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辽文忠王 » 093济民赈灾称贤王(6)

093济民赈灾称贤王(6)

    赵延晖权衡之后,信步回到屋内,颇有些无奈道:“贤侄啊,某等亦有苦衷啊。流民涌入建州,必扰民生乱,是以拒流民。汝亦瞧见,仅昨夜一夜,恶案数十起,某等亦是为护建州百姓。”

    “理解。”韩德让说道:“然拒民本可安民于外,不必射杀,诸公处置失当,以致尸横遍野,诛诸公三族不冤。”

    顿了顿,又语重心长说道:“一亩草场养十五只羊、三头牛,十万只羊、五千头牛,所需之地万余亩而已。然,尔等贪得无厌,大肆兼并,致使流民遍地,死不足惜。”

    赵延晖闻责喟叹,朝廷的政令也是计算过得失的。小小的‘改耕为牧’确实没错,确实是他们太贪了,朝廷没有算到底下会如此贪得无厌,借此圈地十万余亩。

    可他也没办法,大家都想趁这东风,扑来咬上一口,撕下一块。尤其,卫王也想食此饼。在各方挟裹下,这块饼只能越做越大,大到他亦没法收场。

    赵延晖苦笑道:“就算我等州府抵命,田地亦回不到耕农手中。‘改耕为牧’乃国策,因互市,朝廷每年增养十万只羊,退了田,这些牛羊往何处畜养?该圈的地还得圈,不过是再换一茬人来圈罢了。”

    韩德让了然道:“此,便是《论流民之乱》三篇所议,灾民之事闹大后,陛下必会上朝议论。届时,在下六叔上此三篇论书,阐述耕牧之别,各有所用。而后将祸水西引,提议以兵征西、北草原诸部,拿地,畜牧。随后,六院部故人得在下手书,请征。”

    “这……这……”赵刺史怔住,这韩家四郎好生伶俐。

    韩德让缓下来,劝告道:“彼时,伯父退田安置流民,将州县贪吏、下令射杀百姓之人送押捺钵,上《请罪书》请失察之罪,并阐明补救之策,可得减罪。”

    赵延晖看着手里的几份文书,沉默良久。这年轻人一套打下来,算是将朝廷内外,来处去处,安排得明明白白。

    韩德让又威胁道:“退田之事,还请伯父亲力而为。但有一处不退,晚辈则以流民之怨,迫使朝廷诛祸首、抚民心。伯父亦勿为平事端、绝后患,而妄想谴死士刺杀晚辈。”

    于旁侧看热闹的萧燕燕听得此言,当即笑道:“夫君莫怕,汝若有个三长两短,我请皇帝舅父斩其全家。若皇舅不准,我亲自领人将他等灭门,大不了以命相抵。”

    赵延晖闻言苦笑,这小两口一唱一和的,是在告诫他,不论他们在此,出了何种意外,一律算在他赵延晖头上,灭其满门。

    赵延晖无奈道:“既如此,那便退罢。只是吃进去容易,吐出来难,那些大户、豪族各有牵连攀附,必不能甘心割肉。”

    韩德让说道:“不割肉便割命,望诸公权衡。”

    赵延晖苦笑着离去。

    待赵延晖远去,萧燕燕这才不满道:“怎还放过他等?这等贪官污吏不该抄家么?”

    韩德让未答,倒是耶律贤替其解释道:“封疆大吏不是轻易能处置的。朝廷处置,要权衡其家族势力,卢龙赵氏唐末时即经略燕云,已历数代,其势可比玉田韩氏。再者,人为财死,退田之事极难,非朝廷一纸书令,底下便听的。有些事,地头蛇比强龙好办。”

    耶律贤与韩德让相望一眼,他们还年轻,不必意气用事。他们可以等,等到大权在握时,将这些害群之马清理干净。

    韩德让又为难道:“眼下还有急事。”

    “不是都退田了么,还有何事?”萧燕燕问道。

    韩德让说道:“粟,巳月种,戌月收。麦,清明后播种,至未月末熟。因北地苦寒,一年仅一熟,本当囤粮过冬,如今颗粒无收。”

    “如此,岂非近一年无米可食?”萧燕燕这才明白过来。王公贵族五谷不分,哪里晓得这一毁,就断了一年的口粮。或者,他们明白,然则不屑。

    耶律贤亦愁苦道:“我虽令王府送粮来赈济,亦济不了一年之久。”

    韩德让也忧心道:“且流民久游荡无业,确易生歹恶之事,不得不防。”

    本在一旁听话的韩匡武,此时笑道:“尔等何须忧虑,此事亦不算没着落,那些豪族贪吏惹来的事,岂能不出些血。”

    韩德让回看他一眼:“十叔还想抄家呢?”

    “抄何抄?那是吓唬人的。”韩匡武笑道:“刀子,未必尽是硬刀子,软刀子亦可用。譬如,修城墙、修河堤、修路、修桥、修宅子。所需费用,让豪门大户认捐,平素里让这些狗娘养的吸血,今次也该他等放血了。”

    以工代赈,既解决了流民吃饭的问题,也解决了无业生事的问题。这一点点挨过去,挨到明年春耕、秋收,日子也就好起来了。

    待耶律贤腾出空来,才想起萧伊兰一行还滞留在建、榆之野。即派人马去接,却只接回来韩德让的书,与韩家奴仆。因萧伊兰恶见萧月里,她自领着近侍、扈从北归上京了。

    得知消息,耶律贤表面笑笑道:“也好,她自来富贵惯了,吃不得苦,回京也好。”心下却是不悦,同父母所生,同父母所养,伊兰怎就不如燕燕半分机敏贤能?

    又过得五六日,晋王府送来粮食、牲畜以及毡帐、布匹,晋王妃萧月里将能施出来的,几乎都遣人运了过来。但因畏惧萧伊兰在,而托辞留守永兴宫替晋王照料小王女。

    未免城中歹恶丛生,耶律贤同意将流民迁出城外,由彰武军设流民营安置,以晋王府物资赈济。难民纷纷感动于晋王大善,大拜三呼“晋王千秋”。

    萧燕燕望之,对韩德让小声嘀咕道:“瞧,我没诽谤萧二那傻子吧,此般善举,她若在,于民、于贤宁哥心中皆是国母之姿。她可好,嫌弃这个,嫌弃那个,走了。萧月里虽未来,却也叫贤宁哥瞧着,是个王妃应有的为人处世。替贤宁哥照料女儿,说着多贤惠呀,我信她个邪。”

    韩德让笑道:“萧娘子,挺懂啊。”

    “那是,我多聪慧呀。”萧燕燕得意,转又唏嘘道:“虽说,我与萧二素来不合,然终是一个血脉,亦望着她好,望着贤宁哥多疼爱她些。”

    韩德让说道:“晋王爱谁,咱做不得主。让伊兰做皇后,尚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