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父亲的土地母亲的河 » 第六十章故地重游

第六十章故地重游

    其实,没有人能听懂柳晓楠那首诗里的真正寓意,可大家还是鼓掌表示赞赏。

    谷雨让柳晓楠身边的人换个座位,她坐到柳晓楠的身边,从风衣口袋里掏出一本工作手册,让柳晓楠把那首诗抄写下来。

    柳晓楠说:“我随口说的,要意境没意境,要韵律没韵律,根本算不上是什么诗。”

    谷雨坚持着:“随口说的我们都听不懂,要是认真起来还不成了大诗人?别谦虚了,写下来让我好好欣赏欣赏。”

    执拗不过,柳晓楠从上衣口袋里摘下钢笔,正是谷雨送给他的那支较粗的英雄牌钢笔。略一停顿,他对谷雨说:“手感沉甸甸的,非常顺手好用。”

    谷雨没有任何表示,只把手中的工作手册交给柳晓楠。柳晓楠抄写完,把工作手册交还给谷雨,心里忐忑着。

    谷雨看了一遍,谦虚地对柳晓楠说:“我不懂诗,麻烦你为我解释一下。比如开头第一句,为什么是等候了九百九十九年,而不是一千年,或是九百年?更或是十年八年?”

    柳晓楠似是而非地说:“让人看不懂才叫诗。”

    谷雨接着问:“还有最后那几句,你想为谁守候?为什么要再守候千年?那不是很遥远吗?为什么不守候一年两年?”

    柳晓楠顾左右而言他:“其实也没有什么具体的意思,为了顺口才那样写的。”

    谷雨点头说:“我懂了。说白了就是故弄玄虚,借此来掩饰心里的虚弱和虚情假意。”

    柳晓楠暗自惭愧,只好说:“你这样理解也对,比我理解得透彻。”

    谷雨继续发问:“你心目中的浪花是谁?能否透漏一下?”

    柳晓楠说:“咱不说这个行吗?”

    谷雨说:“不说这个说什么?长途旅行,不找点话题聊多闷得慌。”

    关小云回过头来说:“晓楠,回家后我和小董帮你家收山,他一直想体验一下农村劳动的辛苦。光耍嘴皮子不行,得拿出点真格来。”

    谷雨接过话茬来:“晓楠,你听听,还是小云说得对。得拿出点真格来,以后别写那些酸不溜丢华而不实的东西。”

    柳晓楠夹在两个姑娘中间,心知向着谁都不对,一句话不妥便会引起更大的误会,干脆望向车外保持沉默。谷雨一直坐在他的身边,就算不说话也令他坐立不安,身上像长满了虱子。

    客车行驶了两个多小时,在柳子街商店门前停下,柳晓楠关小云董小军都站起身准备下车。

    谷雨拦住柳晓楠:“我对沿途的站点和人员都不熟悉,你能帮我一下吗?”

    大不了晚一点回家,柳晓楠只好坐下。关小云走到车门口,停下来回过头说:“谷雨,你在柳子街生活了两年多,如果有心回来看看,我会把你当成客人的。”

    谷雨说:“谢谢你,说不定今天下午我就会出现在你家里。祝你和小董甜甜蜜蜜。”

    关小云又对柳晓楠说:“晓楠,该邀请的你主动说句话,心意尽到了,瞧得起瞧不起咱另说。”

    柳晓楠说:“小云,看到我家里人,就说我跟车跑一趟,晚点回家。”

    大客车继续前行,每到一站,柳晓楠都会在谷雨的那份名单上标注地名和人员,方便她接职工回厂时使用。

    快到旅途终点时,柳晓楠站起身向外望。谷雨问他看什么,他说姥姥家的后门正对着公路,想望一眼姥姥和舅舅。

    谷雨说回来时让车停一下,给他十分钟的时间去看望姥姥。柳晓楠说不必了,他准备明后天瞅时间专程来看姥姥。

    谷雨也向外瞭望,这里便是柳晓楠的那篇中篇小说《从军记》所描述的故事发生地。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子,几个普普通通的人,让他写得回肠荡气。她尤其对他舅舅的那张学习文化三等功的证书感兴趣,也想一睹他舅妈当年的风采。

    车到终点站,谷雨跟大家讲清后天返程的时间和注意事项后,掉头往回赶。除了司机,车里只剩下了柳晓楠和谷雨,依旧坐在一起,依旧没有多少话。

    客车再次路过柳子街,在商店门前停下。柳晓楠站起身,静等谷雨给他让路下车。

    谷雨坐着没动,向外四下望着,随口说了一句:“好像没有太大的变化。

    “是,尤其是住房和卫生条件极差,几十年如一日,没有丝毫的改善。”柳晓楠借机推脱:“谷雨,如果以后我家盖上了新房子,我再邀请你来做客。”

    “好吧。”谷雨痛快地答应,站起身来到车门旁给柳晓楠让路。

    柳晓楠带上自己的东西下车,回头朝司机和谷雨摆摆手:“一路顺风。”

    走了没几步,大客车在柳晓楠的身后加速驶离。一瞥之下,柳晓楠发现车内只有司机一个人,猛地转回身。却见谷雨拎着皮革背包站在原地,微笑地看着他。

    柳晓楠的脑袋嗡地一声大了一圈,愣怔了片刻朝谷雨走过去,接过谷雨手中的背包,不自然地说:“你这是何苦?吃完午饭我送你去火车站,傍晚前能赶回家。”

    谷雨说:“我想吃河蟹。”

    柳晓楠掂了掂另一只手中的袋子说:“我在渔具商店买了十个蟹笼,据说是从南方引进的,能轻而易举地捕到河蟹。如果好使能捉到河蟹,我给你带回去。”

    谷雨很惊讶:“这么说,你是早有预谋,想给我捉些河蟹,看来并非薄情寡义之人。我要跟你一起捉河蟹。”

    事已至此,柳晓楠也放开了。她还以为自己是当年的那个小姑娘,什么恶劣的环境和条件都可以忽略不在乎,等她难以忍受时,会自行离开。他说:“也好,让乡里乡亲看看,当年那个黄毛丫头,如今长成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了。”

    谷雨轻笑一声,自己轻车熟路,沿着菜园中间的小路往前街走。柳晓楠拎着大包小包,倒像是她的跟班,踩着她的脚印傻傻地跟在后面。

    家里事先得到了消息,柳致心也恰好在上午回到家里,跟姜长玲做好了午饭,在街上干点零碎农活等儿子回来。农忙时午饭都比较晚,几家人聚集在街上整理着苞米仓,垛起脱粒后的稻草,谈论着今年的收成。

    姜长玲不时地到街口向后街张望,一直没有看到儿子的身影。不知是第几次了,她终于看到了儿子,儿子前面还有一位陌生的漂亮姑娘。

    儿子这是领着对象回家了?怎么不提前写封信告诉家里一声,让家里做些准备?一阵欣喜涌上心头,她在围裙上擦了擦手,喜笑颜开地迎上前去。

    没等姜长玲开口询问,陌生姑娘已握住她那双粗糙的手,满面笑容地问:“婶子,你还认识我吗?我是谷雨呀。”

    姜长玲哪里还认得已长成大姑娘的谷雨?街上的男女老少自然也是满脸惊诧,谁也想不到谷雨还记得柳子街,还想着回来看看。转念一想,谷雨是跟着柳晓楠回来的,当然是奔着柳致心家去的,不得不对柳晓楠高看一眼。

    马格思拉着谷雨的手嘘寒问暖,柳其顺则躲在一边,倒是谷雨主动跟他打招呼,夸他娶了一个漂亮媳妇。

    柳其顺的媳妇挺着大肚子,站在一旁冷眼看热闹,不明白一向趾高气昂的婆家人,怎么会在一个姑娘面前突然矮下身来。

    柳晓楠跟大家打声招呼,独自拿着东西回家,在处理人情关系上,谷雨游刃有余,用不着他在旁边添油加醋。

    见儿子进家,柳致心和姜长玲赶紧回家,多炒了几个菜。看到父母手慌脚乱的样子,柳晓楠平静地如实相告,不必把谷雨当成特殊客人看待。走进自家低矮阴暗狭窄的房屋,一种难言的自卑感如影随形地附着在身上,浸透在心里,他深怕父母多想。

    姜长玲一边说着知道了,一边用笑容表达着另一种知道,推着儿子出去喊谷雨回家吃饭。

    柳二丫也在烧火做饭,她问柳晓楠外面那姑娘是谁。柳晓楠说:“你出嫁的那几年搬来的下放户,说了你也不认识。”

    一旁的柳致太说:“她家搬回城里时也是在这个季节,晓楠一大早下河给谷雨摸河蟹,冻病了好几天。”

    柳晓楠说:“叔,你提这个干什么?”

    柳二丫笑道:“这一点倒是随你叔叔,小小年纪就会讨女孩子喜欢。”

    柳晓楠说:“姐姐不像姐姐样,婶子不像婶子样,瞎掺和什么。”

    马格思已经拉着谷雨走到院子里,热情似火地邀请谷雨到她家里坐坐。柳晓楠走出门去对谷雨说:“谷雨,我介绍个特殊人物给你认识。”

    马格思遗憾地回家了。柳晓楠领着谷雨走进家门,指着从灶台前站起身的柳二丫,跟谷雨介绍说:“这位就是你当年为之赞叹的柳二丫。理论上可以叫她姐姐,实际上也可以叫她婶子,随便。”

    谷雨跟柳二丫拉着手,感叹道:“有情人终成眷属,可喜可贺,我当然得叫婶子。”

    “你听听,人家姑娘说话多待人听。”柳二丫指着柳晓楠:“你再看看你,没大没小的。高兴了叫婶子,不高兴了直接喊名字。”

    谷雨借机告了一状:“不但没大没小,还不走寻常路。人家不欢迎我来家做客,我是厚着脸皮自己来的。”

    柳致太替柳晓楠打圆场:“你俩肯定误会了,我相信我侄子不会那么做。”

    谷雨回头看了柳晓楠一眼说:“但愿......”

    柳致心和姜长玲一同邀请谷雨进家吃饭,谷雨大大方方地走进曾经出入自由的家门。一进屋,一眼看见炕上躺着的灰狸猫,脱了风衣脱了外套往柳晓楠怀里一扔,蹬掉高跟鞋跳到炕上,伸手去抚摸灰狸猫。

    这只灰狸猫认生,陌生人一碰它便会亮出尖利的爪子。不知为什么,在谷雨面前却极其温顺,只睁开眼睛看看,伸了一个懒腰,把两只前爪平放在炕上。

    谷雨快活地跟灰狸猫玩在一起。柳晓楠把谷雨的衣服挂在家里唯一的老旧衣柜里,把谷雨的高跟鞋放到别人踩不到的地方,帮着父母布置饭菜碗筷。

    幸好柳致心买了鱼肉回来,炕桌上的饭菜还看得过去。谷雨在炕桌前盘腿一坐,端起饭碗说:“叔、婶,小时候我可没少吃你们家的饭。我记得每次做了好吃的,都会把我留下来。”

    姜长玲说:“那时候条件很差,也没什么好吃的,整年是粗粮,你这孩子还记得那些。你尝尝现在的米饭香不香。”

    谷雨吃了一口闪着油亮光泽的米饭,高兴地说:“真香,特别有嚼头。不是有意奉承,我还没吃过这么香的大米饭。”

    柳致心得意地说:“这是自家产的当年新大米,跟你们城市粮店里供应的陈大米当然不一样。而且我种的是改良后的新品种,产量高口感好。你真觉得好吃,走的时候带一些回去,给你爸妈尝一尝。”

    “好。”谷雨痛快的答应着:“我带点回去给我爸妈尝尝,让他们也感受一下农村的巨大变化。”

    姜长玲说:“家里还有小米绿豆红豆花脸豆什么的,也带点回去给你爸妈,多吃点小米和五谷杂粮对老年人身体有好处。”

    谷雨依旧痛快地答应着。坐在她旁边,一直闷着头吃饭的柳晓楠,抬头瞥了她一眼,停下筷子开口说道:“家里还有地瓜土豆萝卜大白菜,要不要也带点回去?”

    谷雨说:“你要是舍得给,我照拿不误。”

    柳晓楠说:“想拿多少都没关系,我可不当苦力。”

    姜长玲用筷子头敲了柳晓楠一下说:“你这孩子,不好这么说话。”

    谷雨只当没听见,轻松地说道:“叔、婶,我这次回来想多住几天。一是我家离开农村这么多年了,我代表我父母回来看望一下乡里乡亲;二是我跟晓楠时隔这么多年又相见了,又同在纺织厂工作,自然希望以后还能像小时候一样亲近。”

    姜长玲喜出望外:“那当然好了,现在农村不比过去,想住几天住几天。”

    谷雨说:“可晓楠不同意我在家里住下来,要赶我走。”

    姜长玲想,哪有这么傻的儿子。柳致心倒是懂得一点儿子的心思,他说:“家里的条件不比城里,留你住下来确实是委屈你了。不过,这个家还是我说了算,别听他的。”

    柳晓楠突然间想起王艾青的爱人,那位农村大哥说过的一句话,吃得下农村婆婆一双黑手端上来的饭菜,那才是咱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