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华娱:从裸婚时代开始 » 第39章 雅迪

第39章 雅迪

    邀约的广告方品牌五花八门,从服装、家具、餐饮、到小型门户网站、老年人保健品等等,各式各样,合作费用有高有低,低的只给40万,高的竟能叫到150万。

    给40万的是比较成熟的品牌,给150万的则只有一类——老年人保健品。

    无良商人希望利用张然在《裸婚时代》中的“好儿子”形象为产品背书,转头去骗老年人的钱。

    这种合作是在自毁前程,正常人都无法接受。

    其他的品牌的给价格都在50万左右,这对他这个新人来说比较合理,因为这不是一年的价格,事实上,所有合作的时限都只有半年。

    一般广告方和艺人的合同分为短期和长期,

    短期合同的时间在3个到6个月,一般出现在上升期或者爆火艺人身上,广告方认可他当前的热度,但对他未来的趋势没有把握,因此不会冒然给出大合同,而是选择稍稍观望。

    长期合同的时间在一年以上,成熟艺人则是两年起签,因为他们希望自己的商务关系更加牢固,更有利于自己的钱包。

    这对广告方来说却有一定风险,因为艺人形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旦出现丑闻,就等同于抹黑品牌,因此只有“腰杆最硬”的艺人,比如孙丽这样的大青衣,才会受到长签的青睐。

    张然是新人,刚刚爆红,半年一签,还算符合市场规律。

    即便如此,接广告时也要慎重,风险是相互的,艺人也会受到品牌的影响。

    更重要的是,对于艺人来说,作品涨人气,广告耗人气,接的广告越多,观众的观感就会越低,大家其实都很慎重,很少有饥不择食的现象。

    最终,张然选择了一个电动车合作品牌——雅迪。

    这个品牌给的价格并不高,甚至属于较低的行列。

    但相比其他,雅迪的形象很健康,它不会遇到丑闻,作为电动车行业的领军企业,其未来的发展也会节节攀升。

    和健康的品牌合作,对艺人的形象也是一种加持。

    ......

    酒店套间的客厅中,雅迪公司企业策划部的几名负责人正围坐在一起,和金敏英面对面的谈话,他们在商量具体的合作项目。

    一般商务合作的内容为1+1+1,即拍一个视频,一套平面,还有一个线下活动。

    艺人会给8个小时用来拍摄(包括视频和平面),8个小时出席线下活动,总计付出时间16个小时,赚得钱由几万块到2000万不等。

    这里的8个小时拍摄,可不是从开始拍摄到拍完最后一张照片,而是从艺人进门算起,化妆,吃饭,上厕所,休息,都算在里面。

    其收入之高,躺平之赚钱,可见一斑。

    雅迪提供的合作内容也是类似,拍一个广告片,拍一套海报,然后在首都最大的专卖店参加一个线下活动,成本不到24小时,张然可以获得45万元的收入。

    敏英聊得神采奕奕,精神焕发,这份事业似乎很适合她,合作谈的很顺利,张然和雅迪互相欣赏,可以说是一拍即合,没有妖魔鬼怪出来反对。

    张然在旁听,他翻看着策划案,心里升起些别样的想法。

    和现在不同,那时诸如电动车的广告宣传视频没有一丁点的包装,厂商会罗列一堆数据,然后大吼出来。

    比如“香飘飘奶茶,销量绕地球14圈”“雅迪电动车,年销量超过200万台”,和“江南皮革厂倒闭了”之类的街头广告没什么区别。

    张然要拍的视频内容也是类似,他骑着一辆电动车,以一种十分开心的状态,在不同布景内绕上几圈,然后对着镜头大喊出产品数据,

    “雅迪电动车,连续5年全国销量领先”

    “质量可靠,当然更受欢迎!”

    “雅迪电动车,国内电动车领军品牌!”

    他还需要骑在一众群演的最前列,仰头对着摄像机,微笑着大声说:“谁骑……!”

    群演们则一起喊道:“……谁知道!”

    特别有既视感,是不是?

    张然不太喜欢这个内容,广告不应该只是罗列数据,还要更多得传递情感价值,这样才能更容易影响买家的偏好。

    用现在话讲,不能太low

    他希望按照自己脑海中的想法来。他希望自己代言的广告有深度,有内容,它应该是艺人的作品,会增长人气,而不是单纯地消耗人气。

    但广告的内容由雅迪负责,公司内部肯定已经一致通过。

    张然只是售卖形象,没必要提出反对意见,事实上,艺人接广告是为了钱,而不是为了内容。

    他正在思索这些,企业策划部一名叫做胡少宇的负责人之一已经看出来他神情不对,

    “张老师,你觉得哪里不合适,价格吗?”

    胡少宇30来岁,是刚刚提拔上来的“新领导”,明明新官上任三把火,可奇怪的是,他虽然表现出了专业度,但偶尔会心不在焉,因此他才会注意到张然的异常。

    “不会吧,咱们给的价格已经不低了哟,是不是对雅迪本身不满意呢?”

    另一位主要人物刘庆斌笑着说道,他今年50岁左右,从工程部门的基层员工,一路升迁到广告部门的负责人,特别专注于产品的各项参数,这些“冰冷的吼叫式”内容,多是出自他的手笔。

    会客室一下安静了,所有人都看向张然。

    敏英的目光里也带着询问,她以为自己哪里做的不好。

    本来说不说都无所谓,但胡少宇似乎也对这个广告不太感冒,既然人家诚心诚意地问了,也不必藏着掖着。

    张然一笑:“钱很有诚意,我也喜欢我们的品牌,但我有一点儿不明白。”

    胡少宇说:“张先生有什么不明白,尽管问。”

    张然说:“咱们这个雅迪,到底在卖什么呀?”

    通过看似不应该存在的问题吸引对方的注意力,之后一步步抛出自己要表达的内容,这是张然的习惯。

    这话一出,其他人脸上果然涌现出十分震惊的表情。

    刘庆斌说:“张先生太爱开玩笑了,我们卖的电动车呀。”

    “哦,原来是这样。”张然盯着张庆斌:“你们卖的电动车,其他公司也卖的电动车,那为什么顾客要买你们的,不买别人的呢?”

    刘庆斌立刻滔滔不绝起来,我们电池怎么样,我们的加速度怎么样,我们的耐用度怎么样,零件的磨损率怎么样……

    他陷入了产品的思维误区,一切以参数,以生产力为宣传点,事实上,对于顾客来说,他们不但需要解决方案,更需要情感价值。

    就像米其林卖的不是轮胎,而是安全;星巴克卖的不是咖啡,而是场景;耐克不是在卖鞋,而是卖一种感受,可口可乐卖的不是甜水,而是一种“幸福”。

    产品如果只有参数,它将很容易被替代,但如果它能与用户的情感联系在一起,它就会在他们心里牢固地扎根下去。

    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买家不是要买一个3/4的钻头,而是要买一个3/4的洞。

    还有四个字并没有被现在的雅迪看重,那就是——用户体验。

    换句话说,雅迪不应该只是在卖电动车,它要卖一种唯有它能带给乘客的体验。

    那这种体验是什么呢?

    答案和张然有关。

    胡少宇明显地猜到了什么,眼里却闪动着光亮,他想说话,但看了一眼刘庆斌,肩膀又塌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