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五代官商 » 第二十六章 过年发财

第二十六章 过年发财

    “少爷,咱们再去做!”

    何四震惊之下第一个反应过来,他虽然机灵,但毕竟是小孩心性,一见到这种成串的鞭炮发挥出与爆竿不一样的连响威力后,马上来了精神。

    “好,去做去。”

    郑斌大是欣慰,面子总算没丢,这样的话就要好好的生产几挂象模象样的鞭炮,也好庆祝庆祝来到五代后的第一个新春佳节。

    不到半个时辰之后,郑家前院偏厅之中已经是火yao味弥漫,小年店铺不开门,郑斌便让何四去相熟的药石店央求来了一大包黑火yao。这火yao之所以在药店卖,是因为五代人受炼丹术士影响,把火yao也当成了一味药,这真是无知者无畏,不过好象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把火yao列为药品,那么看来火yao还是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的,要不然为什么叫做火“药”呢。郑斌不通医道,所以也就不深究其原理了。

    大作坊就要有大作坊的样子,在郑斌的带动和指导下,何四,冯五也加入了生产鞭炮的行列,而那些听到异响赶过来看热闹的仆人中也有一些大胆的,看着少爷亲自操刀,不免手痒,也在认真观摩学习后开始动手造炮仗。而郑贵呢?这老东西不管是看上去还是实际上都是个胆小鬼,此时站在门外好奇的看着,比送完灶王爷赶过来趴在门边“观礼”的刘妈妈、冯妈妈以及婉儿躲的都远。

    人多就是力量大,两个时辰后,五挂两百响的鞭炮就已经诞生了,郑斌为了防止再出现放屁一样的响动,所以让仆人们每弄出一个炮仗便放到院子里太阳下曝晒,等数量差不多时在用纸捻串起来做鞭炮。

    “都躲远点。”

    郑家大门内的院子内,何四拿着根点燃的香向众人挤眉弄眼,他自告奋勇当了点炮手,目标就是那挂郑玄用一根长竹竿挑起来的两百响鞭炮。

    何四好歹亲眼见证了历史上第一挂二十响鞭炮在郑斌操纵下爆响的整个过程,此时信心十足的走上前去,用手将鞭炮下的长引线整理好,然后香头靠近,等引线发出“哧哧”声后,这小子象个被老鹰追逐的兔崽子似的钻到郑斌身后捂起了耳朵。

    “啪啪啪啪啪啪……”

    一阵清脆剧烈的爆响划破长空远远的传了出去,众仆都惊讶的张大了嘴巴。俺哩个娘咧!刚才只是远远的听见了响声才赶过来看热闹,哪里想到近距离观摩居然这样震撼人心。

    那些仆人倒还没什么,毕竟只是被震慑住了,但郑玄和婉儿却惨了:郑玄自持胆大本领强,根本没把那挂小鞭炮当回事,当何四溜走的时候他还裂开大嘴乐呵呵的在心里嘲笑何四的胆小,正是因为他张开了嘴,鞭炮爆炸产生的烟雾碎屑毫不吝啬的进了他的嘴里,呛得他扔掉竹竿满脸黑的鞠身大声咳嗽起来,要不是他与鞭炮之间还有一段距离,只怕现在“郑玄”这个名字已经改成“豁子嘴”了。

    而婉儿呢?她本来也象郑玄一样没想到鞭炮的响声这么大,所以一开始还站在郑斌身边看热闹,但当鞭炮爆响以后,她顿时花容失色,尖叫一声,双手捂耳慌不择路趴进了郑斌的怀里,很是无辜的被郑斌吃了豆腐。

    “少,少爷。吓死人了!”

    婉儿芳心震动,一门心思光想着刚才的可怕场景,根本没注意到郑斌手脚不老实,待稍稍安下些心来,居然声音颤抖的品评起鞭炮来。

    嗯,嗯,刚才摸到哪里了?怎么感觉这么滑腻?

    赚了便宜的郑斌心满意足的回想着刚才的“幸福”。婉儿这小妮子太过矜持,明知早晚是郑斌的人,但等老太太七七过去,却明显在躲着郑斌,生怕自己被那什么。要不是郑斌这些天在忙客栈里的事以及筹建养殖厂的事而分不出心来,以他没有了法律约束而突然变野的心态,差不多就要霸王硬上弓了。要说这事儿真是没法说,看看人家好男人王修大哥家的二女,人家那小妮子真叫一个早熟,十四岁就上赶着想那事,实在是人比人气死人。(老多,饶恕我吧!)

    “别怕,有我呢。”此时再不表现男子汉气魄收获芳心更待何时?郑斌大哥似的微笑道。

    这时候大门外已经挤进了不下一二十听见异响来看热闹的街坊,他们看着满地的碎屑,同样瞪大了双眼。

    “这是我们少爷做的鞭炮,驱邪迎福用的,吓着了大家,实在是得罪得罪。”

    何四真不愧是人精外加人来疯,看到自己一手操作的爆响引来了这么多人,利马从郑斌身后钻出来解释了起来。

    “鞭炮?怎么响这么长时间?”

    “天,岂不是比爆竿还要厉害!”

    ……

    众闲人们大惊失色的议论了起来,目光满含羡慕的看向郑斌。

    原来大家都能接受鞭炮!郑斌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这可是个商机……

    “何四,敢快再去拿一挂鞭炮来放给大家看看。”

    商机不容错过,郑斌连忙让何四再取一挂鞭炮来演示。何四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进偏厅取出鞭炮,本想自己一个人显摆显摆,一旁的郑玄却连忙接过去再次充当起了“炮架子”。

    “啪啪啪啪啪啪……”

    “郑少爷,给我来一挂。”

    “文斌,别忘了四叔,你只管开价!”

    “还有我,还有我!”

    “郑大官人,也卖给我一挂如何?”

    在鞭炮再次爆响以后,中国的第一单鞭炮生意便在邺城郑家前院里达成了。

    “东院王六叔三挂,两百七十钱;西邻苏三奶奶五挂,四百五十钱;巷口邹员外五挂,四百五十钱;布店鲁大官人四挂,三百六十钱……”

    作为“鞭炮生产车间”的前院偏厅里,郑贵被一大帮嘈杂的各色人等围在一张长条案边,他提笔在铺开的宣纸上“唰唰”的忙着记录预定数,说起来龙飞凤舞速度够快的了,可是“客户”们还是嫌他老手老脚动作慢,一个个争先恐后的向前挤着高喊自己要的数目。

    口口相传的广告威力很大,到了天擦黑时,郑家前院里已经挤满了人,全部都是预定鞭炮的。由此可以预见,不出一两年时间,纸质鞭炮就将风行于大江南北了。

    看着嘈杂的人群,郑斌心中志得意满,咱人缘怎么就这么好捏?虽然鞭炮的生产工艺很简单,很快就会被有心计的人学去,根本不可能形成行销天下的产业。但趁现在还没人学,好好的造些鞭炮,过年钱就不用掏老本了,春节之前后院马棚就临时改成鞭炮车间吧。

    郑斌自在那里得意洋洋的算计,当孙有海领着一个瘦小的年轻书生来到他身后时,他依然没有注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