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蓝天的使命人生 » 第14章:死亡体验

第14章:死亡体验

    接下来的话题,我觉得与其空说,还不如真切的体会一次死亡,当然这个体验死亡,不是真的去死。

    活着的人永远无法体验到真实的死亡。因为死了也就没法活下去了。其实在我们班白小刚的离去,让大家也感受到死亡。

    今天我们也来做一个假设,我们把中间这个讲台当做死亡的一个棺材,他能让你体验到死亡的那一刹那。

    在临死之前,我们可以来采访一下你的感受。我希望每个同学都可以来参与一下。

    这样,让你真心体会一下死亡的感觉,只要躺在这个讲台上,我们会盖上一层白布,就算是死亡来临,有谁想上来体验一下的,举手。

    这时,已经有很多同学积极举起手来。赵丹钰选择了之前就非常积极的黄敏同学。赵丹钰说,黄敏同学,还是你先来,请先躺好。黄敏上来躺好,这时班主任毛天明拿着一块白布盖上。

    “好,黄敏同学。我们假设你已经濒临死亡,已经奄奄一息了,亲朋好友现在都来看望你,回顾你的一生,在这弥留之际,在你的记忆中,如果你能带走,你最想带走的是什么?”

    黄敏说:”如果能带走,我最想带走的是那个爸爸妈妈给我过生日的晚上,那还是我十岁生日的晚上。我感觉到非常的幸福和温馨。这两年爸爸妈妈都在外地打工,都没有给我过过这样生日。”

    赵丹钰继续问“你现在最想对这个世界说什么?”

    黄敏带着伤感的语气说:“我想说,爸爸妈妈谢谢你,谢谢你把我带到这个世界,虽然很短暂,但是我感觉到很美好。爸爸妈妈如果有来生,我希望你们多一点时间陪陪我。”

    “好,每一个来认真体验的同学都值得鼓励,掌声送给我们的黄敏同学。”

    一阵掌声响起,待黄敏走下去,赵丹钰接着说:“还有谁愿意上来体验的。”

    同学们似乎都很愿意来体验一下这个死亡的感觉,也许因为有了仪式感和参与感,会让人更加感觉到真实。

    所以也更加去认真的去思考如果真有那么一天的时候。反过来这些,会促使每个人更加去珍惜以及去做自己最想做的一些事情。

    就这样,一个接着一个。虽然短短的几分钟。但是却给每个参与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毛天明在一旁也非常认真的听着,同时也让他更加了解到每一个同学内心深处。

    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班会也即将结束。

    虽然大家都津津有味的听着这个美女老师的分享,听他讲课或许是一种别样的享受。

    其实要讲的内容很多很多,时间有限,只能讲其中的一部分,毕竟自从人类认识到死亡之后,先贤们都在研究死亡。

    不管是哲学家,还是心理学家,作家,医生,学者等等都在探究死亡这个神秘而有趣的课题。

    接下来是提问时间,同学们可以问任何相关的问题。不管是之前分享过的内容,还是现在的困惑都可以问。

    这时,班上的同学也都积极举手。赵丹钰无意间选到了吕雨慧的同桌徐乐。徐乐算是吕雨慧的好朋友。毕竟两个人是同桌,他们也非常的好。

    徐乐知道吕雨慧这么多天没来上课,肯定和白小刚有关。其实那天毛天明宣布白小刚的离去,吕雨慧失声痛苦,徐乐很想安慰吕雨慧,可是却不知道怎么安慰。

    这让她很难过,也有点自责。毕竟好朋友在最脆弱的时候,她没有帮忙。

    所以她最知道的是,如何安慰吕雨慧。当然,她不能直说,而是问道:“赵老师好,我是徐乐乐,我想问一下我们如何安慰那些遭受亲人死亡的人呢?或者我们如何安慰遭受重大挫折的人?”

    赵丹钰一听,马上就说“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问题,谢谢徐乐,请坐下。”赵丹钰接着说:“其实,真的想要安慰一个人,还是不容易的。

    尤其是一个刚刚丧亲的人,或者遭受重大打击的人,很难。我们可以去尝试,但是没有必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毕竟能不能走出来,很大程度来讲,要看当事人自己。

    所以我们除了需要些耐心,还需要一些温柔和善解人意吧。

    首先,我们要知道,我们要安慰的这个人现在处于什么状态,因为什么事情才会导致这样。这个非常重要的。

    就像我们去看病,医生要问我们具体的病况,然后才能对症下药。

    但是很多时候,当事人并不一定愿意告诉你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需要一定的技巧,需要在合适的时候去关心和问当事人,当然这也取决于你和当事人的关系。毕竟有些事情可能当事人不想让你知道,那你也没办法。”

    赵丹钰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当然如果我们知道了,我们就需要了解他处于什么状态。

    而不是以上来就只说这一句:“别太难过了。”或者说,“节哀顺变”吧。

    我们可以这么说,但是如果想真的安慰对方,那么其实这样作用不大。还不如什么都不说,在适当的时候,给个拥抱可能效果会更好。

    当然有时候,什么又不说,好像又过意不去。毕竟两个人的关系这么好,无论如何也要关心一下。”

    我们再来看看,当我们遭遇亲人死去,或者重大挫折时,会面临什么情感的状态。

    首先,我们会否认。我们觉得这不可能呀,怎么会这样呢。我们不相信这是真的,我们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紧接着,有的会愤怒,或者说愤愤不平。

    尽管这样,还是希望不是这样的,就会想老天爷呀,能不能再给我几年,不行的话,几个月也行,或者几天也可以,只要我完成什么什么。开始讨价还价。

    接着,就难过了,消沉了,抑郁了,最后不得不接受现实。这就是整个人面临死亡的心里过程。

    其实想想看,我们在遭受重大打击或者挫折的时候,是不是也是这么个心里过程。比如,亲人的离开,失恋,重要考试的失败,是不是这样?”

    赵丹钰看着台下的同学,同学们似乎都觉得讲的太对了。尤其,是对挫折记忆犹新的人,回想着过去确实如此。

    赵丹钰接着说,也许我们也很难发觉这个人现在处于什么状况。有些是可以说的。那就是试图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感同身受。

    虽然这个世界上没有感同身受。但是会有类似的经历。就比如说我刚才说的这个过程。很多人经历过。

    你可以和对方说,“我知道你很难受,虽然我曾经也经历过类似的情况。很痛苦,不过我现在我仍然无法想想你心里的那种痛苦。如果你愿意听我说什么,我可以把我的曾经和你分享一下。当然如果你愿意说些什么,我也很乐意听。”

    这样会让对方感觉到自己不是孤单,自己不是被抛弃的,就是有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会愿意和你沟通,如果愿意和你沟通,那么就有机会进一步的了解,然后做针对性的安慰。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愈的能力,能够去表达,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只要自己能够想的开,不要钻那个牛角尖,慢慢去适应由于丧亲或者重大挫折所带来的改变。

    当然我们也可以帮助对方去应对这些改变。适应改变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尤其是对亲人的离去,有的甚至都一直很难适应。

    所以一方面需要时间去恢复,另一方也需要慢慢的转移这种和丧亲的心里联系。不过作为旁人,我们能够给予的就是多关心,以及多给一些鼓励和帮助。

    等到他们慢慢恢复后,他们也会变的更加坚强和强大。就像尼采所说的“任何不能杀死你的,都会使你更强大。”.谢谢。时间关心我就先回答到这里。

    下面还有最后一个问题,留给谁呢?来,这位,蓝天同学。这时赵丹钰指着蓝天,赵丹钰对蓝天的印象很深刻。

    第一次见到蓝天,还是从吕雨慧给的合照中,后来开家长会时,有那么一点点印象。

    一直到白小刚的生病,她和女儿吕雨慧一起去看白小刚,当时刚好蓝天也在,就这样才算真正认识了这个女儿传说中的人物。在医院的时候,他们竟然也聊的非常开心。接着就是上次在白小刚家。

    蓝天从头到尾都一直很认真的听,竟然完全没有了像听其它文化课那样的颓废。这似乎对他来说是雪中送炭。

    之前,他一直没有举手。现在是觉得自己真的有疑问需要别人解答。蓝天一直想不通的是,白小刚的留给他的使命是什么。所以为了这个疑惑,他要利用这个机会。

    蓝天站了起来“赵老师,是的。我叫蓝天。我有一个问题,你觉得是否有什么使命,会让一个人宁愿放弃生的机会,而直面死亡?”

    恩,也是非常好的问题。这当然有,比如这首诗,大家一定听过:“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始终视死如归,在国民党的威逼之下,宁愿死也不会屈服。他被捕后,写给自己的老婆的信中说:抛头颅、洒热血,明翰早已视等闲。也就是说他为了共产党的使命,早已经把死亡置之度外了。

    为了使命,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就像***所说的:为着共产主义牺牲,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

    如果说夏明翰,***是为了使命,最后被杀死。而有的人,是主动一心赴死。实在我们的哲学领域里,就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哲学家,堪称西方哲学奠基者,苏格拉底。也许你们也听说过。

    历史上有苏格拉底之死。当时,苏格拉底以引进新神、毒害青年的罪名,被在雅典公民大会第一次陪审团投票判处苏格拉底有罪。

    惩罚有三种选择让苏格拉底选择,一种是坐牢,一种是流放,还有一种是罚款。当时并没有给苏格拉底判死刑。

    而苏格拉底却一个都不选,因为无论选哪个都表示承认了有罪。他坚持说自己是没有罪的,并做了精彩的申辩,后来这些辩词被他的学生柏拉图写成了《苏格拉底的申辩》这本书。

    这个申辩很长,有很多是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不过在申辩中,他说他是神赐给雅典人么的礼物,应该把我当作国家英雄,放在国家英雄馆内供人敬仰才对。

    如果非要让他在三个惩罚中选一个,他会选罚款,不过只罚款1个铁币。这把整个陪审团惹怒了。后面进行第二次投票。判处苏格拉底有罪,并判处死刑。

    当他他的很多学生以及很有钱的朋友看到他被判处死刑,都愿意出重金帮助苏格拉底免除死刑。或者让苏格拉底逃狱等等,这些苏格拉底都一概拒绝了,他说如果这样做,实际上是承认自己有罪,我不能这么做。

    也许在我们普通人眼里,觉得苏格拉底是不是太傻了?暂时承认又没关系,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等放出来再慢慢证明自己没有罪嘛。

    可是在苏格拉底的眼里,他自己的哲学就是一切。他坚持自己的哲学使命。他说过,对哲学家来说,死是最后的自我实现,因为它打开了通向真正知识的大门。

    所以面临死亡,他反而很开心。而他的死也成就了他的哲学,也成就了他的人生。最后他说出了名言: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究竟谁过得更幸福,唯有神知道。

    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个人的死亡是可以为自己的使命而服务。

    就像,夏明翰,是共产主义为使命。苏格拉底,他的哲学,他对知识真理的追求就是他的使命。而具体是什么使命,每一个人都不一样。我们只能从自身去找,这个是没有统一的标准。

    但是有一点,就是这个使命就是我们愿意用一生去奉献,哪怕去死,我也愿意。所时间关系,我就先回答到这里。如果还有什么问题,欢迎下课后我们单独可以沟通。

    这是赵丹钰能够感觉到现在的蓝天和自己的女儿吕雨慧有些相似。毕竟白小刚的离去,对于白小刚最亲近的两个同学而言,打击也是最大的。她是真的希望能够帮助到这个她从内心上欣赏的年轻人。

    在同学们的一片掌声下,赵丹钰结束了这次课程的分享和讨论。

    这给每一个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也包括吕雨慧,这也是她第一次静距离听自己的母亲讲课,让她更加直观的认识到赵丹钰确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教授,也进一步加深了对母亲的内心依恋。

    毛天明的感受,或许比同学更为深刻,毕竟他自己对死亡的理解,要超过同学。这让他更加系统的理解了死亡的问题,也觉得自己能邀请赵丹钰来分享是个非常英明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