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回到三国的三个人 » 第一卷 重识三国 第15章 材官骑士

第一卷 重识三国 第15章 材官骑士

    既然谈到了高顺从军的故事,众人的话题渐渐又转回到各自当初参军选拔的趣事中。

    高国对于高顺所参加的材官选拔的内容颇感兴趣,因为他自己参加的是骑士选拔。

    不管是材官、还是骑士,都可以称之为军士。

    而高国这一世的经历告诉他,材官骑士制度下选出的军人,才是汉王朝正规军的核心组成。

    材官骑士的选拔,发源于战国时期,是一种训练有素的正规军人或者说职业军人的挑选和训练制度。

    众所周知,春秋战国是一个诸侯争霸,战火不断的时代,国与国之间发生战争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但什么样的人应该参加战争,负责打仗呢?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成年男子,甚至只要是男性都有可能参战的吧?

    这个答案也是正确的,只是不能够用来指导国家取得战争的胜利。

    春秋战国时期,军、民的概念是混合的,所有成年男子都被称为丁,或者又叫壮丁,丁男。

    诸侯王征发士卒的时候,往往只需要抽丁入伍即可。但是这些被匆忙拉上战场的壮丁,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组成的炮灰罢了。

    想不成为最低级的炮灰,这些壮丁至少要能够负甲前行,持戟战斗,于是渐渐有了甲卒的概念。

    到了战国时期,各国不再单纯以丁口的数量来夸耀武力,而是改称自己有“带甲之士数十万”。

    这到不是说这些国家能够长期养数十万的军队,而是表明自己能够征召数十万具有披甲执锐作战能力的预备壮丁。

    除了这些普遍意义上的壮丁,还有一群人常常是征召作战的优先对象,那就是负责国家治安,抓捕盗贼,守卫城门的半职业士卒。或者按照现在的说法,叫做警叔叔。

    通常情况下,警叔叔的战斗力显然是高于未经训练的壮丁的,也是军士最好的来源。

    兵家,是最早将军士和壮丁的概念进行区分的。

    不管是《孙子兵法》还是《六韬》,都认为只有经过严格训练的甲卒,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军人。

    其中《六韬,犬韬》更是详细阐述了练兵选士之法,包括“冒刃之士、陷阵之士、勇锐之士、待命之士”等等。

    而兵家对于练兵的应用,则在战争中大放异彩,创造出了一个个经典的以少胜多的军事案例,引起了诸侯们的关注。

    兵家也成功证明了军士,甲卒,壮丁三者间的战斗力不再是仅仅靠数量就可以弥补的。

    军士虽少,却可以一当十。甲卒守城或可一用,却难用于野战攻城。至于壮丁,人数再多,也只是乌合之众,一击即溃。

    以变法强国为核心精神的法家,很快也意识到训练职业军队对于强国的帮助,于是开始从国家制度层面设计选兵和练兵之法,以及一系列配套的奖惩制度。

    此后,魏选武卒,秦奋锐士,齐习技击。经过系统化训练的职业军人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了战争的主力。

    最终,拥有最完善兵役体系的大秦帝国,凭借远超其余各国军队的大秦锐士,一举扫平六国,一统寰宇。

    但是,耕战结合过于紧密,兵役过于沉重的秦国,始终没能很好地把军、警、民三者区分开来,最终全民皆兵的体制,伴随着帝国一起消亡在了乱世之中。

    吸取了秦王朝的经验教训,汉王朝结合着具体的兵种需求,在魏武卒、秦锐士、齐技击的基础上,创造了材官骑士制度,用来挑选符合标准的职业军士。

    其中,高国所参加的骑士选拔的要求比材官选拔更高,首先一条就是家产要达到中产之家的标准,然后还要掌握一定的马术能力。这两条都可以直接将高顺排除在外。

    “我当初参与了平城的骑士选拔,得以从军,却不知你们材官选士,要考校些什么内容?又如何打造出精锐步卒?”高国出言问道。

    “世间兵器,长或戈矛枪戟,短有刀剑斧钺,远则弓箭弩矢,近则手戟匕首,十八般武器,各有所长。然对我等步战而言,核心唯有二者:一曰戟,二曰弩。材官训练,自然也围绕此二物。”

    一名喝醉酒的军士抢先说道,却似乎有些混淆了选拔和训练。

    一支强大的步兵,常谓之“长戟居前,强弩在后”。又有贾谊在《过秦论》中所言“秦人阻险不守,关梁不阖,长戟不刺,强弩不射”。

    可见能持长戟和能用强弩是一支步战强军的基本要素。汉王朝也因此将“能引关蹶张,材力勇猛,负重前行者”作为选拔材官的要求。

    “长戟民间难寻,弩却寻常可见。故我等材官考核,必须是体力壮健且善用弩者。”说这话的高顺却是仍旧保持清醒。

    汉代以用弩为主,训练起来比弓箭容易多,蹶张弩和弩失的储备数量,也远远高于弓箭和箭矢。选出合格的用弩者,显然更适合于普通步卒。

    “哦,何为体力壮健者?又如何评判善弩?”高国再次询问道。

    高顺的两位老师,邓冲和杜尚都是参加过材官选拔和训练的,所以高顺在日常训练中就有了准备,通过材官选拔自然是小菜一碟。此刻回想起当初的选拔,缓缓道来:

    “军侯应知,征召正卒,身长六尺二寸以上即可,若为材官,则需身长七尺以上方可。气力壮猛,是要求材官能披甲负重,行有余力。善用弩矢,则是要我等引关蹶张,耐力持久。”

    其他人听完高顺的话,又七嘴八舌的讲起,弩射和负重的具体考核方式。

    高国也从中搞明白了材官的具体选拔流程。

    除了身高以外,材官的要求包括在一刻钟内能操纵强弩射出超过100步的弩失15支以上,平均步数越远,发射的弩失越多,则成绩越好。

    至于精准度,没有做特别要求,只要是在正前方指定的扇形区域内即可。毕竟对于覆盖性打击的远程兵种而言,并不需要人人都是百步穿杨的神箭手,用弩的射击角度和射程符合标准即可。

    完成了强弩考核后,材官还需要全身披重甲,背负箭袋干粮,手持长戟一支或中型盾牌一柄,腰跨刀剑,围绕着县城城郭奔跑一圈,规定时间内优先达到者将被录用。

    “不知各位当初弩射成绩如何?”

    高国心知,材官的标准虽然足以将那些体瘦羸弱者筛除,但也不算特别严苛,他有些好奇高顺的选拔成绩如何。

    “某从军之前从未接触过蹶张弩,当时射了17支弩箭,其中有2支还不足百步,堪堪过了合格线。”有人面带侥幸的说道。

    “吾家祖上有人从军,阿翁更是打小让我练习臂力、腰力。材官考校时,吾发射弩矢23支,均过150步!”又有军士自豪说道,显然这个成绩在材官选拔中应当不错。

    “顺不才,射出弩矢计有20支,过120步。”高顺也低声说出了自己当时的成绩。

    操作弩比使用弓简单,但军中所用蹶张弩与高顺练习所用的猎弩却是不同。猎弩体积小,射程短,射速快,可以用来练习臂力和瞄准角度。

    而蹶张弩则需要脚踏弩环,后仰身躯才能拉开弩弦,挂上弩机。这个过程有点类似于练习划船机,对臂力和腰力的要求都远高于猎弩。

    上弦之后,士卒还需蹲立于地,装填弩箭。再之后,才是站直身躯,双手托举强弩,进行发射。

    好在高顺的两位老师早有嘱咐,又针对性的训练过腰力和臂力,算是中规中矩的完成了弩射考核。

    不过这个成绩也只算是中等偏上,并不特别拔尖。

    无他,实在是高顺也没钱购买更好的弩。

    且不说蹶张弩作为军用弩,在民间并无流通,上等的臂张弩售价往往也在两万钱以上。

    由于能够锻造这种臂张弩的工匠,大部分都被征用在官坊之中,民间能够打造者极少,所以,四石以上的强弩一旦在市面上出现,往往都会被豪强大族高价收入囊中,成交价已远远超出了原始售价。

    高顺当初在家中练习所用的两石猎弩,算是较为优质的良品,也花了他五六千钱。

    再加上刀剑的花费和弩矢的损耗,高顺为了习武,几乎用去了大半身家。

    而这,也仅仅是通过了材官的选拔门槛,远称不上武术大家。由此也不难理解,为何材官骑士的选拔,会对家庭经济能力有要求。

    弩射完成之后,高顺又立马披甲执锐,参加了负重考核。最终他以第五名的成绩跑完了全程,结束之后依旧面不改色,行有余力,得到了考官的看重。

    再加上高顺粗通文案,有了担任军官的基础,不过由于出身较低,在同一批入伍的材官中,只被安排为了一个伍长。

    半年后,高顺接替了一位刚积功升迁的什长。

    又是一年过去,当初那位好不容易升迁至队率的老什长,却又因贫寒罢休,高顺再次接替了他的位置,当上队率。

    他无比庆幸还好当初选择了一个家产还不错的高姓宗亲入户,否则恐怕一辈子都只能停在什长位置上了。

    两年前,高顺队在军演中表现出色,又参加了一次平叛,才积功升任为了郡城步兵营中的屯长,直至今日。

    注1:贫寒罢休。居延汉简中记载了不少因为贫寒而罢休退役的隧长,其职级与伍长,什长相当。

    这些人因家产不足四万钱,还达不到小家的要求,连低级军吏都不能担任。东汉材官骑士的待遇比西汉好,但黔首从军,依然是没有上升空间的,这也是为什么往往豪强子弟从军,可以直接从中低级军吏做起。

    注2:除了材官骑士之外,汉代还有轻车和楼船士,这两个兵种的选拔标准很好理解,轻车士不能晕车且需要会御马,楼船士不能晕船且需要懂水性,两者要分别能适应路上和水上的颠簸。