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怒水恩仇录 » 第十四章 两项议题

第十四章 两项议题

    石述勇用“鳄必翻”毒翻了上千条隐藏在水底的凶猛鱼鲨,但袭击他们的水底巨物终是没有浮现。而他们的剑船已然在坝外向北航行了二十余日,却依然不见石泉队伍的踪迹。

    尽管储备的食物还算富裕,但气温骤降之下,水上的风雪愈加猛烈,船上的众人难免人心浮动。

    “我说石泉这小子肯定被水底的巨物给吞了,我们再寻下去也是浪费时间,”船上的老伙计冯岩笃定地说道,“我敢拿我冻没了的耳朵发誓,这片水域已经超出了日常巡逻的极限范围,石泉不可能行到这里。”冯岩的右耳处只剩下了一撮疙瘩,据他自己说是多年前巡逻时遭遇极寒天气,勉强保住了性命,但没能保住耳朵。

    “旧水镇的院士给我割去烂耳朵的时候,我还在吃着刚出炉的烤羊肉,一点都不觉得疼,”冯岩跟几个放哨的“游龙”在甲板的船火边上蜷着身子,一边哈气一边跺着脚,“这严寒在夺去你身上的东西时,压根不会让你知道。”

    “老冯头,要不你带着大伙跟坝总说说,也差不多该折返了。”几个年轻的哨卫听冯岩说得可怖,浑身抖得更厉害了。

    “老冯头,你这耳朵是你作奸犯科的时候给人扯掉的,这笔账可不能算在镇水人头上,”说话的正是石述勇,黝黑的肤色让他隐没在夜色之中,但一只独眼却闪烁着犀利的光芒,“你再在这里吓唬这些小子们,另一只耳朵我也给你撂了!”

    老冯头知道石述勇说到也能做到,也就没敢再多说半句。

    突然,甲板上铃声大作,这是哨岗传来的预警信息。石述勇立马赶到船头,只见不远处的湖面凝结成白茫茫的一片,把漆黑的夜色也给照亮了。石述勇眯起独眼再仔细瞧去,这并不是陆地,而是一望无际的冰面。

    悬天湖面冻住了。水面冻结在怒水王国里是极其不详的征兆,住民们普遍信奉水的流动带来生机和繁荣,水的静止意味着死亡和凋零。在“镇水人”的巡查记录上,悬天湖上还从来没有发现过水面结冰的情况。

    石述勇指挥剑船缓慢地靠上了冰面:“岳至清,侦查下冰面。”

    岳至清作为“镇水人”的首席侦查官,自有一套本事。他听令后也没使用船梯,轻轻一跃便从船头纵下,落在冰面上以后就地打了个滚,便足不点地地奔了起来。

    这冰面光滑,要想站定行稳已经颇为不易,而岳至清却如履平地,奔行的速度丝毫不受影响。这轻身功夫一露,不由引得船上众人一阵叫好。才不一会,岳至清的身影就消失在苍茫的冰雪之中。

    允昌皇帝端坐在血橡长桌的头首,尽管他的腿脚越来越不利索,脸上也已经长出了大大小小的老年斑,但说起话来却依然掷地有声:“对于聆风城任允允提出的人选,在座各位可有意见?”

    任允允的提议让各大城主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城主们虽然都想把永乐大坝掌控在自己手里,但却也无人敢公然反对王国太子作为大坝守备的人选。

    巢沙港城主任允霄的光头上已经渗出汗珠,显然精明的脑瓜在飞速地运转着,但他嘴上却是欲言又止。冰石城主任允征脸上的褶子更深了,两眼深陷其中,看不出正在盘算什么。而太子任伏天则是一脸错愕,想着要站起来说些什么,但见姑姑任允允冲他眨了眨眼,他便也坐定静观其变了。

    泊言殿上一时陷入了沉默。

    允昌皇帝环顾了一圈在场的众人后说道:“各位若没有意见,就请一起鼓掌通过吧!”

    泊言殿上稀稀拉拉的掌声响起,第一项议题算是尘埃落定。

    “近日明威谷传来不小的进展,请文祭司陈说情况吧。”

    城主们听到“明威谷”三个字,立马又打起了十二分精神,比起永乐大坝,明威谷关系到城主的迭代传承,显然对他们有着更大的吸引力。

    “本次小考收获颇丰,皇五子任伏隐和公主任伏心分别修成了一重境,”只听任允允那里传出了一阵欢喜的惊呼声,文觉非看了一眼任允允,继续说道:“同时,皇次子任伏渊已经成功练成终极境界。”

    消息一出,整个泊言大殿炸开了锅。十余年过去,终于又有皇族子嗣踏入终极境界,这让众城主兴奋不已。

    “自怒水王国建立以来,只要有皇族子嗣练成‘纳心摄梦’的终极境界,就必须通过血橡会议来裁定去向,这也是六大城邦都必须遵守的共识,”在一片议论声中,只听允昌帝说道,“今天血橡会议最重要的议题,就是商定次子任伏渊的去向!”

    虽说是会议裁定,但除却君泊都城,其他五大城邦之间多年来维持着默契与平衡,几乎都是按照约定俗成的顺序轮流接收功成的皇子。这种默契的好处是,最为年长或者资历最深的城主可以及时迎来自己的接替者。

    “这几十年间,各大城邦也都轮过一遍了,此番轮到年纪最大的道寻城主,我想这也没什么可讨论的!”冰石城主任允征显得有些不耐烦,也许永乐大坝旁落的控制权让他心生烦躁,又或许他觉得皇子伏渊的去向已是水到渠成,无需再费口舌。

    一直没有发话的奔云城主任道寻慢慢直起佝偻的背脊。只见他的白发一缕缕地垂落在肩上,显得凌乱而颓唐,半耷拉的双眼搭配下垂的眼袋,透露着老态龙钟的眼神:“老朽行将就木,只盼历代城主传下来的功力和智慧尽快有个着落,”任道寻说话的声音低沉,听起来似是有些中气不足:“若都随我进了棺材,那可对不起列祖列宗喽。”

    “道寻和允征两位城主讲得都颇为有理,遣派皇子伏渊继任奔云城主,在座众位对此是否还有异议?”在继任城主的问题上,皇帝允昌也没有一锤定音的权力,皇子的去向必须通过各大城邦的合议。

    出人意料的是,第一次列席血橡会议的太子任伏天突然站了起来:“近半年里,我随左相龙仁青在临渊岛布置防线,所见所闻让我感触颇深,”伏天看了一眼皇帝,见父皇没有打断自己的意思,便继续说道:“这二十多年里临渊岛上的蒯族人口已增至百万,其族骁勇好斗,虽已臣服我国多年,却总是个威胁。”

    二十五年前,临渊岛的蒯族一度与怒水王国发生大规模的战事。先帝御驾亲征,虽最终平定战乱取得了一时的胜利,但双方皆死伤甚众。先帝任道明为保长久的安定,命长子任允昌与蒯氏魁首之女和亲,恩威并施之下才算换来临渊岛的臣服。

    “若临渊岛能长治久安,对王国来说不但少了内乱的隐患,而且可以令其成为南部海域的重要屏障,帮助王国抵御海盗及南海异族的侵犯,”太子伏天在岛上半年来的经历,显然让他对王国南部的局势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百万蒯族助我们镇守南海,这对王国来说意义非凡。”

    “太子殿下对南部海域的分析鞭辟入里,令微臣佩服!”巢沙港的光头城主任允霄起身附和道,“巢沙港地处南海一线,这往来港口的商贾货船受海盗滋扰苦不堪言,致使王国的海上贸易颇受打击,同时亦有异族的游击船队沿海掳掠渔村,巢沙港的渔民也深受其害!”任允霄说到激动之处,光头上又渗出了大颗的汗珠,“龙相与太子领兵在临渊岛筑起防线,虽然震慑了海上的敌人,但终不是长久之计。而这蒯族人尤擅水战,若能利用他们的力量……”

    “咳咳!”奔云城主任道寻的咳嗽声打断了任允霄慷慨激昂的演说,“允霄城主,我要提醒你的是,此刻商讨的是皇子伏渊的去向,”突然之间任道寻耷拉的双眼中射出了让人不寒而栗的凶光,“南海的情况确实让人关切,但老朽以为可以留待议政会上再做计议!”

    任允霄显然对任道寻颇为忌惮,哼哼了几声后也就没再说下去了。而太子伏天完全没有理会他的这位皇太叔,只听他继续道:“各位城主都清楚临渊岛与我们的历史纠葛,现如今岛上人丁兴旺、日趋繁盛,若就此把其纳入王国,作为第七大城邦,那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我王国南部也将迎来长久的繁荣稳定。”

    由六大城邦构成的王国体系已经运转百年,伏天的这个提议可谓既有魄力又有想象力,而此刻他终于说到了此番言语的重点:“二皇子任伏渊乃父皇与蒯族的后裔,若任命伏渊为临渊岛的城主,这将是蒯族无法拒绝的人选,王国大可籍此名正言顺地掌控全岛,而皇族后裔则将统领百万蒯族。”

    此番言论石破天惊且大胆至极,但听起来却有理有据也颇为可行。血橡桌前的众人一时陷入了沉寂,都在算计着此种状况于自身的利弊。

    任允允率先打破了沉默:“二皇子任伏渊若派赴临渊岛,将成为岛上有史以来的第一位皇族城主。但伏渊好不容易练成了终极境界,却没有前任城主供他吸取内力神识,这岂不是浪费了难得成器的皇族子嗣?”

    太子伏天显然是思考过这个问题,只听他回道:“左相龙仁青年事已高,他愿意献出毕生功力助伏渊一臂之力,如此也不枉费难得修成正果的皇子。而龙氏家族也希望举族迁往临渊岛,协助王国统领百万蒯族。”

    此刻,冰石城主任允征终于忍无可忍,直起身子破口大骂:“他娘的,我就知道是龙氏家族在背后捣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