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大学生山乡进行曲 » 第十五章

第十五章

    马浩没有在扶贫办拿到大山里发展经济急需的钱,觉得愧对了大山里,工作之余,马浩只身下乡走访,他想听听山民对他的意见,甚至,想听听山民对他的抱怨。

    路途中,马浩碰上了石大爷。马浩发现石大爷不是着急赶路,而是闲溜达,觉得这是交流的好机会,于是,跟石大爷在路边坐了下来。

    望着石大爷硬朗的身板,马浩很敬佩石大爷这种以活动保养身体的好习惯。于是,钦佩地对石大爷说,闲着走走好,活动活动,调节了心情,锻炼了筋骨。

    石大爷笑了一笑,告诉马浩,他的命生得贱,坐着不动,身子骨会痛,所以,闲时经常出来转转。石大爷知道马浩刚从扶贫办回来,便问马浩,扶贫办的情况怎么样。

    马浩告诉石大爷,市里和扶贫办对大山里很关心。但是,条件要慢慢地解决。好在,扶贫办把大山里列入了特扶对象,条件的解决,相对要好一些。

    石大爷知道马浩在扶贫办辛苦了,石大爷也为换届选举没有帮上马浩的忙而感到深深地歉疚。石大爷对马浩说,换届选举投票那天,他为马浩烧香,想让马浩在选举中多得票,结果,香烧晚了,没有烧灵。

    石大爷的话,让马浩震动,也让马浩感动。马浩告诉石大爷,换届选举,能得多少票,这要取决于选民对你的认知程度和信任程度。他得票少,说明他的工作还没有做好,没有得到选民的信任和认可。烧香,那是烧不灵的。马浩劝告石大爷,以后遇事,不要再烧香了。

    离开了石大爷,马浩又碰上了徐波。徐波是搞农业科学的,需要掌握大山里的环境和地理情况,也经常在大山里转悠。见到马浩,徐波关心的也是扶贫条件的落实和到位问题。

    马浩告诉徐波,条件落实了。但是,市里有市里的情况。不过,扶贫办向大山里许下了承诺,条件到位,会马上送到大山里来。马浩问徐波,他对大山里的情况了解得怎么样,大山里要搞生态产业,这是大山里经济发展的方向。

    徐波告诉马浩,大山里的土壤,气候,以及环境,很适合发展生态产业。为了保障生态产业可靠性的发展,徐波向马浩提出申请一块实验地,作为大山里生态产业的实验基地。

    马浩觉得,建实验基地这个构想很好。于是,决定和徐波一同去找石村长,要石村长帮忙解决实验基地的用地问题。

    走到村委会,马浩直接向石村长说明了来意。

    然而,石村长却把实验基地的用地问题放在一边,一个劲地向马浩赔礼道歉。石村长说,在换届选举的投票过程中,他没有把握好场子,导致屯底寨集体弃权,没有给马浩投上票,他对不起马浩。

    马浩急忙向石村长解释,选民没有投他的票,说明他的工作离选民的要求还有距离,他的努力,没有得到山民的认可和满意,跟把握场子没有关系。

    石村长还是自责,一个劲地向马浩坦诚,换届选举,没有给马浩投上票,总归是他的工作没有做好。说一千,道一万,不管怎么说,都是他的责任。至于试验地,石村长表示,可以由徐波任意挑选,让徐波自己来决定。

    马浩问石村长,现在土地都是承包制,要不要跟承包者沟通协商。

    石村长说,虽然,土地承包给了个人。但是,生态产业的实验用地,任何人都要为之让步,都要支持。

    有了石村长这个态度,徐波用地的担心放了下来。徐波说,既然实验基地的用地可以任意选择,他想把实验基地建在女生班的山坡边上,他想陪伴一下孤单寂寞,以山野为伴的刘芳。

    马浩和石村长都觉得,把实验基地建在女生班的山坡边上,这样更好。徐

    波和刘芳,一个教学,一个搞实验,两个人都有了伴。

    实验地选好了,在石村长的帮助下,徐波还在实验地的旁边搭建了一个小屋。这样,徐波和刘芳,就可以在各自的山坡上朝夕相望,相互之间,也就有了情感的依托。

    这时,刘芳的母亲到女生班看女儿来了。看到荒野中的女生班,看到女生班那些小茅屋,刘芳母亲简直不敢相信,女儿竞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学。

    本来,刘芳母亲对刘芳支教的地方也有心里概念,知道是一个条件落后的边远山区。但是,刘芳的母亲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地方比她想象中的还要差。刘芳母亲埋怨刘芳,在这么艰苦的地方教学,为什么不跟她说实话。

    刘芳安慰母亲,告诉母亲,大山里的女孩需要上学,大山里需要教师。支教,是她应尽的义务。刘芳还对母亲说,对面山坡上,建了一个实验基地,搞实验的是一个农大毕业生,他们可以隔山相望,她有伴了。

    这次看望刘芳,母亲给刘芳带来了很多小吃食品,刘芳马上打开吃了起来。看到刘芳儿时的吃像,刘芳母亲眼眶里滚出了心疼的泪。

    母亲第一次到女生班来看望刘芳,刘芳带着母亲在女生班的周边转了几圈。刘芳母亲被大山里美丽的风光所吸引,不停地感叹,不住地赞叹。大山里,一个山川秀美的地方,要是经济能够发展,艰苦的条件能够得以改善,那该多好。

    刘芳告诉母亲,大山里,很快就会好起来。现在,大山里有了项目,生态产业的实验基地也建起来了,接下来,就是发展的问题了。

    刘芳母亲告诉刘芳,不要把经济发展看得那么简单,经济发展是要具备条件因数的。就算大山里有了项目,有了实验基地。但是,这些项目和这个基地,能否把大山里的经济带动起来,还要取决于项目的实施和实验基地的推动。如果,项目的实施和实验基地的推动出现问题。那么,项目和基地就是画饼充饥。

    刘芳觉得母亲说得太过于玄乎。大山里的项目,虽然因为各种原因没能顺利进行。但是,刘芳相信,这些项目总会在大山里发展起来。至于生态产业的实验基地,刘芳同样相信,将来,肯定能为大山里撑起一片天地。

    尽管刘芳对大山里充满了憧憬,但是,刘芳母亲还是觉得,大山里的经济发展,不能过于天真,不能过于乐观。然而,既然女儿决心要在这里发挥,刘芳母亲也不便多说。她还要赶回去,她还要赶到班车站去乘车。刘芳母亲嘱咐刘芳,有困难,一定要及时跟她联系。然后,依依不舍的离开了疼爱的女儿,离开了让她不知道怎么评价的大山里。

    刘芳的母亲走后,徐波来到了女生班。自从建起了实验基地,徐波还是第一次来到女生班做客。徐波的到来,刘芳既惊又喜。本来,刘芳觉得,对面山坡有人跟她朝夕相望,已经很不错了。没想到,徐波还能亲自到女生班来拜访。刘芳拿出母亲买的小吃食品请徐波品尝,并且问徐波,为什么要把实验基地建在这个偏僻的荒山坡上。

    徐波品尝着小吃,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徐波反问刘芳,她母亲到大山里来看她,为什么这么快就走了。

    刘芳说,她母亲也有事,能到大山里来,已经不错了。

    徐波觉得,刘芳的母亲能在百忙之中来到大山里看望女儿,的确是个不易之事。要不是心系女儿,疼爱女儿,谁会想到这里。徐波一边品尝刘芳母亲买的小吃食品,一边忙里偷闲地问刘芳,大山里,风景这么美丽,简直就是一幅美丽的实景画,身在其中,有什么感觉。

    谈到感觉,刘芳不禁沉默了起来。对于大山里,对于女生班,刘芳有很多的感觉。但是,对于大山里的风景,刘芳却少有感觉。他一个人呆在女生班,一个人呆在虎头岗这个荒山坡上,孤寂,恐惧,这些孤寂和恐惧,使她忘却了这些美丽的风景,或者说,没能顾及这些美丽的风景。

    身在美景中,却顾及不了这些美丽的风景,这让徐波感慨万千。

    见徐波沉默遐想,思绪不断,刘芳突然悬念顿起,灵感顿生,俏言俏语地对徐波说,要在大山里找感觉,其实很简单,大山里,到处是山,你想要什么感觉,大山里就给你什么感觉。

    徐波被刘芳的俏言俏语说得笑了起来,觉得刘芳这番表达很有诗意。大山里,到处是山,这些山,就是感觉。徐波问刘芳,她是怎么来到大山里的。

    刘芳说,她是个师范生,大山里需要教师,她就来了。

    刘芳说得很轻巧,但是,徐波觉得刘芳很不简单。一个女师范生,能到这么艰苦的地方来支教,确实很不容易。

    刘芳说,大山里,什么都不容易,什么都不简单。就拿女生班来说,如果不是绝无仅有,起码也是国内首创。刘芳问徐波,他这个大山里唯一的村官,怎么跑到荒山坡上搞起实验来了。

    徐波沉默了一会,告诉刘芳,由于条件的原因,他还没有具体的事情可做,这个实验基地,是他为大山里的生态产业作出的一个策划。这个策划,是大山里发展经济的起点,是大山里向经济发展迈步的一个开始。

    刘芳很有同感,大山里,一切都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