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五代官商 » 第二十五章 鞭炮声声

第二十五章 鞭炮声声

    “过了年郭威的兵变就要发生了,然后后周代后汉,本来郭威柴荣还想大展一番鸿图,可惜他们爷俩有本事没福气,打下了基础却让赵匡胤赵大哥一次陈桥兵变闹剧抢走了胜利果实。唉,这才叫世事难料,说起来柴荣比赵匡胤有本事多了,如果今后有机会见到柴荣,倒不妨和他结交结交,咱虽然不是什么张良诸葛亮,但是好歹比五代这些能人们要多知道一千多年的事,就凭这怎么着也能办几件长脸的大事,说不准还能改变中国逐渐积弱的命运。”

    站在郑府大门口没住脚面的雪窝中跺着脚,郑斌一边和门前来往的街坊打着招呼,一边双手拢袖漫无边际的瞎想。

    郑斌一个月前见到赵匡胤等人时还曾有过匡扶天下的志向,但赵匡胤他们自从去了柴荣的帐下,一直没有与他联系过,人家要发达了,何必去理会一个见了几回面、只能算说话还投缘的小小店主呢?要说什么一面定金兰,那根本就是小说家言罢了。所以郑斌虽然依然满怀激烈,但却只能踏踏实实的经营生意。

    此时已是腊月二十三,中国古历小年。府里头两个中年女仆刘妈妈、冯妈妈正领着婉儿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郑玄则带着其他仆人在各院打扫卫生,准备干干净净的过个年,而大管家郑贵已经领着何四与前些日子挨了打的冯五去客栈取年货了。干活的事是轮不到东家的,客栈里又逢小年儿歇了业,郑斌无所事事之下只得溜达到大门口去看雪景。

    算算时间,郑斌来到五代已经两个多月。人的适应性很强,两个月的时间就已经使郑斌从打扮到语言完全符合了五代人的特点,如果不是心里还有现代的记忆,郑斌甚至怀疑自己根本就是一个五代时期的人。

    说起来两个月没有白忙活,在郑斌的左冲右撞下,邺北客栈已经重新成为邺城首屈一指的饮食场所,名满天下说不上,但名震邺城一点也不夸张,而且……嘿嘿,城北郑氏养殖场也已经紧锣密鼓筹备的差不多了。

    现在客栈掌柜孙有海已经老实了许多,他老小子不老实也没办法,自从邺北客栈重新兴旺起来以后,郑斌就收了他的财权,只让他管理帐目,而出纳钱款的事则专由新招来的帐房先生管理。

    这帐房先生不是固定的,因为孙周吴等家和郑斌连锁经营,郑斌便在他们的客栈里都设了专门的管帐人员,同时为了不使他们长期固定在一个地方而与别家串通一气坑害邺北客栈的利益,郑斌还专门制定了按月轮流坐店制度,让他们在各客栈之间转起来。

    “少爷。”

    “少爷。”

    这时候冯五推着辆满载的独轮车与郑贵、何四一起从巷口转了出来,他们看见郑斌在门口站着,一阵点头哈腰就要进门。

    “等等。何四,你抱的那是什么东西?”

    何四的机灵不是吹的,本来郑斌让他过了年再来客栈打杂,但他根本没有等过年,郑斌离开小村第二天,他就卷着个小铺盖卷搬到客栈里去了,美其名曰“先适应适应环境”(这是血霸把古人语言翻译成了现代话,古代人当然不会说这种词儿)。小年客栈歇业,何四也没回家团聚,而是自荐到了郑家帮忙,顺便拉近一下与主人的关系。

    此时何四怀里抱着一大堆独轮车装不下的东西,反倒是郑贵两手空空,跟甩手掌柜似的。

    “桃符爆竿啊。少爷。桃符是辟邪的,爆竿会炸,小的想着不能和其他东西放一块,所以便抱着了。”

    何四很隐蔽的为自己表了功,把手里的东西向郑斌伸过去,以便郑斌看清楚。

    “爆、爆竿?就用这东西祈福!”

    看着何四伸到眼皮底下的十多个散发出火yao味的短竹筒,郑斌腿都软了,他知道唐朝时期就已经有用火yao填充的竹筒做炮仗(大概是老多和晴了他们发明的),但却没想到这么大,直径足有四五公分,长度也有十公分。老天,这么大的竹炮仗要是爆炸,就算比不上炸弹,那威力至少也得是二踢脚的几十倍!真不知道古代人是怎么想的,这玩意儿要是炸了房子还祈什么福?

    郑斌吓了一跳,几乎没看清爆竿旁边刻着“神荼”、“郁垒”四个楷体大字的一对桃符。

    “就这啊,老年间都是这,少爷您这是……”

    郑贵看着郑斌惨白的脸,还以为他发了羊角风,连忙问道。

    “噢,爆竿。好好。”郑斌脸色终于由白转红,他发现自己还是没完全溶入五代生活。一个爆竿就吓成这样,实在是丢脸,“爆竿好,动静大过年可以吓凶兽。不过我倒是想起了另一个驱邪迎福的好法子。”

    “噢,少爷有什么好法子?”

    郑贵因为客栈的兴旺发达,现在看郑斌的眼光已经完全变了,一听郑斌又有了新花样,一张老脸顿时笑成了天津卫狗不理。

    “贵叔,你去找些厚实点的纸。何四跟我来。”

    终于有事干了,咱也来点发明创造。郑斌一阵兴奋,说着话直奔前厅而去。

    鞭炮在中国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唐初的时候,有人将硝石装入竹筒中燃放,以后火yao出现,人们将硝石、硫黄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燃烧,产生了“爆仗”。唐代称其为“爆竿”。

    上面这些不知道跟王修他们(我怎么老是剽窃老多呢?汗一个先)有没有关系,但却是史实,然而爆竿虽然达到了古代人辟邪迎福的心理目的,但由于竹筒装zha药爆炸力远远大于现代的鞭炮,所以杀伤力可想而知,唐朝人五代人没想到把这东西用在军事上实在是辽国人的运气,但如此用于民间,危害性那就不言而喻了。

    厚纸裁成小方块,昂贵的宣纸咱好歹还能买得起,那就裁成条搓成引线。郑斌虽然祖宗八辈没人在鞭炮厂工作过,但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小猪跑吗?鞭炮咱也是没少玩的。

    竹筒爆竿自然是不能用了,但里面的火yao却是必须用的,感谢上帝佛祖老天爷,幸好这时候已经有火yao了,要不然以郑斌的知识量,还真没本事配制出火yao来。

    将竹筒塞盖小心打开,再将里面的黑火yao倒出一点抖于小方纸片中央,然后略微卷起纸片轻轻的将上面的火yao抖成一个小长条,再卷成厚厚的小纸筒在一头插上引线,最后再用点半干的泥把两头堵好……在郑贵等仆人的好奇目光中,历史上最早的一枚三分之一个小手指粗细、半寸长短的小鞭炮便隆重问世了。

    “少爷,这能行?”

    郑贵很是看不起这枚在历史上号称第一的小鞭炮,这玩意是不是太小了,而且能做什么用?

    “试试再说。”

    郑斌满脸的自信,吩咐冯五点了一支香拿过来后便雄赳赳的走到了院子里。冯五这人自从那次挨打后已经变老实了,他是郑斌帐面上挂了号的贼头,郑斌大人大量,打了他一顿却没把他送官,也没把他赶出家门,这已经是老冯家祖宗烧高香了,冯五哪里还敢小偷小摸?郑贵等人心中好奇,也议论纷纷的跟了出来。

    点火!看着手中鞭炮沾了些火yao的引线哧哧燃烧,郑斌心中很有成就感。分寸得拿捏准,不能炸了手,扔出去也不能掉在雪地上再炸,郑斌小时侯好歹也是扔炸炮的行家,看着引线快速的燃了一半才用一个完美的抛物线将炮仗扔了出去。

    “啪——”

    终于响了,虽然声音小了些。嗯,大概是堵头用的泥有些潮湿。但这一刻火yao的发明人附身,他不是人,而是一枚炮仗!

    然而郑斌并没有听见预想之中的惊叫声,当他回身向郑贵他们看去时才发现,那些家伙居然满脸黑线的呆住了,连拍手叫好这种拍马屁的便宜事都忘了做。

    “少,少爷。”郑贵很严肃,但郑斌却发现他明显是在憋住笑,“用这东西驱邪企福似乎有点,有点象放……”

    奶奶的,是不是象放屁声?这不是笑话人嘛!郑斌面子大跌,黑着脸回了前厅。

    逼到墙角没退路,看样子今天不弄出点花来是过不了关了。郑斌在众目睽睽下连续做了二十多个比刚才那个要大出一倍的炮仗,并且并列成排用长纸捻铰缠成一挂二十响的小鞭炮。

    “啪啪啪啪……”

    “连响!”

    一阵清脆的鞭炮爆炸声后,仆人们都把嘴张成了O形,纸做的爆竿居然可以连响,这一个震惊顿时把他们刚才的轻蔑一扫而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