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虎啸惊天剑 » 第二章 华山隐者

第二章 华山隐者

    清晨,华山之巅。

    玄静道人静立在落雁峰顶的一颗巨松旁,双目紧闭,两掌相对在下丹田,面东而立。

    没有风,雪白的长须自然的垂在胸前,足有尺余。

    白须与这华山顶峰的积雪一样的白,没有一丝的青。

    只是一缕淡青色的气雾在他头上袅袅升起。

    玄静道人脸色通红,脸上留下缕缕汗水。气色渐渐由红变青,头顶隐隐透出的青雾越来越浓。

    玄灵子紧张的盯着玄静道人,但还要不时回头看一下周围。逸风道人也很紧张,作为华山第一代大弟子中武功最高的人,他今天和玄灵子、玄空子两位师叔一起为玄静道人护法。华山派两仪气功,千年来几乎无人能练到九层,即便是练到7层者也寥寥无几。

    今天之后,玄静道人便是这寥寥无几中的一个。

    青雾渐渐淡去,玄静道人脸色重新变成红润,汗水渐渐不流了。

    玄灵子轻轻舒了一口气。玄空道人本没有看玄静道人,他在观察四周动静,听到玄灵子这一口气,心知玄静道人已过险关,绷紧的神经也略略放松,回头看了下玄静道人。

    玄静道人双臂轻轻升举,导引纳气归元。然后徐徐睁开眼睛。玄灵子上前道:“恭喜师兄功有所成!”

    玄静道人微微颌首,“辛苦师弟了!”这边玄空子和逸风也走了过来,举单掌行礼道贺。

    玄静道人抬手答礼。玄静道人面含微笑,无比舒畅,虽有些疲惫,但是功力增进却也让他心情分外舒畅。虽已是年过九旬,但是能在生命的最后几年练到这种境界,也不枉在华山修习一生。

    华山三老业已二十年不入江湖,然近年血剑冷漠龙剑锋的出现,还是影响到了华山弟子。一代弟子华山掌门人逸新道人,在三年前率领本派高手,协同江湖诸大门派清剿**恶魔,却因重伤于龙剑锋剑下,回来后不久便不治身亡。此役一代弟子竟有6人身亡,3人重伤。正在苦修两仪剑法的逸风道人因闭关而未参战,故保留华山一脉。玄静道人被从秦岭请回,玄灵子玄空子两位年逾八旬的老道也被玄静道人书信请回,以扶华山门庭。三老中,玄静道人功力最为深厚,而玄灵子则剑法出众,玄空道人的轻功在四十年前就誉满江湖,至归隐时,天下能与他在轻功上一较高低的也不过两三人而已。虽已归隐二十年,但是轻功却一丝也没有落下。

    玄静道人练功已毕,四人正欲下山,玄静道人忽然“咦”了一声,甩了下道袍,径向东直略过去,坠崖而下。玄空子不由大吃一惊,也未来得及问个缘由,便提起轻功直追过去。玄灵道人喊了一声“师兄何往?”却没有得到二人的答应,乃回头对逸风说道:“你且在此稍后,我去看看。”

    随即由山道飘然而下,随着玄静与玄空二道的方向逝去。逸风看着三老身影若风筝般飘逸,心中暗自惊讶又佩服不已。随即,他翻身略上顶峰,回望东边松桧峰顶。须臾,见到玄静道人白发皓首,劲射至松桧峰顶,而身后不及两丈便是华山轻功绝顶的玄空子。再过了一会儿,才见到玄灵子背剑而上。逸风不由感慨这华山三老的功力卓绝,尤其玄静道人这次功力再度精进,就连轻功都不属于以轻功见长的玄空子了!他正在这边暗自感慨,忽然觉得肩头被人轻轻拍了一下。他不由心中一惊,疾回头查看,却没有发现任何人影。再想想刚才这绝对不是幻觉,而是有人故意拍了一下,就不由一身冷汗涔涔而下。四顾打量,却依然不见一人。这华山顶上四处目光可及者不到十丈方圆,就是几棵巨松,其他已经没有能藏人之处了,除非是这悬崖之下。他环顾一周身边,慢慢走向悬崖边,目之所及仍然是不见任何人影。难不成这问题就在这几棵巨松之上?想了想他转身,回身提气纵身窜上一棵巨松,仔细查看,却没有发现任何蛛丝马迹。接连看了两棵,到第三棵树的时候,他终于发现这树叉之中有一中空树洞,大小却恰好可以藏一人!再仔细看,这树洞显然是在早先天然中空的基础上被人为凿拓,有明显的打磨痕迹,他摸了下树洞内,略有温度,证实他的判断没错!就在此时,他听到轻轻的一声“嗯!”,好像在认可什么事情的样子。声音就在下山方向,逸风纵身下树。仗剑疾扑过去。华山山势险峻,这落雁峰尤为突出,一侧尚有几棵松树,另一侧则是斧砍刀削般直立的千仞悬崖,深不见底。顺着这山的脊梁就是自古唯一的一条险道。逸风接连两个起落,才看到前面约五六十丈之外一个农家打扮的老头,手拿的确是一个打牛鞭子,站在一棵松树旁朝他招手,微微哂笑。逸风心中震惊,这难不成是刚才戏弄自己之人?再细看,这老头尽然头发雪白但剩不了几根,很短的用个头巾扎住,扎衣短裤,苍布履鞋洗的发白还打了几个补丁,腰背都显得有些佝偻,咧嘴哂笑中能看到牙齿已经没几颗了!这个年龄,大概绝对不在玄静道人之下!如果刚才戏弄自己的是这般苍老之人,且莫说他自己,普天之下大概也没有几个人能信,虽然细看不请面庞,但是估计也绝对好不到那里去,大概已经是黄土埋过头顶的人还能有如此伸手吗?他这一惊可真非同小可,不由愣在哪里,不知道该做什么了!半晌,那老头从怀中掏出个包布,冲他招了招手,放在地上,然后一晃手中的打牛鞭子,转身蹒跚下山,这架势,又似乎是八九十岁的老人,但这般年龄的老人,又如何上得了这险峻大山?逸风道人不及思索,却发现那老人虽然看着蹒跚不稳,但下山速度却是飞快,尽然已经在他一愣神的这瞬间,走出了十余丈远!他急忙赶了过去,捡起来包布一看,却原来是个蓝色帆布包,被棉绳仔细包着,厚却有两寸有余。他抬头再看时,那老人已经不见了踪影。此时白日刚升起不久,冬季山上游人也不多。这老人这般急速前行,倒也不担心别人注意!逸风背上宝剑,解开帆布包,里面却是一个楠木匣子,虽有雕刻但没有上色印染,打磨的倒是精致。打开匣子,引入他眼中的,就是几个大字“太乙真经”!逸风这一回可真是差点就惊得从山崖上摔下去!太乙真经他可知道,就是目前他所修炼的两仪神功,也不过是裁剪自太乙真经,但这部真经早在两百年之前就已经失传,两百年后其中的部分内容便化为华山的两仪神功和终南山门中的九阳九阴真经,其原本根本就无从知晓,怎么今日忽然在这里现身,而且是以这种平淡的场面,在一个貌似老农的人手中出现,还给了华山派呢?就在这时,从帆布包掉下一个折叠的小信笺,他忙合上匣子,弯腰捡起信笺,打开,看到上面苍劲的笔迹写着几行字:“此本是华山之物,有缘华山弟子得之,可重振华山。习练两仪气功及九阴九阳神功已过三重者,皆不可再习此功。得之者自珍,勿使他人知晓,引得灭门之祸!”逸风心中叹息一声,自己因被师伯玄静道人看中天赋,之前加以引导辅助,两仪气功却已经到了五重,不想却因此没有机缘修炼这太乙真经了!他收起布包,藏入宽大的道袍中,却不去追赶师叔,尽力使出轻功,径自回玉泉宫而去。回到玉泉宫,门口却遇到二弟子青松子。这青松子是他于二十年前在陇西边境一战场上捡来的孩童,其时不过三四岁,在一对死尸中哭泣。逸风道人此时也刚入华山不久,见到孩子可怜便带在身边,归来华山之后,就一直在华山派中成长。这多年来,华山派便是他唯一的家。逸风道人一直觉得这青松子自幼武学天赋过人,但是却不知道怎么回事,自己总是不能教他学会本门武功精华,是以他的武功在现有弟子中,也不算是出类拔萃,而青松子则一直觉得这孩子天赋不错,只是自己调教不得法。这次恰好重新请华山三老回来,逸风意欲请玄静道人加以指点,看自己是否判断有误。青松子也是晨练刚回来,见到逸风道人,便上前行礼,他问青松子:“可曾见到师叔祖们回来?”青松子道未曾见到,门口弟子道还未回来,他便径直回到卧室,将布包收藏起来,这才返身出门,复朝松桧峰方向行去。边走边思索,这瞬间的奇遇,是否需要禀告于玄静道人。思之再三,还是觉得暂时不宜伸张,且等看过真经之后再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