寇边,边境之地苦不堪言,当奈之如何?”

    早料定必有考效,没想到这么快,青云对曰:“愚见浅薄,既然将军问起,我就说上一说,望将军指点一二。”清清嗓子说道:“连年寇边而不能止,妄动兵戈,绝非上策这是其一,满朝大臣必有阻挠这是其二,所谓上兵伐谋,以分化之策挑其内讧自可让其无暇南侵。”

    “喔!”刘宝直身略微前倾,示意青云继续说。

    “和连虽死却立子骞曼为汗,但其子尚幼,其兄之子魁头正与其争夺汗位,而我部阿史那反叛背后必有魁头支持,而我部在之前已经吞并了阙居部和慕容部,成为原二十部最大部落,而魁头收服了阿史那,已势不可挡,其必就汗位。

    但骞曼亦不容小觑,历经两代经营,还有众多旧部追随,而拥护骞曼还有诸部大帅的一已之私,以前鲜卑以强者为尊,檀石槐在草原改制首创世袭相承,但这是人性所致,众部落必然效仿,所以骞曼虽幼,必不会被魁头所灭,两者相持不下,对我大汉是有利的。”

    青云见刘宝并未说话,于是接着说道:“依我之见,不如派一上使多携金宝美侍与骞曼求和,认其为汗,财物可以多些,坚其志养其力,两者必然势不两立不为和睦,我再伺机而动,如此事可成也。”

    刘宝大喜称善,说道:“贤侄所谋深远,有一两拨千斤之效,看来你能助柯拨破偷袭,败两部,绝非侥幸。”说着把眼看了下张世平。

    张世平立马起身道:“青云年少有为,素仰将军威名,愿为国家效力,欲在帐前听用,若蒙将军不弃,是他三世造化。”

    刘宝反问道:“青云竟有如此报国之心!”

    青云拜道:“正是,我本马邑屯长,在异族为帅并非本意,如今得归自当报效国家,虽死无怨,盼将军成全。”

    刘宝把手虚扶一下说道:“我帐前正缺一位军司马,有俸千石,你可愿意?”

    青云再拜道:“蒙将军错爱,青云当效死命。”乌桓校尉的权重,早已听张世平说过,而这个军司马可大不同于一般的军司马,仅次于乌桓校尉之下,领兵视情况而定,少则数千多则上万,能任此职自然是喜不自胜。

    刘宝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但你身份特殊,毕竟在鲜卑部任帅,娶鲜卑大人长女为妻,此事还要报奏朝廷,最终还要由上定夺。”

    又聊了家常,张世平与青云正要告退,刘宝叫住说道:“军报往返快则十天,慢则数月,而青云初归必然思乡情重,你可趁此空档返回省亲,亦解思亲之苦。你即无定职,大可多住些时日,半年内返回即可。”

    待青云他俩谢恩退出帐外,刘宝已经迫不及待了,立马准备笔墨纸砚,书写建议以青云的分化之策奏请朝廷,与鲜卑说和之事必然还是由他乌桓校尉办理,此事若成,这是大功一件,而且朝廷说和物资必然不小,他亦可克扣一二,这数字是绝不会小的。

    青云别过张世平之后,妻妾早已等候多时,青云如实相告,众人大喜,欢雀不已。

    娄昭眨巴着大眼睛好奇的问道:“军司马的官有多大?能统兵多少?千石之俸是多少?我们以后可以吃好多好多好吃的了?”

    青云捏了捏有些头痛的眉心,听兰昭说道:“你就说说吧,让我们也长长见识。”

    青云无奈只能一一给她们解释完说道:“此事还需由朝廷定夺,还作不准,不要高兴的太早。”

    娄昭则嘟着嘴说道:“什么嘛,还没我部兵多,也不大啊。”青云汗颜。

    又说起了,乌桓校尉准他返乡半年之事,兰昭愕然不自觉得摸到了从青云夺到的张嫣送他的香囊,她心里是知道张嫣与青云关系一定不简单的。青云也看出她的意思,于是说道:“虽非亲生父母,我与他以叔侄互称,但他们却将我视如己出,我受人大恩,如今得归,岂有不见之理。”

    兰昭还是不甘心地问道:“我真要去?”

    “自然要去。”不料此时,小妾韩婷却在一旁偷偷哭泣。

    问其何故哭泣,韩婷说道:“父亲本是巨鹿郡杨氏县县令,获罪流放于北境之地,又被掳至草原,幸遇公子才得保全清白之身。我虽是妾室,也希望让我家人知道我尚在人间,身处何处即可,望公子、姐姐成全,携我去杨氏县省亲如何?”

    兰昭正如所愿,自然是能晚一日见到张嫣就晚一日的,于是说道:“孝心可佳,探望亲人,自然是应当的,那我们就先去杨氏县吧。”

    其实青云也是一样不知道如何面对张嫣,但又有心里的一个声音一直在清楚的告诉他必须要去。听了韩婷和兰昭的话后,也觉得没有问题,时间充裕,就当去游玩亦无不可,立马采纳了兰昭的提议。

    几人商议已定,立马命赫连、阿单去采购物资补给以备路上之需,青云也将去杨氏县的想法告诉了张世平,张世平表示正好顺路,于是相邀同行。

    次日,青云与张世平一起到校尉府辞行后,就再次踏上新的旅途,青云也没想到,这一决定迎来的却是全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