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六界往事之修仙往事 » 第九章 阳城

第九章 阳城

    阳城南邻雒水,北望大河,群山环抱,沃野千里,为中原第一大城,五帝之一的黄帝居西北王山而瞰天下。自昆仑会盟始,大荒五帝分而治之,已传承数万年。正如歌谣所唱:青帝守东海,赤帝镇南疆,玄帝平塞北,白帝拓西荒,黄帝居中原,万民齐敬仰。五帝扫六合,功名传八荒,四海皆昌平,百族共荣光。

    一路上,洛清不断给姜韶华介绍中原的风土人情。少年如同初生的孩童,充满好奇地认识着这个世界。于懵懂中不断拼凑,姜韶华总算知道大荒五帝以德治天下,昆仑仙山以道渡世人。大荒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因为寿数悠长,灵力充沛,寻仙问道自然是得天独厚。修道一脉,首推昆仑宫。昆仑宫居昆仑山福地,昆仑山又号称万山之祖。其主峰有九,高耸入云,卫峰七十二,连绵万里。昆仑宫修士众多,得道者亦众,几乎每隔数十年都有仙人飞升。为了广收弟子,昆仑宫在五大王城设有分殿,以五行命名。除昆仑宫外,苍山星云阁、玉山落花殿、九真山三一门、方丈山逍遥楼、归墟不夜城,皆是修界翘楚,与昆仑宫并称六大门派。只是相较于昆仑宫广收弟子,其他各派要低调得多。

    每年的立秋日,昆仑宫开山收徒。本部只招收六岁以下孩童,出身不限;五大王城分殿招收世家子弟,年龄不限。并非昆仑宫区别对待,而是山上弟子自小修行,吃穿用度皆由门派负责,昆仑宫虽然家大业大,奈何修仙一途深似海,饶是根基雄厚如昆仑宫也支撑不了太多弟子修行。而王城分殿广收世家子弟,昆仑宫不仅分文不出,世家还多以财物相赠,如此一来昆仑宫便可借世俗之力发展壮大。作为世家,子弟年少时在家读书,一方面传承家风,一方面观察品行。待到一定年纪,天资出众者去昆仑宫修行,既能习得仙法,又能结交天下贤良。修道有成必能荫及子孙,修炼平庸者也能装点门楣。如此昆仑宫与世家,算是相得益彰,相互成全。数十万年传承下来,昆仑宫虽不干俗事,可真实影响力恐怕不输五帝。

    阳城的昆仑宫为厚土殿,位居城东南厘山,与王山隔城遥望。来到厘山脚下,与姜韶华想象中完全不同。记得少时去博物馆,看上古遗址,城邑不过数百步见方。而自紫青门进城一路南行,马车整整走了半个多时辰。要知道这驾车的马头长独角,肋生双翅,跑起来比汽车还快,少年不禁怀疑自己究竟是不是穿越到了荒古?为何所见所闻皆与典籍不同?

    此时距秋分还有三天,厘山脚下却早已是车水马龙。说是秋分收徒,其实秋分只是举行仪式,真正的弟子名单,提前两天就要确定。世家子弟有的乘坐马车,有的脚踏仙剑,认识的相互打着招呼。其时修仙之风日盛,阳城也不禁飞行,是以天上地下,热闹非凡。但阳城毕竟是王城,无令不得飞越城墙,否则会遭到守卫的攻击,生死难料。

    “二位墨兄,宜水一别,常常挂念,今日幸得重逢,可是要拜师学艺?”刚下马车,脆生生的声音就在耳畔响起。

    只见不远处马车边站着两个俊秀少年,看起来与洛清年龄相仿,身着相同的藏青长袍,肤色白皙,生得一模一样地眉清目秀,应该是一对双胞胎。听得招呼,二人齐齐拱手说道:“洛兄所言极是!”左边少年说完放下手,右边少年继续说道,“这位公子面生,想来是洛兄挚友,不知是否同去?”说完对着姜韶华微笑。

    “这是我新交的朋友姜韶华,自海外来,我们很是投缘。”洛清大方地介绍道。

    右边少年拱手笑道:“原来是海外奇人,幸会幸会。”

    “墨兄谬赞了,我不过一普通人,得洛兄抬爱,今又有幸得见二位墨兄,还请多指教。”一段时间的相处,姜韶华把古人的气质拿捏得八八九九,说话是有模有样,除了口音不太对付。不过口音问题更旁证了“来自海外”的身份,平添了几分神秘。

    一番寒暄过后,几人结伴上山,路上又遇见了几个相熟的少年,欢声笑语间很快到了山门。

    正北十丈来高一天然拱门,左接绝壁,右临深渊,上书“昆仑宫”三个古篆。仔细观察,“昆仑”二字古朴苍劲,与巨石浑然一体,似有沛然大力欲夺字而出,而“宫”字虽然也极见功底,可与前者好似并非同一人所书。自山门抬头看,整个峰顶鳞次栉比,建筑有新有旧,却都依着山势起伏修得浑然天成,房屋分布上应星象,下合阵法,自是妙用无穷。

    沿山门向上,绕过迎仙台,一笔直大道直通山顶。大道通许以六尺长的青石铺就,每过二百四十阶即有一条侧道与之相连,不知通向何处。九条侧道之后,一平台宽数千丈,两侧皆千仞峭壁。平台仍以青石铺就,不同的是青石上有微微的凹陷如同天然纹路,凹陷处泛着幽幽蓝光。如果站在极高处俯视,会发现青石上的纹路首尾相连,最终汇集到殿前石阶下。如果是识货的修士来看,会发现整个广场竟然是完整的《金罡引灵阵》。该阵会自行吸纳天地灵气,平日提升阵内修行速度,战时可引天雷杀敌,攻防兼备,威力巨大,与《太极伏魔阵》和《天人合一阵》并称昆仑宫的三大神阵。分殿已宏大至此,昆仑宫底蕴可见一斑。

    平台尽头正中一宏伟大殿,上以大篆书就“厚土殿”三字。殿高三丈,宽数十丈,深不知几重。正殿供奉昆仑祖师一元子仙塑,塑像端坐正中,慈眉善目,嘴角微扬似笑非笑,左手执书,右手结印道指含而不发,衣袂飘逸,颇有神韵。

    众少年虽见多识广,看到后仍觉震撼,对日后的求学生涯也更加向往。因为今天是报名时间,各少年在报名处递上名帖,自有往届弟子告知考核流程,并带众少年前去。姜韶华以为只是陪洛清走走过场,原来还要进行各种考核,不禁为难起来。

    相处这段时间,姜韶华发现,如果按以前的认知,大荒人都算得上绝世高手。古有霸王力能举鼎,有侠客飞叶伤人,可在大荒,这都是基本操作。别说洛清,就是那茯苓与连翘,单手拎行礼毫不费力。那行礼少年可是试过,双手使出吃奶的力气那也是纹丝不动。正因为大荒人个个神勇,所以洛清也并没有问过少年灵力如何,因为这个年纪的世家子弟,再差也不会差到哪儿去,何况姜韶华孤身至此?而姜韶华本以为拜师学艺也就跟小说中描述的一样,看看相摸摸骨,临进门才知道要测试。只有他自己清楚,自己是半点灵力也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